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解析版)
展开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1.动物细胞内低Na+ 、高K+的离子浓度对神经冲动的产生、细胞渗透平衡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浓度差与细胞膜上的Na+ 、K+泵有关,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a+和K+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B. Na+K+泵每次运输的Na+数量多于K+C. 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乌苯苷会影响K+的运输D. 该运输过程的持续会导致大量ADP的积累【答案】D【解析】图示为Na+-K+泵结构图解,Na+-K+泵为跨膜蛋白质,具有ATP结合位点,将2个K+泵入膜内,3个Na+泵出膜外,需要消耗ATP。据图分析,Na+和K+的运输需要通过膜蛋白,需要消耗能量,方式为主动运输,A正确;Na+-K+泵将2个K+泵入膜内,3个Na+泵出膜外,即每次运输的Na+数量多于K+,B正确;K+和乌苯苷的结合位点相同,则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乌苯苷会影响K+的运输,C正确;细胞内ATP和ADP可以快速转化,不会导致ADP的积累,D错误。2.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免疫反应(A、B为有关物质),下列各种分析正确的是 ( )A. 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T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能会变短B. 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C. 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可分化成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D.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答案】A【解析】【分析】病毒入侵细胞,需要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详解】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T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故细胞周期会变短,A正确;A是淋巴因子,不能清除病毒,B错误;T细胞在胸腺成熟,它可分化成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C错误;B是糖蛋白,D错误。故选A。3.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后,再用聚乙二醇诱导两种植物细胞融合B.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抗体检测和克隆化培养这两次筛选过程C. 两个二倍体植物进行有性杂交和体细胞杂交产生的子代染色体组分别是2个和4个D. 在动物细胞工程的不同技术中,均要使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中,要先经过去壁处理,再把融合的杂种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获得杂种植株。【详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故可以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进行去壁处理,经聚乙二醇处理后可以获得杂合原生质体,A正确;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第一次用选择培养基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用专一抗体检测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B错误;2个二倍体生物有性杂交产生的后代含2个染色体组,体细胞杂交获得个体含4个染色体组,C正确;动物细胞工程中,均需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D正确。故选B。4.印度沙漠猫是一种珍稀猫科动物,通过胚胎工程技术,可以让家猫代孕而繁育,主要步骤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步骤甲、乙分别是指精子获能、胚胎分割B. 诱导超数排卵所注射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细胞C. 受精卵发育成早期胚胎所需营养主要来源于培养液D. 步骤甲使用的培养液和早期胚胎培养液成分基本相同【答案】B【解析】步骤甲、乙分别指受精作用、胚胎移植,A错误;诱导超数排卵所注射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只能作用于性腺,B正确;受精卵发育成早期胚胎所需营养主要来自受精卵,C错误;受精过程使用的培养液是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与早期胚胎培养液有区别,D错误。【考点定位】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名师点睛】此题是对胚胎工程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管动物培养的过程、超数排卵的激素作用特点和早期胚胎培养的营养物质来源以及几种不同培养液的成分:动物细胞培养液、植物组织培养基成分、体外受精培养液、早期胚胎培养液。5.科学家运用不同的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利用核移植等技术可培育具有亲本优良性状的克隆牛B. 利用体外受精等技术可培育出与母体遗传性状相同的试管牛C. 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不同D. 胚胎移植等技术可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答案】B【解析】【分析】动物细胞培养常用液体培养基,植物组织培养常用固体培养基。【详解】核移植技术通过把一种生物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培育而成,属于无性生殖,可以培育获得具有亲本优良性状的克隆牛,A正确;体外受精是有性生殖,经过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后代与母本的遗传物质不同,B错误;动物细胞培养常用液体培养基,植物组织培养常用固体培养基,C正确;胚胎移植可以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D正确。故选B。6.如图表示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所做的一系列研究。过程Ⅰ是将带有遗传标记的ES细胞注入早期胚胎的囊胚腔,通过组织化学染色,用于研究动物体器官形成的时间、发育过程以及影响的因素。过程Ⅱ是将目的基因导入胚胎干细胞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过程Ⅰ的研究利用了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的特点B. 过程Ⅰ中,囊胚的后一个阶段形成了内、中、外三个胚层及两个囊胚腔C. 过程Ⅱ中可用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胚胎干细胞D. 