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解析版)
展开
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
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1.如图为核酸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含三种核糖核苷酸
B. 该核酸通常为单链
C. 图示为DNA的部分结构
D. 磷酸和核糖的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中的T可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链,脱氧核苷酸的组成成分是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A、T、C、G)
【详解】A. 图中含三种脱氧核苷酸,A错误;B. 该核酸为DNA,通常为双链,B错误;C. 图示为DNA的部分结构,C正确;D. 磷酸和脱氧核糖的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D错误。故选C。
【点睛】DNA与RNA的区别是五碳糖和含氮碱基不同,DNA中特有的碱基是T,RNA中特有的碱基是U。
2.下列糖类作为生物体重要的结构物质的是( )
A. 淀粉 B. 蔗糖
C. 纤维素 D. 糖原
【答案】C
【解析】
【分析】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和糖原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详解】A.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A不符合题意;B.蔗糖是植物二糖,也是能源物质,B不符合题意;C.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是细胞的结构成分,C符合题意;D.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需要区分各种糖类的作用,其中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3.在下列化合物中,其基本组成单位不是氨基酸的是( )
A. 性激素 B. 抗体
C. 血红蛋白 D. 唾液淀粉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详解】A.性激素是脂质,不是蛋白质,故其基本单位不是氨基酸,A符合题意;B.抗体是蛋白质,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B不符合题意;C.血红蛋白是蛋白质,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C不符合题意;D.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中判断各种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抗体、血红蛋白及唾液淀粉酶均为蛋白质,其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
4.图是人工合成不含蛋白质的磷脂双层膜,下列物质能通过该膜的是( )
A. 葡萄糖 B. 甘油
C. 氨基酸 D. K+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均需要载体协助。
【详解】图中的人工膜不含载体蛋白,故只有自由扩散的物质可以通过,如甘油、水、氧气等。葡萄糖、氨基酸和钾离子均需要载体协助,不能通过人工膜。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可以通过该人工膜的物质是通过自由扩散的,题目中只有甘油是自由扩散出入细胞的。
5.图是某细胞结构模式图,有关该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细胞为植物细胞
B. 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C. 含有核糖体等多种细胞器
D. 遗传物质为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详解】A.图示细胞无细胞核,为原核细胞,A错误;B.图中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B正确;C.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错误;D.遗传物质为DNA,D错误。故选B。
【点睛】判断该图生物类型的关键是:原核生物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6.橘子果皮中富含橘络,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下列4类微生物中,可以大量产生分解橘络的酶的微生物是( )
A. 用于酿酒的酵母菌
B. 能感染烟草的烟草花叶病毒
C. 生长在木屑上的木霉
D. 用于酸奶发酵的乳酸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橘络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能分解橘络的酶即纤维素酶。
【详解】A.用于酿酒的酵母菌不能产生纤维素酶,不能分解纤维素,A不符合题意;B.能感染烟草的烟草花叶病毒不能产生纤维素酶,B不符合题意;C.生长在木屑上的木霉可以利用木屑中的纤维素,故可以产生纤维素酶,C符合题意;D.用于酸奶发酵的乳酸菌不能产生纤维素酶,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各种生物的生活环境,及其所利用的原料,木霉生活在木屑上,故可以产生纤维素酶,利用纤维素。
7.图为叶肉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②③④均为具膜细胞器
B. 高尔基体与结构①的形成有关
C. 细胞中DNA只存在于结构③中
D. 发生质壁分离时,结构②体积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中细胞含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故为植物细胞。图中①细胞壁、②液泡、③细胞核、④内质网、⑤线粒体、⑥叶绿体、⑧核糖体。
【详解】A.③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A错误;B.高尔基体与结构①细胞壁的形成有关,B正确;C.细胞中DNA存在于结构③细胞核、⑤线粒体、⑥叶绿体中,C错误;D.发生质壁分离时,结构②液泡体积变小,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细胞器是否具膜及各细胞器的功能。如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质壁分离与液泡有关等。
8.下图①~④表示发生在人体细胞内的某些代谢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的代谢过程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及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相关知识,①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上;③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④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②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详解】A. ①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上,A不符合题意;B. ②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B符合题意;C. ③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不符合题意;D. ④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及场所,如②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9.图表示动物细胞生命历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
B. ②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③过程中细胞含水量增加,代谢降低
D. ④过程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意义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增殖增加细胞的数量,细胞分化过程中增加细胞的种类。
【详解】A. ①过程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A正确;B. ②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增加细胞的种类,B正确;C. ③过程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含水量减少,代谢降低,C错误;D. ④过程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正常死亡,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意义,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细胞衰老的特点: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等。
10.我国以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最为多见,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0%~80%。已发生癌变的细胞具有的特点是( )
A. 色素大量沉积 B. 可无限增殖
C. 膜上糖蛋白增加 D. 代谢水平降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癌变的特点:无限增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容易扩散转移、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等。
【详解】A. 色素大量沉积是衰老细胞的特点,不是癌变的特点,A错误;B. 癌细胞可无限增殖,B正确;C. 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C错误;D. 癌细胞代谢水平升高,D错误。故选B。
【点睛】注意区分癌细胞与衰老细胞的特点,癌细胞的典型特点是无限增殖,糖蛋白减少等。
11.利用洋葱根尖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若想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恰当的操作是( )
A. 坚持对一个细胞持续观察 B. 调节显微镜的焦距
C. 移动显微镜下的装片位置 D. 调节显微镜的亮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液处理的结果细胞已死亡,一个细胞只处于细胞周期的其中一个时期。
【详解】A.细胞已死亡,坚持对一个细胞持续观察也不能观察到多个时期,A错误;B.调节显微镜的焦距不能观察到各个分裂时期,B错误;C.移动显微镜下的装片位置,可以观察多个细胞,从而观察到多个分裂时期,C正确;D.调节显微镜的亮度对观察到的分裂期的细胞数目没有影响,不能观察到多个分裂时期的细胞,D错误。故选C。
【点睛】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细胞已死亡,故要观察到多个时期需要移动装片,观察多个细胞。
12.在探究遗传物质过程中,提出“DNA是遗传物质”观点的科学家有( )
①赫尔希和蔡斯 ②艾弗里 ③沃森和克里克 ④格里菲斯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究实验如下:
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菌存在转化因子。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①赫尔希和蔡斯提出DNA是遗传物质;②艾弗里提出DNA是遗传物质;③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未提出DNA是遗传物质;④格里菲斯未提出DNA是遗传物质。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比较记忆相关科学家的科研成果,提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科学家有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
