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云南省丘北县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题
展开
www.ks5u.com
云南省丘北县民族中学
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对的得1.5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抗体一般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它的成分为球蛋白
B. T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C. 效应T细胞能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抗原裂解死亡
D. 体液免疫中,当记忆细胞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
2.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进行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比例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 ②单养时鱼种b多出没在池底 ③混养时两鱼种多出没在池底 ④混养时鱼种a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 ⑤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
A. ①④⑤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③④
3.下列物质不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是( )
A. 唾液 B. 抗利尿激素 C. 胰岛素 D. 生长激素
4.水盐平衡调节对于维持内环境渗透压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渗透压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中
B. 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中
C. 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释放的
D. 人体主要通过改变摄水量和排水量来维持渗透压的动态平衡
5.如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刺激a处,会导致b处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
B. 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
C. 刺激c处,a和b处都会产生兴奋或抑制
D. 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
6.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一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 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
B. 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
C. 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 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7.顶端优势现象的原因是( )
A. 顶端阳光充足有利于生长
B. 顶端蒸腾作用强,水肥多
C. 顶端产生生长素多促进生长
D. 顶端产生生长素向侧芽运输,抑制侧芽生长
8.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 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
C. “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 种群增长速率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9.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乙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甲复杂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环境温度为25 ℃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 当环境温度从25 ℃下降到10 ℃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
C. 时间t2~t3,散热量减少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 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11.在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中,下列属于因变量的是( )
A. 扦插枝条上芽的数量 B. 2,4-D溶液的浓度
C. 2,4-D溶液处理插枝的时间 D. 插枝生根的总长度
12.下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强度、适当持续时间的刺激(S)后,肌肉收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给予刺激S以前,a处质膜上没有Na+、K+进出
B. a点与肌肉的距离越近,给予刺激S后肌肉收缩越强
C. 刺激S可使a处质膜的通透性迅速发生变化
D. 从图中可看出神经细胞之间有3个突触
13.轴突与多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连,形成突触,神经冲动从轴突传到突触时,会造成有的突触兴奋,有的突触抑制,导致兴奋和抑制是由于( )
A. 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不同
B. 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数量不同
C.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数量不同
D.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受的电信号不同
1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能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其原理是它能( )
A. 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比率
B. 抑制害虫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配子的形成
C. 杀死幼小害虫个体
D. 诱杀害虫的雌性个体,减少排卵
15.从光裸的岩地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其原因是( )
①草本植物阶段,土壤中有机物较丰富,通气性好 ②灌木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 ③灌木更高大,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 ④灌木阶段,群落内竞争激烈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16.下列关于突触小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 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 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 突触小泡中的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17.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a的功能是将刺激信号转化为神经兴奋
B. 刺激结构b和d都可引起反射
C. 结构I表示突触前膜,结构Ⅱ表示突触后膜
D. 兴奋在结构Ⅰ与Ⅱ之间的传递比在结构b上的传导要快
18.在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组成成分是( )
A. 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 消费者和有机物质
C. 生产者和消费者 D. 生产者和分解者
19.在植物体内的各种激素中,生理作用最为相似的是( )
A. 赤霉素和生长素 B. 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
C. 赤霉素和脱落酸 D. 生长素和乙烯
20.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炎热状态时,机体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B.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C. 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效应器可以是骨骼肌和相应的腺体等
