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76221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76221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76221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
展开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
范围:必修三:第1~5章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 )
A.体液 B.血液 C.细胞内液 D.细胞外液
2、构成人体内环境的是( )
A. 血液、淋巴和组织液 B. 血浆、淋巴和组织液
C. 细胞外液和淋巴 D.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液是指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B.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
C. 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都存在于细胞内
D. 体液由细胞内液、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
4、含葡萄糖且供人体肌肉细胞直接吸收的液体是( )
A. 血液 B. 血浆 C. 组织液 D. 淋巴
5、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物质的移动方向错误的是( )
A. 血浆→组织液 B. 淋巴→组织液 C. 组织液→血浆 D. 淋巴→血浆
6、三种细胞外液中,能够直接相互转化的是( )
A. 组织液和淋巴 B. 淋巴和血浆
C. 血浆和组织液 D.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7、下列与下丘脑作用无关的是( )
A. 对体温的恒定具有调节作用 B. 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C. 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 对垂体激素的释放有调节作用
8、图为反射弧的示意图,其中结构M的名称为( )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效应器
9、某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 )
A. 语言中枢 B. 躯体感觉中枢
C. 躯体运动中枢 D. 以上三者全部参与
10、有关人体激素的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激素是有机分子
B.激素是信息分子
C.激素都是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D.激素只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靶器官
11、下列各项中,激素和维生素共同具有的特性是( )
A.都从食物中摄取 B.都是蛋白质
C.需要量很小,作用很大 D.都是由体内细胞产生的
12、下列人体各腺体中,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
A. 下丘脑 B. 垂体 C. 胸腺 D. 唾液腺
13、在高等动物体内,激素调节的共同特点不包括( )
A.通过体液运输 B.微量和高效
C.作用于靶细胞 D.产生神经冲动
14、下列不属于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是( )
A.体温调节 B.水盐平衡调节
C.肾上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D.清除病原体
15、制备抗银环蛇毒血清时,需将减毒的银环蛇毒注入马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银环蛇毒在免疫学上分别称为( )
A. 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 体液免疫,抗体
C. 细胞免疫,淋巴因子 D. 体液免疫,抗原
16、下列现象中,属于过敏反应的是( )
A.喝汽水打嗝 B.接触花粉引起皮疹
C.中暑晕倒 D.肌肉抽搐
17、日常生活现象中,属于过敏反应的是( )
A.喝冰汽水打嗝 B.中暑晕倒
C.接触花粉引起皮疹 D.运动过度肌肉痉孪
18、切除了尖端的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将会( )
A. 弯向光源生长 B. 不生长 C. 直立生长 D. 背向光源生长
19、拟南芥在天宫二号上完成种子萌发、生长、开花和结果的全部过程,此过程经历的时间与在地球上的接近。下列有关拟南芥生长发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需从外界吸收水和无机盐 B. 发生了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C. 发生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D. 微重力条件抑制了生长发育
20、木棉、银杏在秋冬季节落叶,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促进叶片脱落的激素主要是( )
A. 生长素 B. 赤霉素 C. 脱落酸 D. 细胞分裂素
21、下列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是( )
A. 苯乙酸 B. 2,4-D C. 吲哚乙酸 D. 吲哚丁酸
22、下列激素中,可以延缓植物体衰老过程的是( )
A.细胞分裂素 B.生长素 C.赤霉素 D.脱落酸
23、子房发育成果实,不可缺少的条件是( )
A.经过传粉作用 B.经过双受精作用
C.有生长素供给 D.有种子的发育
24、在马铃薯的贮存过程中,为了防止其发芽,可用一定浓度的( )处理.