13.下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若不考虑变异,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条母链的碱基序列完全相同
B. 子代DNA乙、丙完全相同
C. 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参与
D. 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中以DNA双链分别为模板,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参与,故为DNA复制过程。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
【详解】A.两条母链的碱基互补配对,碱基序列不相同,A错误;B.子代DNA乙、丙完全相同,且与亲代完全相同,B正确;C.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参与,C正确;D. 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D正确。故选A。
【点睛】DNA的结构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两条链反向平行,且两条链之间的碱基按照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复制时也遵循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即A-T、C-G,故子代DNA与亲代相同。
14.图表示细胞内进行的某种生理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赖氨酸对应的密码子是UUU
B. 正在进行遗传信息的翻译
C. 该过程不需要酶的参与
D. 该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中表示翻译过程,以mRNA为模板,在核糖体上合成多肽,由转运RNA运输氨基酸,密码子位于mRNA上。
【详解】A.密码子位于mRNA上,故赖氨酸对应的密码子是AAA,A错误;B.图中正在进行遗传信息的翻译,B正确;C.该过程需要酶的参与,C错误;D.该过程以mRNA为模板,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中的易错点: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转运RNA上。
15.图表示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其中需要逆转录酶参与的过程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①DNA复制,②转录,③RNA复制,④逆转录,⑤翻译。
【详解】A. ①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的参与,不需要逆转录酶,A错误;B. ②转录,需要RNA聚合酶参与,不需要逆转录酶,B错误;C. ③RNA复制,不需要逆转录酶,C错误;D. ④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D正确。故选D。
【点睛】根据中心法则图判断各个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逆转录酶参与的是逆转录过程。
16.图是表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Ⅰ2是纯合子
B. 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8是杂合子
C. 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Ⅱ4是杂合子
D. 该病有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系谱图,只能确定该病不是伴Y遗传和伴X隐性遗传病(4号→6号)。其余可能性结合选项分析。
【详解】A.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为Ⅱ3正常,故Ⅰ2是杂合子,A错误;B.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8是隐性纯合子,B错误;C.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为后代有正常的隐性纯合子,故Ⅱ4是杂合子,C正确;D.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4号患病则6号一定患病,与题目不符,D错误。故选C。
【点睛】区分各个遗传病的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若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若为伴X显性遗传病,则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17.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遗传病三类。下列哪种疾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 ( )
A.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B. 哮喘
C. 21三体综合征 D. 乙肝
【答案】A
【解析】
【分析】
单基因遗传病:白化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红绿色盲等。
多基因遗传病:冠心病、哮喘、原发性高血压等。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
【详解】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单基因遗传病,A符合题意;B.哮喘是多基因遗传病,B不符合题意;C. 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不符合题意;D.乙肝是传染病,不是遗传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区分各种遗传病及遗传病与传染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白化病等属于单基因遗传病。
18.如图是果蝇染色体上的白眼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白眼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 基因内碱基对的改变会导致基因突变
C. 基因突变一定会造成果蝇眼色的改变
D. 白眼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定向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详解】A.白眼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B.基因内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均会导致基因突变,B正确;C.基因突变不一定会造成果蝇眼色的改变,C错误;D.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定向的,低频的,D正确。故选C。
【点睛】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不一定引起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19.如图为某校师生对玉米(2N=20)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和再生植株进行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为花药离体培养
B. 过程②若正常培养,则植株B为单倍体
C. 过程②若使用秋水仙素,则植株B为二倍体纯合子
D. 若该过程为单倍体育种,育种原理为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中表示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的处理。
【详解】A.过程①为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为单倍体,A正确;B.过程②单倍体幼苗若正常培养,则植株B为单倍体,B正确;C.过程②对单倍体幼苗(只有1个染色体组)若使用秋水仙素,则植株B为二倍体纯合子,C正确;D.若该过程为单倍体育种,育种原理为染色体变异,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的易混点: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20.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进而进化为两个新物种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自然选择决定三个种群的进化方向
C. 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B.自然选择决定三个种群的进化方向,即环境不同,进化的方向不同,B正确;C.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错误;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D正确。故选C。
【点睛】新物种形成一般要先经过地理隔离再达到生殖隔离,但可能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产生生殖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过程。
21.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的是( )
A. 组织液 B. 血浆
C. 淋巴 D. 细胞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详解】A.组织液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不符合题意;B.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不符合题意;C.淋巴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不符合题意;D.细胞液存在于液泡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内环境是细胞生活液体环境,不包括细胞内液及外界环境。
22.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吞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 B. 浆细胞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
C. 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D. 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抗原入侵后,会引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T、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会发生增殖分化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A. 病毒入侵后,吞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A正确;B. 浆细胞不能增殖分化,B错误;C. 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会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C正确;D. 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D正确。故选B。
【点睛】需注意:浆细胞不能分裂。
23.在2017年2月26日的北京“光猪跑”活动中,运动员身着泳衣或短裤等衣物参加健身跑。下列对运动员跑步过程中体内的物质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
A.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B.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C. 血糖浓度持续下降 D. 肝糖原大量分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运动过程中,血糖浓度下降,会引起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升高血糖。
