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76330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76330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76330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www.ks5u.com
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一 选择题
1.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下列结构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是
①一个四分体 ②两条染色单体 ③一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④一对同源染色体 ⑤两条非同源染色体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④⑤
【答案】B
【解析】分析: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但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不一定是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基因.据此答题.
解:①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能含有等位基因,①正确;
②染色单体由染色体复制形成,可能含有等位基因,②正确;
③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一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不可能含等位基因,③错误;
④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能含有等位基因,④正确;
⑤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非同源染色体不含等位基因,⑤错误;
【考点定位】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和染色体组的概念,重点考查等位基因的概念,要求考生识记等位基因的概念,明确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上,但注意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不一定是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基因.
2.在豚鼠中,黑色皮毛对白色皮毛为显性.如果一对杂合的黑毛豚鼠交配,一胎产下4仔,此4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 )
①全部黑色 ②3黑1白 ③2黑2白 ④1黑3白 ⑤全部白色
A. ②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豚鼠的毛色中黑色对白色为显性(用A、a表示),黑色杂合子雌雄豚鼠交配,即Aa×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白色=3:1.据此答题。
【详解】①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因此这四只小猫的毛色可能是全都黑色,①正确; ②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但这四只小猫的毛色也可能是3黑1白,②正确; ③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因此这四只小猫的毛色可能是2黑2白,③正确; ④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因此这四只小猫的毛色可能是1黑3白,④正确 ;⑤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因此这四只小猫的毛色可能是全部白色,⑤正确。故选:D。
【点睛】分析本题关键要牢牢抓住子代数量较少,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可能与实际的比例不吻合。
3.高茎豌豆(Dd)能产生哪几种基因组成的配子( )
A. 只有含D的
B. 只有含d的
C. 有含D的配子,也有含d的配子
D. 只有含D的配子,或只有含d的配子
【答案】C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据此答题。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因此,高茎豌豆(Dd)既能产生含有D的配子,也能产生含有d的配子,且比例为1:1。故选:C。
【点睛】关键:根据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结合减数分裂过程,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D和d)随其分开而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遗传给后代即可判断。
4. 在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分别同时从甲小桶和乙小桶抓取小球50~100次,统计小球组合为DD的比例为
A. 1/3 B. 1/4 C. 1/2 D. 1/5
【答案】B
【解析】在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每个小桶内的小球代表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的种类,所以每个小桶内的两种颜色小球数目要相等,即D:d=1:1,该实验从两个小桶内随机抓取小球放在一起,模拟的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因此分别同时从甲小桶和乙小桶抓取小球50~100次,统计小球组合为DD的比例为1/4。综上所述,B项正确, 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名师点睛】本题以实验的客观事实呈现,由浅入深,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并对新教材中“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进行了考查。在审题时,可依据“找出关键词语→弄清答题的方向和要求→找准试题设问和教材知识和技能的结合点”的审题程序。理解该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明确实验注意问题,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
5. 黑发对金黄色头发为显性,一对夫妇全是杂合体黑发,假定每胎生一个孩子,他们的三个孩子全是黑发的概率是( )
A. 3/4 B. 9/16 C. 9/12 D. 27/64
【答案】D
【解析】设黑发为A 金黄色为a,一个孩子黑发的概率为3/4,三个孩子全是黑发的概率是(3/4)的三次方=27/64,所以选D。
【考点定位】分离定律,基因型和表现型 。
6.下列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
A. 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或多个基因 B. 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等位基因
C. 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两个基因 D. 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 已知家兔皮下的白色脂肪对黄色脂肪为显性,将纯种的白脂家兔和纯种的黄脂家兔杂交,生下仔兔,喂以含叶绿素的饲料时,仔兔皮脂为黄色,否则为白色,这说明
A.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B.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不相同
C.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D.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纯种的白脂家兔和纯种的黄脂家兔杂交,生下仔兔为杂合子,应表现为白色,但喂以含叶绿素的饲料时,仔兔皮脂为黄色,说明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分离定律及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8. 牦牛的毛色中,黑色对红色为显性。为了确定一头黑色母牛是否为纯合子,交配应选的公牛是
A. 黑色杂合子 B. 黑色纯合子 C. 红色杂合子 D. 红色纯合子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牛的黑色对红色是显性,要判断一头黑色母牛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采用测交法,即让该黑色母牛与多只红色纯和公牛杂交,再根据子代情况作出判断,若子代均为黑色,则为纯合子;若子代出现红色,则为杂合子。D正确。A、B、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鉴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 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的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2中出现的性状重组的个体占总数的
A. 3/8 B. 3/8或5/8 C. 5/8 D. 1/16
【答案】B
10. 一个基因型为AaBbCc(三对基因独立遗传)的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种类有
A. 1种 B. 2种 C. 4种 D. 8种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所以一个基因型为AaBbCc的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可能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有1种,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1.已知一株玉米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然有其他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其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 )
A. AABB B. AABa C. aaBb D. AaBb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由此可见,该个体的子代肯定含有AB基因,即基因型为A_B_,所以不可能出现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属于容易题。
12. 只在减数分裂中发生,而在有丝分裂中不发生的现象是
A. DNA的复制 B. 纺锤体的形成