D.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1.下列关于人体内胰岛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协同调节人体血糖平衡
B. 口服可以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
C. 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所分泌的信息分子
D. 胰岛素能抑制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补充血糖
22.某广告宣称“增高鞋垫”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使青少年增高几厘米,甚至十几厘米,显然这种广告是虚假的,因为生长是由生长激素等来调节的,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分泌生长激素的腺体是( )
A. 甲状腺 B. 垂体 C. 肾上腺 D. 胰岛
23.下列关于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 代谢废物的排出只能通过肾脏
C. 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实现间接的物质交换
D. 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获得
24.为挽救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措施中一般不选用的是( )
A.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易地保护
C. 用生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 D. 引入被保护动物天敌的天敌
25.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
B. 免疫系统受损可能会引起癌症
C. 免疫系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衰老的细胞
D. 器官移植和免疫系统无关
26.如图所示为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向是( )
A. 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
B. 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
C. 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
D. 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
27.如图表示用电表测量膜内外的电位差。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Na+通道打开,膜外Na+顺浓度梯度大量流入膜内,此后Na+通道很快就进入失活状态,同时K+通道开放,膜内K+在浓度差和电位差的推动下向膜外扩散。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电表不能测出电位差
B. 受刺激后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C. 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D. 从神经纤维受刺激到恢复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
28.效应T细胞能释放一种插入到靶细胞膜上的成孔蛋白(穿孔素),促使靶细胞裂解,相关机理如图,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 穿孔素参与调节的方式属于体液免疫
B. 效应T细胞通过协助扩散释放穿孔素
C. 穿孔素能够直接进入靶细胞消灭病毒
D. 穿孔素促进Na+内流改变细胞内渗透压
29.下列为洋葱根不同部位的细胞,能产生生长素的是( )
30.吲哚乙酸是( )
A. 植物生长素 B. 垂体生长素 C. 性激素 D. 脑激素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40分)
3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温特等人通过实验方法测得玉米胚芽鞘生长素的侧向再分配如图所示。
材料2 有学者利用气相—质谱等物理化学法测得向日葵下胚轴、绿色萝卜下胚轴和黄化燕麦胚芽鞘的生长素分布如下表所示。用同样方法还测得萝卜下胚轴的萝卜宁、向日葵下胚轴的黄质醛等物质向光侧多于背光侧。
向日葵、萝卜和燕麦向光性器官的IAA分布
(1)材料1说明,生长素受到单侧光照射后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由于生长素有________的作用,所以胚芽鞘向光生长。
(2)材料2的黑暗处理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材料2是否支持材料1的观点?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2的学者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图Ⅰ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Ⅱ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图Ⅰ中构成生物群落的是________,与CO2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有关的生理活动主要是[ ]________。其中①过程表示________作用,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图中所示之外,还可来自于________。
(2)图Ⅱ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处于最高营养级的是________。丙和丁的关系是________。该食物网中,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108kJ,能量传递效率按10%~20%计算,则最高营养级至少能获得________kJ的能量。
(3)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Ⅰ中某种绿色植物的数量锐减,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数量发生了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________调节来实现的。
33.血糖浓度保持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是: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使细胞膜上____________的数量增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____________,另一方面促进了蛋白质、脂肪和糖原的合成。
(2)高浓度血糖可作用于下丘脑的血糖平衡中枢,通过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属于反射弧的____________。
(3)胰岛素受体由亚基α和亚基β组成,据图分析,亚基β可能属于____________酶。靶细胞内的糖原合成酶经过磷酸化以后,可能会导致其活性____________。某人因体内含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注射胰岛素不能降低其血糖水平,仍表现出高血糖症状,原因是____________。
(4)胰岛素只能与靶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结合,而不能与其他受体结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4.乙酰胆碱(Ach)属于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实验人员为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及其作用部位的关系,设计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在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B处给予恒定刺激,C、D处分别为灵敏感应时间测量点。实验前先将轴突中原有的突触小泡除去。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通常情况下,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____________,该方式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特性)相关。
(2)图中属于突触前膜的结构编号是____________;实验前要除去轴突中原有突触小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兴奋在BC之间是以____________的形式传导的。
35.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的体液名称:
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在淋巴管内的________;③表示在毛细血管内的________;④表示组织间隙的________。
(2)以上②、③、④合称________液,它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________。
