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课时跟踪检测12《细胞的增殖 》(含解析)
展开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细胞的增殖
一、选择题
1.(2018·柳州一模)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期的动物细胞中含有两组中心粒
B.大肠杆菌通过无丝分裂产生新细胞
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经过DNA复制后染色体数目加倍
D.秋水仙素能抑制植物叶肉细胞纺锤体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解析:选A 分裂间期动物细胞的中心体复制,在分裂期出现两组中心粒;大肠杆菌进行的是二分裂;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DNA复制后加倍,染色体数目在后期才加倍;叶肉细胞大都不分裂,秋水仙素作用于分裂的植物细胞,抑制纺锤体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2.在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当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时,该细胞可能会发生( )
A.两组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B.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移向细胞的两极
C.染色质丝正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D.着丝点全部排列在细胞的细胞板上
解析:选C 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洋葱属于高等植物,其根尖细胞中不含中心体结构;洋葱根尖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不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可能出现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的现象;在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丝正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而细胞板出现在分裂末期。
3.下面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a)、核DNA分子数目(b)的直方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
B.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C.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
D.②→③表示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目也随之减半
解析:选C 图①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图②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③可表示有丝分裂G1期。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DNA已复制,染色体也完成了复制,但染色体数目不变。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形成细胞板。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①→②表示由中期到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
4.科学家在研究细胞周期调控机制时,发现了一种促使核仁解体的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蛋白质是一种水解酶,在分裂间期活性最高
B.衰老的细胞中该蛋白质合成速率变快
C.核仁解体后,细胞内不发生转录和翻译
D.抑制癌细胞中该蛋白质的合成,可降低其分裂速度
解析:选D 由题干信息可知,该蛋白质可以促进核仁的解体,说明该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是一种酶,核仁的解体发生在分裂期的前期,故此时该酶的活性最高;衰老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细胞内决定该蛋白质的基因不能表达;DNA转录主要是在细胞核中进行的,而翻译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该蛋白质与细胞的分裂有关,若抑制该蛋白质的合成,则会降低癌变细胞的分裂速度。
5.(2018·岳阳一模)下列关于人体细胞有丝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女性色盲患者的体细胞分裂后期含有两个Xb基因
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交叉互换发生在分裂前期
C.分裂中期和后期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两倍
D.有丝分裂后期,一个细胞中的DNA分子数多于92个
解析:选D 女性色盲患者的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分裂后期含有4个Xb基因;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相同,后期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核DNA分子数是92个,人体细胞线粒体中还有DNA,故有丝分裂后期一个细胞中DNA分子数多于92个。
6.(2018·南昌一模)在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中,在同一时期发生的变化是( )
A.中心体的移动和纺锤体的形成
B.DNA双链解旋和蛋白质的合成
C.DNA数目加倍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D.核膜、核仁的消失和赤道板的形成
解析:选B 大蒜是高等植物,细胞中不含中心体;DNA双链解旋和蛋白质的合成都发生在分裂间期;DNA数目加倍发生在分裂间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分裂后期;核膜、核仁的消失发生在前期,而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不会形成。
7.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周期蛋白A可促进DNA的复制。细胞中某种特异性siRNA(一种双链RNA)可以导致细胞周期蛋白A的mRNA降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细胞周期蛋白A可能需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
B.这种特异性siRNA内一定含有氢键
C.细胞周期蛋白A的合成会受此种siRNA影响
