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76321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76321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76321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为达到实验目的,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是( )
A. 测定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的最适温度
B. 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C. 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
D. 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的解离过程
【答案】B
【解析】1、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详解】测定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的最适温度时,应该提供适宜胃蛋白酶的酸性环境,A错误;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时,应先加入NaOH,形成碱性环境,再加入硫酸铜,B正确;检测酒精时应该利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C错误;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所用的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不是碱性条件,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检测蛋白质实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等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某同学通过实验发现,同样条件下ɑ--淀粉酶在35℃时的催化效率不如唾液淀粉酶高。该同学想就这一问题做进一步探究实验,下列哪一项探究课题最合理( )
A. 温度对ɑ--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B. pH对ɑ--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C. 淀粉对ɑ--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D. ɑ--淀粉酶的浓度对催化效率的影响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同样条件下α-淀粉酶在3 5 ℃时的催化效 率不如唾液淀粉酶高”,则说明影响α-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因素不是pH、反应底物淀粉、α-淀粉酶的浓度等,而应是温度。故可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来探究温度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考点: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点评: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3.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 O2 时,其产生的酒精和 CO2 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错误的是( )
A. 当氧浓度为 a 时,酵母菌不进行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
B. 当氧浓度为 b 和 d 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过程不同
C. 当氧浓度为 c 时,2/5 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酒精发酵
D. a、b、c、d 不同氧浓度下,细胞都产生[H]和 ATP
【答案】C
【解析】氧气浓度为a时二氧化碳量和酒精产生量相同,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没有有氧呼吸,A正确。氧气浓度为b时,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但氧气浓度为d时,产生酒精量为0,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氧气浓度为c时,酒精产生量为6,说明有3单位的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此时产生二氧化碳量为15,说明有氧呼吸产生9单位的二氧化碳,需要消耗1.5单位的葡萄糖,所以是1/3的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C错误。酵母菌无论是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在呼吸第一阶段产生ATP和[H],D正确。
点睛:酵母菌能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需要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牢牢掌握。无氧呼吸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酒精的摩尔数是相同的,都是2,在有氧呼吸中1摩尔的葡萄糖产生6摩尔的二氧化碳,然后根据题干进行计算即可。
4.如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
B. 被还原的C3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
C. 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3中的化学能
D. 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答案】B
【解析】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
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 ,。
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 。据此答题。
【详解】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ATP和[H]合成减少,C3还原减慢,C5生成的量减少,而C5的消耗(被CO2固定所消耗的)暂时不变,所以短时间内C5含量会减少,A错误;C3化合物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能形成糖类、水和C5,B正确;CO2的固定实质上是CO2与C5反应生成C3,ATP不参与CO2的固定,ATP用于C3的还原,C错误;CO2不能直接被[H]还原,需要形成C3后才能被[H]和ATP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D错误。
【点睛】本题是知识点是暗反应的过程及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关系,特别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产物,结合光合作用的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相关的知识点并对光合作用的图解过程以及光合作用中的有关方程式清楚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5. 下列各项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A. A-B B. C-d C. B-B D. A-a
【答案】D
【解析】等位基因通常指的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上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用相同读音的大小写英文字母区分,如A与a,B与b,C与c等,所以选D。
【考点定位】等位基因的概念
6.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
B. “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是孟德尔所做的假设内容之一
C. 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 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答案】A
【解析】1、孟得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2、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详解】孟德尔是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根据提出的假说内容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A正确;孟德尔时期还没有提出基因及染色体的概念,B错误;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错误;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能解释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现象,但不能解释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细胞质基因的遗传现象,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及孟德尔实验采用的方法,识记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解释(提出的假说),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7.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纯种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出现这样的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F1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
