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教版(导与练)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导与练)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导与练)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第6章人口的变化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导与练)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第7章城市与城市化第1讲《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导与练)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第7章城市与城市化第2讲《城市化》(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版(导与练)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第6章人口的变化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含解析)
展开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测控导航
考点 | 题号 |
人口增长 | 1、5 |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问题 | 2、6、7、8、9、12 |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 3、4、10、11、13 |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
(2017·山西运城期末)人口机械增长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量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下图为2006~2014年(预测值)我国东部某省(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时期该地人口总数持续增长的年份是( )
A.2006~2008年 B.2006~2010年
C.2006~2012年 D.2006~2014年
2.十八届五中全会后我国实行了“全面二孩”的生育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首先显现的效益是( )
A.环境承载力提高 B.“用工荒”的缓解
C.老龄人口的减少 D.消费动力的增强
解析:1.C 2.D 第1题,一个地区的人口变化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人口的自然增长,一个是机械增长,两者之和决定该地人口增长还是减少,读图可以看出该省(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之和在2012年以前为正值,2012年之后为负值,所以该地人口总数持续增长的年份是2006~2012年。第2题,“全面二孩”是指所有夫妇,无论城乡、区域、民族等,都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首先显现的效益是消费动力的增强,所以D正确。
生态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如图为一些国家或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占比图。读图,回答3~4题:
3.导致巴西、俄罗斯生态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国土面积
C.土壤肥力 D.水资源数量
4.下列不能有效提高生态承载力的措施是( )
A.提高废水、废气处理率,实现达标排放
B.草地开垦
C.保护野生动植物
D.防治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解析:3.A 4.B 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虽然巴西比俄罗斯的土地面积小,但生态承载力大,主要是因为巴西地处热带,水热充足,生物生长范围广;俄罗斯以温带、亚寒带气候为主,寒带面积广,所以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第4题,草地开垦只是改变土地利用形式,不会提高生态承载力,同时开垦草地可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降低生态承载力,故选B项。
(2017·湖北八校联考)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读图,回答5~7题:
5.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较高的现象,下列年份中“婴儿潮”最明显的是( )
A.1950~1960年 B.1960~1970年
C.2000~2010年 D.2040~2050年
6.关于上图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就业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就业机会少导致的
B.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
C.2015年以后抚养比逐渐升高是由于婴儿潮导致的
D.近几年就业比逐渐下降将会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7.2015年后“人口负债”愈发严重,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增加生育率 ②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
③限制劳动年龄人口向国外迁移 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⑤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⑥建立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解析:5.B 6.B 7.D 第5题,图示约在1950~1983年间抚养比较高,而此时期内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低,说明此阶段少儿人口比重较高,即出生率较高,A、B两项的两个时间段比较而言,1960~1970年间抚养比更高,故“婴儿潮”最明显。第6题,依据材料概念可知,抚养比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呈负相关,图示抚养比最低时期又是就业比最高时期,就业比越高,表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越大,故选项B正确。第7题,由题意可知,人口负债是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低、抚养人口比重较高的现象。针对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可延长退休年龄、增加劳动年龄人口,以及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减少对劳动年龄人口的需求;针对抚养比较高,应建立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减轻抚养负担。我国人口基数大,全面放开生育政策,会导致人口快速增长,目前我国只是全面放开二孩,限制劳动年龄人口向国外迁移不能解决人口负债问题。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会加剧劳动力不足。
(2017·河南郑州摸底测试)全面二孩政策的目标人群是指新政策符合生育二孩的育龄妇女,2016年全国启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但是新增出生人口数量却相对有限。下图为我国2016年全国全面二孩政策目标人群分布图。据此回答8~9题:
8.全面二孩政策的目标人群( )
A.农村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B.城镇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C.40~50岁之间的比重大
D.农村目标人群小于城镇
9.导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新增出生人口数量相对较小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目标人群妇女总数少
B.目标人群年龄结构偏老
C.目标人群文化水平高
D.目标人群压力大收入低