(3)人体内的细胞通过________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而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则对新陈代谢起着________作用。
【答案与解析】
1.【答案】D
【解析】抗体一般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过程又参与体液免疫过程;效应T细胞能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再依靠抗体、淋巴因子等的作用将其消灭。
2.【答案】A
【解析】混合放养有利于资源和空间的充分利用。由表格中单养和混养时检测出的鱼胃内食物可知:单养时鱼种a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鱼种b也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说明单养时鱼种a与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混养时鱼种a主要以底栖动物为食,说明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说明混养时鱼种b仍多出没在植丛中。
3.【答案】A
【解析】唾液是消化液,是由外分泌腺——唾液腺产生的,A正确;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下丘脑的某些细胞既能分泌激素,又能传导兴奋,下丘脑可以是内分泌腺,B错误;胰岛素是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是内分泌腺,C错误;生长激素是垂体分泌的,垂体是内分泌腺,D错误。
4.【答案】C
【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稳定的状态,故A正确;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即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B正确;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由垂体后叶释放,C错误。
5.【答案】A
【解析】刺激a处,会导致b处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A正确;刺激b处,不会引起a处发生电位变化,但会引起c处发生电位变化,B错误;刺激c处,b处会发生兴奋或抑制,a处不会发生兴奋或抑制,C错误;刺激a处,b处先兴奋或抑制,c处后兴奋或抑制,D错误。
6.【答案】D
【解析】A、B项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属于竞争,不属于免疫;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有抗体的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
7.【答案】D
【解析】顶端优势表现为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部位运输,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而产生抑制作用,答案为D 。
8.【答案】B
【解析】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物的捕食者的数量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这个物种数量的增长率下降,该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而保持相对稳定。可见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9.【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在S点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甲生态系统影响不大,说明甲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较强,而乙生态系统变化较大,说明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较弱。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及数量几乎接近于零,而后又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所以可确定乙在S点后经历了次生演替过程。
10.【答案】D
【解析】人体具有维持体温平衡的调节机制,即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故A正确,D错;当环境温度从25 ℃下降到10 ℃时,机体与环境的温差变大,散热增加,故B正确;寒冷环境的散热量减少是体温平衡调节的结果,故C正确。
11.【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中,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属于自变量,B错误;由于2,4-D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所以该实验的因变量为插枝生根的总长度,D正确;扦插枝条上芽的数量、2,4-D溶液处理插枝的时间都会对扦插生根产生影响,但不属于该实验的自变量,两者均属于该实验的无关变量,实验中对各组的无关变量要控制相同且适宜,以消除额外变量的影响,A、C错误。
12.【答案】C
【解析】给予刺激S以前,a处质膜上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A错误;神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肌肉收缩强度与信号传导的距离无关,B错误;刺激S可使a处质膜的通透性迅速发生变化,Na+通道打开,Na+内流,导致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C正确;从图中可看出神经细胞之间有2个突触结构,都位于灰质中,D错误。
13.【答案】A
【解析】导致兴奋或抑制是由于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不同,A正确;兴奋或抑制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的数量无关,B错误;兴奋或抑制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的数量无关,C错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受的神经递质不同,而不是电信号不同,D错误。
14.【答案】A
【解析】考查性比率对种群密度的影响,一般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昆虫,导致出生率下降,从而影响种群密度。
15.【答案】A
【解析】题中①、②、③均是灌木能大量快速形成优势种的主要原因。而④是灌木形成后的特点。
16.【答案】B
【解析】突触小泡在运输时所需的能量由神经元中的线粒体提供,A正确;同一生物体的不同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都含有相同的基因,因此神经元没有特有的基因,B错误;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突触小泡中的运输物是神经冲动的电信号转变而来的神经递质,其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D正确。
17.【答案】C
【解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将刺激信号转化为神经兴奋的应该是e—感受器的功能,而a是效应器,A错误;反射必需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刺激结构b和d引起的机体反应都不能称为反射,B错误;结构I表示突触前膜,结构Ⅱ表示突触后膜,C正确;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需要神经递质的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才能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兴奋在结构Ⅰ与Ⅱ之间的传递比在结构b上的传导要慢,D错误。
18.【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中无机物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进入生物群落,而有机物主要通过分解者的分解活动以无机物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
19.【答案】A
【解析】赤霉素和生长素都具有促进细胞纵向伸长的作用。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而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20.【答案】A
【解析】炎热状态时,机体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立毛肌舒张,散热加快,故A错误。体温的相对恒定可以保持酶的最适温度,发挥酶的最佳活性,故B正确。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使相关的骨骼肌和相应的腺体作出反应,调节体温,故C正确。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故D正确。
21.【答案】C