【详解】A.运动过程中,血糖下降,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A正确;B.运动过程中,血糖下降,肾上腺素分泌增加,B正确;C.血糖浓度不会持续下降,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升高血糖,C错误;D.胰高血糖素会促进肝糖原大量分解,升高血糖,D正确。故选C。
【点睛】易错点:正常生物体内激素的含量会出现上下波动,但会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内,血糖下降会引起机体分泌相应的激素升高血糖,故不会持续下降。
24.如图为人体发生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部分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⑤是感受器
B. ③中存在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
C. 在④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①会作出反应
D. 兴奋在②处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导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中: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内的突触、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传导,突触部位以化学信号传导。
【详解】A.由图可知,⑤是感受器,A正确;B. ③突触中的信号转变时: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C.在④传入神经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①效应器会作出反应,但不属于反射,C正确;D.兴奋在②传出神经处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传导,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传递。
25.下图是某兴趣小组研究植物向光性的一组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幼苗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 B. 幼苗合成生长素的部位在尖端
C. 只有在光照下幼苗才能合成生长素 D. 生长素对幼苗生长具有两重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中的自变量是遮光部位不同,无关变量是单侧光照射,因变量是胚芽鞘的生长状况。
【详解】A.由图可知,幼苗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A正确;B.图中不能得出幼苗合成生长素的部位在尖端,B错误;C.图中不能说明只有在光照下幼苗才能合成生长素,C错误;D.图中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未体现其两重性,D错误。故选A。
【点睛】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弯曲部位在尖端下部。
26.我国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期望改善人口的年龄组成。这项政策是通过下列哪项来改善我国的年龄组成( )
A. 出生率 B. 死亡率 C. 迁入率 D. 迁出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及性别比例。
【详解】我国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是希望通过增加出生率来增加人口数量。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计划生育的目的是降低出生率,二孩政策的目的是鼓励生育,增加出生率。
27.下图表示某种动物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动物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 在t1时种群的个体数量达到K值
C. 在t2时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D. 从t1到t2,该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答案】C
【解析】
【分析】
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是先升后降,t1时刻种群密度时K/2,t2时刻种群密度达到K值。
【详解】A.该动物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B.在t2时种群的个体数量达到K值,B错误;C.在t2时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增长速率为0,C正确;D.从t1 到t2,该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从t1到t2,种群的增长速率在下降,但种群密度在上升。
28.烟草在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产生一种可挥发的化学物质,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这一实例表明信息传递可以( )
A. 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B. 维持生物种群繁衍
C. 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D. 调节生物个体的代谢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信息传递的作用:个体的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还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烟草在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产生一种可挥发的化学物质(化学信息),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来捕食蛾幼虫。该过程体现了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信息传递有三个方面的作用,要结合具体的实例判断体现的是哪方面的作用。该过程是涉及到种间关系。
29.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食物网中含有6条食物链
B. 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只有鼬
C. 鹰和鼬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的关系
D. 大量捕杀鼬不会导致鹰的数量明显下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可知,图中有6条食物链,植物是生产者,食物链的顶端是人和鹰。
【详解】A.由图可知,该食物网中含有6条食物链,其中植物到人的食物链有2条,植物到鹰的食物链有4条,A正确;B.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人、鼬和鹰,B错误;C.鹰和鼬之间同时存在捕食和竞争的关系,C正确;D.鹰有多种食物来源,故大量捕杀鼬不会导致鹰的数量明显下降,D正确。故选B。
【点睛】营养级的判断是该题的关键,第三营养级即次级消费者,该营养级不止一种生物。
30.下图是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部分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A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量
B. B表示粪便量
C. C表示呼吸消耗量
D. D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摄入量分为:A同化量和B粪便中的能量,同化量又包括:C呼吸散失的能量、D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详解】A. A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量,A正确;B. B表示粪便量,B正确;C. C表示呼吸消耗量,C正确;D. D表示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错误。故选D。
【点睛】同化量的去向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同化量包括呼吸散失的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其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其中一部分会流入下一营养级。
31.下列关于碳循环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碳在食物链的各营养级之间是循环流动的
B.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形式是CO2
C. 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D.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答案】A
【解析】
【分析】
碳在生物群落中的流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流动的形式是二氧化碳。
【详解】A.碳在生态系统中是循环流动的,而不是在营养级之间,A错误;B.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形式是CO2,B正确;C.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C正确;D.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物质的循环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而不是在食物链中。
3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初来自于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关停污染环境的矿山,靠发展生态旅游借景致富。余村靠发展生态旅游致富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 间接价值 B. 直接价值
C. 潜在价值 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直接价值(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等)、间接价值(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和潜在价值(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余村靠发展生态旅游致富利用的是观赏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区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观赏价值属于直接价值。
3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
C. 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D. 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
【详解】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A符合题意;B.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但不是最有效的措施,B不符合题意;C.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不是最有效的措施,C不符合题意;D.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不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34.制作临时装片时,“先盖盖玻片再滴加液体”的操作出现在以下哪项实验( )
A. 检测花生切片中的脂肪
B.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C.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D. 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制作装片通常都是先滴加液体再盖盖玻片,只有血球计数板的计数中是先加盖玻片再加液体。
