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课时跟踪检测全套(含解析)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课时跟踪检测25《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含解析)
展开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B.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C.人体内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的反应发生于外界环境中
D.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解析:选D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在内环境中。淀粉水解反应发生在消化道中,而消化道属于外界环境。
2.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血红蛋白、葡萄糖等物质
B.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的成分稳定时机体就达到稳态
C.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pH仍能维持相对稳定
D.抗原刺激导致体内B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
解析:选C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人体的稳态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稳态包括成分的稳态及理化性质(如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的稳态;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因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血浆的pH仍能维持相对稳定;抗原刺激机体时,机体会调动体内的免疫系统(如B细胞增殖和分化)来消灭抗原,使机体处于稳定状态,这属于机体维持稳态的正常反应。
3.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其稳态的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麦芽糖属于小分子物质,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B.该“媒介”的稳态指的是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
C.调节该“媒介”稳态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
D.该“媒介”pH的稳定与HCO和HPO等离子有关
解析:选D 题述“媒介”指人体内环境。麦芽糖是二糖,二糖必须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单糖才能被机体吸收;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调节内环境稳态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与HCO和HPO等离子有关。
4.生物个体内的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激素、血红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肾上腺、甲状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
C.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均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解析:选C 血红蛋白为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不进入内环境;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均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尿液不是细胞外液,不属于内环境。
5.(2018·乌鲁木齐模拟)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都是将药物直接送入人体液的治疗方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送到组织液中
C.静脉注射常使用生理盐水以维持正常渗透压
D.两种方法注射的药物都不会出现在淋巴中
解析:选D 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送到组织液中;临床上给病人输液时通常使用生理盐水以维持机体渗透压的稳态,进而使内环境维持稳态;静脉注射的药物直接进入血浆,肌肉注射的药物直接进入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相互渗透,组织液可渗入淋巴,因此两种方法注射的药物都会出现在淋巴中。
6.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解析:选C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在短期内会使组织液减少,并不会引起组织水肿;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
7.(2017·衡水四调)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
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
解析:选A 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神经—体液调节可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8.某同学分别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解析:选D 本实验探究的是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所以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加入HCl后,清水组的pH应降低,所以从图中结果可知,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从坐标曲线中可以看出,当加入的HCl达到一定量后,无论是血浆组还是缓冲液组,都不能继续维持pH的相对稳定,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从坐标曲线图可以看出,缓冲液组的曲线较血浆组先下降,说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低于血浆组。
9.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②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甲高,丁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
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丙液中,乙酰胆碱可存在于甲中
D.剧烈运动后丁中产生的大量乳酸通过过程④、①进入乙,导致乙的pH明显降低
解析:选C 分析图示可知,甲为组织液,乙是血浆,丙为淋巴,丁是细胞内液。过程①受阻时,会导致组织液过多,引起组织水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中的高;因组织细胞有氧呼吸不断消耗O2,细胞内液中O2浓度比组织液中低。T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位于淋巴、血液和淋巴结中,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当神经末梢有兴奋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剧烈运动后细胞中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浆不会导致血浆的pH明显降低。
10.下表为人体血浆中部分成分的平均含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成分 | 含量(%) | 成分 | 含量(%) |