【解析】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通过拮抗作用调节人体血糖平衡,A错误;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口服,否则会被消化分解失去作用,B错误;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所分泌的信息分子,C正确;胰岛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D错误。
22.【答案】B
【解析】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分泌生长激素的腺体是垂体。
23.【答案】C
【解析】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代谢废物的排出主要通过肾脏,还可以通过皮肤、肺排出;内环境是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营养物质是通过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获得的。
24.【答案】D
【解析】靠引入被保护动物天敌的天敌方式保护生物多样性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引起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故D项不可取,其余三个选项都是挽救濒危物种的可行措施。
25.【答案】D
【解析】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如果功能过强,则造成的疾病有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A正确;免疫系统有监控和清除的功能,能发现癌变细胞并及时清除,免疫系统受损可能引发癌症,B正确;人体免疫系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的衰老或受到损伤的细胞,C正确;器官移植时移入的器官是外来物质,相当于抗原,所以与免疫系统有关,D错误。
26.【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可以得出A、B之间是捕食关系,即B捕食A。具有捕食关系的生物之间是可以相互传递信息的。
27.【答案】D
【解析】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表现为外正内负,电表会测出电位差,A错误;由于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所以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负内正,B错误;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C错误;从静息状态受刺激到形成动作电位,电表指针会通过0电位偏转一次,由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电表指针又会通过0电位偏转一次,共2次,D正确。
28.【答案】D
【解析】A.根据题意可知,穿孔素是由效应T细胞分泌产生的,因此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A错误;B.穿孔素属于分泌蛋白,因此效应T细胞释放穿孔素的方法属于胞吐,B错误;C.分析图解可知,穿孔素只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而不能直接进入靶细胞消灭病毒,C错误;D.分析图解可知,穿孔素促进Na+内流改变细胞内渗透压,D正确。
29.【答案】A
【解析】葱根能产生生长素的细胞是分生区细胞。细胞A为分生区细胞,细胞B为根冠细胞,细胞C为伸长区细胞,细胞D为成熟区细胞。符合题意的为A。故本题选A。
30.【答案】A
【解析】植物的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1942年,人们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吲哚乙酸。
31.【答案】(1)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 促进生长
(2)对照 不支持 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测得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
(3)萝卜宁、黄质醛等物质可能是生长抑制剂,从而抑制了向光侧的生长
【解析】(1)单侧光影响生长素的分配,向光侧少背光侧多,生长素促进生长,故向光生长。(2)黑暗处理是做对照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看,材料2不支持材料1的观点,因为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3)根据材料2的有关数据看,材料2学者的解释是萝卜宁、黄质醛等物质可能是生长抑制剂,从而抑制了向光侧的生长。
32.【答案】(1)ABDE ④ 光合作用 分解者的分解 化石燃料的燃烧
(2)4 戊 捕食和竞争 1×104
(3)自我调节 负反馈
【解析】(1)根据试题分析:图Ⅰ中A是生产者,D是初级消费者,E是次级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构成生物群落的是ABDE,与CO2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有关的生理活动主要是④光合作用,其中①过程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图中所示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之外,还可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2)根据试题分析:图Ⅱ中有4条食物链,处于最高营养级的是戊,丙和丁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最高营养级至少能获得的能量,按最长食物链,10%的传递效率来算,即:甲→乙→丁→丙→戊,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108kJ则戊至少能获得的能量为:1×108×10%×10%×10%×10%=1×104kJ。
(3)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主要通过负反馈调节,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某种绿色植物的数量锐减,而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3.【答案】(1)葡萄糖转运蛋白 摄取(吸收) (2)效应器
(3)ATP水解 增强 胰岛素无法与其受体结合,进而无法发挥其生理作用
(4)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解析】(1)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是: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使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增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吸收),另一方面促进了蛋白质、脂肪和糖原的合成。(2)高浓度血糖可作用于下丘脑的血糖平衡中枢,通过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属于反射弧的效应器。(3)胰岛素受体由亚基α和亚基β组成,据图分析,亚基β可能属于ATP水解酶。靶细胞内的糖原合成酶经过磷酸化以后,可能会导致其活性增强。某人因体内含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注射胰岛素不能降低其血糖水平,仍表现出高血糖症状,原因是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进而无法发挥其生理作用。(4)胰岛素只能与靶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结合,而不能与其他受体结合的原因是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34.【答案】(1)胞吐 流动性
(2)③ 排除突触小泡中Ach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或排除干扰因素)
(3)局部电流
【解析】(1)神经冲动传递过程中,突触小泡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方式与细胞膜的流动性相关。(2)图中①是细胞核,②是线粒体,③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后膜。本实验研究的是乙酰胆碱浓度与反应时间及其作用部位的关系,由于原突触小泡中含有乙酰胆碱,故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兴奋在BC之间,即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形式的传导的。
35.【答案】(1)细胞内液 淋巴 血浆 组织液 (2)细胞外 内环境 (3)内环境 调节
【解析】(1)图中所示,①是组织细胞内的液体,为细胞内液;②为淋巴管内的液体,称为淋巴;③为毛细血管内的液体,称为血浆;④为组织间隙的液体,称为组织间隙液,也叫组织液。
(2)淋巴、血浆和组织液都是存在于细胞外的液体,称为细胞外液,是人体内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为内环境。