B. 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C. 亲本必须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
D. 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都能发育成新个体(种子)
【答案】C
【解析】F2中出现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说明F1是黄色圆粒双杂合体。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F1黄色圆粒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均为1:1:1:1,才能使子代的表现型出现9:3:3:1的比例,A不符合题意;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即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B不符合题意;亲本可以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还可以是纯种黄色皱粒豌豆与纯种绿色圆粒豌豆,C符合题意;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都能发育成新个体(种子)与F2出现这样的比例有着直接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否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及实质。
8.基因型 RrYYdd 的个体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是( )
A. 3∶1 B. 1∶2∶1 C. 1∶1∶1∶1 D. 9∶3∶3∶1
【答案】B
【解析】基因型 RrYYdd 的个体只含有一对杂合基因Rr,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是1RRYYdd∶2RrYYdd∶1rrYYdd。
9.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
A. 3种,12:3:1 B. 2种,13:3
C. 3种,10:3:3 D. 4种,9:3:3:1
【答案】A
【解析】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说明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本应是4种表现型为9:3:3:1,现有W---均表现为白色,故应有3种表现型。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白皮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正常表达。所以基因型为WwYy 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中,白皮的有1WWYY、2WwYY、2WWYy、4WwYy、1WWyy、2Wwyy;黄皮的有1wwYY、2wwYy;绿皮的有1wwyy。所以后代表现型种类为3种;比例是12:3:1。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识记及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9:3:3:1的变形。
10.有关遗传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表示产生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能体现基因的分离定律
B. ③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能体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 基因型为Aa的亲本能产生数目相等的配子,即A雄配子:a雌配子=1:1
D. 子代中,Aa个体在显性个体中所占的比例为1/2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Aa的自交,后代基因型分离比是AA:Aa:aa=1:2:1。在实验过程中,①②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③为受精作用。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图中①②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此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能体现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根据题意分析可知,③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为受精作用,不能体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配子A:配子a=1:1,雄配子数目远远多于雌配子数目,C错误;子代中,Aa个体在显性个体中所占的比例为2/3,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 )
A. 1/32 B. 1/16 C. 1/8 D. 1/4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每对性状分开计算,运用乘法原理,只要是有一个亲本控制性状基因是杂合的,则子代杂合,纯合,所以这两个个体交配,亲本控制性状的基因四对均有杂合,DD与dd后代一定是杂合,所以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
解:A、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不是,A错误;
B、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B正确;
C、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不是,C错误;
D、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不是,D错误.
故选:B.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2.豌豆豆荚绿色(G)对黄色(g)为显性,花腋生(H)对顶生(h)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下列杂交组合中,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的是
A. GGhh×ggHH B. GgHh×GgHh C. GGHh×gghh D. GgHH×GGHh
【答案】C
【解析】GGhh×ggHH杂交后代基因型为GgHh,表现型只有一种,为绿色腋生,A错误;GgHh×GgHh→9G_H_:3G_hh:3ggH_:1hhgg,后代有4种表现型,B错误;GGHh×gghh→1GgHh:1Gghh,表现型有两种,分别是绿色腋生和绿色顶生,C正确;GgHH×GGHh→G_H_,表现型只有一种,均为绿色腋生,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B.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C. 大小、形态不同的两条染色体一定不是同源染色体
D. 联会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含有两个四分体
【答案】B
【解析】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详解】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但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A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B正确;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但是有的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形态是不同的,如X染色体与Y染色体,C错误;联会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含有一个四分体,D错误。
【点睛】对于同源染色体的概念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4.下列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步骤,其正确顺序是( )
①形成四分体 ②同源染色体分离 ③交叉互换 ④联会 ⑤染色体复制 ⑥染色单体分离
A. ⑤④①③②⑥ B. ⑤③②④⑥① C. ②①③④⑤⑥ D. ⑤④③⑥②①
【答案】A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首先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联会),联会的两条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成为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时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可以认为是特殊方式有丝分裂,并且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会发生着丝点的分裂。
