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诗鉴赏题的设问角度及解题技巧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诗鉴赏题的设问角度及解题技巧第1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诗鉴赏题的设问角度及解题技巧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诗鉴赏题的设问角度及解题技巧

    展开

    古诗鉴赏题的设问角度及解题技巧一、设问角度(一)从内容意境角度设问 1. 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问:诗中第一、二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的?答:第一句“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在句中自对;第二句以“鬓毛衰”具体写出了“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这样就写出了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也为下两句作了铺垫。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问: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答: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 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2. 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诗歌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象征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读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答: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读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答: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问:“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阅读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问:本诗清幽绝俗的意境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答:竹林、孤琴、长啸、明月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3. 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阅读《长歌行》(节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步努力,老大徒伤悲。”问:本诗的主题是什么?答:人生也有盛衰,宝贵的是精力旺盛的少壮时期,应该及早努力,如果不抓紧大好时机,等到年老时徒然伤悲没有用。阅读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问:本诗的主题是什么?体现在那几句?答:这是一首杰出的古代政治讽刺诗,作者巧借吟节令景色,对时政予以讽刺。本诗主题体现在第三、四句。假借吟寒食节,巧借蜡烛达到对时政的讽刺的目的。4. 对所抒感情的理解阅读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问:“斜风细雨不须归”一句,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流露出对混浊官场的鄙视。阅读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问:诗人对劳动人民,对统治制度是什么态度?答:“四海无闲田”反映农民拼命劳动,全国已没有荒废不耕种的土地了,农民种得广,收得多,本应过上富裕生活,而现实却是“农夫犹饿死”。诗人用对比手法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封建剥削制度的不满。5. 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读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问:全诗用梅花来比拟人的品格,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意?答:作者赞美梅花的高贵品质,实际上是表明自己坚韧不拔在逆境中洁身自好的心态,是借物言志的一种方法。阅读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问:本诗明写对项羽的赞扬,暗写了什么?答:讽刺了以宋高宗为首的南君臣贪生怕死、懦弱无能。阅读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问:“一片”与“万仞”对照,明写了什么?暗写了什么?答:明写了玉门关的扼居险要,暗写了守关将士孤寂的处境。6. 对诗歌意境的体味(色彩、构成、情味等)阅读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问:诗的第三、四句创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原野辽阔无垠,天地相连,天比树低,水月映照,月仿佛在身边。描景状物真切动人。 阅读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问:竹林、孤琴、长啸、明月这些普通景物能构成清幽意境的原因是什么?答:因为作者恬淡澄净的心情与此情此景相互融合。(二)从语言运用角度设问1. 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阅读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问:“暗”、“惊”、“寻”、“没”四字妙在何处?答:这个“暗”字既透露了朦胧的夜色,又渲染出一片黑乎乎的森林;“惊”字不只是风吹草动,而且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寻”字说明昨晚夜射是误会;“没”字把将军射艺高超、臂力惊人的形象描绘出来了。阅读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问:“惜”字和“爱”字用得好在哪里?答:诗人以一个“惜”字和“爱”字赋予泉眼、树荫以人的感情。泉眼爱惜,树荫爱恋,富有情趣。2. 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阅读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问:“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句,人们常用来赞美什么?答:赞美年轻人在学业、事业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初露头角,前程远大。阅读苏轼的《惠崇 < 春江晚景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问:“春江水暖鸭先知”蕴含了怎样的哲理?答:这句诗不仅写出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早春景色,而且强调了实践精神,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探索精神。 阅读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问:“烟花三月下扬州”被誉为千古佳句,妙在何处?第三、四句是如何体现作者对朋友的深情的? 答:“烟花三月下扬州”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息。第三、四句写临江送别,帆影望尽,故人远去,仍久久伫立远眺,挚爱之情含蕴无穷。3. 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阅读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问: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答: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抒情气息。全诗清丽自然,意境开阔,含蕴无穷。阅读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问: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答: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显得清淡朴素,更加耐人寻味。(三)从表达技巧角度设问 1. 对修辞方法的赏析(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双关等)阅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问: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答:后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两”、“相”二字把人和山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两字更突出了诗人对山的喜爱。阅读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问:“寸草心”、“三春晖”分别比喻什么?说明了什么?答:以小草比喻游子,以春天三月的阳光来比喻慈母的恩惠。说明慈母的厚爱,儿子是无以报答的。2. 对表达方式的赏析(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阅读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问:这首诗是怎样叙事抒情的?答:诗的前四句写母爱,是叙事;后两句写子女对母亲的深情,是抒情,两部分结合得紧密完美。阅读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问:诗中不作一句议论却是怎样怀古的?答:诗人只选取了野草、斜阳、飞燕三种景物进行描写,而把对历史盛衰兴亡的感慨,寓情于景,让人思而得之,含蓄有味。阅读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问:作者是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来赞美春天的?答:第一句叙事,第二句写春天万物更新,第三、四句抒情,赞美春光无处不在和作者的热爱之情。3. 对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等)阅读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问:诗的后两句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黄河?答: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把黄河汹涌澎湃写得更具体、生动、形象。阅读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问:诗的第一、二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答:第一句是实写,写出庐山“成岭”、“成峰”的具体形象,给人以逼真的实感。第二句是虚写,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到底是什么状貌呢,诗人故意撇开不写,只说“各不同”让读者去想像。阅读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问:本诗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诗人的感情?答:本诗通过对环境气氛的极力渲染,表现出诗人的悲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阅读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见上)问:这首诗采用什么形式将叙述、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答:用问答形式。第一句叙述,第二、三、四句是童子回答诗人问话的叙事,叙事中描绘了隐者飘然入山采药,行踪无定,悠然自在淡雅清高的生活。写景又透露出作者对隐者的敬仰羡慕之情。阅读杜甫的《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问:诗在前两句实写的基础上,后两句又采用了怎样的写法?答: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虚而实,虚实相生,将乐曲美妙赞美到了极致。(四)多角度综合设问(略)三、古代诗歌题的解题技巧(1)从语言入手,抓住关键词句,辨明诗歌意象。(2)从情与境的结合上把握意境。(3)借助标题、注释、背景等理解抒情主体形象及作者意图。(4)明确题干设问的角度与方式。(5)标出题干对应的诗句中的采分点。(6)针对采分点列明答题要点(7)借助已知的诗人风格知识修改后工整地誊入试卷。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