(3)内环境时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对新陈代谢有调节作用。
云南省丘北县民族中学
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对的得1.5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抗体一般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它的成分为球蛋白
B. T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C. 效应T细胞能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抗原裂解死亡
D. 体液免疫中,当记忆细胞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
2.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进行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比例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 ②单养时鱼种b多出没在池底 ③混养时两鱼种多出没在池底 ④混养时鱼种a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 ⑤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
A. ①④⑤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③④
3.下列物质不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是( )
A. 唾液 B. 抗利尿激素 C. 胰岛素 D. 生长激素
4.水盐平衡调节对于维持内环境渗透压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渗透压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中
B. 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中
C. 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释放的
D. 人体主要通过改变摄水量和排水量来维持渗透压的动态平衡
5.如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刺激a处,会导致b处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
B. 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
C. 刺激c处,a和b处都会产生兴奋或抑制
D. 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
6.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一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 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
B. 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
C. 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 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7.顶端优势现象的原因是( )
A. 顶端阳光充足有利于生长
B. 顶端蒸腾作用强,水肥多
C. 顶端产生生长素多促进生长
D. 顶端产生生长素向侧芽运输,抑制侧芽生长
8.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 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
C. “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 种群增长速率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9.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乙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甲复杂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环境温度为25 ℃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 当环境温度从25 ℃下降到10 ℃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
C. 时间t2~t3,散热量减少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 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11.在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中,下列属于因变量的是( )
A. 扦插枝条上芽的数量 B. 2,4-D溶液的浓度
C. 2,4-D溶液处理插枝的时间 D. 插枝生根的总长度
12.下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强度、适当持续时间的刺激(S)后,肌肉收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给予刺激S以前,a处质膜上没有Na+、K+进出
B. a点与肌肉的距离越近,给予刺激S后肌肉收缩越强
C. 刺激S可使a处质膜的通透性迅速发生变化
D. 从图中可看出神经细胞之间有3个突触
13.轴突与多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连,形成突触,神经冲动从轴突传到突触时,会造成有的突触兴奋,有的突触抑制,导致兴奋和抑制是由于( )
A. 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不同
B. 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数量不同
C.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数量不同
D.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受的电信号不同
1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能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其原理是它能( )
A. 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比率
B. 抑制害虫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配子的形成
C. 杀死幼小害虫个体
D. 诱杀害虫的雌性个体,减少排卵
15.从光裸的岩地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其原因是( )
①草本植物阶段,土壤中有机物较丰富,通气性好 ②灌木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 ③灌木更高大,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 ④灌木阶段,群落内竞争激烈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16.下列关于突触小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 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 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 突触小泡中的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17.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a的功能是将刺激信号转化为神经兴奋
B. 刺激结构b和d都可引起反射
C. 结构I表示突触前膜,结构Ⅱ表示突触后膜
D. 兴奋在结构Ⅰ与Ⅱ之间的传递比在结构b上的传导要快
18.在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组成成分是( )
A. 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 消费者和有机物质
C. 生产者和消费者 D. 生产者和分解者
19.在植物体内的各种激素中,生理作用最为相似的是( )
A. 赤霉素和生长素 B. 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
C. 赤霉素和脱落酸 D. 生长素和乙烯
20.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炎热状态时,机体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B.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C. 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效应器可以是骨骼肌和相应的腺体等
D.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1.下列关于人体内胰岛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协同调节人体血糖平衡