【详解】A.检测花生切片中的脂肪,先加材料染色剂等,再加盖玻片,A不符合题意;B.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先加材料染色剂等,再加盖玻片,B不符合题意;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先盖盖玻片再滴加液体,C符合题意;D.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先加试剂再加盖玻片,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先盖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
35.用韭黄进行色素提取和分离时,滤纸条上可得到的色素带的条数为( )
A. 1 B. 2
C. 3 D. 4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的结果:4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详解】韭黄中只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故色素带中只有上面2条。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注意:韭黄中没有叶绿素,故只有2条色素带。
36.下图1表示番茄叶肉细胞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的部分物质变化,图2为大棚中番茄叶肉细胞中几种细胞器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丙代表细胞结构,①~④ 表示生理过程,Ⅰ~Ⅳ表示物质,a~g表示物质交换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Ⅰ是______,其在甲中产生的具体部位是______。
(2)物质Ⅳ是______,其在图1中的______过程产生(在①~④中选择填空)。
(3)图2中,细胞器丙是____;光照充足条件下可以发生的过程有______(在a~g中选择填空)。
【答案】 (1). O2 (2).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3). 丙酮酸 (4). ④ (5). 液泡 (6). a、b、c、d(或a、b、c、d、g)
【解析】
【分析】
由图1可知,①光反应,场所是类囊体薄膜;②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③暗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④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Ⅰ是氧气、Ⅱ是水、Ⅲ二氧化碳、Ⅳ丙酮酸。
图2中,图中的细胞器从左往右依次是:线粒体、叶绿体、液泡。
【详解】(1)①光反应,产生的Ⅰ是氧气,发生场所在类囊体薄膜上。
(2)物质Ⅳ是呼吸作用第一阶段即④中葡萄糖分解产生,进入线粒体中发挥作用,故为丙酮酸。
(3)图2中,丙是液泡,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的去向有进入线粒体的,以及进入外界环境的;呼吸作用中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进入叶绿体,叶绿体还需要从外界获取二氧化碳。故该条件下可以发生的过程有:a、b、c、d。
【点睛】判断图中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及场所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如氧气在光反应阶段产生,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二氧化碳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参与叶绿体基质的暗反应阶段。
37.在一个小鼠的自然种群中,存在三种体色:黄色、灰色、青色。图1是某科研工作者用纯种黄色和纯种灰色小鼠所做的杂交实验结果。图2是与体色有关的生化反应原理,已知基因B能抑制基因b的表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的杂交实验结果可推知,控制小鼠体色的两对基因位于______上(填“同源染色体”或“非同源染色体”),遵循_____定律。
(2)两纯种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和______;F2中黄色小鼠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3)由图2可知,基因对小鼠体色的控制途径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______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
【答案】 (1). 非同源染色体 (2). 基因的自由组合(或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3). aaBB (4). AAbb (5). 3 (6). 细胞代谢(或代谢)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青色对应的基因型是A-B-,灰色的基因型是:A-bb,黄色的基因型为:aa--。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详解】(1)图1的F2中的比例关系是9:3:3:1的变式,故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结合以上分析可知,黄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灰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F2中黄色有3种基因型,青色有4种基因型,灰色有2种基因型。
(3)由图可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间接的控制生物的性状的。
【点睛】本题的入手点:9:3:4是9:3:3:1的变式。再结合题意判断各种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结合亲本的表现型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38.下图1表示部分激素从分泌到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⑧代表不同激素;图2表示激素③调节靶细胞功能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激素①②分别为______和______。
(2)当图1中激素③含量过高时,可通过______调节机制使激素______(填序号)的分泌受到抑制。
(3)图2中激素③通过______方式进入靶细胞内,并形成“激素—受体蛋白”复合物,在细胞核内进一步启动基因表达的______过程,使细胞内的酶等蛋白质合成增加,产生一系列效应。
【答案】 (1).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2). 促性腺激素 (3). (负)反馈 (4). ①② (5). 自由扩散 (6). 转录
【解析】
【分析】
图1中,激素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促性腺激素、③性激素。结合图2可知,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
【详解】(1)激素①是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
(2)图1中,激素③性激素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①②的活动,称为反馈调节。
(3)图2中激素③性激素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通过与受体结合,调控基因的表达过程。增加胞内蛋白的含量。
【点睛】性激素的分泌过程存在类似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及负反馈调节过程。该调节机制可以避免性激素含量过高。
39.下图1、图2分别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动物细胞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______分裂的细胞,细胞内含______条染色单体。
(2)图2为______分裂的细胞,其分裂结束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
(3)图2细胞含有______个染色体组,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上同时存在A、a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有丝分裂 (2). 8 (3). 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分裂) (4). 精细胞 (5). 1 (6). 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解析】
【分析】
图1中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内,故为有丝分裂前期。图2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
【详解】(1)图1有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个DNA、8条染色单体。
(2)图2无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的细胞,含有Y染色体,故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3)图2中,无同源染色体,只有1个染色体组,姐妹染色单体上同时出现A、a可能是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分裂时期,区分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关键是有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
40.某校兴趣小组对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和还原糖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Ⅰ小组同学可通过__________试剂对种子提取液中的还原糖进行鉴定,若隔水加热后出现____________现象,则说明种子内含有还原糖。
Ⅱ为了研究种子萌发前后淀粉酶的活力变化,小组同学利用淀粉琼脂培养基进行实验。
实验原理:淀粉酶可催化淀粉琼脂培养基内的淀粉水解;不含淀粉的培养基加碘液后呈现棕黄色的清晰区。
实验步骤:
①选取等量小麦干种子、萌发1天和3天的种子,相同处理后获取种子的淀粉酶提取液。
②选取相同大小4片圆形滤纸片编号1-4,分别浸入到蒸馏水、干种子及萌发1天和3天的种子的淀粉酶提取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分别覆盖在淀粉琼脂培养基的表面(如图1),静置。
③一段时间后取走滤纸片,将碘液倒入培养皿内,后用清水除去多余碘液。
④观察到培养基表面4个区域的棕黄色清晰区情况(如图2)。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1 图2
(1)从图2可知。小麦干种子淀粉酶活力很____(填“强”或“弱”);淀粉酶活力随着小麦种子发芽天数增加而____(填“增强”或“降低”)。
(2)若增加一组含蔗糖酶的滤纸片5,相同实验处理后则滤纸片5区域____(填“有”或“无”)清晰区的出现,说明酶具有____性。
【答案】 (1). 斐林试剂 (2). 砖红色沉淀 (3). 弱 (4). 增强 (5). 无 (6). 特异性(专一性)
【解析】
【分析】
还原糖遇斐林试剂呈现砖红色反应;脂肪遇苏丹Ⅲ呈橘黄色;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
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但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
不含淀粉的培养基加碘液后呈现棕黄色的清晰区,由图2的结果1-4棕黄色区域依次增大可知,发芽的天数增加淀粉酶的活性增强,催化作用更强。
【详解】Ⅰ对种子提取液中的还原糖进行鉴定可以选择斐林试剂,需要水浴加热,若含有还原糖,会呈现砖红色反应。
Ⅱ由题意可知,淀粉酶的活性越强,分解能力越强,培养基中不含淀粉的区域越大。
(1)从图2可知,2号处理组出现的棕黄色区域较小,说明小麦干种子淀粉酶活力很弱;2-4号,透明圈依次增大,说明淀粉酶活力随着小麦种子发芽天数增加而增强。
(2)酶具有专一性,蔗糖酶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故若增加一组含蔗糖酶的滤纸片5,相同实验处理后则滤纸片5区域不会出现清晰区。
