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民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第1部分 第3单元 第2讲 课后作业 (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民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第1部分  第3单元  第2讲  课后作业 (含解析)第1页
    (人民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第1部分  第3单元  第2讲  课后作业 (含解析)第2页
    (人民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第1部分  第3单元  第2讲  课后作业 (含解析)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民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第1部分 第3单元 第2讲 课后作业 (含解析)

    展开

    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9·江淮十校联考)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几十倍至上百倍,而同时期的欧洲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  )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C.曲辕犁提高了耕作效率D.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粟的收获量要远远高于欧洲粟的收获量,主要由于我国传统农业采用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B项正确。同时期的中西方农业经营方式基本都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排除A项;6世纪时,我国农业生产尚未出现曲辕犁,排除C项;南宋时期,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2(2019·黑龙江哈三中调研)隋初,针对地方官吏在征派时的作弊行为,宰相高颎主张由政府将民户统一划定为不同的户等,规定各自应负担的赋役数目,并使之低于豪强地主对依附农民的剥削量。该主张有利于(  )A.土地兼并的缓解   B.消除地方割据基础C.自耕农队伍壮大   D.催生新的社会阶层答案 C解析 材料中由政府将民户统一划定为不同的户等,规定各自应负担的赋役数目的主张使许多原来依附于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他们,向官府申报户口,纳税服役,壮大了自耕农队伍,故C项正确。该主张的实施主要是针对地方官吏在征派时的作弊行为,与抑制土地兼并无关,排除A项;B项中消除的说法错误,排除;该做法使得国家财政收入增加,赋役的来源扩大,削弱了豪强地主的经济实力,但并没有催生新的社会阶层,排除D项。3(2018·天水一中模拟)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南朝开始推行的轮番上役制度被北朝所采用,大致每个工匠每年服役2个月,在此基础上,南北朝又差不多推行了雇佣工匠的制度。这表明(  )A.官营手工业地位被民营所取代B.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C.国家分裂阻碍手工业发展进步D.民族融合加强推动了政策调整答案 B解析 轮番上役雇佣工匠的制度可以看出,南北朝时期国家对工匠的控制松弛,故B项正确。A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CD两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4(2019·河北邯郸摸底)据有关资料统计,唐代前期长江下游18州进贡的丝织品有19种,唐代后期则达38种之多,其中以越州、扬州等地区的发展变化最为突出。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当时(  )A.南方社会比北方更稳定   B.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南方纺织业发展较迅速答案 D解析 材料中越州、扬州等地区均属于长江下游地区的丝织业中心,唐朝前后进贡的丝织品种类增多说明南方纺织业的飞速发展,故D项正确。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A项说法不符合唐朝前期的历史;开始的说法缺乏依据,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南方丝织业发达,并不能说明中原经济的衰退,故C项错误。5(2019·巴蜀中学月考)唐代,运河沿岸的汴州(开封)舟车辐辏;人庶浩繁,运河流经的扬、润、苏、杭等州发展成为重要的都会,而六朝时期的大都会建康(南京)却成为润州(镇江)的属县。上述现象说明当时(  )A.城市经济与政治功能分离B.南北经济交流带动城市发展C.江南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D.交通运输状况决定城市地位答案 B解析 唐代随着商品经济发展,部分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但不能说唐代城市经济与政治功能分离,A项错误;材料中运河沿岸的南北方城市都发展迅速,得益于南北方的经济交流,故B项正确;此时经济重心还在北方,C项不符合史实;D项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6(2019·河南洛阳期中)唐代以前,百姓消费的日用品主要来自当地或周边地区;从唐代开始,日用品的生产不仅满足当地需要而且加入到长途贩运的行列。出现这一现象表明唐代(  )A.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B.百姓的消费水平提高C.长途贩运贸易已十分发达D.市场管理进一步放松答案 A解析 材料信息从唐代开始,日用品的生产不仅满足当地需要而且加入到长途贩运的行列说明唐代日用品的生产产量的提高,即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百姓的消费,故B项错误;长途贩运贸易十分发达是在明代,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市场管理,且市场管理进一步放松是在宋代,故D项错误。7.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社会动乱的感伤  B.爱国忧民的情怀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D.热爱和平的态度答案 B解析 对社会动乱的感伤是对现实的感慨,与诗圣的襟怀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可知其爱国忧民的情怀,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对国家的热爱和人民的担忧,并非对农业生产的关心,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热爱和平的态度,故D项错误。8(2019·重庆一中月考)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在千福寺壁画中,他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明吴道子的宗教画(  )A.吸收融合外来的绘画方式B.借鉴民间风俗画表现手段C.重视线条描绘的写实风格D.具有浓郁的世俗化的倾向答案 D解析 材料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体现了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故D项正确。