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河南省郑州一〇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76217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河南省郑州一〇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76217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河南省郑州一〇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76217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河南省郑州一〇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河南省郑州一〇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豌豆的高茎与圆粒 B. 羊的黑毛与白毛
C. 狗的长毛与兔的短毛 D. 人的白化病与红绿色盲症
【答案】B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分析。
【详解】A. 豌豆的高茎与圆粒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 羊的黑毛与白毛属于一对相对性状,B正确;
C. 狗和兔不符合“同种生物”,因此狗的长毛与兔的短毛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 人的白化病与红绿色盲症不符合“同一性状”,因此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2.对下列实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B. 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C. 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
D. 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
【答案】C
【解析】
杂合子的测交后代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A错误;杂合子的自交后代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B错误;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说明无耳垂为隐性性状,C正确;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为测交实验类型,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D错误。
3.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R、r表示)。从下表的杂交实验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杂交组合
后代性状
一
红花A×白花B
全部为红花
二
红花C×红花D
红花:白花= 3:l
A. 红花A的基因型为Rr B. 红花为显性性状
C. 红花C与红花D的基因型不同 D. 白花B的基因型为Rr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图可知:杂交组合一的亲本为红花和白花,而杂交后代只有红花,说明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杂交组合二的亲本都为红花,杂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亲本都是杂合体。据此可知,A为RR,B为rr,C为Rr,D为Rr。
【详解】A. 杂交组合一的亲本为红花和白花,而杂交后代只有红花,说明亲本红花A为纯合体,其基因型为RR,A错误;
B. 根据分析可知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B正确;
C. 红花C与红花D基因型相同,都是Rr,C错误;
D. 白花为隐性性状,白花B的基因型为rr,D错误。
4.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
【详解】A. DD是纯合子,不含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配子,不能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错误;
B. dd是纯合子,不含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配子,不能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错误;
C. Dd是杂合子,含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产生D和d两种配子,比例1:1,能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正确;
D. 图表示D和d两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即受精作用,不能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D错误。
5. 在豚鼠中,黑色皮毛对白色皮毛为显性。如果一对杂合的黑毛豚鼠交配,一胎产下4仔,此4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
①全都黑色 ②3黑1白 ③2黑2白 ④1黑3白 ⑤全部白色
A. ②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因此这四只小豚鼠的毛色可能是全都黑色,①正确;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但这四只小豚鼠的毛色也可能是3黑1白,②正确;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因此这四只小豚鼠的毛色可能是2黑2白,③正确;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因此这四只小豚鼠的毛色可能是1黑3白,④正确;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因此这四只小猫的毛色可能是全部白色,⑤正确。故选D。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豚鼠的毛色中黑色对白色为显性(用A、a表示),黑色杂合子豚鼠交配,即Aa×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白色=3:1。
6.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下列哪一组中两个基因型的个体具有相同的表现型 ( )
A. BbFF和BBFf B. bbFF和BbFf C. BBFF和Bbff D. BbFF和BBff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基因显隐性关系进行判断。
【详解】A. BbFF和BBFf均表现为双显性状,A正确;
B. bbFF表现为一隐一显,而BbFf表现为双显性状,B错误;
C. BBFF表现为双显性状,而Bbff表现为一显一隐,C错误;
D. BbFF表现为双显性状,而BBff表现为一显一隐,D错误。
7.将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比例为
A. 1/8 B. 1/16 C. 1/32 D. 1/64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两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杂交,每一对基因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如果这几对基因自由组合,则可以用乘法法则计算出子代中基因型、表现型种类等。
【详解】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向日葵杂交,每对基因都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可以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子代某种基因型所占的比例,AABBCC所占的比例为1/2× 1/4× 1/4= 1/32,C正确;A、B、D错误。
【点睛】乘法法则在运用时,必须是相关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才能用,如果几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用乘法法则运算。
8.基因型为YyRr的黄色圆粒豌豆,其自交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 3/16 B. 5/16 C. 7/16 D. 9/16