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1.如图为核酸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含三种核糖核苷酸
B. 该核酸通常为单链
C. 图示为DNA的部分结构
D. 磷酸和核糖的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中的T可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链,脱氧核苷酸的组成成分是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A、T、C、G)
【详解】A. 图中含三种脱氧核苷酸,A错误;B. 该核酸为DNA,通常为双链,B错误;C. 图示为DNA的部分结构,C正确;D. 磷酸和脱氧核糖的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D错误。故选C。
【点睛】DNA与RNA的区别是五碳糖和含氮碱基不同,DNA中特有的碱基是T,RNA中特有的碱基是U。
2.下列糖类作为生物体重要的结构物质的是( )
A. 淀粉 B. 蔗糖
C. 纤维素 D. 糖原
【答案】C
【解析】
【分析】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和糖原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详解】A.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A不符合题意;B.蔗糖是植物二糖,也是能源物质,B不符合题意;C.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是细胞的结构成分,C符合题意;D.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需要区分各种糖类的作用,其中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3.在下列化合物中,其基本组成单位不是氨基酸的是( )
A. 性激素 B. 抗体
C. 血红蛋白 D. 唾液淀粉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详解】A.性激素是脂质,不是蛋白质,故其基本单位不是氨基酸,A符合题意;B.抗体是蛋白质,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B不符合题意;C.血红蛋白是蛋白质,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C不符合题意;D.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中判断各种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抗体、血红蛋白及唾液淀粉酶均为蛋白质,其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
4.图是人工合成不含蛋白质的磷脂双层膜,下列物质能通过该膜的是( )
A. 葡萄糖 B. 甘油
C. 氨基酸 D. K+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均需要载体协助。
【详解】图中的人工膜不含载体蛋白,故只有自由扩散的物质可以通过,如甘油、水、氧气等。葡萄糖、氨基酸和钾离子均需要载体协助,不能通过人工膜。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可以通过该人工膜的物质是通过自由扩散的,题目中只有甘油是自由扩散出入细胞的。
5.图是某细胞结构模式图,有关该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细胞为植物细胞
B. 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C. 含有核糖体等多种细胞器
D. 遗传物质为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详解】A.图示细胞无细胞核,为原核细胞,A错误;B.图中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B正确;C.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错误;D.遗传物质为DNA,D错误。故选B。
【点睛】判断该图生物类型的关键是:原核生物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6.橘子果皮中富含橘络,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下列4类微生物中,可以大量产生分解橘络的酶的微生物是( )
A. 用于酿酒的酵母菌
B. 能感染烟草的烟草花叶病毒
C. 生长在木屑上的木霉
D. 用于酸奶发酵的乳酸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橘络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能分解橘络的酶即纤维素酶。
【详解】A.用于酿酒的酵母菌不能产生纤维素酶,不能分解纤维素,A不符合题意;B.能感染烟草的烟草花叶病毒不能产生纤维素酶,B不符合题意;C.生长在木屑上的木霉可以利用木屑中的纤维素,故可以产生纤维素酶,C符合题意;D.用于酸奶发酵的乳酸菌不能产生纤维素酶,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各种生物的生活环境,及其所利用的原料,木霉生活在木屑上,故可以产生纤维素酶,利用纤维素。
7.图为叶肉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②③④均为具膜细胞器
B. 高尔基体与结构①的形成有关
C. 细胞中DNA只存在于结构③中
D. 发生质壁分离时,结构②体积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中细胞含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故为植物细胞。图中①细胞壁、②液泡、③细胞核、④内质网、⑤线粒体、⑥叶绿体、⑧核糖体。
【详解】A.③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A错误;B.高尔基体与结构①细胞壁的形成有关,B正确;C.细胞中DNA存在于结构③细胞核、⑤线粒体、⑥叶绿体中,C错误;D.发生质壁分离时,结构②液泡体积变小,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细胞器是否具膜及各细胞器的功能。如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质壁分离与液泡有关等。
8.下图①~④表示发生在人体细胞内的某些代谢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的代谢过程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及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相关知识,①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上;③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④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②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详解】A. ①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上,A不符合题意;B. ②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B符合题意;C. ③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不符合题意;D. ④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及场所,如②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9.图表示动物细胞生命历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
B. ②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③过程中细胞含水量增加,代谢降低
D. ④过程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意义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增殖增加细胞的数量,细胞分化过程中增加细胞的种类。
【详解】A. ①过程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A正确;B. ②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增加细胞的种类,B正确;C. ③过程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含水量减少,代谢降低,C错误;D. ④过程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正常死亡,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意义,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细胞衰老的特点: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等。
10.我国以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最为多见,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0%~80%。已发生癌变的细胞具有的特点是( )
A. 色素大量沉积 B. 可无限增殖
C. 膜上糖蛋白增加 D. 代谢水平降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癌变的特点:无限增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容易扩散转移、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等。
【详解】A. 色素大量沉积是衰老细胞的特点,不是癌变的特点,A错误;B. 癌细胞可无限增殖,B正确;C. 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C错误;D. 癌细胞代谢水平升高,D错误。故选B。
【点睛】注意区分癌细胞与衰老细胞的特点,癌细胞的典型特点是无限增殖,糖蛋白减少等。
11.利用洋葱根尖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若想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恰当的操作是( )
A. 坚持对一个细胞持续观察 B. 调节显微镜的焦距
C. 移动显微镜下的装片位置 D. 调节显微镜的亮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液处理的结果细胞已死亡,一个细胞只处于细胞周期的其中一个时期。
【详解】A.细胞已死亡,坚持对一个细胞持续观察也不能观察到多个时期,A错误;B.调节显微镜的焦距不能观察到各个分裂时期,B错误;C.移动显微镜下的装片位置,可以观察多个细胞,从而观察到多个分裂时期,C正确;D.调节显微镜的亮度对观察到的分裂期的细胞数目没有影响,不能观察到多个分裂时期的细胞,D错误。故选C。
【点睛】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细胞已死亡,故要观察到多个时期需要移动装片,观察多个细胞。
12.在探究遗传物质过程中,提出“DNA是遗传物质”观点的科学家有( )
①赫尔希和蔡斯 ②艾弗里 ③沃森和克里克 ④格里菲斯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究实验如下:
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菌存在转化因子。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①赫尔希和蔡斯提出DNA是遗传物质;②艾弗里提出DNA是遗传物质;③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未提出DNA是遗传物质;④格里菲斯未提出DNA是遗传物质。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比较记忆相关科学家的科研成果,提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科学家有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
13.下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若不考虑变异,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条母链的碱基序列完全相同
