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福建省霞浦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A卷)(解析版)
展开
福建省霞浦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
第一次月考试题(A卷)
1. “超级细菌”是一种对绝大多数抗生素不再敏感的细菌,它的产生与人们滥用抗生素有关。“超级细菌” 不具有的结构或物质是
A. DNA
B. 细胞壁
C. 细胞器
D. 成形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但有DNA、细胞壁和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考点定位】原核生物
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D. 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是德国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A错误;细胞发现是英国科学家虎克,B错误;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具有统一性,但没有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C错误;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D正确。故选D。
3. 如图所示,b是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a构成的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 在禽流感病原体、幽门螺杆菌体内b均为4种
C. 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可形成b,a为脱氧核糖
D. 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6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若m为腺嘌呤,则b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或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故A错误;禽流感病原体为病毒,其内b有4种,幽门螺杆菌为原核生物,细胞中的b有8种,故B错误;人体细胞质中存在DNA和NA,所以b有8种,故C错误;若a为脱氧核糖,则b为脱氧核苷酸,由脱氧核苷酸构成的DNA,DNA完全水解得到:A、T、C、G四种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核酸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如图是噬菌体(一种病毒)的化学成分的概念图模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的种类约有20种,b的种类有4种
B. a携带着噬菌体的遗传信息
C. A、B分子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D. A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蛋白质和核酸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熟悉噬菌体的化学组成。
噬菌体属于DNA病毒,据图分析可知,A为DNA,a为脱氧核糖核苷酸,B为蛋白质,b为氨基酸。
【详解】a是脱氧核苷酸,有4种;b是氨基酸,种类约有20种,A错误;A(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而a是脱氧核苷酸,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B错误;A(DNA分子)、B(蛋白质分子)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C正确;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以噬菌体为背景,考查蛋白质和DNA的元素组成、基本单位、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5.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B. 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至中央,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即可
C. 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
D. 制作口腔上皮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中央滴加1~2滴清水,然后再盖盖玻片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详解】换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此时可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变亮一些,A错误;在显微镜下呈现的是倒立的虚像,因此所要观察的细胞在视野的右上方,其实它在载玻片的左下方,因此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B错误;若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说明不在物镜上,移动装片也不动,说明不在装片上,则异物在目镜上,C正确;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载玻片应滴加0.9%的生理盐水,保持细胞正常形态,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高倍镜使用的方法步骤,掌握显微镜使用的相关技能。
6. 如图表示生物体中一个由153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分子中含有152个肽键
B. 该分子形成过程中,产生了153个水分子
C. 该分子中有1个氨基酸侧链基团含硫
D. 该分子彻底水解将产生153种氨基酸
【答案】B
【解析】
153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有153个肽键,因为在氨基酸的R基之间形成的肽键,A叙述错误;参与形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是153个,但是至少在R基上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至少有154个氨基和154个羧基,B正确;该分子空间结构的形成与“—S—S—”等化学键有关,C错误;氨基酸种类的不同体现在R基的不同,所以D错误。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7.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物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这些事实说明了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 )
A. 糖类和脂质 B. 糖类和蛋白质
C. 脂质和蛋白质 D. 蛋白质和核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膜成分的实验分析,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详解】分析题中的实验结果,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物质的溶剂溶解,这说明细胞膜的成分中含有脂质;细胞膜还能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细胞膜的成分中含有蛋白质。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8.下列有关细胞质基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质基质中含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
B. 细胞质基质能为细胞代谢提供脂质、糖类和氨基酸等物质
C. 细胞质基质含有水和无机盐,呈胶质状态
D. 细胞质基质中含有多种酶,能进行多种化学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含有水、无机盐、脂质、核苷酸、氨基酸等物质。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其中含有多种酶,其中进行着多种化学反应。
【详解】细胞质中含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A错误;细胞质基质能为细胞代谢提供水、无机盐、脂质、核苷酸、氨基酸等物质,B正确;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其中含有水和无机盐,C正确;细胞质基质中含有多种酶,,能进行多种化学反应,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D正确。故选A。
9.下列有关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核中的染色质是DNA的载体
B. 核膜与细胞器膜在结构上没有直接联系
C. 细胞核内的液体叫做细胞液
D. 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核孔实现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细胞核中有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的染色质。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呈圆柱状或杆状,这时叫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
【详解】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是DNA的载体,A正确;核膜与内质网膜在结构上直接联系,B错误;细胞核内的液体叫做核液,C错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大分子是通过核孔实现的,小分子是通过核膜实现的,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10.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上的受体与各种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均有关
B. 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C. 线粒体与叶绿体通过增加内膜面积增加酶的附着位点
D. 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都是叶绿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
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其功能有: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植物细胞之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传递,A错误;膜的流动性是各种生物膜之间相互转化的结构基础,B正确;线粒体通过增加内膜面积增加酶的附着位点,叶绿体通过类囊体的垛叠增加膜面积增加酶的附着位点,C错误;原核生物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叶绿体,D错误。
【点睛】注意一些易错易混点:一是细胞之间传递信息可以不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也可完成,如信息分子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息;二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不都在叶绿体上,如原核生物蓝藻。
11.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磷脂是组成内质网膜的主要成分
B. 高尔基体是真核细胞的物质转运系统
C. 在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都有溶酶体和中心体
D. 每个中心体由两个中心粒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题考查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组成,A正确;髙尔基体是真核细胞的物质转运系统,能够将动物细胞中的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B正确;在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都有溶酶体,但只有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含有中心体,C错误;每个中心体由两个中心粒组成,D正确。故选C。
12.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正确图示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液泡的体积变小,所以液泡中的色素浓度变大,紫色变深,而细胞质中没有色素,故颜色为无色,细胞核位于液泡的外面,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质壁分离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属于( )
A. 物理模型 B. 概念模型
C. 数学模型 D. 计算机模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模型: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形式: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是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属于物理模型.
故选:A.
