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训练学题2含解析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575389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训练学题2含解析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575389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训练学题1含解析
(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训练学题2含解析
展开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训练学题(2) 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个超市占地面积很大,管理规范,货物排列得井井有条,让顾客一进门就了如指掌,很快就可以找到自己想要买的东西。②传统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一直将“信”“达”“雅”奉为圭臬,重视有加,然而翻译实践中更为常见的却是译文对原文在内容或形式上或多或少的偏离。③他兼善篆、隶、真、行、草等多种书体,而最为精妙者,当推行、草二体。其行、草书,既传古意,又能独辟蹊径。故其下笔遒劲有力,气脉通灵。④你对用户越了解,越容易掌握他们会出现在什么地方,以及有什么需求。这样就不用你再找选题了,选题会锲而不舍地跑到你的脑子里。⑤笔者认为,无论是“任性”的上海女孩,还是“不平”的江西女孩,都是无可指责的,更不该口诛笔伐。⑥闽籍侨胞中有许多“四有人士”,即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学术上有造诣、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人士。尤其在东南亚国家,他们的地位是说一不二的。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答案 B解析 ①了如指掌: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一样,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不合语境。②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使用正确。③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新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使用正确。④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用错对象。应改为“源源不断”。⑤口诛笔伐:用语言文字宣布罪状,进行声讨。使用正确。⑥说一不二:形容说话算数;也形容专横,独断独行。用错对象。应改为“举足轻重”。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如果因为别人的过错而使自己陷入无尽的烦闷悲伤之中,你就成了唯一一个受到伤害的人,而且,是你自己在强化这种伤害的深度和长度。B.公共资源既包括土地、水、矿产等有形的自然资源,也包括文化、教育、科技等无形的社会资源,它的开放,不仅关乎社会公平,而且关乎资源配置、社会效率。C.创作个性通过作家的主观努力付诸于作品之中,以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作家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它更加注重创作者对现实的审美体验和对作品的审美要求。D.尽管他对古代中国的“哲学突破”没有进行任何具体而确定的解说,但他所提供的比较观点却有助于我们对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答案 D解析 A项搭配不当,“强化”与“深度和长度”不搭配。B项语序不当,“关乎资源配置、社会效率”与“关乎社会公平”应互换位置。C项成分赘余,“诸”是“之于”的意思,“于”字多余,应删掉。3、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A.老同学,我因病误课,想请你周末帮我补课,还望垂范,不吝赐教。B.如果本人有幸成为贵公司的一员,定当尽绵薄之力,效犬马之劳。C.兹定于本月10日在阶梯教室召开考务会议,望全体人员按时参加。D.我因事不能与会,错失切磋、学习的良机,对此深感遗憾。答案 A解析 垂范:给下级或晚辈示范;做榜样。选项的对象是老同学,故“垂范”使用不得体。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家海明威写道:“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 ; 。 。 。①相反,在生活的此处过不了这一关,就别想在生活的别处能过好这一关②面对委屈、挫折、困境,不是选择逃避,而是以勇敢与微笑去面对③不是选择认命与沉沦,而是不屈沉着以进取④人生在世,确实需要这么一点精气神⑤换言之,既然委屈是人生旅途上如影随形的种种难关,唯有认认真真去过好每一关,我们才能脱胎换骨,不断抵达自由的境界A.②③⑤①④ B.④②③⑤①C.④⑤②③① D.②③④⑤①答案 B解析 作答此题,要关注语段的内容和五句话之间的关系,然后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分析五句话可知,④句中的“这么一点精气神”指代前面海明威的话,故④句应紧承海明威的话,排除A、D两项。②③句中都包含“不是……,而是……”,两句应相连;⑤句中的“换言之”提示该句应该是对前文,即面对委屈、挫折、困境的反应的另一种说法,故应放在②③句后,据此排除C项。