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检测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76200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检测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76200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检测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76200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倡议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秸杆就地焚烧 B.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C.大力推广公共交通使用新能源汽车 D.回收并集中处理废旧电池
2.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是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
B.在加油站、加气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
C.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要立即开灯检查
4.使用下列交通工具出行,环境污染最大的是( )
A. 氢能源车B. 共享单车C. 电动汽车D. 柴油汽车
5.“蜂窝煤”比煤球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这主要是因为( )
A. 降低了煤的着火点B. 升高了煤的着火点
C. 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D. 提高了氧气的浓度
6.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取焦炭
B. 石油加热蒸馏出多种产品
C. 把某些废弃的有机物进行发酵制甲烷
D. 用酒精来制造醋酸和香精
7.“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已成为社会发展和家庭生活的主流.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 近距离出行时,用自行车替代机动车
B. 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C. 大量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D. 推广使用新型氢氧燃料电池提供动力的客车
8.下列物质中,一般不会污染空气的是( )
A. 化工厂排放的废气B.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
C. 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D. 煤燃烧产生的烟
9.燃煤排出的二氧化硫进人大气后,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A. 温室效应B. 白色污染C. 酸雨D. 臭氧层破坏
10.下列行为与“绿色环保”理念不相符的是( )
A. 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
B. 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C. 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
D. 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11.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后,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
①氢气②汽油蒸气③煤炭粉尘④棉尘⑤天然气
A.仅① B. 仅①②⑤C. 仅①②③⑤D. ①②③④⑤
12.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 用玉米、高粱发酵可以制得乙醇
C. 用石油可以制得汽油
D. 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13.2019年3月,四川凉山州境内发生森林火灾。灭火过程中,突发林火“爆燃”,导致多名扑火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山风带入冷空气,能使林火熄灭
C.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
14.关于燃烧认识错误的是( )
A.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B.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和光能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放热 B.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C.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D.只有产生燃烧的化学反应才会放热
16.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 B.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软化
C.纸张不可燃 D.乙醇汽油属于混合物
17.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由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
B.烧蚀层在汽化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
C.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属于物理变化
D.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
18.当代社会几乎离不开化石燃料,关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的“利”与“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弊”大于“利”,虽然化石燃料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和物质,但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B.“利”大于“弊”,虽然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但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趋利避害
C.只有“利”而无“弊”,因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根本就离不开化石燃料,也离不开以化石燃料为原料生产的塑料、橡胶、纤维、药物、化肥、农药等
D.只有“弊”而无“利”,因为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导致气候变暖、酸雨、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急剧上升
19.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
20.2019 年 5 月 12 日是我国第 11 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于保护人们的生 命、财产安全。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 119 电话报警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21.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22.下列灭火原理与 “釜底抽薪”相同的是
A.锅内油着火用锅盖盖灭B.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
C.砍掉部分林木形成隔离带灭火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23.法国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塔楼发生火灾,中空结构的木质塔尖剧烈燃烧而坍塌。下列关于该事件说法错误的是( )
A.木材是可燃物
B.用水灭火前要先切断电源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塔尖剧烈燃烧的原因之一是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
24.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25.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是 21 世纪的理想能源B.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
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26.为区別N2、H2、CO2、CH4四种气体,小丽进行了下面实验:
①点燃四种气体,将气体分为可燃性气体和不可燃性气体;
②在可燃性气体火焰上方,分別罩一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的是气体Ⅰ,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Ⅱ;
③将不可燃性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其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气体Ⅲ,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Ⅳ。
根据实验推断,Ⅰ、Ⅱ、Ⅲ、Ⅳ对应的气体分别是( )
A. 、、、B. 、、、
C. 、、、D. 、、、
二、填空题
在氢气、氧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五种气体中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填空:
最清洁的燃料 ;有剧毒的气体 ;能灭火的气体 ;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和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爆炸的气体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报道,某市酒吧元旦期间发生了一起特大火灾.该事故的起因是几个年轻人在酒吧内燃放烟花,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材料二: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着火点比氢氧化镁 (填“高”或“低”);请回答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一点化学性质 .
(2)燃着的烟花在引发这场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填标号)
A.提供氧气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可燃物
(3)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 (答一点).试写出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3.搞好节能减排,全面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是岳阳市创建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的工作重点之一。各县、市、区正在进行家用燃气管道工程建设,在天然气输送到千家万户之前,先要在天然气管道中充满氮气,请回答下面问题:
(1)先充满氮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燃料有煤、____________、天然气,我们常称它们为化石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
(3)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天然气替代煤等固体燃料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4.化学使人类能够物尽其用
(1)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 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产品。
(2)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 。烹调结束,关闭燃气灶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5.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物质,其中A为黑色固体,C为难溶性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A的化学式为 ,B的化学式为 .
(2)图中所示的所有转化的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有 (写化学方程式,一个即可).
(3)E的用途可以
6.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_____;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_____ ____,另一方面_____ _____,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片的
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的现象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森林防火,人人有责”。请你对预防森林火灾提一条建设性意见_________________。
(1)设计B、D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验证可燃物需要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D中,可不做的实验是___________(填序号)。
三.实验探究
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设计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绕生成CO;②白色无CuSO4
粉末遇水变蓝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CO2,溶液无明显变化;③CO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会造成人中毒缺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2、H2O;猜想二:CO、H2O;猜想三:CO2、CO、H2O
【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验证: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B、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猜想________成立。
(2)实验过程中B装置的作用是___ 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__。
(3)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____。
(4)实验过程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 ____。
(5)实验过程中B、C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___ _____。
【反思与交流】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定要注意通风,防止________中毒。
四.计算
1.碳足迹计算器能够简便查出人类活动所排放CO2的多少,并在屏幕上显示需要种植多少棵树木进行抵偿。某次使用天然气供暖所排放的CO2质量为3.52kg,请计算:
(1)这次供暖消耗甲烷的质量是多少?_____
(2)若一棵树每天能吸收50gCO2,则上述使用天然气供暖所排放的CO2需要一棵这样的树吸收约_____天(结果保留整数)。
2.乙醇是一种清洁燃料,但在氧气不足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现有207g乙醇与一定量的氧气点燃后发生如下反应:
(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______________;
⑵计算该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___________
一单选
二.
1.H2;CO;CO2;O2;H2、CO、CH4
2.(1)低;可燃性;(2)B;(3)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的氧化镁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Mg(OH)2 MgO+H2O
3.【答案】(1)防止爆炸;(2)石油;(3)CH4+2O2CO2+2H2O;
(4)清洁、方便(或污染少,经济等)
4.【答案】(1)沸点 (2)增大氧气的量,使燃料完全燃烧 与可燃物隔绝(3)C2H5OH+3O2点燃2CO2+3H2O
5.(1)C;CO;(2)H2CO3=H2O+CO2↑ (3)灭火等
6.【答案】 有可燃物 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提供温度 隔绝氧气 导热性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禁止火种(严禁烟火) 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中白磷不燃烧,D中白磷燃烧; A。
高温
7.(1)三 (2)检验甲烷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CO2+Ca(OH)2=CaCO3↓+H2O (3) 3CO+Fe2O3=============2Fe+3CO2
(4)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影响对产物的检验 (5) 颠倒后无法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四.【答案】(1)1.28kg (2)70天
【答案】4 84g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D
D
C
B
C
B
C
B
D
A
B
B
B
C
A
B
C
C
21
22
23
24
25
26
D
C
C
D
C
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doc、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择题, 多选题, 填空题, 解答题, 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