B. 口服可以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
C. 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所分泌的信息分子
D. 胰岛素能抑制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补充血糖
22.某广告宣称“增高鞋垫”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使青少年增高几厘米,甚至十几厘米,显然这种广告是虚假的,因为生长是由生长激素等来调节的,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分泌生长激素的腺体是( )
A. 甲状腺 B. 垂体 C. 肾上腺 D. 胰岛
23.下列关于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 代谢废物的排出只能通过肾脏
C. 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实现间接的物质交换
D. 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获得
24.为挽救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措施中一般不选用的是( )
A.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易地保护
C. 用生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 D. 引入被保护动物天敌的天敌
25.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
B. 免疫系统受损可能会引起癌症
C. 免疫系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衰老的细胞
D. 器官移植和免疫系统无关
26.如图所示为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向是( )
A. 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
B. 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
C. 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
D. 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
27.如图表示用电表测量膜内外的电位差。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Na+通道打开,膜外Na+顺浓度梯度大量流入膜内,此后Na+通道很快就进入失活状态,同时K+通道开放,膜内K+在浓度差和电位差的推动下向膜外扩散。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电表不能测出电位差
B. 受刺激后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C. 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D. 从神经纤维受刺激到恢复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
28.效应T细胞能释放一种插入到靶细胞膜上的成孔蛋白(穿孔素),促使靶细胞裂解,相关机理如图,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 穿孔素参与调节的方式属于体液免疫
B. 效应T细胞通过协助扩散释放穿孔素
C. 穿孔素能够直接进入靶细胞消灭病毒
D. 穿孔素促进Na+内流改变细胞内渗透压
29.下列为洋葱根不同部位的细胞,能产生生长素的是( )
30.吲哚乙酸是( )
A. 植物生长素 B. 垂体生长素 C. 性激素 D. 脑激素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40分)
3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温特等人通过实验方法测得玉米胚芽鞘生长素的侧向再分配如图所示。
材料2 有学者利用气相—质谱等物理化学法测得向日葵下胚轴、绿色萝卜下胚轴和黄化燕麦胚芽鞘的生长素分布如下表所示。用同样方法还测得萝卜下胚轴的萝卜宁、向日葵下胚轴的黄质醛等物质向光侧多于背光侧。
向日葵、萝卜和燕麦向光性器官的IAA分布
(1)材料1说明,生长素受到单侧光照射后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由于生长素有________的作用,所以胚芽鞘向光生长。
(2)材料2的黑暗处理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材料2是否支持材料1的观点?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2的学者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图Ⅰ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Ⅱ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图Ⅰ中构成生物群落的是________,与CO2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有关的生理活动主要是[ ]________。其中①过程表示________作用,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图中所示之外,还可来自于________。
(2)图Ⅱ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处于最高营养级的是________。丙和丁的关系是________。该食物网中,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108kJ,能量传递效率按10%~20%计算,则最高营养级至少能获得________kJ的能量。
(3)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Ⅰ中某种绿色植物的数量锐减,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数量发生了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________调节来实现的。
33.血糖浓度保持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是: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使细胞膜上____________的数量增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____________,另一方面促进了蛋白质、脂肪和糖原的合成。
(2)高浓度血糖可作用于下丘脑的血糖平衡中枢,通过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属于反射弧的____________。
(3)胰岛素受体由亚基α和亚基β组成,据图分析,亚基β可能属于____________酶。靶细胞内的糖原合成酶经过磷酸化以后,可能会导致其活性____________。某人因体内含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注射胰岛素不能降低其血糖水平,仍表现出高血糖症状,原因是____________。
(4)胰岛素只能与靶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结合,而不能与其他受体结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4.乙酰胆碱(Ach)属于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实验人员为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及其作用部位的关系,设计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在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B处给予恒定刺激,C、D处分别为灵敏感应时间测量点。实验前先将轴突中原有的突触小泡除去。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通常情况下,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____________,该方式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特性)相关。
(2)图中属于突触前膜的结构编号是____________;实验前要除去轴突中原有突触小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兴奋在BC之间是以____________的形式传导的。
35.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的体液名称:
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在淋巴管内的________;③表示在毛细血管内的________;④表示组织间隙的________。
(2)以上②、③、④合称________液,它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________。
(3)人体内的细胞通过________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而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则对新陈代谢起着________作用。