考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4.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很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可能是( )
A. 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 B. 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排列紧密
C. 木糖的浓度太低 D. 细胞膜无法识别木糖分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膜和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还需要消耗能量;小肠上皮细胞很难吸收相对分子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这是因为细胞膜上没有协助木糖跨膜运输的载体蛋白,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综上所述, BCD错误,A正确。故选A。
15. ATP分子在细胞内能够储存能量、释放能量,从结构上看,原因是( )
①腺苷很容易吸收能量和释放能量
②三个磷酸基团很容易从ATP上脱离和结合
③远离腺苷A的磷酸基团很容易从ATP上脱离,使ATP转变成ADP
④ADP可以迅速与磷酸结合,吸收能量形成高能磷酸键,使ADP转变成ATP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TP分子很活跃,其中远离腺苷A的磷酸基团很容易从ATP上脱离,使ATP转变成ADP,同时释放能量;ADP也可以迅速与磷酸结合,吸收能量形成高能磷酸键,使ADP转变成ATP,同时储存能量,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6.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保鲜
B. 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可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
C.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D. 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答案】D
【解析】
低氧和零上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保鲜,A项错误;红色塑料薄膜会吸收蓝紫光,使蔬菜可利用的光减少,B项错误;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葡萄糖分解提供,C项错误;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增强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提高作物产量,D项正确。
17. 下图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A. 本实验的因变量是不同的催化剂
B. 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和酶的用量等
C. 1号与3号,1号与4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
D. 分析1号、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加热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实验的编号1、3、4的自变量是不同的催化剂,编号1和2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气泡产生的速度,故A错误;本题的无关变量是酶的用量,温度为自变量,B错误;1和3号可以构成对照实验,说明无机催化剂的是否有催化效果,1和4号可以说明酶的催化作用,3和4也可以作为对照实验说明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故C正确。1号、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高温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但不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酶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
18.下图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不同于丙 B. 乙过程能在黑暗环境中长期进行
C. 丙过程产生的ATP可用于乙过程 D. 丙过程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答案】A
【解析】
甲过程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于光能,丙过程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A正确;暗反应要进行,需要光反应为其提供[H]和ATP。长时间黑暗,当用完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时,暗反应会停止,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也会停止,B错误;暗反应需要的ATP只能来源于光反应,C错误;丙是有氧呼吸过程,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与线粒体内膜,D错误。
【点睛】本题以绿色植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及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19.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组装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碳酸氧钠溶液浓度、温度都为无关变量
B. 光照强度由0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毛细管中水滴不断右移直至不动
C. 当毛细管中水滴不动时,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所需CO2全部来自同一细胞的线粒体
D. 碳酸氢钠水解产生的CO2需穿过3层磷脂分子才能进入叶肉细胞参与光合作用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探究实验,解题要点是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实验现象的分析。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光照强度,碳酸氧钠溶液浓度、温度都为无关变量,A正确;
B.光照强度由0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当光照强度较弱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毛细管中水滴将向左移,随光照强度增大,当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时,水滴将向右移直至不动。B错误;
C.当毛细管中水滴不动时,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所需CO2来自绿色植物所有细胞的线粒体,C错误;
D.CO2需穿过3层膜6层磷脂分子层才能进入叶肉细胞参与光合作用,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对装置的分析:装置中碳酸氧钠溶液的作用是维持容器中CO2浓度的恒定,因此毛细管中水滴的移动与O2浓度的变化有关:若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水滴将左移;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水滴将不动;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水滴将右移。
20.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核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上图所示。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
A. 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 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 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 将细胞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柱形图:
甲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C,包括G1期和末期的细胞;
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C~4C,均为S期细胞;
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4C,包括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
【详解】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C~4C,正在进行DNA复制,A正确;细胞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90%~95%,比分裂期长,B正确;丙组包括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其中只有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增加,C正确;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增多,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甲、乙和丙组细胞所处的时期。
2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正确地运用统计方法,孟德尔发现在不同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分离比具有相同的规律
B. 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之一: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C. 根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实验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
D. 假说能解释F2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
【答案】D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孟德尔通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性状杂交实验分析发现F2性状分离比都是相同的分离比,A正确;解释实验现象时,孟德尔提出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假说的内容之一,B正确;提出假说,依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实验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C正确;假说能解释自交实验,但是假说是否成立需要通过测交实验去验证,D错误。故选D。
22.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杂合子的比例为(1/2)n,纯合子所占(1/2)n,其中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1/2[1-(1/2)n]。由以上分析可知,杂合子自交n代,Fn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为1/2[1-(1/2)n]。杂合子(Aa)连续自交1代,即n=1,代入即可计算出F2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1/2[1-(1/2)1]=1/4;杂合子(Aa)连续自交2代,即n=2,代入即可计算出F2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1/2[1-(1/2)2]=3/8;杂合子(Aa)连续自交3代,即n=3,代入即可计算出F2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1/2[1-(1/2)3]=7/16。依此类推,杂合子(Aa)连续自交n代,则F2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接近1/2,故B正确。
23.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
A. 1/4 B. 1/3 C. 1/2 D. 3/4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和分离定律的运用,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意,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丈夫短食指的基因型是TST-,妻子短食指的基因型是TSTS,所生孩子有长食指(TLT-)的,丈夫短食指的基因型一定是TSTL,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基因型是TLTS概率为1/2,并且是女孩才表现长食指,生一个孩子是女孩的概率为1/2,所以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1/2×1/2=1/4。
【详解】根据夫妇的表现型可以确定短食指男性的基因型为TLTS或TSTS,短食指女性的基因型一定为TSTS,又根据其孩子中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可以确定该男性的基因型一定为TLTS(如果是TSTS,那么后代的基因型为TSTS,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是短食指,与题干不符)。因此,后代的基因型为TLTS或TSTS,各占1/2,TSTS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是短食指,TLTS只有是女孩时才是长食指,因此,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为长食指的概率为1/2×1/2=1/4。综上所述, BCD错误,A正确。故选A。
24.如图所示为甲遗传病(控制基因为A、a)和乙遗传病(控制基因为B、b)的家族系谱图(Ⅱ1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有关甲、乙两种遗传病和人类遗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从系谱图中可以看出,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 若Ⅲ1与Ⅲ4结婚,生两病兼患孩子的概率为1/24
C. 若Ⅲ1与Ⅲ5结婚,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
D. 若Ⅲ1与Ⅲ4结婚,后代中只患甲病的概率为7/12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遗传系谱图:Ⅱ1和Ⅱ2不患乙病,生有患乙病的儿子Ⅲ2,(Ⅱ1不携带致病基因)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和Ⅱ6患甲病,生有不患病的女儿Ⅲ3,故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据此作答。
