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导与练)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第8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讲《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导与练)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第9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1讲《工业的区位选择》(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导与练)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第9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讲《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工业区》(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导与练)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第11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导与练)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第12章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版(导与练)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第10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含解析)
展开第十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测控导航
考点 | 题号 |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 1、2、3、7、8、9、10、11、13、14 |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 4、5、6、12、13、14 |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四川资阳高三模考)2016年11月21日,富有四川特色的“熊猫”列车
在高架轨道上以60千米时速在成都顺利完成1.4千米线路运行(如图),标志着国内首条空中铁路(简称空铁)试验线全线贯通。空铁属于悬挂式空中单轨交通系统。德国的纺织业中心乌波塔尔市,拥有世界上首条悬挂式空中列车线,该线建成于1903年,全长13千米多。最初是为了把当地工业原料从鲁尔区运送到乌波塔尔市的各个工厂而兴建的,现已成为当地市民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日运输量达8万人次。据此回答1~3题:
1.推测第一条空中列车最初运送的货物是( )
A.棉花 B.铁矿石 C.石油 D.煤炭
2.地铁是大城市中主要在地下修建隧道,铺设轨道,以电动列车运送乘客的公共交通体系。与地铁相比,空铁建设的优点有( )
①工程量小,造价低 ②建设周期短,不受地质条件限制 ③施工对环境影响小,不受地面交通状况影响 ④以后改建、扩建更容易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3.下列区间最适合发展空铁的是( )
A.成都内公交车站点之间
B.上海—北京
C.成都火车东站——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D.成都—重庆
解析:1.D 2.B 3.C 第1题,由材料“最初是为了把当地工业原料从鲁尔区运送到乌波塔尔市的各个工厂而兴建的”,及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可推断第一条空中列车最初运送的货物是煤炭。第2题,根据材料“在高架轨道上以60千米时速在成都顺利完成1.4千米线路运行”,可知空铁建设工程量小,造价低,以后改建、扩建更容易;但也受地质条件限制,施工受地面交通状况影响,会对周边带来一定的噪声污染。第3题,成都内公交车站点之间距离近,公交站点密集,不适宜建空铁。由于空铁的速度是60千米每小时,所以不适宜长距离运输,故上海—北京、成都—重庆不适宜发展空铁。
地铁和轻轨构成重庆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下图示意重庆市已建成通车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重庆的轨道交通叙述正确的是( )
①长江以北轨道线路密度比长江以南密度大,是因为长江以北多平原,长江以南多山地 ②重庆的轨道交通呈现规则的几何形状 ③重庆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的正面影响是提高沿线的房地产价值 ④重庆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的最主要目的是改善交通状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新建轨道交通的沿线最可能出现( )
A.中心商务区 B.居民住宅区
C.大型工业区 D.城市绿化带
解析:4.C 5.B 第4题,读图,结合图例,分析商圈的空间分布特点。长江以北商圈分布多,说明重庆市人口和经济中心在长江以北,故轨道线路长江以北密度更大;图示明显看出重庆的轨道交通并不呈现规则的几何形状,故可排除①②。第5题,轨道交通属于客运系统,新建轨道交通沿线通达度提高,便于市民出入,最有可能出现居民住宅区。
(2017·湖北八校联考)在我国进入“高铁时代”的大背景下,各城市的高铁站建设也方兴未艾,而部分河运却日益衰落。2014年2月26日,中国首条在高原高海拔和戈壁荒漠地区开通的高速铁路兰新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汉江全长1 532 km,流域涉及6省市,素有“千里黄金水道”之称。据此回答6~8题:
6.兰州等大城市高铁车站远离主城区,布局在城市核心区的边缘,其主要原因是( )
A.高铁站用地面积广,郊区地价较低,可大大降低成本
B.促进高铁站所在郊区的城市化步伐
C.远离主城区,便于旅客集散
D.位于城乡结合部方便居民出行
7.近代以来,汉江船运不断萎缩,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新的运输方式的兴起并发展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②河流落差加大,水流湍急 ③水库、涵闸和桥梁等工程建设阻碍通航 ④船舶大型化使干流和下游的部分河段丧失通航能力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8.兰新高铁沿线修建了长达440 km的防风墙防护措施,在一些路段还出现了地上隧道。这些防护措施和隧道的作用是( )
A.防沙尘暴 B.防泥石流
C.防动物穿行 D.防大风