C.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 着丝点的分裂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都能发生DNA复制,故A错误;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都有纺锤体的形成,故B错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没有,故C正确;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能发生着丝点分裂,故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通过比较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3.羊的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期间 ( )
A. 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 B. 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不分裂
C. 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 D. 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不分裂
【答案】D
【解析】羊的初级精母细胞经第一次减数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期间: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据此答题。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但着丝点不分裂,A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B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点不分裂,C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不分裂,D正确。
【点睛】理解记住减数第一分裂的实质——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尤其注意没有发生着丝点分裂,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14. 在下列基因型个体中,只能产生一种配子的是( )
A. YyRrDd B. yyRrdd C. yyRRDd D. YYrrDD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只能产生一种配子,A中遗传因子组成不同,产生8种配子,故A错误。B中能产生2种配子,故B错误。C中能产生2种配子,故C错误。D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5.下列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 )
①体细胞 ②初级精母细胞 ③次级卵母细胞 ④精子 ⑤精原细胞 ⑥受精卵
A. ①②⑤ B. ①②⑥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⑤⑥
【答案】D
【解析】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它们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性母细胞及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不含同源染色体,其他细胞均会同源染色体。
【详解】①体细胞中虽然未发生联会等现象,但是存在同源染色体,①正确; ②初级精母细胞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现象,存在同源染色体,②正确;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卵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③错误;④精子是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④错误; ⑤精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等同于体细胞,因此具有同源染色体,⑤正确; ⑥精子和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此时两个细胞的染色体集合到一个细胞中,因此具有同源染色体,⑥正确.故选:D。
【点睛】总结规律: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的细胞和最终产生的配子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其余时期或其余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16.下图中各细胞均处于分裂状态,其中最可能属于有丝分裂的是
【答案】C
【解析】A细胞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分布在细胞中央,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B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细胞内染色体上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且分开后的两套染色体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细胞内染色体上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且分开后的两套染色体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A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C。
【点睛】本题关键要熟悉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各时期的染色体变化规律,结合题图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分析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
17.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 子代中出现不同的性状 B. 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C. 雌雄配子的分离 D.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答案】B
【解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进行自交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详解】子代中出现不同的性状,属于性状分离,是现象而不是实质,A错误;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分离,从而使后代出现性状分离,B正确;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受精卵,没有雌雄配子的分离的说法,C错误;控制相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个体是纯合体,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D错误。
【点睛】理解记住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判断本题的关键。
18.通过测交实验,不能够了解F1的
A. 基因型 B. 相关基因的结构
C. 所产生配子的种类 D. 产生配子的比例
【答案】B
19.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A. 4和9 B. 4和27 C. 8和27 D. 32和81
【答案】C
【解析】F1的基因型为AaBbCc,对于它产生的配子就相当于拿出一个A或a,一个B或b,一个C或c,他们之间自由组合,为2的三次方,可总结为对于n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它产生的配子种类为2的n次方 F2的基因型种类为27种,F2为AaBbCc自交的结果,一对一对等位基因进行分析,Aa进行自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AA、Aa、aa三种,以此类推Bb自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也为三种,所以最后的结果为27种。
20.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下列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为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 杂交、杂交、杂交、自交
【答案】B
【解析】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①鉴定一只白羊(显性性状)是否纯种,可以测交法;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可以杂交法或自交法;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采用连续自交法;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故选:B。
【点睛】理解掌握一些交配方法在遗传学问题中的应用是快速解决本题的关键。
21. 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种杂交实验中: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能判断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④和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判断显隐性的方法有两个: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后代出现新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是显性,如②;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该表现型为显性,如③,故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显隐性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2. 有一种家鼠,当用黄色鼠和灰色鼠杂交,得到的子一代黄色和灰色两种鼠的比例是1︰1。将子一代中黄色鼠交配,子二代中的黄色和灰色比例是2︰1。对上述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家鼠皮毛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规律
B. 该种家鼠中黄色个体一定为杂合体
C. 显性纯合子在胚胎时期已死亡