【详解】根据试题分析: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Ⅲ1不患病,有患乙病的弟弟,故Ⅲ1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XBXB(1/2)、aaXBXb(1/2),Ⅲ4患甲病,有不患甲病的弟弟,故Ⅲ4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Y,若Ⅲ1与Ⅲ4结婚,生患两病孩子的概率为(1-2/3×1/2)×1/2×1/2×1/2=1/12,B错误;Ⅲ1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XBXB(1/2)、aaXBXb(1/2),Ⅲ5的基因型为aaXBY,若Ⅲ1与Ⅲ5结婚,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4=1/8,C正确;若Ⅲ1与Ⅲ4结婚,后代中只患甲病的概率为(1-2/3×1/2)×(1-1/2×1/4)=7/12,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及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能利用口诀,根据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同时能利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25.鸟类的性别是由Z和W两条性染色体不同的组合形式决定的,家鸡的羽毛芦花(B)对非芦花(b)为显性,这对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单就毛色便能辨别出雏鸡的雌雄( )
A. 芦花雌鸡×芦鸡雄鸡 B. 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
C. 非芦花雌鸡×芦花雄鸡 D. 非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雌鸡为ZW,雄鸡为ZZ。
由于鸡的毛色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由Z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设用A和a基因表示,雌鸡基因型为:ZBW(芦花)、ZbW(非芦花);雄鸡基因型为:ZBZB(芦花)、ZBZb(芦花)、ZbZb(非芦花)。
【详解】芦花雌鸡和芦花雄鸡杂交后,雄鸡和雌鸡均出现芦花,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A错误;芦花雌鸡(ZBW)和非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雄鸡全为芦花鸡,雌鸡全为非芦花,B正确;非芦花雌鸡(ZbW)和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后代全为芦花鸡,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C错误;非芦花为隐性性状,因此非芦花雌鸡和非芦花雄鸡杂交后代全为非芦花,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D错误。故选B。
26.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g。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 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
A. 3 / 64 B. 5 / 64 C. 12 / 64 D. 15 / 64
【答案】D
【解析】
由于隐形纯合子的果实重量为150g,而显性纯合子的果实重量为270g,三对等位基因中每个显性基因增重为(270—150)÷6=20(g),因此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的基因型中含有显性基因个数为:(190—150)÷20=2,若用A和a、B和b、C和c这三对等位基因来表示,重量为190g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六种,所占比例依次为1/64、1/64、1/64、4/64、4/64、4/64,因此共占比例为15/64,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27.某同学总结了四点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知识点,其中错误的是( )
A. 次级精母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核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B.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C. 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D. 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数目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详解】次级精母细胞中组成染色体的DNA分子经间期复制加倍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减半,所以数目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DNA分子数目相同,A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又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其数目减半,所以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B正确;精原细胞经过间期复制以后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因此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DNA分子数目的一半,C错误;在任何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点相同,D正确。故选C。
28.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YY的患者,从根本上说,前者的病因与父母中的哪一方有关?后者的病因发生在什么时期?( )
A. 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B. 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
C. 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
D. 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伴性遗传,首先要求考生明确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能根据亲本及子代的表现型推断出各自的基因型;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性染色体组成为XYY并伴有色盲的男孩形成的原因。
【详解】因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父母正常,生了一个红绿色盲且XYY的孩子,说明X染色体上带色盲基因,这条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方,YY染色体一定来自父方,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导致。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9.果绳的灰身和黑身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灰身对黑身为显性。让一只纯合的灰身雌果绳与一只黑身雄果蝇交配得到子一代,子一代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子二代。为了确定A/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可观察和统计子二代的下列指标,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雌绳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 B. 黑身果绳中雌性与雄性的比例
C. 雄蝇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 D. 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A、a基因可能在常染色体上,也可能在性染色体X上,若在常染色体上,后代雌雄果蝇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相同的,都是3:1,若在X染色体上,则雌性全部为灰身,雄性灰身:黑身=1:1,AC正确;若在常染色体上,后代黑身果绳中雌性与雄性的比例为1,若在X染色体上,后代雌性没有黑身,雄性有一半是黑身,B正确;若在常染色体上,后代灰身:黑身=3:1,若在X染色体上,后代灰身:黑身=3:1,无法区别,D错误。
30.下列叙述与生物科学史实相符合的是
A. 摩尔根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提出了“基因”概念
B. 萨顿利用假说一演绎法得到了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
C. 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D. 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基因”概念是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提出的,A错;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得到了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
【考点定位】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
31.将小鼠(2n=40)胚胎干细胞置于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至第2次分裂中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此时细胞中有40条染色单体
B. 每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含3H
C. 每个DNA分子中均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
D. 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均含3H
【答案】D
【解析】
小鼠的染色体为40条,胚胎干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当处于后期时,染色体为80条,A错误。该胚胎干细胞置于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每个DNA分子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当其处于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时,一半的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含3H,一半的DNA分子中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B错误。C错误。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均含3H,D正确。
【点睛】学生对DNA复制和细胞分裂的关系理解不清
模型法理解DNA复制和细胞分裂的关系
这样来看,最后形成的4个子细胞有3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4个细胞都是;第2种情况是2个细胞是,1个细胞是,1个细胞是;第3种情况是2个细胞是,另外2个细胞是。
32.下列有关双链DNA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DNA分子中碱基A所占比例为a,则碱基C所占比例为1/2-a
B. 如果一条链上(A+T)/(G+C)=m,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也为m
C. 如果一条链上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为4∶3∶2∶1
D. 由50个碱基对组成的DNA分子片段中至少含有氢键的数量为100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
(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
(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详解】若DNA分子中碱基A所占比例为a,则胸腺嘧啶T的比例也为a,则A+T所占的比例为2a,含有鸟嘌呤的碱基对即G—C碱基对所占的比例为1-2a,则碱基C所占比例为(1-2a)/2=1/2-a,A正确;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所以如果一条链上(A+T)/(G+C)=m,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也为m,B正确;由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G1=C2,C1=G2,A1=T2,T1=A2,如果A1:T1:G1:C1=1:2:3:4,则A2:T2:G2:C2=2:1:4:3,C错误;因为A-T之间有两个氢键,C-G之间有三个氢键,50个碱基对都是A-T,至少含有氢键的数量为50×2=100个,D正确。故选C。
33.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说法错误是( )
A. 可在培养基中加入3H-尿嘧啶用以标记RNA
B. 参与分子杂交的放射性RNA为相应DNA的转录产物
C. 第0min时,与DNA杂交的RNA来自噬菌体及细菌DNA的转录
D. 随着感染时间增加,噬菌体DNA的转录增加,细菌DNA转录受到抑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和转录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详解】尿嘧啶是RNA所特有的碱基,可在培养基中加入3H-尿嘧啶用以标记RNA,A正确;RNA能与DNA杂交,那RNA一定为相应DNA的转录产物,B正确;在第0min时,大肠杆菌还没有感染T4噬菌体,所以在大肠杆菌体内不存在T4噬菌体的DNA,其也就不会转录,C错误;随着感染时间增加和T4噬菌体DNA杂交的放射性RNA所占百分比越来越高,说明噬菌体DNA的转录增加,而和大肠杆菌DNA杂交的放射性RNA所占百分比越来越低,说明其转录受到抑制,D正确。故选C。
34.如图表示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中rRNA和核糖体的合成与核仁有关
B. 图中①、②过程中均可发生基因突变
C. 多个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合成一条肽链提高翻译效率
D. 图中③、④最终合成的物质结构相同
【答案】D
【解析】
在真核细胞中,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原核细胞没有核仁,A项错误;图中①、②过程分别表示DNA复制、转录,其中①过程可发生基因突变,B项错误;多个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合成多条肽链提高翻译效率,C项错误;图中③、④都是以同一条mRNA为模板合成的肽链,因此二者的最终物质结构相同,D项正确。
【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基因突变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①要熟记并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的异同;②要借助中心法则的内容,将“题图中呈现的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35.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某原核生物的一个信使RNA碱基排列顺序如下:AUUCGAUGAC……(40个碱基)……CUCUAGAUCU,此信使RNA控制合成的肽链中含肽键的个数为( )
