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生物】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遵义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解析版)

    【生物】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遵义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解析版)第1页
    【生物】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遵义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解析版)第2页
    【生物】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遵义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遵义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遵义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 下列关于病毒、醋酸菌、毛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病毒与后两者比较,没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是RNAB. 醋酸菌是好氧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其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和核仁C. 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能产生蛋白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为肽和氨基酸D. 三者在培养过程中,只要培养基中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都能正常生长繁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只有一种,DNARNA,故A正确;醋酸菌是好氧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和核仁等结构,可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故B正确;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故C正确;病毒培养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的生物特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过程都发生在线粒体中B. 果酒发酵是否产生乙醇,可用重铬酸钾来检验C. 过程不都需要氧气的参与D. 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分析题图:过程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过程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过程是果醋制作。【详解】过程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过程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以及无氧呼吸均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而过程为果醋制作过程,醋酸菌为需氧型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A错误;酸性的重铬酸钾可与酒精反应产生灰绿色,故果酒发酵是否产生乙醇,可用重铬酸钾来检验,B正确;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其中第三阶段需要氧气的参与,过程表示果醋发酵,由于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该过程也需要氧气的参与,C错误;过程①②③是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1825),过程是醋酸菌的酿醋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在3035,故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不相同,D错误。
    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含义、发生在场所及条件等知识,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进行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皿进行消毒处理B. 对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可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C.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D. 用含刚果红的尿素培养基筛选鉴别出能分解尿素的菌株【答案】C【解析】【分析】1.微生物的分离:利用该分离对象对某一营养物质的嗜好,专门在培养基中加入该营养物质,使该微生物大量增殖。这些物质主要是一些特殊的碳源、氮源,如纤维素可用来富集纤维素分解微生物,尿素可用来富集尿素分解微生物。 
    利用该分离对象对某种抑制物质的抗性,在混合培养物中加入该抑制物质,经培养后,由于原来占优势的它种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而分离对象却可趁机大量增殖,使之在数量上占优势。如筛选酵母菌和霉菌,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因青霉素可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细胞壁的合成,从而抑制两类微生物的生长,而酵母菌和霉菌正常生长增殖。 2、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要进行无菌操作,关键就在于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其中消毒和灭菌是常用的防止杂菌入侵的方法,微生物的实验室分离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通过不同方式的稀释,最终分离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详解】进行微生物培养时需对培养皿进行灭菌处理,A错误;对细菌分离可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但对微生物的计数只能用稀释涂布平板法,B错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感染,C正确;尿素分解菌可以将尿素分解成氨使酚红指示剂呈红色,因此用含酚红的尿素培养基能筛选出分解尿素的菌株,D错误。故选C 4.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B. 无菌技术要求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上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C. 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来判断降解能力强弱D. 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答案】B【解析】分析】筛选分离目的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样品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筛选分离能够利用原油为碳源的细菌需要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接种分离。【详解】欲筛选出能降解原油的菌株,培养基中应只含有原油而无其它碳源,这类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可抑制不能分解原油的微生物的生长,而能够分解原油的微生物可以在上面生长,A正确;无菌操作要求整个实验过程中操作都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微生物的污染,B错误;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越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越强,C正确;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如接种环)、干热灭菌(如培养皿)、高压蒸汽灭菌(如培养基)等,D正确。 