【答案与解析】
1.【答案】D
【解析】抗体一般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过程又参与体液免疫过程;效应T细胞能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再依靠抗体、淋巴因子等的作用将其消灭。
2.【答案】A
【解析】混合放养有利于资源和空间的充分利用。由表格中单养和混养时检测出的鱼胃内食物可知:单养时鱼种a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鱼种b也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说明单养时鱼种a与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混养时鱼种a主要以底栖动物为食,说明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说明混养时鱼种b仍多出没在植丛中。
3.【答案】A
【解析】唾液是消化液,是由外分泌腺——唾液腺产生的,A正确;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下丘脑的某些细胞既能分泌激素,又能传导兴奋,下丘脑可以是内分泌腺,B错误;胰岛素是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是内分泌腺,C错误;生长激素是垂体分泌的,垂体是内分泌腺,D错误。
4.【答案】C
【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稳定的状态,故A正确;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即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B正确;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由垂体后叶释放,C错误。
5.【答案】A
【解析】刺激a处,会导致b处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A正确;刺激b处,不会引起a处发生电位变化,但会引起c处发生电位变化,B错误;刺激c处,b处会发生兴奋或抑制,a处不会发生兴奋或抑制,C错误;刺激a处,b处先兴奋或抑制,c处后兴奋或抑制,D错误。
6.【答案】D
【解析】A、B项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属于竞争,不属于免疫;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有抗体的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
7.【答案】D
【解析】顶端优势表现为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部位运输,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而产生抑制作用,答案为D 。
8.【答案】B
【解析】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物的捕食者的数量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这个物种数量的增长率下降,该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而保持相对稳定。可见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9.【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在S点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甲生态系统影响不大,说明甲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较强,而乙生态系统变化较大,说明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较弱。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及数量几乎接近于零,而后又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所以可确定乙在S点后经历了次生演替过程。
10.【答案】D
【解析】人体具有维持体温平衡的调节机制,即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故A正确,D错;当环境温度从25 ℃下降到10 ℃时,机体与环境的温差变大,散热增加,故B正确;寒冷环境的散热量减少是体温平衡调节的结果,故C正确。
11.【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中,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属于自变量,B错误;由于2,4-D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所以该实验的因变量为插枝生根的总长度,D正确;扦插枝条上芽的数量、2,4-D溶液处理插枝的时间都会对扦插生根产生影响,但不属于该实验的自变量,两者均属于该实验的无关变量,实验中对各组的无关变量要控制相同且适宜,以消除额外变量的影响,A、C错误。
12.【答案】C
【解析】给予刺激S以前,a处质膜上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A错误;神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肌肉收缩强度与信号传导的距离无关,B错误;刺激S可使a处质膜的通透性迅速发生变化,Na+通道打开,Na+内流,导致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C正确;从图中可看出神经细胞之间有2个突触结构,都位于灰质中,D错误。
13.【答案】A
【解析】导致兴奋或抑制是由于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不同,A正确;兴奋或抑制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的数量无关,B错误;兴奋或抑制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的数量无关,C错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受的神经递质不同,而不是电信号不同,D错误。
14.【答案】A
【解析】考查性比率对种群密度的影响,一般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昆虫,导致出生率下降,从而影响种群密度。
15.【答案】A
【解析】题中①、②、③均是灌木能大量快速形成优势种的主要原因。而④是灌木形成后的特点。
16.【答案】B
【解析】突触小泡在运输时所需的能量由神经元中的线粒体提供,A正确;同一生物体的不同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都含有相同的基因,因此神经元没有特有的基因,B错误;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突触小泡中的运输物是神经冲动的电信号转变而来的神经递质,其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D正确。
17.【答案】C
【解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将刺激信号转化为神经兴奋的应该是e—感受器的功能,而a是效应器,A错误;反射必需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刺激结构b和d引起的机体反应都不能称为反射,B错误;结构I表示突触前膜,结构Ⅱ表示突触后膜,C正确;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需要神经递质的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才能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兴奋在结构Ⅰ与Ⅱ之间的传递比在结构b上的传导要慢,D错误。
18.【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中无机物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进入生物群落,而有机物主要通过分解者的分解活动以无机物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
19.【答案】A
【解析】赤霉素和生长素都具有促进细胞纵向伸长的作用。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而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20.【答案】A
【解析】炎热状态时,机体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立毛肌舒张,散热加快,故A错误。体温的相对恒定可以保持酶的最适温度,发挥酶的最佳活性,故B正确。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使相关的骨骼肌和相应的腺体作出反应,调节体温,故C正确。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故D正确。
21.【答案】C