A. 20个 B. 15个 C. 16个 D. 18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界的密码子表中密码子共有64种,包括2种起始密码子、3种终止密码子和59种其他密码子,其中起始密码子不仅可以作为翻译开始的信号,还能编码相应的氨基酸;3种终止密码子只是终止翻译的信号,不编码氨基酸;59种其他密码子只编码相应的氨基酸。
【详解】该信使RNA碱基序列为:A-U-U-C-G-A-U-G-A-C…(40个碱基)…C-U-C-U-A-G-A-U-C-U,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则该序列的第6、7、8三个碱基构成起始密码子(AUG),倒数第5、6、7三个碱基构成终止密码子(UAG),即编码序列长度为5+40+3=48,则此信使R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氨基酸的个数为48÷3=16。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6-1=15。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翻译,重点考查密码子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密码子的种类及作用,能运用密码子的相关知识,准确判断翻译的起点和终点。本题的易错点是终止密码子的作用,学生要明确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只是起终止信号的作用。
36.下图为人体胰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向细胞内注射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氨基酸,一段时间后,在细胞外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胰蛋白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胰蛋白酶首先是由附着在[ ]_____________上的[ ]_____________合成的,此处发生的反应称为___________,形成的化学键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在胰蛋白酶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的过程中,放射性同位素将依次出现在图中的部位是______→⑥(用标号和箭头表示),在此过程中需要[ ]_________提供能量。图示细胞中的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有_____________。(填标号)
(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该细胞中的结构⑦,可用______染液对其染色;观察时,显微镜视野中会看到该结构呈_____色。与完整的动物细胞相比,该图中还缺少的细胞器有_________。
【答案】 (1). ⑤内质网 (2). ④核糖体 (3). 脱水缩合 (4). -NH—CO— (5). ④→⑤→③→②→① (6). ⑦线粒体 (7). ①②③⑤⑦ (8). 健那绿 (9). 蓝绿 (10). 中心体、溶酶体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中①表示细胞膜,②表示囊泡,③表示高尔基体,④表示核糖体,⑤表示内质网,⑥表示分泌蛋白(胰蛋白酶),⑦表示线粒体。
(1)胰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由附着在⑤内质网上的④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连接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为:-NH-CO-。
(2)根据蛋白质合成与分泌过程可知,放射性同位素将依次出现在图中的部位是④核糖体→⑤内质网→③高尔基体→②囊泡→①细胞膜→⑥胰蛋白酶,整个过程需要⑦线粒体供能。
图中除了④核糖体、⑥胰蛋白酶以外都是具膜结构,因此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有①②③⑤⑦。
(3)⑦是线粒体,可以被活性染料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动物细胞除了图示结构外,一般还有中心体和溶酶体。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详细过程,并确定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细胞结构或者的名称,根据提示分析答题。
37.如图甲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将A植物放在适宜温度、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
(2)图甲中的“a”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如果以缺镁的完全营养液培养A植物幼苗,则b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
(3)如丙图所示中与甲图c点相符合的是________(填序号)。
(4)e点与d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f点之后,限制A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_。
(5)当光照强度为g时,比较植物A、B的有机物积累速率Ma、Mb的大小和有机物合成速率Na、Nb的大小,结果应分别为Ma________Mb、Na________Nb。
【答案】 (1). A (2). 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 (3). 右移 (4). D (5). 低 (6). CO2浓度 (7). = (8).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考查对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过程、影响因素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光补偿点的高低判断A、B植物是阳生植物还是阴生植物,根据d点、e点条件的不同判断和暗反应过程判断e点时叶肉细胞中C3含量的高低。
(1)据图甲可知,A植物的光补偿点b较高,为阳生植物,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会受到显著影响。
(2)图甲中“a”点时没有光照,此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速率表示呼吸速率。以缺镁的完全营养液培养A植物幼苗,由于镁参与叶绿素的合成,A植物叶绿素合成减少,需要较强的光照才能达到光补偿点,b点应向右移动。
(3)甲图c点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叶绿体光合作用利用的二氧化碳来自外界和线粒体的释放,如丙图D所示。
(4)e点与d点相比较,e点时光照强度较大,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较多,叶肉细胞中C3还原过程加快,含量降低;图乙是适宜温度下光合速率曲线,f点之后,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光合速率,即限制A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为CO2浓度。
(5)图甲中曲线代表净光合速率,当光照强度为g时,A、B植物净光合速率相等,有机物积累速率Ma=Mb,有机物合成速率代表实际光合速率,由于A植物的呼吸速率较大,Na>Nb。
【点睛】曲线图中限制因子的判断方法:
(1)曲线上升阶段:纵坐标随横坐标增加而增加,限制因子为横坐标代表的物理量(横坐标为时间时,限制因子不是时间,而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温度或光照等环境因素)。
(2)曲线水平阶段:纵坐标不再随横坐标增加而增加,限制因子为横坐标以外的物理量。
38.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a)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洋葱根尖细胞;图(b)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c)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在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时,正确的操作次序是( )
A.解离 染色 漂洗 制片 B.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C.染色 解离 漂洗 制片 D.漂洗 解离 染色 制片
(2)图(a)中表示分生区细胞的是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3)图(b)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图(c)中_______________细胞处于图(b)中的BC段。
【答案】(1)B
(2)B 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3)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
(4)乙和丙
【解析】
(1)在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实验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根尖分生区细胞排列紧密,呈正方形,图(a)中表示分生区细胞的是B;
(3)图(b)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4)由上分析可知,图(c)中乙和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二条染色单体,处于图(b)中的BC段。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
39.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生物材料。果蝇的卷曲翅(A)对正常翅(a)为显性。现有表中四种果蝇若干只,可选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请回答:
序号
甲
乙
丙
丁
表现型
卷曲翅 ♂
卷曲翅♀
正常翅 ♂
正常翅♀
(1)若表中四种果蝇均为纯合子,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基因A、a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可设计如下实验:选用________(填序号)为亲本进行杂交,若子代性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仅位于X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红眼。
①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②将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F2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________,在F2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
【答案】 (1). 甲、丁 (2). 雌性全部为卷曲翅,雄性全部为正常翅 (3). aaXBXB (4). 2∶1 (5). 5/6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自由组合的计算,要求对伴性遗传的6对杂交组合非常熟练,还要会熟练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的方法解决自由组合问题,本题是一道很好的试题,对训练该方法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详解】(1)由题意知,卷曲翅对正常翅是显性,如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卷曲翅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AY,正常翅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aXa,二者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XAXa、XaY,前者表现为卷曲翅雌果蝇,后者表现为正常翅雄果蝇,因此可以用表格中甲、丁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子代雌果蝇表现为卷曲翅、雄果蝇性状为正常翅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分析题干可知,控制眼色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其中B、b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A、a就位于常染色体上,亲代雌果蝇的表现型是粉红眼,题干中指出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因此亲代纯合粉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由于F1代全为红眼果蝇,故亲代中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所以F1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它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F1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将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 F2代基因型为aa__ __的果蝇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占子代的1/2,雄果蝇有两种aaXBY和aaXbY,各占子代的1/4,因此F2代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2∶1;在F2代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1—1/3×1/2=5/6。
40.图中a、b、c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其中①~⑦表示物质或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酪氨酸)
(1)图示各物质或结构中含有核糖的是_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
(2)人体细胞中a、b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b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__,已知②中含有120个碱基,其中A有30个,G有50个,那么形成②的DNA分子区段中,C和T的个数为_____个。以②为模板合成的④中最多_______种氨基酸。
(4)⑤是________,其上携带的⑦是__________________。
(5)若某个精原细胞中核DNA分子共含5 0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占20%,将该细胞放在仅含14N的培养基中进行减数分裂,则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________个。
(6)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b时启用的起始点_______(填“都相同”“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
【答案】 (1). ②③⑤ (2). 细胞核 (3). 细胞核 (4). RNA聚合酶 (5). 120 (6). 20 (7). tRNA (8). 苯丙氨酸 (9). 3000 (10). 不完全相同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a以DNA分子的两条链作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该过程表示DNA分子的复制;图b中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表示转录;图c过程表示发生在核糖体上的翻译过程。