D.此种siRNA会使细胞分裂速度加快
解析:选D 细胞周期蛋白A可促进DNA的复制,DNA的复制在细胞核中进行;siRNA是一种双链RNA,一定含有氢键;siRNA可以导致细胞周期蛋白A的mRNA降解,不能形成周期蛋白A(可促进DNA的复制),故此种siRNA不会使细胞分裂速度加快。
8.(2017·烟台期末)小鼠睾丸中存在间质细胞和实质细胞,实质细胞就是精原细胞,间质细胞是为实质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相关激素的细胞。科学家用显微镜观察从睾丸中所取的部分组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因遗传信息不同而功能不同
B.间质细胞产生的激素不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
C.观察到染色体条数最多的细胞不含姐妹染色单体
D.显微镜下能看到染色体的细胞最多含两条性染色体
解析:选C 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都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两者功能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间质细胞产生的激素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观察到染色体条数最多的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显微镜下能看到染色体的细胞最多含4条性染色体,即有丝分裂后期。
9.下图为动物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为分裂间期、乙为分裂末期,⑤聚集成为赤道板
B.①由微管组成,在前期较晚时形成纺锤体作用于②
C.甲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甲产生的子细胞为生殖细胞
D.③、④均为细胞膜,两种细胞的胞质分裂方式相同
解析:选B 甲为分裂前期、乙为分裂末期,⑤聚集成为细胞板;①为中心体,是由微管组成,在前期较晚时形成纺锤体作用于②着丝点;甲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但其产生的子细胞不一定为生殖细胞,甲也可能是雄蜂体细胞的有丝分裂;③为细胞膜,④为细胞壁,两种细胞的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10.研究人员为测定细胞周期时间长短,进行如下实验:用含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原料培养某动物细胞,数分钟至半小时后获得细胞群体甲;随后将3HTdR洗脱,转换至不含3HTdR培养液并继续培养得到细胞群体乙,则细胞群体乙( )
A.所有细胞均被3HTdR标记
B.最先进入M期的标记细胞是S期最晚期细胞
C.培养液中缺乏氨基酸供应,细胞停留在S期
D.培养液中加入秋水仙素,M期细胞比例减少
解析:选B 细胞群体甲所有细胞均被3HTdR标记,细胞群体乙多次分裂后细胞不一定含有3HTdR标记;S期进行了DNA的复制,故最先进入M期的标记细胞是S期最晚期细胞;S期进行了DNA的复制,培养液中缺乏脱氧核苷酸供应,细胞停留在S期;培养液中加入秋水仙素,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M期细胞比例增加。
11.(2018·湖南十三校一模)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新细胞壁的形成过程,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末期,图中D表示内质网
B.图中C是高尔基体,图中E的主要成分是加工后的多肽链
C.该细胞的核基因在有丝分裂后期不能转录,但是在该时期能够进行翻译
D.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解析:选B 植物细胞壁形成于有丝分裂末期;图中C是高尔基体,图中E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有丝分裂后期,DNA在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上,不易解旋进行转录过程,但细胞质中仍存在原来合成的mRNA,能够进行翻译合成蛋白质;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性,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2.使用特定的方法可以抑制蚕豆根尖细胞的分裂,使细胞停留在分裂的某一阶段,如下表所示,“—”表示停留时期。由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时期 处理方法 | 间期 | 前期 | 中期 | 后期 | 末期 |
加入过量的胸苷 | — |
|
|
|
|
秋水仙素 |
|
| — |
|
|
低温(2~4 ℃) | — | — | — | — | — |
A.胸苷不能直接作为DNA复制的原料
B.秋水仙素可能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停留在中期
C.低温主要抑制细胞分裂中有关酶的活性
D.加入过量的胸苷使细胞停留在间期可能的原因是抑制了RNA合成
解析:选D 胸苷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简称,在细胞内可代谢生成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DNA复制的原料;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停留在中期;低温处理可使细胞停留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原因是低温抑制细胞分裂中有关酶的活性;加入过量的胸苷抑制了DNA合成,使细胞停留在间期。
二、非选择题
13.(2017·哈尔滨二模)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下表为不同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h),请回答有关问题:
细胞类型 | 细胞周期 | G1 | S | G2 | M |
洋葱 | 12.7 | 1.5 | 6.5 | 2.4 | 2.3 |
蚕豆 | 16.5 | 3.5 | 8.3 | 2.8 | 1.9 |
小麦 | 14.0 | 1 | 10.0 | 2.0 | 1 |
注:G1期:DNA合成前期,合成DNA复制所需的RNA和蛋白质等;S期: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后期,DNA合成终止,大量合成RNA和蛋白质,为M期作准备。
(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实验材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绘出小麦根尖细胞在细胞周期中的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并注明各期名称。(体细胞核DNA含量为2C)
(3)诱变育种时,诱变剂主要作用于________期细胞;多倍体育种时,秋水仙素主要作用于________期细胞,从而形成多倍体细胞。(填“G1”“S”“G2”或“M”)