B. 子代DNA乙、丙完全相同
C. 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参与
D. 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中以DNA双链分别为模板,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参与,故为DNA复制过程。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
【详解】A.两条母链的碱基互补配对,碱基序列不相同,A错误;B.子代DNA乙、丙完全相同,且与亲代完全相同,B正确;C.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参与,C正确;D. 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D正确。故选A。
【点睛】DNA的结构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两条链反向平行,且两条链之间的碱基按照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复制时也遵循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即A-T、C-G,故子代DNA与亲代相同。
14.图表示细胞内进行的某种生理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赖氨酸对应的密码子是UUU
B. 正在进行遗传信息的翻译
C. 该过程不需要酶的参与
D. 该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中表示翻译过程,以mRNA为模板,在核糖体上合成多肽,由转运RNA运输氨基酸,密码子位于mRNA上。
【详解】A.密码子位于mRNA上,故赖氨酸对应的密码子是AAA,A错误;B.图中正在进行遗传信息的翻译,B正确;C.该过程需要酶的参与,C错误;D.该过程以mRNA为模板,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中的易错点: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转运RNA上。
15.图表示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其中需要逆转录酶参与的过程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①DNA复制,②转录,③RNA复制,④逆转录,⑤翻译。
【详解】A. ①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的参与,不需要逆转录酶,A错误;B. ②转录,需要RNA聚合酶参与,不需要逆转录酶,B错误;C. ③RNA复制,不需要逆转录酶,C错误;D. ④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D正确。故选D。
【点睛】根据中心法则图判断各个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逆转录酶参与的是逆转录过程。
16.图是表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Ⅰ2是纯合子
B. 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8是杂合子
C. 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Ⅱ4是杂合子
D. 该病有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系谱图,只能确定该病不是伴Y遗传和伴X隐性遗传病(4号→6号)。其余可能性结合选项分析。
【详解】A.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为Ⅱ3正常,故Ⅰ2是杂合子,A错误;B.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8是隐性纯合子,B错误;C.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为后代有正常的隐性纯合子,故Ⅱ4是杂合子,C正确;D.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4号患病则6号一定患病,与题目不符,D错误。故选C。
【点睛】区分各个遗传病的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若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若为伴X显性遗传病,则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17.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遗传病三类。下列哪种疾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 ( )
A.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B. 哮喘
C. 21三体综合征 D. 乙肝
【答案】A
【解析】
【分析】
单基因遗传病:白化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红绿色盲等。
多基因遗传病:冠心病、哮喘、原发性高血压等。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
【详解】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单基因遗传病,A符合题意;B.哮喘是多基因遗传病,B不符合题意;C. 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不符合题意;D.乙肝是传染病,不是遗传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区分各种遗传病及遗传病与传染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白化病等属于单基因遗传病。
18.如图是果蝇染色体上的白眼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白眼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 基因内碱基对的改变会导致基因突变
C. 基因突变一定会造成果蝇眼色的改变
D. 白眼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定向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详解】A.白眼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B.基因内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均会导致基因突变,B正确;C.基因突变不一定会造成果蝇眼色的改变,C错误;D.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定向的,低频的,D正确。故选C。
【点睛】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不一定引起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19.如图为某校师生对玉米(2N=20)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和再生植株进行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为花药离体培养
B. 过程②若正常培养,则植株B为单倍体
C. 过程②若使用秋水仙素,则植株B为二倍体纯合子
D. 若该过程为单倍体育种,育种原理为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中表示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的处理。
【详解】A.过程①为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为单倍体,A正确;B.过程②单倍体幼苗若正常培养,则植株B为单倍体,B正确;C.过程②对单倍体幼苗(只有1个染色体组)若使用秋水仙素,则植株B为二倍体纯合子,C正确;D.若该过程为单倍体育种,育种原理为染色体变异,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的易混点: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20.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进而进化为两个新物种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自然选择决定三个种群的进化方向
C. 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B.自然选择决定三个种群的进化方向,即环境不同,进化的方向不同,B正确;C.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错误;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D正确。故选C。
【点睛】新物种形成一般要先经过地理隔离再达到生殖隔离,但可能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产生生殖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过程。
21.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的是( )
A. 组织液 B. 血浆
C. 淋巴 D. 细胞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详解】A.组织液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不符合题意;B.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不符合题意;C.淋巴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不符合题意;D.细胞液存在于液泡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内环境是细胞生活液体环境,不包括细胞内液及外界环境。
22.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吞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 B. 浆细胞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
C. 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D. 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抗原入侵后,会引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T、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会发生增殖分化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A. 病毒入侵后,吞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A正确;B. 浆细胞不能增殖分化,B错误;C. 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会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C正确;D. 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D正确。故选B。
【点睛】需注意:浆细胞不能分裂。
23.在2017年2月26日的北京“光猪跑”活动中,运动员身着泳衣或短裤等衣物参加健身跑。下列对运动员跑步过程中体内的物质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
A.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B.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C. 血糖浓度持续下降 D. 肝糖原大量分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运动过程中,血糖浓度下降,会引起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升高血糖。
【详解】A.运动过程中,血糖下降,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A正确;B.运动过程中,血糖下降,肾上腺素分泌增加,B正确;C.血糖浓度不会持续下降,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升高血糖,C错误;D.胰高血糖素会促进肝糖原大量分解,升高血糖,D正确。故选C。