解析:6.B 7.C 8.D 第6题,高铁站是客运的中转站,把高铁建在城市核心区边缘,主要是考虑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郊区城市化。第7题,运河与现代的公路、铁路相比,速度慢是其劣势,故新的运输方式兴起是汉江航运萎缩的原因之一;另外,图中显示汉江上有多座水库、水电站,则大坝也会使河流航运受到一定阻碍。第8题,兰新高铁沿线有许多大风口,大风对高铁运行有较大影响,故采取防风墙等措施来减轻大风的危害。
潍坊市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于2013年年底完成初建并投入运营,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自行车出行。下图为潍坊市某区域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潍坊市推行该系统主要是为了( )
①缓解交通拥挤 ②吸引外来游客 ③倡导低碳出行 ④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⑤促进自行车产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
10.关于图中自行车租赁点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沿干道分布
B. 大型租赁点均沿主干道分布
C.小型租赁点均沿次干道分布
D.公交站口附近不适合布局租赁点
解析:9.B 10.B 第9题,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自行车出行,减少了车辆运行,既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状况,又提高了人们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环保意识,故选B。第10题,为方便租赁,主干道、次干道、支路都有自行车租赁点,大型租赁点沿主干道,小型租赁点设在次干道和支路。公交站口附近人流量大,适合布局租赁点,故选B。
(2017·江西吉安检测)下图为亚热带某滨海城市及周围乡镇联系图,今年修建了跨海大桥。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示区域( )
A.北部地形较南部平坦 B.南部人口较北部稠密
C.南部多为淤泥海洋 D.海湾为冰川侵蚀峡湾
12.跨海大桥修建后( )
A.甲乡镇服务范围扩大至城市
B.甲乡镇人口流动与城市化加快
C.乙乡镇交通枢纽地位提升
D.赤潮、风暴潮对海湾影响减弱
解析:11.A 12.B 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南部乡镇比北部少,南部人口较北部稀疏,该区域位于亚热带,中部海湾受风浪影响小,海湾为海水侵蚀形成的峡湾,该区域南部乡镇比北部少,北部地形较南部平坦,所以A正确。第12题,跨海大桥修建后,甲乡镇服务范围扩大,甲乡镇人口流动与城市化加快,乙乡镇地位上升,跨海大桥的修建使赤潮、风暴潮对海湾的影响不大,所以B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017·河北石家庄二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近年来,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企业全面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的最大工程,是肯尼亚百年来建设的首条新铁路,铁路由中国公司承建,将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制造。蒙内铁路将取代100多年前修建的陈旧铁路,成为连接非洲东海岸最大海港蒙巴萨与首都内罗毕的快捷通道。如图示意肯尼亚位置和蒙内铁路。
(1)描述肯尼亚的地理位置特征。(6分)
(2)分析蒙巴萨港成为非洲东海岸最大海港的区位条件。(8分)
(3)简述蒙内铁路的修建为肯尼亚带来的社会与经济效益。(12分)
解析:第(1)题,地理位置特征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或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等方面描述。第(2)题,港口的区位条件可从自然(位置、海域和陆域条件)和社会经济(依托城市、腹地、交通、基础设施)两个方面来回答。第(3)题,蒙内铁路的修建为肯尼亚带来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可表现为提高运输能力,降低运输成本,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对外贸易等方面。
答案:(1)赤道从中部穿过,国土位于热带地区;跨南北半球,位于东半球;非洲大陆东部,印度洋西岸。(6分)
(2)位于非洲东岸的中间位置,地理位置优越;铁路直接和港口连接,便于陆海联运;作为肯尼亚和东非内陆国家的出海口,经济腹地广阔;港口历史悠久,基础设施较完善。(8分)
(3)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提升铁路运输能力,缓解陆路交通运输压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众多就业岗位;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连接内陆首都和沿海港口,利于对外贸易,促进肯尼亚经济发展。(12分)
14.(2017·福建莆田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随着中印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的运输网络无法满足未来的客货运需求,相关部门构想修建连接中国—尼泊尔—印度的铁路。该铁路线的日喀则到加德满都段从海拔4 500米的青藏高原降至1 300米的加德满都大峡谷,高差大。专家据现场勘查及地质资料,提出3条线路方案(东线、中线和西线,左下图)。其中中线的某些路段采用补充线(右下图)——运用齿轨铁路或起重机技术替代密集环线(最下图)。齿轨铁路是一种登山铁路,通过机车把列车拉上陡峭的斜坡。
(1)说明采用齿轨技术或起重机技术替代密集环线的理由。(6分)
(2)从气候角度,简述中尼铁路建设中施工人员为保障人身安全应该注意的问题。(8分)
(3)简析中尼铁路对西藏发展的地理意义。(12分)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中线高差大,坡度陡,齿轨技术可缩短距离,减少运输成本,提高安全性。第(2)题,由材料“该铁路线的日喀则到加德满都段从海拔4 500米的青藏高原降至1 300米的加德满都大峡谷”可知,该地海拔高,气压低、缺氧、气温低、有暴风雪、强紫外线辐射等。第(3)题,铁路发展对西藏的意义可从经济、文化、资源开发等方面来回答,如可缓解原有的交通运输压力,完善交通运输网;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促进中尼文化交流;促进我国西藏的旅游业发展及资源开发;发展边境贸易。
答案:(1)中线高差大,坡度陡,利用齿轨技术或起重机技术可以缩短距离;提高安全性;减少运输成本。(6分)
(2)低压、缺氧;高寒冻伤;暴风雪;晒伤、强紫外线辐射。(8分)
(3)缓解原有的交通运输压力,完善交通运输网;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促进中尼文化交流;促进我国西藏的旅游业发展及资源开发;发展边境贸易。(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