【答案】A
【解析】
【分析】
豌豆基因型为YyRr,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在该植物的自交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有Y_rr、yyR_、yyrr3种。
【详解】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自交后代中,Y_R_:Y_rr:yyR_:yyrr=9:3:3:1,其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占7/16,而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即YYrr,yyRR,yyrr共占3/16,A正确。
9. 某种生物甲植株的基因型是YyRr,甲与乙植株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他们的杂交后代表现型比值是3:3:1:1,则乙的基因型式( )
A. YyRr B. yyrr C. Yyrr或yyRr D. YyRR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已知甲植株的基因型是YyRr,甲与乙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比值是3:3:1:1,即(3:1)×(1:1)的结果,据此推知杂交组合中一对为杂合子的自交,一对为杂合子的测交,故乙的基因型为Yyrr或yyRr,C正确。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0. 花生种皮有紫色和红色,壳有厚薄之分,紫色(R)和厚壳(T)分别是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Ttrr和ttRr杂交后代基因型的比是
A. 9∶3∶3∶1 B. 3∶1∶3∶1 C. 1∶1∶1∶1 D. 3∶1
【答案】C
【解析】
Ttrr和ttRr杂交后代基因型比为(1:1)(1:1)=1∶1∶1∶1。
11.高等动物进行有性生殖的3个生理过程如图6所示,则图中①、②、③分别为( )
A.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 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C. 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D. 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亲本产生的生殖细胞(即精子或卵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经过分裂分化发育成为新的个体。
【详解】根据题图分析可知:①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属于受精作用;②是成熟的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和卵细胞;③是受精卵分裂分化成个体过程,所以图中①、②、③分别为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B正确。
12.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个体,在一次排卵时发现该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则在形成该卵细胞时随之产生的极体的基因型为 ( )
A. AB、ab、ab B. AB、aB、ab C. ab、AB、ab D. Ab、aB、aB
【答案】D
【解析】
【分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详解】由题意可知,该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则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由次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极体的基因型是Ab;卵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极体的基因型为aaBB,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2个极体的基因型是aB、aB,D正确。
13.果蝇体细胞内有4对同源染色体。在雄果蝇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四分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分别是( )
A. 4、2、4、4 B. 4、4、4、4 C. 8、8、16、16 D. 8、4、16、16
【答案】D
【解析】
【分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据此答题。
【详解】由于果蝇的体细胞中含4对同源染色体即8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含2条染色单体,有2个DNA分子,每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1个四分体,所以果蝇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四分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分子数分别是8、4、16和16,D正确。
1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 )
A.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B. 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一次
C. 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两次 D.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答案】A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的特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子细胞中染色体数减半。
【详解】减数分裂是指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的细胞分裂方式,结果产生的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原来减少了一半,A正确。
15.对下图所示减数分裂过程某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具有8条染色体 B.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C. 为次级精母细胞 D. 姐妹染色单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详解】A. 细胞内具有4条染色体,A错误;
B.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B正确;
C. 该细胞可能为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C错误;
D. 此时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D错误。
16. 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基因与染色体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B. 基因与染色体毫无关系
C. 一个基因是由一条染色体构成的
D.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D
【解析】
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B错误,D正确;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C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与染色体关系
17. 下列各项存在等位基因的是
A. 四分体 B. 一个双链DNA分子
C. 姐妹染色单体 D. 非同源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控制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四分体是指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四条染色单体,因此四分体上存在等位基因,A正确;一个双链DNA分子中基因是成单存在的,B错误;一条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是通过复制而来的,基因是相同的,C错误;非同源染色体上不存在等位基因,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等位基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单体