【详解】(1)核糖是组成RNA的成分,图中②为RNA分子,③为核糖体(内含rRNA)和⑤tRNA中都含有核糖。
(2)a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b为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
(3)b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已知②RNA中含有120个碱基,其中A有 30 个,G有50个,则形成②的DNA分子区段中含有碱基24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非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因此该DNA片段中C和T的个数为120个。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因此以②RNA为模板合成的④肽链中最多有20种氨基酸。
(4)⑤是tRNA,其上携带的⑦的反密码子是AAG,对应的密码子是UUC,编码的是苯丙氨酸。
(5)若某个精原细胞中核DNA分子共含50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占20%,则胞嘧啶(C)占30%,即5000×2×30=3000个。将该细胞放在仅含 14N 的培养基中进行减数分裂,该过程中DNA分子只复制一次,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该过程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3000个。
(6)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人体不同细胞中相同DNA转录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
【点睛】本题考查DNA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及相关计算,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第一次月考试题(A卷)
1. “超级细菌”是一种对绝大多数抗生素不再敏感的细菌,它的产生与人们滥用抗生素有关。“超级细菌” 不具有的结构或物质是
A. DNA
B. 细胞壁
C. 细胞器
D. 成形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但有DNA、细胞壁和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考点定位】原核生物
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D. 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是德国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A错误;细胞发现是英国科学家虎克,B错误;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具有统一性,但没有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C错误;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D正确。故选D。
3. 如图所示,b是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a构成的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 在禽流感病原体、幽门螺杆菌体内b均为4种
C. 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可形成b,a为脱氧核糖
D. 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6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若m为腺嘌呤,则b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或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故A错误;禽流感病原体为病毒,其内b有4种,幽门螺杆菌为原核生物,细胞中的b有8种,故B错误;人体细胞质中存在DNA和NA,所以b有8种,故C错误;若a为脱氧核糖,则b为脱氧核苷酸,由脱氧核苷酸构成的DNA,DNA完全水解得到:A、T、C、G四种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核酸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如图是噬菌体(一种病毒)的化学成分的概念图模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的种类约有20种,b的种类有4种
B. a携带着噬菌体的遗传信息
C. A、B分子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D. A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蛋白质和核酸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熟悉噬菌体的化学组成。
噬菌体属于DNA病毒,据图分析可知,A为DNA,a为脱氧核糖核苷酸,B为蛋白质,b为氨基酸。
【详解】a是脱氧核苷酸,有4种;b是氨基酸,种类约有20种,A错误;A(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而a是脱氧核苷酸,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B错误;A(DNA分子)、B(蛋白质分子)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C正确;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以噬菌体为背景,考查蛋白质和DNA的元素组成、基本单位、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5.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B. 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至中央,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即可
C. 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
D. 制作口腔上皮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中央滴加1~2滴清水,然后再盖盖玻片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详解】换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此时可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变亮一些,A错误;在显微镜下呈现的是倒立的虚像,因此所要观察的细胞在视野的右上方,其实它在载玻片的左下方,因此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B错误;若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说明不在物镜上,移动装片也不动,说明不在装片上,则异物在目镜上,C正确;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载玻片应滴加0.9%的生理盐水,保持细胞正常形态,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高倍镜使用的方法步骤,掌握显微镜使用的相关技能。
6. 如图表示生物体中一个由153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分子中含有152个肽键
B. 该分子形成过程中,产生了153个水分子
C. 该分子中有1个氨基酸侧链基团含硫
D. 该分子彻底水解将产生153种氨基酸
【答案】B
【解析】
153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有153个肽键,因为在氨基酸的R基之间形成的肽键,A叙述错误;参与形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是153个,但是至少在R基上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至少有154个氨基和154个羧基,B正确;该分子空间结构的形成与“—S—S—”等化学键有关,C错误;氨基酸种类的不同体现在R基的不同,所以D错误。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7.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物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这些事实说明了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 )
A. 糖类和脂质 B. 糖类和蛋白质
C. 脂质和蛋白质 D. 蛋白质和核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膜成分的实验分析,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详解】分析题中的实验结果,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物质的溶剂溶解,这说明细胞膜的成分中含有脂质;细胞膜还能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细胞膜的成分中含有蛋白质。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8.下列有关细胞质基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质基质中含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
B. 细胞质基质能为细胞代谢提供脂质、糖类和氨基酸等物质
C. 细胞质基质含有水和无机盐,呈胶质状态
D. 细胞质基质中含有多种酶,能进行多种化学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含有水、无机盐、脂质、核苷酸、氨基酸等物质。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其中含有多种酶,其中进行着多种化学反应。
【详解】细胞质中含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A错误;细胞质基质能为细胞代谢提供水、无机盐、脂质、核苷酸、氨基酸等物质,B正确;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其中含有水和无机盐,C正确;细胞质基质中含有多种酶,,能进行多种化学反应,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D正确。故选A。
9.下列有关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核中的染色质是DNA的载体
B. 核膜与细胞器膜在结构上没有直接联系
C. 细胞核内的液体叫做细胞液
D. 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核孔实现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细胞核中有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的染色质。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呈圆柱状或杆状,这时叫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
【详解】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是DNA的载体,A正确;核膜与内质网膜在结构上直接联系,B错误;细胞核内的液体叫做核液,C错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大分子是通过核孔实现的,小分子是通过核膜实现的,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10.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上的受体与各种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均有关
B. 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C. 线粒体与叶绿体通过增加内膜面积增加酶的附着位点
D. 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都是叶绿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
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其功能有: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植物细胞之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传递,A错误;膜的流动性是各种生物膜之间相互转化的结构基础,B正确;线粒体通过增加内膜面积增加酶的附着位点,叶绿体通过类囊体的垛叠增加膜面积增加酶的附着位点,C错误;原核生物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叶绿体,D错误。
【点睛】注意一些易错易混点:一是细胞之间传递信息可以不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也可完成,如信息分子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息;二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不都在叶绿体上,如原核生物蓝藻。
11.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磷脂是组成内质网膜的主要成分
B. 高尔基体是真核细胞的物质转运系统
C. 在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都有溶酶体和中心体
D. 每个中心体由两个中心粒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题考查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组成,A正确;髙尔基体是真核细胞的物质转运系统,能够将动物细胞中的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B正确;在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都有溶酶体,但只有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含有中心体,C错误;每个中心体由两个中心粒组成,D正确。故选C。
12.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正确图示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液泡的体积变小,所以液泡中的色素浓度变大,紫色变深,而细胞质中没有色素,故颜色为无色,细胞核位于液泡的外面,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质壁分离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属于( )
A. 物理模型 B. 概念模型
C. 数学模型 D. 计算机模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模型: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形式: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是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属于物理模型.
故选:A.