解析:8.C 9.B 第8题,从图中可以读出各年龄段的人口数和比例,得出底部收缩,顶部较大,年龄在40~50岁之间的比重大,城镇目标人群数量总体上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农村目标人群在30多岁年龄段先减少,后增加,农村目标人群人口总数大于城市。第9题,根据上题结论,可知我国符合全面二孩政策的目标人群中年龄在40~50岁之间的比重大,这些人群由于年龄问题不愿意生或难以再生二孩,所以导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新增出生人口数量相对较小。
(2017·河北张家口)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时期能够容纳的人口数量受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制约。据此回答10~11题:
10.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估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是变量,无法估算
B.环境人口容量固定不变或变化很小
C.环境人口容量就是土地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D.可以用某种或几种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11.下表为某岛国人口数量的相关信息,能体现其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 45万 |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 25万 |
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 30万 |
预测201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 | 35万 |
A.30万、35万 B.25万、30万
C.45万、25万 D.45万、35万
解析:10.D 11.C 第10题,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是变量,不是固定不变的,但具有相对确定性,是可以估算的;环境人口容量可以用某种或几种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第11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环境人口容量是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为45万,人口合理容量是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为25万。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读下列有关我国人口信息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30分)
2014年开始,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的“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全国很多省市开始实施“单独二孩”的政策。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议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1)据图概述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判断2013年以后我国总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特点,并阐明原因。(12分)
(3)概述发展中国家从2000~2010年间少儿抚养比的变化特点。结合人口金字塔的类型特点,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12分)
解析:第(1)题,从中国人口抚养比图可以直接读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特点。第(2)题,从中国15~64岁人口比例图中可以看出,15~64岁人口比例呈下降趋势,则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的比例上升,说明人口抚养比呈上升趋势。其原因从人口政策、人口寿命等方面分析。第(3)题,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分布金字塔图可直接读出少儿抚养比的变化特点。分析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时,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答案:(1)少儿抚养比呈持续下降趋势,老年抚养比稳步上升。(6分)
(2)2013年以后,我国总人口抚养比将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从2014年开始,我国陆续启动实施“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的政策,出生率将提高,少年儿童的抚养比将有所上升;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老年抚养比也将进一步增加;但此时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呈下降的趋势,所以总人口抚养比将呈上升趋势。
(12分)
(3)2000~2010年少儿抚养比呈减小趋势,但总人口还在不断增加。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属增长型人口金字塔。有利方面:青壮年人口的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不利方面:就业、资源、环境、教育、医疗卫生条件的压力大,导致国家积累的财富减少,经济增长缓慢,生活水平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人口贫困,形成恶性循环。(12分)
1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上海市人口容量估算表(万人)
| 2010年 | 2020年 | 2030年 |
水资源限制的人口容量 | 1 535.95 | 1 705.68 | 1 894.17 |
经济发展限制的人口容量 | 1 460.99 | 1 543.03 | 1 596.84 |
综合常住人口容量 | 1 788.5~ 1 870 | 1 841.5~ 1 935 | 1 894.5~ 2 000 |
(1)读图1,指出上海人口年龄构成特征。(6分)
(2)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读图2,描述1990年到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
(10分)
(3)结合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10分)
解析:第(1)题,根据2010年上海人口金字塔图读出数据可知,0~14岁人口所占比重小(约为8%),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大(约为82%),
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约为10%,出现人口老龄化。第(2)题,图2显示,1990年到2005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远郊人口增多。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又出现增加的趋势。第(3)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水资源的影响较大,应该采取开源、节流措施;同时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口容量。
答案:(1)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2%;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约为10%。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
(6分)
(2)1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2005年至2008年随着上海旧城改造和环境改善,中心城核心区出现人口增加的趋势。(10分)
(3)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中水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上海应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人口容量就越大。上海应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