    故选B 5.关于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 先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再向各组中加入等量的酶溶液B. 调节pH,使各组中的pH相同而且处于适宜状态C. 用玻璃棒搅拌加酶的果泥,搅拌时间要相同D. 不能通过测定滤出的果汁的体积来判断果胶酶最适用量【答案】D【解析】【分析】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表示酶反应的速度;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设置梯度越小,得到的实验结果越准确。相同实验条件下,滤出果汁体积最大、所用酶的数量最少的组为酶的最适用量组。【详解】由于要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故可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并在各组中加入等量的该溶液,A正确;该实验中PH值为无关变量,故应调节pH值,使各组中的pH值相同而且处于适宜状态,B正确;搅拌时间属于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用玻璃棒搅拌加酶的果泥,搅拌时间必需相同,C正确;可以通过测定滤出的果汁的体积来判断果胶酶最适用量,D错误。 
    故选D 6.固定化单宁酶应用于茶饮料加工,可消除其中的苦涩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温度、pH 和重金属离子都可能影响固定化单宁酶活性B. 化学结合法比吸附法对单宁酶活性影响更小C. 在单宁酶纯化时可采用透析法去除杂蛋白D. 酶的高效性决定固定化单宁酶不会降解茶饮料中的有益成分【答案】A【解析】【分析】使用酶、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比较:【详解】酶需要温和的条件,其活性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温度、pH和重金属离子都可能影响固定化单宁酶活性,A正确;物理吸附法比化学结合法对单宁酶活性影响更小,B错误;透析法是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去除混和物中的小分子物质,不能去除杂蛋白,C错误;酶的专一性决定固定化单宁酶不会降解茶饮料中的有益成分,D错误。故选A 7.泡菜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大众喜爱的发酵蔬菜制品。研究发现,乳酸菌是泡菜生产中的主要生产菌种,蔬菜在腌制过程的某些阶段也会产生较多的亚硝酸盐。为了获得亚硝酸盐含量低的泡菜,某兴趣小组进行了菌种的筛选(过程如图所示)和相关研究。1)乳酸菌的培养条件除了适宜的温度、pH之外,还必须保证_________条件;当复筛的培养基中出现___________即可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保藏;增殖培养易选择_________(固体或液体)培养基。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方法是_____________。在腌制过程中,泡菜坛中会出现溶液量增多现象,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答案】    (1). 厌氧    (2). 单菌落    (3). 液体    (4). 比色法    (5). 外界溶液浓度高使蔬菜细胞渗透失水【解析】分析】1、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 
    2、泡菜的制作流程是:选择原料、配置盐水、调味装坛、密封发酵。 
    3、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可以用比色法测定,即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盐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详解】(1)乳酸菌是厌氧型生物,其培养条件除了适宜的温度、pH之外,还必须保证厌氧条件。初筛是指从大量的菌落中随机挑取并通过检测得到一些较优菌株。复筛是指将初筛得到的较优菌株再进行多次实验验证其效价和传代稳定性,并从中得到一两个或少数几个最优的菌株。当复筛的培养基中得到单菌落时,表明已经把菌种纯化,这时就可以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保藏了;增殖培养宜选择液体培养基,可使菌种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有利于菌种的繁殖。
    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比色法,在腌制过程中,坛中会出现溶液量增多现象,主要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高使蔬菜细胞渗透失水。【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分离及泡菜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问题,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8.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美味,腐乳的品种很多,腐乳的品种会因豆腐的含水量、辅料等因素而不同,请回答下列问题。1)腐乳制作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它与乳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2)加盐腌制时,如果盐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而盐浓度过低,引起的严重后果是_______3)不同品种的腐乳在辅料上的区别是:红方因加入_____________而呈深红色,味厚醇香;糟方因加入_______而糟香扑鼻;青方不加辅料,用豆腐本身渗出的水加盐腌制而成。【答案】    (1). 毛霉    (2). 毛霉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 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会导致豆腐腐败变质    (4). 红曲    (5). 酒糟【解析】【分析】在腐乳的制作中,起主要作用的生物是毛霉,毛霉是丝状真菌,属于真核生物。腐乳制作的原理是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豆腐中的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加入盐、酒、香辛料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用盐腌制时,注意控制盐的用量,盐浓度太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的腐败,盐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详解】(1)腐乳是豆腐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其产生的蛋白酶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毛霉属于真核生物,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含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故毛霉与乳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毛霉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向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加盐,其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盐还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若盐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而盐浓度过低,则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会导致豆腐腐败变质。3)不同品种的腐乳在辅料上的区别是:红方因加入红曲而呈深红色,味厚醇香;糟方因加入酒糟而糟香扑鼻。【点睛】本题考查主要考查对腐乳的制作流程,原理,注意事项等考点的理解.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要点的识记和理解。 9.我国规定每升饮用水中大肠杆菌不能超过3个。某兴趣小组尝试对某品牌饮用水的大肠杆菌含量进行检测,操作简图如图甲所示,据此配置伊红美蓝培养基配方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图甲中滤膜的孔径应________(“大于小于”)大肠杆菌。