考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4.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很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可能是( )
A. 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 B. 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排列紧密
C. 木糖的浓度太低 D. 细胞膜无法识别木糖分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膜和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还需要消耗能量;小肠上皮细胞很难吸收相对分子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这是因为细胞膜上没有协助木糖跨膜运输的载体蛋白,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综上所述, BCD错误,A正确。故选A。
15. ATP分子在细胞内能够储存能量、释放能量,从结构上看,原因是( )
①腺苷很容易吸收能量和释放能量
②三个磷酸基团很容易从ATP上脱离和结合
③远离腺苷A的磷酸基团很容易从ATP上脱离,使ATP转变成ADP
④ADP可以迅速与磷酸结合,吸收能量形成高能磷酸键,使ADP转变成ATP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TP分子很活跃,其中远离腺苷A的磷酸基团很容易从ATP上脱离,使ATP转变成ADP,同时释放能量;ADP也可以迅速与磷酸结合,吸收能量形成高能磷酸键,使ADP转变成ATP,同时储存能量,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6.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保鲜
B. 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可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
C.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D. 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答案】D
【解析】
低氧和零上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保鲜,A项错误;红色塑料薄膜会吸收蓝紫光,使蔬菜可利用的光减少,B项错误;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葡萄糖分解提供,C项错误;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增强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提高作物产量,D项正确。
17. 下图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A. 本实验的因变量是不同的催化剂
B. 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和酶的用量等
C. 1号与3号,1号与4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
D. 分析1号、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加热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实验的编号1、3、4的自变量是不同的催化剂,编号1和2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气泡产生的速度,故A错误;本题的无关变量是酶的用量,温度为自变量,B错误;1和3号可以构成对照实验,说明无机催化剂的是否有催化效果,1和4号可以说明酶的催化作用,3和4也可以作为对照实验说明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故C正确。1号、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高温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但不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酶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
18.下图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不同于丙 B. 乙过程能在黑暗环境中长期进行
C. 丙过程产生的ATP可用于乙过程 D. 丙过程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答案】A
【解析】
甲过程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于光能,丙过程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A正确;暗反应要进行,需要光反应为其提供[H]和ATP。长时间黑暗,当用完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时,暗反应会停止,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也会停止,B错误;暗反应需要的ATP只能来源于光反应,C错误;丙是有氧呼吸过程,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与线粒体内膜,D错误。
【点睛】本题以绿色植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及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19.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组装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碳酸氧钠溶液浓度、温度都为无关变量
B. 光照强度由0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毛细管中水滴不断右移直至不动
C. 当毛细管中水滴不动时,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所需CO2全部来自同一细胞的线粒体
D. 碳酸氢钠水解产生的CO2需穿过3层磷脂分子才能进入叶肉细胞参与光合作用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探究实验,解题要点是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实验现象的分析。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光照强度,碳酸氧钠溶液浓度、温度都为无关变量,A正确;
B.光照强度由0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当光照强度较弱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毛细管中水滴将向左移,随光照强度增大,当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时,水滴将向右移直至不动。B错误;
C.当毛细管中水滴不动时,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所需CO2来自绿色植物所有细胞的线粒体,C错误;
D.CO2需穿过3层膜6层磷脂分子层才能进入叶肉细胞参与光合作用,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对装置的分析:装置中碳酸氧钠溶液的作用是维持容器中CO2浓度的恒定,因此毛细管中水滴的移动与O2浓度的变化有关:若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水滴将左移;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水滴将不动;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水滴将右移。
20.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核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上图所示。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
A. 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 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 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 将细胞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柱形图:
甲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C,包括G1期和末期的细胞;
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C~4C,均为S期细胞;
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4C,包括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
【详解】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C~4C,正在进行DNA复制,A正确;细胞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90%~95%,比分裂期长,B正确;丙组包括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其中只有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增加,C正确;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增多,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甲、乙和丙组细胞所处的时期。
2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正确地运用统计方法,孟德尔发现在不同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分离比具有相同的规律
B. 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之一: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C. 根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实验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
D. 假说能解释F2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
【答案】D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孟德尔通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性状杂交实验分析发现F2性状分离比都是相同的分离比,A正确;解释实验现象时,孟德尔提出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假说的内容之一,B正确;提出假说,依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实验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C正确;假说能解释自交实验,但是假说是否成立需要通过测交实验去验证,D错误。故选D。
22.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杂合子的比例为(1/2)n,纯合子所占(1/2)n,其中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1/2[1-(1/2)n]。由以上分析可知,杂合子自交n代,Fn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为1/2[1-(1/2)n]。杂合子(Aa)连续自交1代,即n=1,代入即可计算出F2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1/2[1-(1/2)1]=1/4;杂合子(Aa)连续自交2代,即n=2,代入即可计算出F2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1/2[1-(1/2)2]=3/8;杂合子(Aa)连续自交3代,即n=3,代入即可计算出F2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1/2[1-(1/2)3]=7/16。依此类推,杂合子(Aa)连续自交n代,则F2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接近1/2,故B正确。
23.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
A. 1/4 B. 1/3 C. 1/2 D. 3/4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和分离定律的运用,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意,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丈夫短食指的基因型是TST-,妻子短食指的基因型是TSTS,所生孩子有长食指(TLT-)的,丈夫短食指的基因型一定是TSTL,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基因型是TLTS概率为1/2,并且是女孩才表现长食指,生一个孩子是女孩的概率为1/2,所以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1/2×1/2=1/4。
【详解】根据夫妇的表现型可以确定短食指男性的基因型为TLTS或TSTS,短食指女性的基因型一定为TSTS,又根据其孩子中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可以确定该男性的基因型一定为TLTS(如果是TSTS,那么后代的基因型为TSTS,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是短食指,与题干不符)。因此,后代的基因型为TLTS或TSTS,各占1/2,TSTS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是短食指,TLTS只有是女孩时才是长食指,因此,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为长食指的概率为1/2×1/2=1/4。综上所述, BCD错误,A正确。故选A。
24.如图所示为甲遗传病(控制基因为A、a)和乙遗传病(控制基因为B、b)的家族系谱图(Ⅱ1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有关甲、乙两种遗传病和人类遗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从系谱图中可以看出,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 若Ⅲ1与Ⅲ4结婚,生两病兼患孩子的概率为1/24
C. 若Ⅲ1与Ⅲ5结婚,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
D. 若Ⅲ1与Ⅲ4结婚,后代中只患甲病的概率为7/12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遗传系谱图:Ⅱ1和Ⅱ2不患乙病,生有患乙病的儿子Ⅲ2,(Ⅱ1不携带致病基因)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和Ⅱ6患甲病,生有不患病的女儿Ⅲ3,故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据此作答。
【详解】根据试题分析: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Ⅲ1不患病,有患乙病的弟弟,故Ⅲ1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XBXB(1/2)、aaXBXb(1/2),Ⅲ4患甲病,有不患甲病的弟弟,故Ⅲ4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Y,若Ⅲ1与Ⅲ4结婚,生患两病孩子的概率为(1-2/3×1/2)×1/2×1/2×1/2=1/12,B错误;Ⅲ1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XBXB(1/2)、aaXBXb(1/2),Ⅲ5的基因型为aaXBY,若Ⅲ1与Ⅲ5结婚,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4=1/8,C正确;若Ⅲ1与Ⅲ4结婚,后代中只患甲病的概率为(1-2/3×1/2)×(1-1/2×1/4)=7/12,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及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能利用口诀,根据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同时能利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25.鸟类的性别是由Z和W两条性染色体不同的组合形式决定的,家鸡的羽毛芦花(B)对非芦花(b)为显性,这对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单就毛色便能辨别出雏鸡的雌雄( )