(4)肿瘤细胞由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成为连续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有人称恶性肿瘤为细胞周期病,原因是调节细胞周期的________基因发生突变。科学家尝试从阻断细胞周期的角度分析药物治疗肿瘤的原理:若药物可抑制RNA合成,则可将癌细胞阻断在________期。(填“G1”“S”“G2”或“M”)
解析:(1)观察有丝分裂过程时实验材料的分裂期时间占整个细胞周期的比例越大越好。三种材料中,洋葱分裂期占整个细胞周期的比例最大。(2)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S期,之后一直到分裂末期完成时细胞核DNA含量才减半,据此可画出对应的核DNA含量变化图。(3)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因此诱变剂主要作用于DNA复制时期即S期细胞。多倍体育种时,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主要作用于分裂前期细胞。(4)癌细胞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形成的,负责调节细胞周期的是原癌基因。RNA合成发生在转录过程中,时间是G1或G2期,因此,若药物可抑制RNA合成,则可将癌细胞阻断在G1或G2期。
答案:(1)洋葱根尖细胞(或洋葱)
(2)
(3)S M
(4)原癌 G1或G2
14.如图为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细胞质的分裂过程模式图,请回答:
(1)在纺锤丝的牵引下,[1]________抵达细胞两极,逐渐解螺旋;[2]________重建,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
(2)来自________的小泡向细胞中央集中,在赤道板位置彼此融合,小泡中的多糖物质用来制造新的细胞壁,小泡的膜则在其两侧形成新的[3]________。两个子细胞之间留有细胞质相通的管道,就是[4]________,用以实现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相互连接。
(3)与题图不同,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该种植物的亲代细胞(2N=16)的DNA双链用3H标记后,再转移到不含放射性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至图甲所示时期,则细胞中含放射性的核DNA共________个。请在图中画出该种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变化。
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1]为染色体,[2]为核膜。(2)图中的小泡参与细胞壁的形成,而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因此图中的小泡来自高尔基体。丙图中的[3]与细胞膜相连,因此小泡的膜在细胞壁两侧形成新的[3]细胞膜。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连,所以两个子细胞之间留有细胞质相通的管道,就是[4]胞间连丝。(3)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缢裂为两部分。(4)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此时每个核DNA分子均有1条链含3H标记,1条链不含3H标记,即细胞中含放射性的核DNA共有32个。依题意可知,亲代细胞中含有16条染色体,8对同源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即含有32条染色体,16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1)染色体 核膜 (2)高尔基体 细胞膜 胞间连丝 (3)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为两部分(只要出现“缢裂”即可) (4)32 如图所示:
15.小肠干细胞通过增殖分化使小肠上皮细胞得到更新,科研人员对此进行研究。
(1)小肠干细胞以________分裂方式进行增殖,并分化为潘氏细胞和________细胞,如图1。潘氏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溶菌酶等抗菌物质,抵抗外来病原体,参与小肠微环境的__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2)小肠干细胞特异性地表达L蛋白,并且每个细胞中的表达量基本一致。科研人员利用________酶和DNA连接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与L蛋白基因连接,转入小鼠受精卵细胞中。从转基因小鼠体内分离小肠干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定期从培养液中取样,测定样品的绿色荧光强度,检测结果可反映出小肠干细胞________的多少。
(3)科研人员在上述小肠干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药物T,几天后洗去药物,转入新的培养液中培养(记为第0天),定期取样并测定样品的绿色荧光强度,结果如图2。药物T处理使蛋白L的合成量下降,药物T处理停止后0~4天,小肠干细胞中蛋白L的含量仍较低。结合实验数据推测,蛋白L对小肠干细胞的凋亡有________作用。
(4)研究发现,蛋白L含量较低时,小肠干细胞会分泌W因子,并作用于周围的小肠干细胞。据此推测,上述实验中第4天后荧光强度逐步恢复的原因是W因子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研究分析,小肠受到外界环境刺激时,能通过多种调节作用维持小肠干细胞数目的________。
解析:(1)小肠干细胞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可以分化形成小肠上皮细胞和潘氏细胞。溶菌酶等抗菌物质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参与的是非特异性免疫。(2)L蛋白基因是目的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细胞前需要用限制酶进行切割,并用DNA连接酶将之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连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相当于标记基因,所以小肠干细胞离体培养的培养液中绿色荧光强度可反映出小肠干细胞数目的多少。(3)药物T处理使绿色荧光强度降低,即蛋白L的合成量下降,药物T处理停止后0~4天,小肠干细胞中蛋白L的含量仍较低,即小肠干细胞的含量多,说明蛋白L对小肠干细胞的凋亡有抑制作用。(4)已知蛋白L含量较低时,小肠干细胞会分泌W因子,并作用于周围的小肠干细胞。图示4天时L蛋白的含量最低,而后荧光强度逐步增加,说明W因子促进周围的小肠干细胞增殖,使小肠干细胞数目恢复。(5)小肠受到外界环境刺激时,能通过多种调节作用维持小肠干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
答案:(1)有丝 小肠上皮 非特异性 (2)限制 数目 (3)抑制 (4)促进周围的小肠干细胞增殖,使小肠干细胞数目恢复 (5)稳态(或“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