【点睛】易错点:正常生物体内激素的含量会出现上下波动,但会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内,血糖下降会引起机体分泌相应的激素升高血糖,故不会持续下降。
24.如图为人体发生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部分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⑤是感受器
B. ③中存在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
C. 在④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①会作出反应
D. 兴奋在②处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导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中: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内的突触、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传导,突触部位以化学信号传导。
【详解】A.由图可知,⑤是感受器,A正确;B. ③突触中的信号转变时: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C.在④传入神经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①效应器会作出反应,但不属于反射,C正确;D.兴奋在②传出神经处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传导,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传递。
25.下图是某兴趣小组研究植物向光性的一组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幼苗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 B. 幼苗合成生长素的部位在尖端
C. 只有在光照下幼苗才能合成生长素 D. 生长素对幼苗生长具有两重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中的自变量是遮光部位不同,无关变量是单侧光照射,因变量是胚芽鞘的生长状况。
【详解】A.由图可知,幼苗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A正确;B.图中不能得出幼苗合成生长素的部位在尖端,B错误;C.图中不能说明只有在光照下幼苗才能合成生长素,C错误;D.图中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未体现其两重性,D错误。故选A。
【点睛】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弯曲部位在尖端下部。
26.我国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期望改善人口的年龄组成。这项政策是通过下列哪项来改善我国的年龄组成( )
A. 出生率 B. 死亡率 C. 迁入率 D. 迁出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及性别比例。
【详解】我国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是希望通过增加出生率来增加人口数量。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计划生育的目的是降低出生率,二孩政策的目的是鼓励生育,增加出生率。
27.下图表示某种动物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动物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 在t1时种群的个体数量达到K值
C. 在t2时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D. 从t1到t2,该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答案】C
【解析】
【分析】
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是先升后降,t1时刻种群密度时K/2,t2时刻种群密度达到K值。
【详解】A.该动物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B.在t2时种群的个体数量达到K值,B错误;C.在t2时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增长速率为0,C正确;D.从t1 到t2,该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从t1到t2,种群的增长速率在下降,但种群密度在上升。
28.烟草在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产生一种可挥发的化学物质,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这一实例表明信息传递可以( )
A. 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B. 维持生物种群繁衍
C. 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D. 调节生物个体的代谢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信息传递的作用:个体的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还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烟草在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产生一种可挥发的化学物质(化学信息),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来捕食蛾幼虫。该过程体现了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信息传递有三个方面的作用,要结合具体的实例判断体现的是哪方面的作用。该过程是涉及到种间关系。
29.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食物网中含有6条食物链
B. 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只有鼬
C. 鹰和鼬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的关系
D. 大量捕杀鼬不会导致鹰的数量明显下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可知,图中有6条食物链,植物是生产者,食物链的顶端是人和鹰。
【详解】A.由图可知,该食物网中含有6条食物链,其中植物到人的食物链有2条,植物到鹰的食物链有4条,A正确;B.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人、鼬和鹰,B错误;C.鹰和鼬之间同时存在捕食和竞争的关系,C正确;D.鹰有多种食物来源,故大量捕杀鼬不会导致鹰的数量明显下降,D正确。故选B。
【点睛】营养级的判断是该题的关键,第三营养级即次级消费者,该营养级不止一种生物。
30.下图是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部分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A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量
B. B表示粪便量
C. C表示呼吸消耗量
D. D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摄入量分为:A同化量和B粪便中的能量,同化量又包括:C呼吸散失的能量、D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详解】A. A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量,A正确;B. B表示粪便量,B正确;C. C表示呼吸消耗量,C正确;D. D表示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错误。故选D。
【点睛】同化量的去向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同化量包括呼吸散失的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其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其中一部分会流入下一营养级。
31.下列关于碳循环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碳在食物链的各营养级之间是循环流动的
B.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形式是CO2
C. 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D.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答案】A
【解析】
【分析】
碳在生物群落中的流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流动的形式是二氧化碳。
【详解】A.碳在生态系统中是循环流动的,而不是在营养级之间,A错误;B.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形式是CO2,B正确;C.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C正确;D.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物质的循环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而不是在食物链中。
3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初来自于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关停污染环境的矿山,靠发展生态旅游借景致富。余村靠发展生态旅游致富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 间接价值 B. 直接价值
C. 潜在价值 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直接价值(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等)、间接价值(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和潜在价值(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余村靠发展生态旅游致富利用的是观赏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区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观赏价值属于直接价值。
3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
C. 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D. 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
【详解】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A符合题意;B.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但不是最有效的措施,B不符合题意;C.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不是最有效的措施,C不符合题意;D.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不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34.制作临时装片时,“先盖盖玻片再滴加液体”的操作出现在以下哪项实验( )
A. 检测花生切片中的脂肪
B.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C.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D. 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制作装片通常都是先滴加液体再盖盖玻片,只有血球计数板的计数中是先加盖玻片再加液体。