受此启发,对某些不耐高温的试剂可以怎样除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配制图乙中的基础培养基时,除了水分、无机盐以外,还应加入________(一种营养成分),以及________;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菌落呈现黑色,从功能上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培养基。3)该小组通过统计计算出单位体积样品中大肠杆菌数目,理论上他们的统计值要比实际_______(“偏高偏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小于 用滤膜过滤除菌2)氮源    琼脂   鉴别3)黑色菌落   偏低   两个或多个大肠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只能观察到1个菌落【解析】(1)图甲操作的目的是用滤膜过滤待测水样,以获得大肠杆菌,因此滤膜的孔径应小于大肠杆菌。受此启发,对某些不耐高温的试剂,可以用滤膜过滤除菌。 (2)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图乙中的乳糖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据此可知:在配制图乙中的基础培养基时,除了水分、无机盐以外,还应加入氮源。在固体培养基上大肠杆菌才能形成菌落,因此还需要加入琼脂。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菌落呈现黑色,从功能上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    (3)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菌落呈现黑色可知:该小组通过统计黑色菌落的数目,计算出单位体积样品中大肠杆菌数目。当两个或多个大肠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只能观察到1个菌落,所以理论上他们的统计值要比实际偏低。【点睛】本题是对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的原理的考查,回忆并理清相关的知识点即可作答。 10.关于酶的研究和应用,回答下列问题: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果胶酶的某些特性,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中曲线甲所示。1)图中自变量是温度,除此之外还可用________表示横坐标。A.酶的浓度           B.苹果泥的量       C.水的加入量            D. pH2)实验小组改变了实验条件后重复做实验得到曲线乙,苹果汁的澄清度最高点对应的横坐标是同一位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引起曲线乙下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条)3)在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制备过程中,影响此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此步的操作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以防止发生焦糊现象。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D    (2). 同一种酶的最适温度是一定的,不会因酶的浓度、底物量不同而改变    (3). pH 、酶的浓度和苹果泥的量等因素    (4). 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5). 小火间断加热的方法    (6). 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过低【解析】【分析】果胶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条件的影响,而与底物的量、酶的浓度和水的加入量没有关系,所以每一种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是一定的。在衡量实验结果的指标中有两种,一是果汁的量,另一个是果汁的澄清度。为使实验中达到相应的设计温度,必须使酶与底物分别保温达到要求后才能混合。【详解】(1)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等,图中显示自变量是温度,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先升后降,使果汁澄清度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除此之外横坐标还可表示pH,因为PH对酶活性的影响特点与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类似,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2)由于同一种酶的最适温度是一定的,不会因酶的浓度、底物的量的不同而改变,因此改变实验条件后重复做以上实验,得到曲线乙,苹果汁的澄清度最高点对应的横坐标仍是同一位置。曲线下降,说明反应速率减慢,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pH、酶的浓度和苹果泥的量等因素。
    3)在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制备过程中,影响此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此步的操作应采用小火间断加热,反复几次,直到海藻酸钠完全融化为止,以防止发生焦糊现象。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海藻酸钠浓度偏低,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果胶酶在发酵中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加酶洗衣粉最适温度的测定实验。下列是他们记录的不同温度下除去不同污渍所需时间(min)的对照表,请依据表中数据作答。水温(°C)10°C20°C30°C40°C50°C60°C70°C80°C植物油48 39 30 20 17 11 12 20 蓝墨水93 868072 68 67 81 105奶渍48 43 2812 6 4 12 17  1)要达到最佳的洗涤效果,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__2)在适宜温度范围内,加酶洗衣粉对衣物上的___________的洗涤效果最佳,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羊毛、蚕丝等织物________("""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因为_______________【答案】    (1). 50-60°C    (2). 奶渍    (3). 奶渍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加酶洗衣粉含有蛋白酶和脂肪酶,能使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分解    (4). 不能    (5). 羊毛、蚕丝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能使蛋白质分解,从而使织物受到损坏【解析】【分析】分析表格:表中是用加酶洗衣粉进行探究实验所得的数据,在各温度下,除去奶渍所需的时间最短,其次是植物油,而除去蓝墨水所需的时间最长;根据除去污渍所需时间可知,该加酶洗衣粉洗涤的适宜温度范围为5060【详解】(1)根据一定温度条件下,去除污渍所需要的时间最短说明洗涤效果好,所以由表中数据可知,要达到最佳洗涤效果,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最适宜温度范围是5060
    2)根据分析可知,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除去奶渍所需要的时间最短,其次是植物油,除去蓝墨水所需的时间最长。即加酶洗衣粉对奶渍的洗涤效果最佳,是因为奶渍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而加酶洗衣粉主要含有蛋白酶和脂肪酶,能使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分解,蓝墨水主要原料为可溶性的蓝色染料,而酶很难使蓝墨水的成分分解。所以在适宜温度范围内,加酶洗衣粉对衣物上的奶渍的洗涤效果最佳,对蓝墨水的洗涤效果最差。3)羊毛、蚕丝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能使蛋白质分解,从而使织物受到破坏,因此羊毛、蚕丝等织物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点睛】本题考查加酶洗衣粉相关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对实验变量的分析控制及分析实验结果获取结论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