| 成分 | 含量(%) |
水 | 90.7 | 葡萄糖 | 0.08 | Cl- | 0.36 | |
血清白蛋白 | 4.4 | 脂肪 | 0.14 | Ca2+ | 0.01 | |
血清球蛋白 | 2.1 | Na+ | 0.38 | I- | 极其微量 |
A.血浆的渗透压取决于两种血清蛋白
B.血浆中所有脂肪比所有葡萄糖储存的能量多
C.血浆中的Ca2+浓度偏高时会导致肌肉抽搐
D.长期碘摄入不足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偏低
解析:选B 血浆的渗透压主要取决于两种血清蛋白和无机盐;血浆中脂肪比葡萄糖的含量多,同等质量的脂肪比葡萄糖储存的能量多,所以血浆中所有脂肪比所有葡萄糖储存的能量多;血浆中的Ca2+浓度偏低时会导致肌肉抽搐;长期碘摄入不足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偏低,由于负反馈调节,将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偏高。
11.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
C.①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神经递质、水、无机盐等
D.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
解析:选C ①与③相互渗透,且③可以形成②,因此①是血浆,②是淋巴,③是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大量的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的渗透压降低;血浆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水、无机盐等,但不含有神经递质;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浆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
12.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血液中的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的原因是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解析:选B 初进高原,缺氧导致细胞无氧呼吸增强,产生大量乳酸,但此时并非只进行无氧呼吸。进入高原一段时间后,机体造血功能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加,运输氧的能力增强,因此乳酸浓度降低;同时,血液中的乳酸可与缓冲物质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
二、非选择题
13.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B、C三者共同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图中________(填字母)液中的CO2浓度最高。
(3)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胰腺组织能产生胰蛋白酶和胰岛素,这两种物质中可以进入血浆的是________。
(5)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________(填字母)液内存在着________物质。
(6)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________(填字母)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________。
解析:(1)图中A液为组织液,B液为血浆,C液为淋巴,三者共同构成了内环境的主要成分。(2)O2、CO2等在动物体内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气体的扩散作用是指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在动物体内,肺泡内的CO2浓度最低,组织细胞中(D液)的CO2浓度最高。(3)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毛细血管内的CO2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的CO2浓度。(4)胰腺组织细胞分泌的胰蛋白酶不能进入血液而是进入消化道参与蛋白质的消化。胰岛素可以经组织液进入血浆中。(5)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pH。(6)若一个人长期营养不良,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导致水分子过多地滞留在组织液中,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答案:(1)内环境 (2)D (3)毛细血管内的CO2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的CO2浓度 (4)胰岛素 (5)B 缓冲 (6)A 水肿
14.(2018·武汉模拟)下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充完整组织细胞从食物中获得氨基酸的途径:消化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图中文字和符号表示)。B代表____________,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等代谢终产物主要由此排出。
(2)医学研究发现高血压病的发生与食盐摄入量密切相关,过量摄入食盐,可能导致血浆渗透压________,下丘脑分泌________________增多,水的重吸收增加,导致血量增多,血压上升。
(3)体检报告单上甘油三酯含量为图示________(以图中文字或符号表示)中该物质的含量。
解析:(1)组织细胞从食物中获得氨基酸,应从消化道吸收经A(循环系统)进入①血浆,再进入②组织液,经②进入组织细胞;图中B代表泌尿系统。(2)过量摄入食盐可能导致血浆渗透压上升,下丘脑对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将增多。(3)体检报告单上甘油三酯应代表①血浆中该物质的含量。
答案:(1)A→①→②→组织细胞 泌尿系统 (2)上升 抗利尿激素 (3)①
15.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水分大量进入细胞导致细胞涨破,不透明的红细胞稀释液变成红色透明,这种现象称为溶血。红细胞在等渗溶液中,是否也会发生溶血呢?请根据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并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材料:人红细胞稀释液(红细胞形态正常);与人红细胞稀释液等渗的NaCl、NH4Cl、NH4Ac(醋酸氨)、NaNO3溶液;蒸馏水;试管等。
(1)实验思路:
①取试管若干分5组,每组设置若干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蒸馏水和4种等渗溶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人红细胞稀释液,观察计时从加入人红细胞稀释液开始到________为止,或10 min后停止实验。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
物质 | 蒸馏水 | 等渗溶液 | |||
NaCl | NH4Cl | NH4Ac | NaNO3 | ||
溶血时间(min) | 1.00 | 不溶血 | 9.67 | 7.65 | 不溶血 |
(3)分析讨论:
①实验表明,人红细胞对NH的通透性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对Na+的通透性。
②在含NH的等渗溶液中,发生溶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依据表中数据等信息推知,红细胞在蒸馏水中很快发生溶血,在NaCl、NaNO3等渗溶液中不溶血,但在NH4Cl、NH4Ac等渗溶液中可发生溶血,发生溶血的原因是NH进入红细胞引起细胞内渗透压增大,大量水分进入红细胞,从而导致红细胞涨破。
答案:(1)①重复样品 ②试管液体透明 ③统计并分析所得数据 (3)①大于 ②NH进入红细胞,引起细胞内渗透压增大,大量水分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涨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