【详解】A.检测花生切片中的脂肪,先加材料染色剂等,再加盖玻片,A不符合题意;B.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先加材料染色剂等,再加盖玻片,B不符合题意;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先盖盖玻片再滴加液体,C符合题意;D.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先加试剂再加盖玻片,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先盖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
35.用韭黄进行色素提取和分离时,滤纸条上可得到的色素带的条数为( )
A. 1 B. 2
C. 3 D. 4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的结果:4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详解】韭黄中只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故色素带中只有上面2条。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注意:韭黄中没有叶绿素,故只有2条色素带。
36.下图1表示番茄叶肉细胞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的部分物质变化,图2为大棚中番茄叶肉细胞中几种细胞器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丙代表细胞结构,①~④ 表示生理过程,Ⅰ~Ⅳ表示物质,a~g表示物质交换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Ⅰ是______,其在甲中产生的具体部位是______。
(2)物质Ⅳ是______,其在图1中的______过程产生(在①~④中选择填空)。
(3)图2中,细胞器丙是____;光照充足条件下可以发生的过程有______(在a~g中选择填空)。
【答案】 (1). O2 (2).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3). 丙酮酸 (4). ④ (5). 液泡 (6). a、b、c、d(或a、b、c、d、g)
【解析】
【分析】
由图1可知,①光反应,场所是类囊体薄膜;②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③暗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④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Ⅰ是氧气、Ⅱ是水、Ⅲ二氧化碳、Ⅳ丙酮酸。
图2中,图中的细胞器从左往右依次是:线粒体、叶绿体、液泡。
【详解】(1)①光反应,产生的Ⅰ是氧气,发生场所在类囊体薄膜上。
(2)物质Ⅳ是呼吸作用第一阶段即④中葡萄糖分解产生,进入线粒体中发挥作用,故为丙酮酸。
(3)图2中,丙是液泡,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的去向有进入线粒体的,以及进入外界环境的;呼吸作用中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进入叶绿体,叶绿体还需要从外界获取二氧化碳。故该条件下可以发生的过程有:a、b、c、d。
【点睛】判断图中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及场所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如氧气在光反应阶段产生,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二氧化碳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参与叶绿体基质的暗反应阶段。
37.在一个小鼠的自然种群中,存在三种体色:黄色、灰色、青色。图1是某科研工作者用纯种黄色和纯种灰色小鼠所做的杂交实验结果。图2是与体色有关的生化反应原理,已知基因B能抑制基因b的表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的杂交实验结果可推知,控制小鼠体色的两对基因位于______上(填“同源染色体”或“非同源染色体”),遵循_____定律。
(2)两纯种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和______;F2中黄色小鼠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3)由图2可知,基因对小鼠体色的控制途径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______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
【答案】 (1). 非同源染色体 (2). 基因的自由组合(或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3). aaBB (4). AAbb (5). 3 (6). 细胞代谢(或代谢)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青色对应的基因型是A-B-,灰色的基因型是:A-bb,黄色的基因型为:aa--。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详解】(1)图1的F2中的比例关系是9:3:3:1的变式,故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结合以上分析可知,黄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灰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F2中黄色有3种基因型,青色有4种基因型,灰色有2种基因型。
(3)由图可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间接的控制生物的性状的。
【点睛】本题的入手点:9:3:4是9:3:3:1的变式。再结合题意判断各种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结合亲本的表现型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38.下图1表示部分激素从分泌到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⑧代表不同激素;图2表示激素③调节靶细胞功能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激素①②分别为______和______。
(2)当图1中激素③含量过高时,可通过______调节机制使激素______(填序号)的分泌受到抑制。
(3)图2中激素③通过______方式进入靶细胞内,并形成“激素—受体蛋白”复合物,在细胞核内进一步启动基因表达的______过程,使细胞内的酶等蛋白质合成增加,产生一系列效应。
【答案】 (1).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2). 促性腺激素 (3). (负)反馈 (4). ①② (5). 自由扩散 (6). 转录
【解析】
【分析】
图1中,激素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促性腺激素、③性激素。结合图2可知,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
【详解】(1)激素①是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
(2)图1中,激素③性激素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①②的活动,称为反馈调节。
(3)图2中激素③性激素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通过与受体结合,调控基因的表达过程。增加胞内蛋白的含量。
【点睛】性激素的分泌过程存在类似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及负反馈调节过程。该调节机制可以避免性激素含量过高。
39.下图1、图2分别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动物细胞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______分裂的细胞,细胞内含______条染色单体。
(2)图2为______分裂的细胞,其分裂结束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
(3)图2细胞含有______个染色体组,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上同时存在A、a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有丝分裂 (2). 8 (3). 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分裂) (4). 精细胞 (5). 1 (6). 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解析】
【分析】
图1中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内,故为有丝分裂前期。图2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
【详解】(1)图1有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个DNA、8条染色单体。
(2)图2无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的细胞,含有Y染色体,故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3)图2中,无同源染色体,只有1个染色体组,姐妹染色单体上同时出现A、a可能是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分裂时期,区分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关键是有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
40.某校兴趣小组对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和还原糖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Ⅰ小组同学可通过__________试剂对种子提取液中的还原糖进行鉴定,若隔水加热后出现____________现象,则说明种子内含有还原糖。
Ⅱ为了研究种子萌发前后淀粉酶的活力变化,小组同学利用淀粉琼脂培养基进行实验。
实验原理:淀粉酶可催化淀粉琼脂培养基内的淀粉水解;不含淀粉的培养基加碘液后呈现棕黄色的清晰区。
实验步骤:
①选取等量小麦干种子、萌发1天和3天的种子,相同处理后获取种子的淀粉酶提取液。
②选取相同大小4片圆形滤纸片编号1-4,分别浸入到蒸馏水、干种子及萌发1天和3天的种子的淀粉酶提取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分别覆盖在淀粉琼脂培养基的表面(如图1),静置。
③一段时间后取走滤纸片,将碘液倒入培养皿内,后用清水除去多余碘液。
④观察到培养基表面4个区域的棕黄色清晰区情况(如图2)。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1 图2
(1)从图2可知。小麦干种子淀粉酶活力很____(填“强”或“弱”);淀粉酶活力随着小麦种子发芽天数增加而____(填“增强”或“降低”)。
(2)若增加一组含蔗糖酶的滤纸片5,相同实验处理后则滤纸片5区域____(填“有”或“无”)清晰区的出现,说明酶具有____性。
【答案】 (1). 斐林试剂 (2). 砖红色沉淀 (3). 弱 (4). 增强 (5). 无 (6). 特异性(专一性)
【解析】
【分析】
还原糖遇斐林试剂呈现砖红色反应;脂肪遇苏丹Ⅲ呈橘黄色;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
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但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
不含淀粉的培养基加碘液后呈现棕黄色的清晰区,由图2的结果1-4棕黄色区域依次增大可知,发芽的天数增加淀粉酶的活性增强,催化作用更强。
【详解】Ⅰ对种子提取液中的还原糖进行鉴定可以选择斐林试剂,需要水浴加热,若含有还原糖,会呈现砖红色反应。
Ⅱ由题意可知,淀粉酶的活性越强,分解能力越强,培养基中不含淀粉的区域越大。
(1)从图2可知,2号处理组出现的棕黄色区域较小,说明小麦干种子淀粉酶活力很弱;2-4号,透明圈依次增大,说明淀粉酶活力随着小麦种子发芽天数增加而增强。
(2)酶具有专一性,蔗糖酶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故若增加一组含蔗糖酶的滤纸片5,相同实验处理后则滤纸片5区域不会出现清晰区。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