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并未体现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宗教画借鉴民间风俗画表现手段,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吴道子的宗教画,并非写实,排除C项。9(2018·河南濮阳模拟)唐朝的欧阳询、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作品记录在《全唐诗》里流传于世。李白、王维、杜甫、白居易等也有书法作品传世。这反映了唐朝(  )A.书法与诗歌得到了同步发展B.部分文人重视诗书审美追求C.中原文化带动全国文艺进步D.是文人画派形成的奠基时期答案 B解析 材料中唐朝的欧阳询、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属于书法家,他们的作品记录在《全唐诗》里,而李白……也有书法作品传世可知,B项正确。材料并未牵涉到地区与全国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A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文人画指士大夫的写意画,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10(2019·江西宜春五校联考)三国时期,家庭教育模式兴盛。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种家庭教育观,反映出当时(  )A.儒家思想日益衰落   B贵儒尊道C.传统文化走向断裂   D.奉行三教并行政策答案 B解析 材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说明贵儒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尊道,故答案为B项。三国时期,儒家思想虽遭到一定的冲击,但仍占统治地位,传统文化没有断裂,故AC两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佛教,排除D项。11.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隋唐时期的壁画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的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外艺术的交融性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答案 D解析 材料中不同时期的壁画特点,分别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吻合,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故表现悲苦;隋唐是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故幸福与祥和;宋朝商品经济发展,故世俗,这种变化说明了艺术内容的时代性,故选D项。ABC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12.对中国古代书法,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的总结,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A晋人尚韵本质上体现东晋士人的超然心态及对空灵境界的追寻B唐人尚法显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崇尚法律的精神C宋人尚意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背景下文人们对自由的向往D元明尚态为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时代文人们积极向上的一种态度答案 A解析 晋人尚韵是说魏晋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风流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级的清闲雅逸,体现出东晋士人超然的心态及对空灵境界的追寻,故A项正确。唐人尚法意思是唐代书法总体倾向是重视法度,即规范,而不是法律,故B项错误;宋人尚意是说宋代书法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法,正是在国家多难而文运不衰的局面下,文人墨客以书达意,表达一种心境,向往自由有些夸大,故C项错误;元明尚态是说元明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停滞不前,反映在书法上则是崇尚摹古,平庸无奇,故D积极向上一说错误。二、非选择题13(自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唐三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的社会状况。(1)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指出唐三彩的史料价值。(2)选取两幅图片,根据其所蕴含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折射的唐朝社会发展状况。答案 (1)出土文物唐三彩作为一手材料,可直接用于研究我国陶瓷业的发展情况。从丰富的出土文物还可折射出唐朝多方面的成就。(2)(示例)1载乐骆驼俑,骆驼是沙漠地区的主要交通工具,骑在上面的人外国装束,并手持乐器,折射出我国对外开放和民族和谐以及音乐的发展;图2贵妇骑象俑,衣着开放,质地奢华,折射出唐朝丝织业发达、妇女较开放;图3观世音俑,丰腴的面容,折射出唐朝的社会风尚和佛教文化的发展;图4文官俑,自信温润的微笑,折射出政治的清明以及官员队伍的文化素养。(言之成理即可)解析 (1)问,唐三彩是陶瓷产品,可直接用于研究手工业,更有利于我们研究唐朝多方面的成就。第(2)问,需要仔细观察图片名称及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14(2019·河北正定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隋唐五代时期的农业》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答案 (示例)论题:隋唐时期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阐述:隋代和唐初,北方的黄河流域和西北地区恢复了前代的水利工程,并且加以改进,有利于增加农业产量,更多地提高北方农业生产力,这一时期,南方的水利工程则处于逐渐发展时期,农业工具的推广使用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创新。中唐及晚唐时期,北方社会动荡造成水利工程受到严重的破坏,农业生产能力下降。而南方先进的水利工具被进一步推广,较多的水利工程确保了很多地区的农业生产,这使南方的农业生产在全国举足轻重。由此可见,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经济的重心逐渐南移。解析 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在隋代和唐初,北方的水利发展较为迅速,提高了水利工程的灌溉能力;到中唐及晚唐时期,北方水利由于战乱被破坏,残存的水利工程灌溉能力也大大下降。隋代和唐初,南方的水利虽然没有大规模的灌溉水利工程,但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到中唐和晚唐时期,南方水利更是得到了迅速发展。水利灌溉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由南北方水利事业的发展可以看出当时南北方农业的发展概况,由此可知隋唐时期的农业经济中心逐渐南移。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