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2 菱形第三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2 菱形第三课时教案设计,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回顾,菱形的性质,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 7 周 4月 23 日 星期 三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主备人:
课题(章节)
18.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三课 菱形(小结)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目 标
掌握菱形的概念,应用其解决简单问题。
掌握菱形性质,应用其解决简单问题。
(3) 能运用菱形的判定解决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目 标
利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利用数形结合,培养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几何思维培养的意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 学 重 点
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教 学 难 点
菱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
教 学 关 键
抓住内在规律,建立几何思维
教法
启发探究式
学法
自主互助
课 型
复习课
教具
一体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主导设计
主体设计
个性设计
一 复习回顾
一 菱形的定义: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 菱形的集合关系:
二 菱形的性质:
2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把它分成4个面积相等且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3 菱形的面积=底×高=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三 菱形的判定:
方法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定义;)
方法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判定定理)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等)
方法3:有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先平行四边形,在推是菱形)
温故知新,总体复习,形成知识体系。
同座互相合作,互相提问。
从不同角度进行归纳,培养能力。
注意数形结合,做到心中有图。
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互考互练。
总结方法,形成能力。多练习。
教学过程
主导设计
主题设计
个性设计
二 例题讲解:
1.已知菱形的周长是12cm,那么它的边长是______.
2.菱形ABCD中∠ABC=60度,则∠BAC=_______.
3.菱形ABCD中,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已知AB=5cm,AO=4cm,求两对角线AC、BD的长。
4、已知菱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且DE⊥AB,AB=a.
求:⑴∠ABC的度数 ⑵对角线AC的长
⑶菱形ABCD的面积
学生自主完成,及时反馈。
教师及时巡视,发现问题,督促指导。
菱形的综合应用,要灵活运用定义、性质等。
达 标 检 测
1 判断:
对角线互相平分且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 邻角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4)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5)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且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2 已知,菱形对角线长分别为12cm和16cm,求菱形的高。
3 如图,AD∥BC,BD垂直平分AC,四边形ABCD一定是菱形吗?若是,请说明理由。
作业布置:
1 教材P60,习题18.2。
2练习册《菱形》。
板书设计:
18.2. 菱形(小结)
一 复习回顾:
1 菱形的定义:
2 菱形的性质:
(1) 平行四边形性质(2)4条边(3)对角线互相垂直
3 菱形的判定:
(1)定义 (2)四边相等 (3)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二 例题讲解:
例2 例3 例4
三 习题训练:
四 作业:(1) 教材练习 (2)练习册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 菱形教学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2 菱形教案,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2 菱形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