A.脱落酸 B.赤霉素 C.乙烯 D.细胞分裂素
25、关于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赤霉素可促进细胞的伸长 B.生长素可促进果实的发育
C.脱落酸能促进细胞分裂 D.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
26、下列植物激素中,主要起促进果实成熟作用的是( )
A.生长素 B.细胞分裂素 C.乙烯 D.吲哚丁酸
27、柿子的涩味是由于含有大量的单宁,随着柿子成熟,单宁会逐渐分解。为了使柿子尽快去掉涩味,可将其与成熟的苹果共同存放,原因是成熟的苹果可以产生并释放( )
A.生长素 B.乙烯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
28、在桃花盛开的季节,低温阴雨的天气会导致桃花不能完成正常的受精作用,这时可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喷洒于花上,其目的是促进桃花的( )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加倍
C.果实发育 D.种子发育
29、下列实例中属于一个生物种群的是( )
A. 一个湖泊中全部的鱼 B. 科尔沁草原上全部的草
C. 不同地带中的所有蝗虫 D. 北海公园中所有的蒲公英
30、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
A. 种群密度 B. 迁入率和迁出率
C. 出生率和死亡率 D.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31、下列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样方法只适用于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
B.草履虫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每天可以在任意时段取样并计数
D.若被标记的个体死亡,则估算出的理论值比实际值偏大
32、东方田鼠种群迁入新环境后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最接近K值的点为( )
A. ① B. ② C. ③ . ④
33、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比例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这种决定野生扬子鳄种群雌雄比例的因素属于( )
A.化学信息 B.物理信息 C.行为信息 D.其他信息
34、假设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每年的增长率都不变,第二年是第一年的a倍,在理想状况下,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为( )
A.N0at B.N0ta C.tN0a D.aN0t
35、2015年5月16日12时起至8月1日12时止,我省实行农业部伏季休渔规定。下列有关休渔主要目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保护海洋濒危生物 B.减少海洋环境污染
C.避免渔民受到高温伤害 D.使海洋中的鱼类资源能够持续被人类利用
36、下面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一个湖里的全部鱼 B.草原上的全部生物
C.一片草地里的跳蝻和蝗虫 D.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昆虫、蜗牛
37、光裸岩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是 ( )
A.地衣阶段 B.苔藓阶段 C.草本阶段 D.灌木阶段和森林阶段
38、在小麦→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蛇是( )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第三营养级 D.三级消费者
39、下图表示的食物链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 )
A.草 B.鼠 C.蛇 D.鹰
4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结构范畴的是( )
A. 食物链和食物网 B.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 水分、阳光、空气 D. 生产者的能量流入消费者
二、综合题(共二大题,每小题 3分,共 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如图所示的是某草原生态系统,请根据图回答.
4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以下食物链正确的是( )
A.草←蝗虫←食虫鸟←蛇←鹰 B.蝗虫→食虫鸟→蛇→鹰
C.阳光→草→蝗虫→食虫鸟→蛇 D.草→蝗虫→食虫鸟→蛇→鹰
42、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使物质得以循环再利用。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
A.蓝藻 B.腐生真菌 C.寄生虫 D.绿色植物
43、狗以尿液标记自己的领地。尿液传递的信息属于(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电子信息
44、下列各项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
A. 蚊子飞翔时发出声音 B. 警犬嗅寻毒品
C. 豪猪遇敌时竖起体刺 D.海豚借助超声波确定方位
45、以下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受外界干扰时变化最小的是( )
A.生态系统 B.生态系统 C.原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
46、人工湿地是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放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人工湿地是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B. 该湿地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 湿地微生物可以促进物质循环 D. 人工湿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的效率
47、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负反馈调节
C.食物链和食物网 D.生态系统组份的复杂性
48、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
A.生态系统的范围大小 B.生态系统的优劣
C.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结构的繁简 D.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目多少
49、草原上,当青草返青时,“绿色”为兔子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兔子和草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绿色”对于兔子来说属于物理信息
C.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兔子和草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50、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物理信息的是( )
A.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的频频开屏
B.烟草的种子接受某种波长光的照射才能萌发
C.水葫芦根部的分泌物可抑制水体中藻类的大量繁殖
D.看家狗在外出时频频撒尿
5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特点是( )
A.反复循环,逐级递减 B.反复循环,逐级递增
C.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D.单向流动,逐级递增
52、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和2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库
D.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细胞呼吸
53、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北极苔原生态系统
C.荒漠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二)如图是一个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请据图回答:
54、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C、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D、种群密度的调查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
55、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年龄结构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取样器取样法是调查小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C.调查区域内种群之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
D.修整过的草坪只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
56、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
57、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种群的增长一般呈“J”型曲线
B.种群的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
C.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
D.种群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迁出、出生率、死亡率等
58、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
B.从弃耕后的农田开始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
C.原生演替速度通常比次生演替慢
D.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
59、下列群落的演替类型中,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
A.在裸岩上进行的演替 B.在火灾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
C.在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 D.在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60、“S”型曲线和”J”型曲线是反映种群增长的数字模型,下列不属于”J”型曲线形成条件的是( )
A.食物(养料)充足 B.没有敌害
C.没有竞争 D.资源、空间有限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D 2、B 3、B 4、C 5、B 6、C 7、B
8、B 9、D 10、C 11、C 12、D 13、D 14、D 15、D
16、B 17、C 18、B 19、D 20、C 21、B 22、A 23、C 24、A
25、C 26、C 27、B 28、C 29、D 30、A 31、D 32、D 33、B
34、A 35、D 36、B 37、A 38、C 39、B 40、D
二、综合题(共二大题,每小题 3分,共 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41、D 42、B 43、B 44、C 45、B 46、D 47、B 48、C 49、D
50、B 51、C 52、C 53、A 54、C 55、C 56、D 57、A 58、B
59、 B 6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