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共30张PPT)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共30张PPT)第1页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共30张PPT)第2页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共30张PPT)第3页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共30张PPT)第4页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共30张PPT)第5页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共30张PPT)第6页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共30张PPT)第7页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共30张PPT)第8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授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授课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化学是实验科学,探究呼吸气体成分,探究蜡烛燃烧,实验报告示例,以史引入,体验探究,学习方法,过滤蒸馏,⑴发明化学实验器具,⑶发明分离物质的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1.炼丹、炼金术对化学实验的贡献
    ⑵发明合成物质的有效方法
    ⑴酒精和水能与任意比混溶。我们知道,酒精的沸点78.3℃ ,水的沸点100℃。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把混溶的二者分开。 ⑵滚滚黄河水夹带泥沙从“天”而降,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居民,想饮用这黄河水,问他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黄河水符合饮用水的标准
    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
    观察化学实验的一般方法(或步骤):1、观察对比:实验前物质实验后物质
    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等
    是否有发光、放热、变色、气体、沉淀、声音等现象
    3、分析现象的原因,得出结论。(或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
    说明了化学实验很重要,我们必须学会观察、操作、设计和评价实验。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背景知识: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活动与探究实验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2、点燃蜡烛:A、观察火焰分几层,哪层最亮,哪层最暗?B、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一秒钟,取出观察,能说明什么问题?C、用干烧杯罩住火焰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D、注入澄清石灰水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3、熄灭蜡烛:能否点燃白烟?
    颜色、状态、硬度、气味、水溶性、密度
    蜡烛的结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
    闻气味;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观察
    观察到:常温下蜡烛:各种颜色.固体.圆柱状.软.无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1.现象: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
    答:3层,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最亮 焰心最暗
    2.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燃烧的情况,说明哪层温度最高,哪层温度最低?
    答:外焰最先碳化,内焰燃烧不充分.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较低焰心温度最低
    熄灭蜡烛“后” 观察并点燃白烟,看能否燃烧
    答:熄灭蜡烛后有白烟产生,白烟可以燃烧
    发出明亮火焰,部分熔化
    有白烟产生,白烟可以燃烧
    二氧化碳可以是澄清的石灰水______
    3.取一只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的现象?看到现象后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观察现象,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哪些物质?
    答:烧杯壁有水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表1-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讨论:通过探究活动,你认为化学实验中应关注那些方面?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蜡烛哪去了?是消灭了、还是变成了其它物质?若变成其它物质?是什么物质?
    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1.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如下内容:①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可观察到蜡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②点燃蜡烛,可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你如何知道哪层温度最高:结论:蜡烛火焰的 层温度最高。③将一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燃烧后生成 和 。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火焰中,约2s后取出,发现火柴梗接触外焰部分变化最大
    活动与探究实验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探究准备: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呼吸的作用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进行猜想:根据已有知识或查找资料学到的知识 A、两者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B、两者的氧气含量不同 C、两者的水蒸气含量不同 D、……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背景知识:①二氧化碳(CO2)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浑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CO2)气体也越多(前提条件:澄清的石灰水足够多)。②氧气(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O2)越多。即氧气(O2)可以助燃。③二氧化碳(CO2)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即二氧化碳(CO2)不支持燃烧。
    步骤1 用排水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
    步骤2取两个集气瓶,其中为空气,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观察现象
    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呼出的气体含量较多
    ①用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好
    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
    ③将软管插入集气瓶口,向集气瓶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④在水下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
    步骤3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观察现象
    空气中木条继续燃烧,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灭
    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多,呼出的气体含量很少
    步骤4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出的气体中观察现象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片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呼气后玻璃片上有一层薄薄的水雾,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
    空气中水分含量较少,呼出的气体含量较多
    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可使玻璃片上凝结有水
    小结: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步骤2: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步骤3:两种气体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步骤4:两种气体中水蒸气含量的测定 ……
    步骤1:收集两瓶人体呼出的气体。 收集两瓶空气。(收集气体)
    1.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 ) A 水 B 白酒 C 食盐水 D 澄清的石灰水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 A 空气 B 二氧化碳 C氧气 D 水蒸气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物质是 (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水 D 二氧化碳和水
    4.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下列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 )A 甲中熄灭,乙中变旺B 甲中变旺,乙中熄灭C 甲、乙都变旺D甲、乙都熄灭
    5.(2007年肇庆市)某实验测得人体呼吸的气体成分如下表。请回答:
    (1)请你判断:X是 (填物质名称)。(2)请你回答:因参与人体新陈代谢而消耗的气体是 (填物质名称)

    相关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问题与分析,拓展延伸,你说我说大家说,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授课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现象蜡烛重新燃烧,你会观察实验吗,熄灭后,变化前,学习化学的特点,探究步骤,变化中,变化后,我的疑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图片课件ppt,共14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