【详解】⑤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时,染色体进行复制;④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同源染色体发生两两配对即联会现象;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联会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这四条染色单体成为一个四分体;③形成四分体时期最容易发生交叉互换;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⑥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步骤为⑤④①③②⑥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能够明确先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即联会,才有四分体的出现,该知识考生容易混淆。
15.下面是某二倍体哺乳动物个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③不可能是细胞②的子细胞
B. 细胞②中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 细胞①中的染色体数是细胞②、③的两倍
D. 该动物的卵巢中可能同时存在这三种细胞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动物为雌性动物;③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据图可知,细胞②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后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及一个第一极体,第一极体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③可表示②的子细胞,A错误;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正确;细胞①有8条染色体,细胞②、③有4条染色体,即细胞①中的染色体数是细胞②、③的两倍,C正确;根据③细胞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的性别为雌性,卵巢中的卵原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卵巢中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D正确。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像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16. 甲、乙两图都是关于果蝇细胞分裂的图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ac段细胞合成相关的蛋白质
B. 甲图ce段出现4个四分体
C. 乙图所示的情况可在甲图的ef段出现
D. 乙图无染色单体是同源染色体分离所致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甲图中ac段表示细胞分裂的间期,此时细胞合成相关的蛋白质,故A正确;甲图ce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出现4个四分体,故B正确;乙图所示的情况应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在甲图的ef段出现,故C正确;乙图无染色单体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所致,故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7. 猴的下列各组细胞中,肯定都有Y染色体的是
A. 受精卵和次级精母细胞 B. 受精卵和初级精母细胞
C. 初级精母细胞和雄猴的神经元 D. 精子和雄猴的肠上皮细胞
【答案】C
【解析】受精卵和次级精母细胞含有Y染色体的概率均是1/2,A错误;初级精母细胞肯定含有Y染色体,但受精卵含有Y染色体的概率是1/2,B错误;初级精母细胞和雄猴的神经元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XY,因此两者一定含有Y染色体,C正确;雄猴的肠上皮细胞一定含有Y染色体,但精子含有Y染色体的概率是1/2,D错误.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细胞的减数分裂
18.据图判断,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
【答案】A
【解析】A//a和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A错误;B//B与A//a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之间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A//a与C//c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之间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C//c与D//d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之间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分离定律适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二、非选择题
19.某二倍体高等植物有三对较为明显的相对性状,基因控制情况见下表。现有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M若干株,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N若干株以及其他基因型的植株若干株。
(1)该植物种群内,共有_________种表现型,其中红花窄叶细茎有_________种基因型。
(2)若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则M与N杂交后,F1 中红花植株占_______,红花窄叶植株占__________,红花窄叶细茎植株占___________。
【答案】 12 4 1/2 1/2 1/4
【解析】解答本题最简单的方法是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占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详解】(1)看图可知:A-a控制的性状有2种表现型;B-b控制的性状有2种表现型;C-c控制的性状有3种表现型,因此该植物种群内,共有2×2×3=12种表现型,其中红花基因型有2种,窄叶基因型2种,细茎基因型1种,故红花窄叶细茎有2×2×1=4种。
(2)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则M与N杂交后,F1中红花植株所占比例,可以只考虑Aa×aa,后代红花植株占1/2,窄叶植株可以只考虑Bb×bb,后代全为窄叶植株,故红花窄叶植株占1/2×1=1/2,细茎植株可以只考虑Cc×cc,后代细茎植株占1/2,故红花窄叶细茎植株占1/2×1×1/2=1/4。
【点睛】本题考查了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和应用,需要学生根据乘法法则及亲本的基因型计算后代的表现型、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
20.图为某二倍体高等雌性动物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细胞处于________期,产生的子细胞为________。
(2)该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有________个四分体。
(3)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时期为__________。
(4)该动物卵巢中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为__________。
(5)图中A、B的关系为________;a、b′的关系为_______。
(6)图中a与a′彼此分离发生在________期。
【答案】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8 2 有丝分裂后期 2或4或8 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析】分析题图:图中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和B、C和D),且同源染色体正在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详解】(1)由于图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该细胞是初级卵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2)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一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形成一个四分体,图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形成2个四分体。
(3)由于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正常情况下为4条,所以在进行有丝分裂时,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时,染色体数目最多,为8条。
(4)该动物卵巢中的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数目为4条或8条,进行减数分裂时,染色体数目为4条或2条,因此该动物卵巢中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为2或4或8条。
(5)图中A、B为同源染色体;a、b′为非姐妹染色单体。
(6)a与a′为姐妹染色单体,它们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