过程Ⅱ中转基因小鼠大部分体细胞中无褐毛基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过程Ⅰ通过对胚胎干细胞的培养成各种组织的胚胎,利用了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的特点,故A正确;过程Ⅰ中的囊胚后的一个阶段为原肠胚,有内、中、外三个胚层,以及一个正在变小的囊胚腔,还有新形成的原肠腔,故B错误;过程Ⅱ中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故C正确;过程Ⅱ中把一个胚胎干细胞导入小鼠的囊胚中,该细胞分裂分化成的动物组织较少,故转基因小鼠的大部分体细胞中没有外源基因,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胚胎干细胞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二、非选择题7.1978年,人类首次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出人胰岛素,其过程大致如图所示:(1)人胰岛素由A、B两条肽链组成,可根据组成肽链的氨基酸序列,确定编码胰岛素基因的碱基序列,因此可通过____________方法获得目的基因。(2)β- 半乳糖苷酶能将无色ONPG分解,产物呈黄色,本生产流程中β- 半乳糖苷酶基因作为___________,通过①和②,完成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写出该过程处理DNA分子所需要的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③表示将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用Ca2+处理大肠杆菌,目的是使之变为____________细胞,利于外源DNA侵染,④表示利用化学方法催化二硫键的形成,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胰岛素,人体内该过程在胰岛B细胞的_________中进行。【答案】(1)人工合成 (2)标记基因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3)感受态 内质网【解析】试题分析:(1)基因工程中若已知组成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可确定编码胰岛素基因的碱基序列,通过人工合成方法获得目的基因。(2)β-半乳糖苷酶能将无色0NPG分解,产物呈黄色,故在本生产流程中β-半乳糖苷酶基因作为标记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3)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需用Ca2+处理,使之变为感受态细胞,利于外源DNA侵染;④表示利用化学方法催化二硫键的形成,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胰岛素,属于对蛋白质的加工,人体内胰岛素加工是在胰岛B细胞的内质网中进行。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8.图中甲、乙是用两种方法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从产生免疫反应的小鼠体内得到了抗_____________的抗体,说明小鼠体内已形成了相应的B淋巴细胞。设法将B淋巴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因素有聚乙二醇、___________________、电激等。(2)甲图中②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图中将烟草细胞培养成转基因烟草植株涉及的最基本技术是____________,为了诱导愈伤组织生根,必须设置培养基中生长素用量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细胞分裂素用量。【答案】 (1). 埃博拉病毒 (2). 灭活病毒 (3). 既能在体外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4). 植物组织培养 (5). 大于【解析】【分析】甲是通过细胞融合获得单克隆抗体,乙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单克隆抗体。【详解】(1)甲图中获取的B淋巴细胞是经埃博拉病毒免疫处理获得的,故可以产生针对埃博拉病毒的抗体。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电激法、聚乙二醇、灭活病毒处理等。(2)甲图中②细胞是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既可以在体外无限增殖,又可以产生特异性抗体。(3)乙图采用基因工程和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转基因植株,诱导生根过程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要相对较高才利于生根,二者比例下降利于芽的分化。【点睛】利于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获得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两次筛选,第一次是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是用专一抗体检测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9.2015年2月3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图所示技术路线。(1)由于女性的自然周期产生的卵子太少,捐献者在取卵前通常需要注射_____激素,促使一次有更多的卵泡发育。(2)重组细胞需培养到MⅡ中期的原因是该时期的卵母细胞才具备__________,重组细胞体外培养所需的气体主要是O2和CO2,CO2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3)从受精卵到三亲婴儿的培育还需要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技术。(4)三亲婴儿的培育技术________(填“能”或“不能”)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而_______(填“能”或“不能”)避免母亲的红绿色盲基因传递给后代。三亲婴儿的染色体_____________(填比例)来自母亲提供的细胞核。【答案】 (1). 促性腺 (2). 与精子受精能力 (3). 维持培养液的pH (4). 早期胚胎培养 (5). 胚胎移植 (6). 能 (7). 不能 (8). 1/2【解析】【分析】三亲婴儿含有捐献者的细胞质,母亲的细胞核,父亲的精子,即含有三方的遗传物质。该过程需经过核移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过程。【详解】(1)捐献者需要经过促性腺激素处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2)处于MⅡ中期的卵母细胞才具有受精能力,故需要对重组细胞培养至MⅡ中期;动物细胞培养时要保证相应的气体环境,氧气的作用是细胞代谢必须的;二氧化碳是为了维持培养液pH的稳定。(3)经过体外受精获得受精卵后,还要经过早期胚胎培养至桑椹胚或囊胚阶段,再经过胚胎移植进母体内。(4)三亲婴儿的细胞质来自于捐献者,故可以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但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细胞核中,婴儿的细胞核基因来自于父亲和母亲,故不能避免母亲的红绿色盲基因传给后代。三亲婴儿的染色体一半来自于母亲,一半来自于父亲。【点睛】因为三亲婴儿的细胞质来自于捐献者,可以避免母亲的线粒体致病基因传递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