B.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C.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移向同一极的两条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详解】A. 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而成的,而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A错误;
B.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方的第2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第3号染色体,B错误;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会两两配对即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C正确;
D.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此时移向一极的两条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D错误。
19.果蝇白眼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下列哪组杂交子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果蝇的性别( )
A. 白眼雌蝇×白眼雄蝇 B. 杂合红眼雌蝇×红眼雄蝇
C. 白眼雌蝇×红眼雄蝇 D. 杂合红眼雌蝇×白眼雄蝇
【答案】C
【解析】
【分析】
果蝇眼色的遗传为伴X遗传,红眼对白眼为显性,设受A和a这对等位基因控制,则雌果蝇有:XAXA(红)、XAXa(红)、XaXa(白);雄果蝇有:XAY(红)、XaY(白),据此分析。
【详解】A. XaXa(白雌)×XaY(白雄)→XaXa(白雌)、XaY(白雄),所以不能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A错误;
B. XAXa(杂合红雌)×XAY(红雄)→XAXA(红雌)、XAXa(红雌)、XAY(红雄)、XaY(白雄),所以不能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B错误;
C. XaXa(白雌)×XAY(红雄)→XAXa(红雌)、XaY(白雄),所以可以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C正确;
D. XAXa(杂合红雌)×XaY(白雄)→XAXa(红雌)、XaXa(白雌)、XAY(红雄)、XaY(白雄),因此不能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D错误。
20.下图为某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该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 X染色体显性遗传
D. X染色体隐性遗传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定的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皆病为伴性,女病父正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皆病为伴性,儿病母正非伴性。
【详解】分析遗传系谱图,由于3号、4号正常,而8号患病,符合无中生有,由此判断此遗传病是隐性遗传;如果是伴X隐性遗传,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是患病的,但是系谱图中,10号患病,但其父亲6号正常,不符合伴X隐性遗传特点,所以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
21.用T2噬菌体侵染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同位素标记方案是( )
A. 用14C 对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进行标记
B. 制备DNA中含32P和蛋白质中35S的T2噬菌体
C. 制备DNA中含32P或蛋白质中35S的T2噬菌体
D. 用18O对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进行标记
【答案】C
【解析】
T2噬菌体的DNA含有C、H、O、N、P五种元素,蛋白质外壳含有C、H、O、N、S。欲用同位素标记法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开,其方案是:用32P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22.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 )
A. RNA是遗传物质 B.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C. DNA是遗传物质 D. 多糖是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大肠杆菌→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 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不含RNA,A错误;
B.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外面,没有观察到蛋白质的作用,不能说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B错误;
C. 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
D. 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不含多糖,D错误。
23. 在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G+C)=0.4,则在其互补链、整个DNA分子中,这一比值分别是
A. 0.4和0.4 B. 0.6和1 C. 2.5和1 D. 0.4和1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在双链DNA分子中不等于1的碱基比,其两条互补链同样碱基比值相同,且和整个DNA分子中该比值也相同。即在双链DNA中(A+T)/(G+C)不等于1,则一条链(A+T)/(G+C)=0.4,则另一条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该比值都等于0.4,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4. 遗传信息是指
A. 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 脱氧核苷酸
C. 氨基酸序列 D. 核苷酸
【答案】A
【解析】
遗传信息是指DNA中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选A。
【考点定位】基因的本质
25.一个由N15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环境中培养,复制4次后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
A. 1/4 B. 1/8 C. 1/16 D. 1/24
【答案】B
【解析】
一个由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环境中培养,复制4次后得到24=16个DN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其中有2个DNA分子各含一条母链,其他DNA分子不含15N ,所以复制4次后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2/16=1/8,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二、非选择题
26.某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调查人群中双眼皮和单眼皮(控制眼皮的基因用E、e表示)的遗传情况,统计结果如下表:
组别
婚配方式
家庭
子
女
父
母
单眼皮
双眼皮
单眼皮
双眼皮
一
单眼皮
单眼皮
60
37
0
23
0
二
双眼皮
单眼皮
300
56
102
50
105
三
单眼皮
双眼皮
100
24
28
19
33
四
双眼皮
双眼皮
200
35
78
25
67
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表中第____组的调查结果可判断该性状的显隐性。
(2)第二组抽样家庭中父亲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