A. 芦花雌鸡×芦鸡雄鸡 B. 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
C. 非芦花雌鸡×芦花雄鸡 D. 非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雌鸡为ZW,雄鸡为ZZ。
由于鸡的毛色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由Z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设用A和a基因表示,雌鸡基因型为:ZBW(芦花)、ZbW(非芦花);雄鸡基因型为:ZBZB(芦花)、ZBZb(芦花)、ZbZb(非芦花)。
【详解】芦花雌鸡和芦花雄鸡杂交后,雄鸡和雌鸡均出现芦花,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A错误;芦花雌鸡(ZBW)和非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雄鸡全为芦花鸡,雌鸡全为非芦花,B正确;非芦花雌鸡(ZbW)和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后代全为芦花鸡,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C错误;非芦花为隐性性状,因此非芦花雌鸡和非芦花雄鸡杂交后代全为非芦花,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D错误。故选B。
26.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g。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 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
A. 3 / 64 B. 5 / 64 C. 12 / 64 D. 15 / 64
【答案】D
【解析】
由于隐形纯合子的果实重量为150g,而显性纯合子的果实重量为270g,三对等位基因中每个显性基因增重为(270—150)÷6=20(g),因此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的基因型中含有显性基因个数为:(190—150)÷20=2,若用A和a、B和b、C和c这三对等位基因来表示,重量为190g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六种,所占比例依次为1/64、1/64、1/64、4/64、4/64、4/64,因此共占比例为15/64,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27.某同学总结了四点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知识点,其中错误的是( )
A. 次级精母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核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B.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C. 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D. 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数目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详解】次级精母细胞中组成染色体的DNA分子经间期复制加倍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减半,所以数目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DNA分子数目相同,A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又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其数目减半,所以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B正确;精原细胞经过间期复制以后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因此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DNA分子数目的一半,C错误;在任何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点相同,D正确。故选C。
28.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YY的患者,从根本上说,前者的病因与父母中的哪一方有关?后者的病因发生在什么时期?( )
A. 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B. 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
C. 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
D. 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伴性遗传,首先要求考生明确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能根据亲本及子代的表现型推断出各自的基因型;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性染色体组成为XYY并伴有色盲的男孩形成的原因。
【详解】因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父母正常,生了一个红绿色盲且XYY的孩子,说明X染色体上带色盲基因,这条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方,YY染色体一定来自父方,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导致。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9.果绳的灰身和黑身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灰身对黑身为显性。让一只纯合的灰身雌果绳与一只黑身雄果蝇交配得到子一代,子一代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子二代。为了确定A/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可观察和统计子二代的下列指标,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雌绳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 B. 黑身果绳中雌性与雄性的比例
C. 雄蝇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 D. 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A、a基因可能在常染色体上,也可能在性染色体X上,若在常染色体上,后代雌雄果蝇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相同的,都是3:1,若在X染色体上,则雌性全部为灰身,雄性灰身:黑身=1:1,AC正确;若在常染色体上,后代黑身果绳中雌性与雄性的比例为1,若在X染色体上,后代雌性没有黑身,雄性有一半是黑身,B正确;若在常染色体上,后代灰身:黑身=3:1,若在X染色体上,后代灰身:黑身=3:1,无法区别,D错误。
30.下列叙述与生物科学史实相符合的是
A. 摩尔根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提出了“基因”概念
B. 萨顿利用假说一演绎法得到了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
C. 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D. 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基因”概念是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提出的,A错;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得到了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
【考点定位】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
31.将小鼠(2n=40)胚胎干细胞置于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至第2次分裂中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此时细胞中有40条染色单体
B. 每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含3H
C. 每个DNA分子中均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
D. 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均含3H
【答案】D
【解析】
小鼠的染色体为40条,胚胎干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当处于后期时,染色体为80条,A错误。该胚胎干细胞置于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每个DNA分子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当其处于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时,一半的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含3H,一半的DNA分子中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B错误。C错误。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均含3H,D正确。
【点睛】学生对DNA复制和细胞分裂的关系理解不清
模型法理解DNA复制和细胞分裂的关系
这样来看,最后形成的4个子细胞有3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4个细胞都是;第2种情况是2个细胞是,1个细胞是,1个细胞是;第3种情况是2个细胞是,另外2个细胞是。
32.下列有关双链DNA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DNA分子中碱基A所占比例为a,则碱基C所占比例为1/2-a
B. 如果一条链上(A+T)/(G+C)=m,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也为m
C. 如果一条链上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为4∶3∶2∶1
D. 由50个碱基对组成的DNA分子片段中至少含有氢键的数量为100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
(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
(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详解】若DNA分子中碱基A所占比例为a,则胸腺嘧啶T的比例也为a,则A+T所占的比例为2a,含有鸟嘌呤的碱基对即G—C碱基对所占的比例为1-2a,则碱基C所占比例为(1-2a)/2=1/2-a,A正确;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所以如果一条链上(A+T)/(G+C)=m,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也为m,B正确;由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G1=C2,C1=G2,A1=T2,T1=A2,如果A1:T1:G1:C1=1:2:3:4,则A2:T2:G2:C2=2:1:4:3,C错误;因为A-T之间有两个氢键,C-G之间有三个氢键,50个碱基对都是A-T,至少含有氢键的数量为50×2=100个,D正确。故选C。
33.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说法错误是( )
A. 可在培养基中加入3H-尿嘧啶用以标记RNA
B. 参与分子杂交的放射性RNA为相应DNA的转录产物
C. 第0min时,与DNA杂交的RNA来自噬菌体及细菌DNA的转录
D. 随着感染时间增加,噬菌体DNA的转录增加,细菌DNA转录受到抑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和转录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详解】尿嘧啶是RNA所特有的碱基,可在培养基中加入3H-尿嘧啶用以标记RNA,A正确;RNA能与DNA杂交,那RNA一定为相应DNA的转录产物,B正确;在第0min时,大肠杆菌还没有感染T4噬菌体,所以在大肠杆菌体内不存在T4噬菌体的DNA,其也就不会转录,C错误;随着感染时间增加和T4噬菌体DNA杂交的放射性RNA所占百分比越来越高,说明噬菌体DNA的转录增加,而和大肠杆菌DNA杂交的放射性RNA所占百分比越来越低,说明其转录受到抑制,D正确。故选C。
34.如图表示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中rRNA和核糖体的合成与核仁有关
B. 图中①、②过程中均可发生基因突变
C. 多个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合成一条肽链提高翻译效率
D. 图中③、④最终合成的物质结构相同
【答案】D
【解析】
在真核细胞中,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原核细胞没有核仁,A项错误;图中①、②过程分别表示DNA复制、转录,其中①过程可发生基因突变,B项错误;多个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合成多条肽链提高翻译效率,C项错误;图中③、④都是以同一条mRNA为模板合成的肽链,因此二者的最终物质结构相同,D项正确。
【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基因突变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①要熟记并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的异同;②要借助中心法则的内容,将“题图中呈现的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35.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某原核生物的一个信使RNA碱基排列顺序如下:AUUCGAUGAC……(40个碱基)……CUCUAGAUCU,此信使RNA控制合成的肽链中含肽键的个数为( )
A. 20个 B. 15个 C. 16个 D. 18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界的密码子表中密码子共有64种,包括2种起始密码子、3种终止密码子和59种其他密码子,其中起始密码子不仅可以作为翻译开始的信号,还能编码相应的氨基酸;3种终止密码子只是终止翻译的信号,不编码氨基酸;59种其他密码子只编码相应的氨基酸。
【详解】该信使RNA碱基序列为:A-U-U-C-G-A-U-G-A-C…(40个碱基)…C-U-C-U-A-G-A-U-C-U,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则该序列的第6、7、8三个碱基构成起始密码子(AUG),倒数第5、6、7三个碱基构成终止密码子(UAG),即编码序列长度为5+40+3=48,则此信使R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氨基酸的个数为48÷3=16。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6-1=15。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翻译,重点考查密码子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密码子的种类及作用,能运用密码子的相关知识,准确判断翻译的起点和终点。本题的易错点是终止密码子的作用,学生要明确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只是起终止信号的作用。