【解析】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通过拮抗作用调节人体血糖平衡,A错误;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口服,否则会被消化分解失去作用,B错误;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所分泌的信息分子,C正确;胰岛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D错误。
22.【答案】B
【解析】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分泌生长激素的腺体是垂体。
23.【答案】C
【解析】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代谢废物的排出主要通过肾脏,还可以通过皮肤、肺排出;内环境是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营养物质是通过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获得的。
24.【答案】D
【解析】靠引入被保护动物天敌的天敌方式保护生物多样性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引起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故D项不可取,其余三个选项都是挽救濒危物种的可行措施。
25.【答案】D
【解析】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如果功能过强,则造成的疾病有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A正确;免疫系统有监控和清除的功能,能发现癌变细胞并及时清除,免疫系统受损可能引发癌症,B正确;人体免疫系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的衰老或受到损伤的细胞,C正确;器官移植时移入的器官是外来物质,相当于抗原,所以与免疫系统有关,D错误。
26.【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可以得出A、B之间是捕食关系,即B捕食A。具有捕食关系的生物之间是可以相互传递信息的。
27.【答案】D
【解析】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表现为外正内负,电表会测出电位差,A错误;由于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所以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负内正,B错误;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C错误;从静息状态受刺激到形成动作电位,电表指针会通过0电位偏转一次,由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电表指针又会通过0电位偏转一次,共2次,D正确。
28.【答案】D
【解析】A.根据题意可知,穿孔素是由效应T细胞分泌产生的,因此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A错误;B.穿孔素属于分泌蛋白,因此效应T细胞释放穿孔素的方法属于胞吐,B错误;C.分析图解可知,穿孔素只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而不能直接进入靶细胞消灭病毒,C错误;D.分析图解可知,穿孔素促进Na+内流改变细胞内渗透压,D正确。
29.【答案】A
【解析】葱根能产生生长素的细胞是分生区细胞。细胞A为分生区细胞,细胞B为根冠细胞,细胞C为伸长区细胞,细胞D为成熟区细胞。符合题意的为A。故本题选A。
30.【答案】A
【解析】植物的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1942年,人们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吲哚乙酸。
31.【答案】(1)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 促进生长
(2)对照 不支持 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测得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
(3)萝卜宁、黄质醛等物质可能是生长抑制剂,从而抑制了向光侧的生长
【解析】(1)单侧光影响生长素的分配,向光侧少背光侧多,生长素促进生长,故向光生长。(2)黑暗处理是做对照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看,材料2不支持材料1的观点,因为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3)根据材料2的有关数据看,材料2学者的解释是萝卜宁、黄质醛等物质可能是生长抑制剂,从而抑制了向光侧的生长。
32.【答案】(1)ABDE ④ 光合作用 分解者的分解 化石燃料的燃烧
(2)4 戊 捕食和竞争 1×104
(3)自我调节 负反馈
【解析】(1)根据试题分析:图Ⅰ中A是生产者,D是初级消费者,E是次级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构成生物群落的是ABDE,与CO2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有关的生理活动主要是④光合作用,其中①过程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图中所示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之外,还可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2)根据试题分析:图Ⅱ中有4条食物链,处于最高营养级的是戊,丙和丁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最高营养级至少能获得的能量,按最长食物链,10%的传递效率来算,即:甲→乙→丁→丙→戊,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108kJ则戊至少能获得的能量为:1×108×10%×10%×10%×10%=1×104kJ。
(3)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主要通过负反馈调节,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某种绿色植物的数量锐减,而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3.【答案】(1)葡萄糖转运蛋白 摄取(吸收) (2)效应器
(3)ATP水解 增强 胰岛素无法与其受体结合,进而无法发挥其生理作用
(4)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解析】(1)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是: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使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增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吸收),另一方面促进了蛋白质、脂肪和糖原的合成。(2)高浓度血糖可作用于下丘脑的血糖平衡中枢,通过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属于反射弧的效应器。(3)胰岛素受体由亚基α和亚基β组成,据图分析,亚基β可能属于ATP水解酶。靶细胞内的糖原合成酶经过磷酸化以后,可能会导致其活性增强。某人因体内含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注射胰岛素不能降低其血糖水平,仍表现出高血糖症状,原因是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进而无法发挥其生理作用。(4)胰岛素只能与靶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结合,而不能与其他受体结合的原因是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34.【答案】(1)胞吐 流动性
(2)③ 排除突触小泡中Ach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或排除干扰因素)
(3)局部电流
【解析】(1)神经冲动传递过程中,突触小泡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方式与细胞膜的流动性相关。(2)图中①是细胞核,②是线粒体,③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后膜。本实验研究的是乙酰胆碱浓度与反应时间及其作用部位的关系,由于原突触小泡中含有乙酰胆碱,故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兴奋在BC之间,即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形式的传导的。
35.【答案】(1)细胞内液 淋巴 血浆 组织液 (2)细胞外 内环境 (3)内环境 调节
【解析】(1)图中所示,①是组织细胞内的液体,为细胞内液;②为淋巴管内的液体,称为淋巴;③为毛细血管内的液体,称为血浆;④为组织间隙的液体,称为组织间隙液,也叫组织液。
(2)淋巴、血浆和组织液都是存在于细胞外的液体,称为细胞外液,是人体内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为内环境。
(3)内环境时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对新陈代谢有调节作用。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