(3)调查中发现第三组家庭一单眼皮的儿子同时患有白化病,那么这对肤色正常的夫妇再生一个肤色正常、双眼皮儿子的几率为_____。
(4)第一组某家庭中母亲去美容院将单眼皮变成双眼皮后,其再生一个双眼皮女儿的几率为_____。
【答案】 (1). 四 (2). Ee或EE (3). 3/16 (4). 0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子代中男女情况相似,说明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因此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第四组中父母都是双眼皮,而子代出现单眼皮,发生性状分离,由此可推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性状,且该组双亲的基因型均为Ee;进一步推知,第一组亲本的基因型均为ee,第二组亲本的基因型为Ee或EE和ee,第三组亲本的基因型为ee和Ee。
【详解】(1)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隐性关系;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因此,根据上表中第四组的调查结果可判断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
(2)第二组抽样家庭中,子代双眼皮性状明显多于单眼皮,因此父亲的基因型可能是EE或Ee。
(3)调查中发现第三组家庭一单眼皮的儿子同时患有白化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那么这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为AaEe×Aaee,他们再生一个肤色正常(A_)、双眼皮儿子(Ee)的几率为3/4×1/2×1/2=3/16。
(4)第一组某家庭中母亲去美容院将单眼皮变成双眼皮后,其基因型不变,仍为ee,再生一个双眼皮女儿的几率为0。
【点睛】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学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表中信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
27.某缺陷症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患儿发病时有自残行为。下图是一个该缺陷症的系谱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相关基因用B、b表示):
(1)此病的致病基因为_________性基因。
(2) 9号的致病基因来自Ⅰ代中的____号,该Ⅰ代中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3)如果5号和6号再生一个孩子,患此病的概率为________。
(4) 如果Ⅲ7号和一个患此病的男子结婚,后代患此病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1). 隐 (2). 4 (3). XBXb (4). 1/4 (5). 1/4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图,该病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Ⅱ5和Ⅱ6正常,子代Ⅲ9患病,符合无中生有,故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Ⅲ9基因型为XbY,Ⅱ5基因型为XBY,Ⅱ6号基因型为XBXb,Ⅰ4号基因型为XBXb。
【详解】(1)根据分析,该病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
(2) 9号的致病基因来自Ⅱ6,Ⅱ6致病基因来自Ⅰ代中的4号,该Ⅰ代中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
(3)Ⅱ5基因型为XBY,Ⅱ6号基因型为XBXb,5号和6号再生一个孩子,患此病的概率为1/2×1/2=1/4。
(4) Ⅱ5基因型为XBY,Ⅱ6号基因型为XBXb,Ⅲ7基因型为1/2XBXB、1/2XBXb,如果Ⅲ7号和一个患此病的男子XbY结婚,后代患此病的概率为1/2×1/2×1=1/4。
【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意在考查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基因显隐性,运用分离定律进行分析的能力。
28.下图是某雄性动物处于分裂后期的三个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细胞____分裂的后期,此时细胞中有染色体____条,DNA分子_____个。
(2)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是______图细胞,其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
(3)丙细胞产生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与该生物的体细胞相比,丙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______(填“减半”、“不变”或“加倍”)。
【答案】 (1). 有丝 (2). 8 (3). 8 (4). 丙 (5). 初级卵母细胞 (6). 精细胞 (7). 减半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已经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无同源染色体,且发生过易位,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含同源染色体,此时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1)图甲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此时细胞中有染色体8条,DNA分子8个。
(2)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是丙图细胞,其细胞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
(3)乙细胞产生子细胞名称为精细胞,与该生物的体细胞相比,丙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29.如图甲为真核细胞中DNA分子复制图解,图乙为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过程发生在________期,主要场所在_______________。从甲图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_________,③中的子链是__________。
(2)乙图中7是_______________,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 ]_________和[ ]_________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_____________原则。
【答案】 (1). 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 (2). 细胞核 (3). 半保留复制 (4). Ⅱ、Ⅲ (5).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6). 5脱氧核糖 (7). 6磷酸 (8). 氢键 (9). 碱基互补配对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表示DNA分子复制,②表示解旋,③表示合成子链和复旋;图乙为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1表示C,2表示A,3表示G,4表示T,5表示脱氧核糖,6是磷酸,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8是碱基对,10代表一条脱氧核苷酸链。
【详解】(1)图甲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主要场所在细胞核中。从甲图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③中的子链是Ⅱ、Ⅲ。
(2)乙图中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5脱氧核糖和6磷酸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点睛】本题结合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考查DNA分子结构特点、DNA半保留复制,重点考查DNA分子结构特点,要求学生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