5、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亦称秋闱,明清两代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每三年一次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为“会元”。B.正德为年号。中国古代往往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明清以前,一位帝王往往有多个年号,更换新的年号纪年称为“改元”;明清时期,一般为一帝一元。C.锦衣,即锦衣卫,明太祖洪武十五年设置,原为皇帝侍卫亲军和仪仗队。明成祖为加强专制统治,特令兼管巡察、缉捕和刑狱。明代中叶后期,与东厂、西厂并列,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D.从弟,即堂弟。唐以前,往往以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唐宋以后,则以同祖父不同父亲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答案 A解析 乡试,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举行一次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饮酒》中的两句诗“ , ”,既印证了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的“晋陶渊明独爱菊”,又让人读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情。(2)苏轼在《赤壁赋》中赞美曹操当年在赤壁之战时临江赋诗的英雄形象时说:“ , , 。”答案 (1)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2)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二、文言文阅读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并注意句中加点词词义的推断方法1、秋八月辛卯,帝崩于露寝,终年五十五。武帝受禅,追尊号曰文皇帝,庙称太祖。文皇帝讳昭,景帝之母弟也。值魏明奢侈之后,帝蠲除苛碎,不夺农时,百姓大悦。(节选自《晋书·帝纪第二·文帝司马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正值魏国奢侈腐败后的时期,皇帝废除了苛捐杂税,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百姓都很高兴。(“蠲”为“去除”意,可用邻字推断法。)2、故古人之学,莫大乎求贤以自辅。小智之夫,矜己而贬物,以为众人卑卑,无足益我。夫不及求造己(意谓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一切掩他人之长而蔑视之,何其易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耍小聪明的人,自夸而看不起人,以为众人平庸不足道,对自身没有帮助。(“矜”“物”“以为”“益”。其中“物”指人,可联想《谏太宗十思疏》中“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句;“益”,对……有益,语法推断。) 三、古诗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阳关引孙承宗①无那杨花闹,又听莺声咽。如簧细语,关情处,漫饶舌。看苍苍烟外,早是征车辙。纵风流还似张绪②,不堪折。仗剑对尊酒,歌未阙。叹风尘起,新亭泪③,中流楫④。把眼前飞絮,学作鹅池⑤雪。待四方勘定,直北迎归节。注 ①孙承宗:明末爱国将领。清兵攻高阳,他率家人拒战,城破自杀。②张绪:南齐吴郡人,风度脱俗。曾在齐宫苑中植柳,其柳形态可爱。③新亭泪:西晋灭亡,晋室南渡,群臣新亭集会,相视流泪,唯王导说“当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耶”。④中流楫:祖逖北伐渡江,击楫发誓要“清中原而复济”。⑤鹅池:唐代李愬雪夜下蔡州平叛,以城池鹅鸭喧叫声作掩护,乘其不备活捉叛贼。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春天时节,词人的心绪却纷乱不宁。即使黄莺的叫声如音乐般的轻柔,词人也嫌它唠叨。开篇以景衬情,表明词人关心战事,无心赏春。B.词人用了张绪的典故,讽刺了统治者在大敌当前、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还在沉迷酒色、骄奢淫逸,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C.“看苍苍烟外,早是征车辙”运用白描手法,表明大军已经开始出征,与前两句春意盎然的景象不同,营造了一种苍凉壮阔的氛围,为下文做了铺垫。D.“新亭泪,中流楫”分别运用王导、祖逖等人的典故,意在表明边情紧急,自当戮力王室,无奈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耿耿忠心,溢于言表。E.这首词运用了衬托、用典、虚实结合等手法,情感豪壮悲慨,风格豪放沉雄,充满了浩然正气,也是词人赤子情怀、高尚人格的写照。2.赏析“把眼前飞絮,学作鹅池雪”两句的精妙之处。请结合全词说说“关情”的具体内涵。答: 【参考答案】1.BD [B项对词人运用张绪典故的理解有误,是说大敌当前,自己无心赏春。D项对词人的情感把握有误,这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准确。]2.(1)①运用联想,把眼前之景与未来的胜利成果联系起来,非常巧妙。②运用典故,鼓励战友运用智慧,出奇制胜,形象而富有韵味。(2)关情:词人忧心国事,渴望国家能在边境战事上取得成功,期待平定天下。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