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20《城市化》(含解析) 试卷
展开课后限时集训(二十) 城市化
(限时:40分钟)
(对应学生用书第297页)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2001~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较(%)。读图,完成1~3题。
1.2001~2008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面积( )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呈增加趋势 D.呈减少趋势
2.据上图结合相关知识可判断,2001年以来我国( )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大量农业人口迁入城市
3.为解决图示城市化问题,我国应该( )
A.加快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转化
B.避免城市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
C.把农民工全部转变为城市人口
D.使农业用地尽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1.C 2.D 3.B [第1题,图示2001~2008年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则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第2题,据图可知,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在2%~8%之间,而同时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应小于1%,则城镇人口增长率远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农业人口的迁入。第3题,图示反映的城市化问题是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必然造成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故应避免城市用地的盲目扩张。]
(2018·内蒙古联考)海绵城市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将一部分雨水渗入地下,多余的水进入排水管道。城市小区内可以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来收集多余的雨水,随后再慢慢排水,来缓解高频率集中式降水带来的内涝。据此完成4~6题。 【导学号:21490088】
4.下列城市中,适于引进海绵城市概念的是( )
A.乌鲁木齐 B.包头
C.郑州 D.西宁
5.建设下沉式绿地,主要作用是( )
A.提高城市地表对雨水的含蓄能力
B.减少城市水土流失
C.防治城市土壤盐碱化
D.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6.城市水循环受海绵城市建设影响最明显的环节是( )
①地表径流 ②水汽输送 ③大气降水 ④下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C 5.A 6.B [第4题,依据材料,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作用是缓解内涝。对于我国来说,适于引进这一模式的城市应该位于夏季降水强度较大的季风气候区,郑州市和包头市与此相符,但包头市位于半干旱区,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远远不如郑州。其他两城市夏季降水较少、强度较小,没有必要引进海绵城市这一模式。第5题,建设下沉式绿地,主要作用是让绿地区域形成地表径流汇集区,以提高城市地表对雨水的含蓄能力。第6题,海绵城市建设改变了地表径流汇集方式,增加了地表水在城市区域的下渗量,故①④环节受影响最明显。]
2016年5月,我国国土资源部宣布,全国106个重点城市中已有89个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就此展开专项督察,并重点关注其他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以确保耕地红线,防止城市“摊大饼”式扩张。据此完成7~9题。
7.在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建设占用大量耕地
B.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C.我国低产农田急剧减少
D.粮食总产量逐年下降
8.确保耕地红线的重要意义是( )
A.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问题
B.控制城市规模,降低服务等级
C.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
D.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壤肥力
9.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举措,对我国城市建设的有利影响是( )
A.促进城市用地集约化,遏制大城市病
B.有效疏散大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住房压力
C.将重化工企业搬迁到城市边缘,减轻城市环境污染
D.抑制房价,吸引农民工进城务工
7.A 8.C 9.A [第7题,由材料可知,城市建设占用了大量的优质耕地资源,使我国农田面积急剧减少。第8题,确保耕地红线的重要意义是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第9题,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举措,势必促使城市用地集约化,防止城市“摊大饼”式扩张。]
(2018·长春模拟)下面图甲为我国东部沿海某省1990~2015年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图乙为该省1990~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市化率变化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从1990年至2015年,该省( )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农业产值降低
B.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三产业
C.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的产值一直高于第二产业
11.下列关于该省城市化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005~2015年城市化速度快于1995~2005年
B.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呈正相关
C.逆城市化现象普遍
D.目前已处于城市化的成熟阶段
10.C 11.B [第10题,图甲反映的是三大产业的比重变化,并不能反映产值的变化,排除A、D项。1995~2015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990~2015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一直在上升;2015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超过第二产业,B项错误,C项正确。第11题,读图乙可知,2005~2015年该省城市化率增长速度慢于1995~2005年。目前,该省仍处于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并未进入成熟阶段(后期阶段),我国尚未出现逆城市化现象。1990~2015年,该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快,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呈正相关。]
二、非选择题
12.读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简图和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号:21490089】
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简图
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
(1)根据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分析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开始的时间。
(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请说明其原因。
(3)请从资源、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4)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你认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化应从哪些方面推进?
[解析] 第(1)题,城镇化标志之一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从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中可知,1980年以后上海市区土地面积快速扩大,而郊县土地面积快速减小,由此推测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大约从1980年开始。第(2)题,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原因可从影响经济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经济状况、人口分布状况等方面分析。第(3)题,城镇化快速发展可能会造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如环境污染加重),交通、住房条件变差等。第(4)题,推进城镇化建设可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镇经济等方面进行。
[答案] (1)1980年以后上海郊县土地面积快速减小,而市区土地面积快速扩大,说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
(2)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
(3)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
(4)将城镇的务工人员转为城镇居民,提高城镇人口比重;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城镇第二、第三产业;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扩大城镇用地规模等。
13.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中国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示意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演变路径(图中数据经某种标准化处理所得,数据并不是城市化率和人均GDP的绝对数据值)。
图2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象限图,图中将二者关系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1)读图1,简述1965~2005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演变的特点。
(2)结合图1、图2,判断1965~2005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之间关系的类型,并说明该类型的主要特点。
(3)评价1995年后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关系,并提出改进措施。
[解析] 第(1)题,图1中显示,1965~1975年间,城市化率和人均GDP处于下降状态,说明城市化进程缓慢,1975年以后,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第(2)题,整体上看,1965~2005年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之间关系为低级协调型。第(3)题,经济发展快,城市化进程快,二者之间应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应防止二者之间的不协调发展。
[答案] (1)1965~1975年,城市化率和人均GDP处于下降状态,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缓慢。1975~1995年,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均稳步回升。1995~2005年,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上升,城市化进程增速加快。
(2)低级协调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3)经济发展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加速了经济发展。1995年后城市化速度远快于经济发展速度,导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并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度密集、地价过快上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
措施:加快经济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