36.下图为人体胰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向细胞内注射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氨基酸,一段时间后,在细胞外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胰蛋白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胰蛋白酶首先是由附着在[ ]_____________上的[ ]_____________合成的,此处发生的反应称为___________,形成的化学键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在胰蛋白酶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的过程中,放射性同位素将依次出现在图中的部位是______→⑥(用标号和箭头表示),在此过程中需要[ ]_________提供能量。图示细胞中的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有_____________。(填标号)
(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该细胞中的结构⑦,可用______染液对其染色;观察时,显微镜视野中会看到该结构呈_____色。与完整的动物细胞相比,该图中还缺少的细胞器有_________。
【答案】 (1). ⑤内质网 (2). ④核糖体 (3). 脱水缩合 (4). -NH—CO— (5). ④→⑤→③→②→① (6). ⑦线粒体 (7). ①②③⑤⑦ (8). 健那绿 (9). 蓝绿 (10). 中心体、溶酶体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中①表示细胞膜,②表示囊泡,③表示高尔基体,④表示核糖体,⑤表示内质网,⑥表示分泌蛋白(胰蛋白酶),⑦表示线粒体。
(1)胰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由附着在⑤内质网上的④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连接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为:-NH-CO-。
(2)根据蛋白质合成与分泌过程可知,放射性同位素将依次出现在图中的部位是④核糖体→⑤内质网→③高尔基体→②囊泡→①细胞膜→⑥胰蛋白酶,整个过程需要⑦线粒体供能。
图中除了④核糖体、⑥胰蛋白酶以外都是具膜结构,因此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有①②③⑤⑦。
(3)⑦是线粒体,可以被活性染料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动物细胞除了图示结构外,一般还有中心体和溶酶体。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详细过程,并确定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细胞结构或者的名称,根据提示分析答题。
37.如图甲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将A植物放在适宜温度、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
(2)图甲中的“a”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如果以缺镁的完全营养液培养A植物幼苗,则b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
(3)如丙图所示中与甲图c点相符合的是________(填序号)。
(4)e点与d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f点之后,限制A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_。
(5)当光照强度为g时,比较植物A、B的有机物积累速率Ma、Mb的大小和有机物合成速率Na、Nb的大小,结果应分别为Ma________Mb、Na________Nb。
【答案】 (1). A (2). 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 (3). 右移 (4). D (5). 低 (6). CO2浓度 (7). = (8).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考查对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过程、影响因素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光补偿点的高低判断A、B植物是阳生植物还是阴生植物,根据d点、e点条件的不同判断和暗反应过程判断e点时叶肉细胞中C3含量的高低。
(1)据图甲可知,A植物的光补偿点b较高,为阳生植物,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会受到显著影响。
(2)图甲中“a”点时没有光照,此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速率表示呼吸速率。以缺镁的完全营养液培养A植物幼苗,由于镁参与叶绿素的合成,A植物叶绿素合成减少,需要较强的光照才能达到光补偿点,b点应向右移动。
(3)甲图c点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叶绿体光合作用利用的二氧化碳来自外界和线粒体的释放,如丙图D所示。
(4)e点与d点相比较,e点时光照强度较大,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较多,叶肉细胞中C3还原过程加快,含量降低;图乙是适宜温度下光合速率曲线,f点之后,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光合速率,即限制A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为CO2浓度。
(5)图甲中曲线代表净光合速率,当光照强度为g时,A、B植物净光合速率相等,有机物积累速率Ma=Mb,有机物合成速率代表实际光合速率,由于A植物的呼吸速率较大,Na>Nb。
【点睛】曲线图中限制因子的判断方法:
(1)曲线上升阶段:纵坐标随横坐标增加而增加,限制因子为横坐标代表的物理量(横坐标为时间时,限制因子不是时间,而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温度或光照等环境因素)。
(2)曲线水平阶段:纵坐标不再随横坐标增加而增加,限制因子为横坐标以外的物理量。
38.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a)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洋葱根尖细胞;图(b)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c)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在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时,正确的操作次序是( )
A.解离 染色 漂洗 制片 B.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C.染色 解离 漂洗 制片 D.漂洗 解离 染色 制片
(2)图(a)中表示分生区细胞的是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3)图(b)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图(c)中_______________细胞处于图(b)中的BC段。
【答案】(1)B
(2)B 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3)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
(4)乙和丙
【解析】
(1)在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实验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根尖分生区细胞排列紧密,呈正方形,图(a)中表示分生区细胞的是B;
(3)图(b)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4)由上分析可知,图(c)中乙和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二条染色单体,处于图(b)中的BC段。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
39.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生物材料。果蝇的卷曲翅(A)对正常翅(a)为显性。现有表中四种果蝇若干只,可选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请回答:
序号
甲
乙
丙
丁
表现型
卷曲翅 ♂
卷曲翅♀
正常翅 ♂
正常翅♀
(1)若表中四种果蝇均为纯合子,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基因A、a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可设计如下实验:选用________(填序号)为亲本进行杂交,若子代性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仅位于X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红眼。
①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②将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F2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________,在F2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
【答案】 (1). 甲、丁 (2). 雌性全部为卷曲翅,雄性全部为正常翅 (3). aaXBXB (4). 2∶1 (5). 5/6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自由组合的计算,要求对伴性遗传的6对杂交组合非常熟练,还要会熟练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的方法解决自由组合问题,本题是一道很好的试题,对训练该方法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详解】(1)由题意知,卷曲翅对正常翅是显性,如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卷曲翅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AY,正常翅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aXa,二者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XAXa、XaY,前者表现为卷曲翅雌果蝇,后者表现为正常翅雄果蝇,因此可以用表格中甲、丁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子代雌果蝇表现为卷曲翅、雄果蝇性状为正常翅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分析题干可知,控制眼色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其中B、b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A、a就位于常染色体上,亲代雌果蝇的表现型是粉红眼,题干中指出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因此亲代纯合粉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由于F1代全为红眼果蝇,故亲代中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所以F1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它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F1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将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 F2代基因型为aa__ __的果蝇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占子代的1/2,雄果蝇有两种aaXBY和aaXbY,各占子代的1/4,因此F2代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2∶1;在F2代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1—1/3×1/2=5/6。
40.图中a、b、c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其中①~⑦表示物质或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酪氨酸)
(1)图示各物质或结构中含有核糖的是_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
(2)人体细胞中a、b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b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__,已知②中含有120个碱基,其中A有30个,G有50个,那么形成②的DNA分子区段中,C和T的个数为_____个。以②为模板合成的④中最多_______种氨基酸。
(4)⑤是________,其上携带的⑦是__________________。
(5)若某个精原细胞中核DNA分子共含5 0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占20%,将该细胞放在仅含14N的培养基中进行减数分裂,则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________个。
(6)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b时启用的起始点_______(填“都相同”“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
【答案】 (1). ②③⑤ (2). 细胞核 (3). 细胞核 (4). RNA聚合酶 (5). 120 (6). 20 (7). tRNA (8). 苯丙氨酸 (9). 3000 (10). 不完全相同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a以DNA分子的两条链作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该过程表示DNA分子的复制;图b中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表示转录;图c过程表示发生在核糖体上的翻译过程。
【详解】(1)核糖是组成RNA的成分,图中②为RNA分子,③为核糖体(内含rRNA)和⑤tRNA中都含有核糖。
(2)a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b为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
(3)b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已知②RNA中含有120个碱基,其中A有 30 个,G有50个,则形成②的DNA分子区段中含有碱基24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非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因此该DNA片段中C和T的个数为120个。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因此以②RNA为模板合成的④肽链中最多有20种氨基酸。
(4)⑤是tRNA,其上携带的⑦的反密码子是AAG,对应的密码子是UUC,编码的是苯丙氨酸。
(5)若某个精原细胞中核DNA分子共含50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占20%,则胞嘧啶(C)占30%,即5000×2×30=3000个。将该细胞放在仅含 14N 的培养基中进行减数分裂,该过程中DNA分子只复制一次,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该过程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3000个。
(6)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人体不同细胞中相同DNA转录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
【点睛】本题考查DNA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及相关计算,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