D. 家鼠的这对性状中黄色对灰色显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家鼠皮毛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规律,A错误;由于显性纯合致死,故该种家鼠中黄色个体一定为杂合体,B正确;显性纯合子在胚胎时期已死亡,C正确;据分析可知,家鼠的这对性状中黄色对灰色显性,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运用,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23.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B. 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 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 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答案】B
【解析】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而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A正确。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B错误。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正确。通过组织培养可将离体的植物椰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增殖、细胞分化
24. 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 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 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 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答案】C
【解析】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用的是无水乙醇,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A正确;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主要器官,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B正确;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可见光,不能吸收红外光和紫外光,C错误;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D正确.
【考点定位】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名师点睛】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丙酮中;
2、镁是组成叶绿素的基本元素之一;
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可见光;
4、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25.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A.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答案】D
【解析】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不是理论上的1∶1,据此可推知这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有关,位于X染色体上。含XY染色体的受精卵有1/2致死,因为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所以说明母本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卵细胞,则母本为杂合子,因为两亲本的表现型不同,所以父本为隐性,子代中G基因纯合时致死。选D。
26.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B. 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
C. 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D. 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
【答案】C
【解析】主动运输可以使离子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以保证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所以细胞膜两侧的例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A错误;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不完全相同,例如细胞膜上有糖蛋白,线粒体膜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等,B错误;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着膜的融合和变形,体现了膜的流动性,C正确;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D错误。
27. 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①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②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
③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和③都利用了同位素示踪法
【考点定位】试验方法的研究
28.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
B. 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C. 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 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类型比红花植株的多
【答案】D
【解析】分析题意: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即红花:白花比例接近9:7;又由于“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该杂交相当于测交,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由此可以确定该对表现型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并且A_B_表现为红花,其余全部表现为白花.
A、由分析可知,白花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_bb、aaB_、aabb,即F2中白花植株基因型有5种,有纯合体,也有杂合体,A错误;
B、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得到的F1(AaBb)自交,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B错误;
C、由于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
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有5种,而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只有4种,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29.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菌有核糖体,无叶绿体 B. 蓝藻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
C. 水绵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 D. 酵母菌有细胞核,无叶绿体
【答案】B
【解析】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有核塘体,无叶绿体,A正确;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无细胞核,但有核糖体,B错误;水绵是真核藻类,细胞内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C正确;酵母菌属于真菌,细胞内有细胞核,无叶绿体,是异养兼性厌氧型生物,D正确。
【考点定位】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
30. 下列过程中,由逆转录酶催化的是( )
A. DNA→RNA B. RNA→DNA C. 蛋白质→蛋白质 D. RNA→蛋白质
【答案】B
【解析】逆转录酶催化的是逆转录过程,即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所以选B。
【考点定位】中心法则——逆转录
二 非选择题
31.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_______________。
(2)b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___________(填“CO2浓度”或“O2浓度”)。
(3)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T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光照强度 CO2浓度 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低光照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
【解析】(1)题图显示:光照强度低于a时,甲组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光照强度。
(2)b光照强度下,甲组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限制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因子不再是光照强度,而是CO2浓度等。所以,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继续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CO2浓度。
(3)依题意可知:导致曲线图中甲、乙两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光照强度不同,即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所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T时间后,其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曲线与甲组的相同。据此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低光照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2.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
【答案】有毛 黄肉 DDff,ddFf,ddFF 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ddFF,ddFf
【解析】(1)由实验1:有毛A与无毛B杂交,子一代均为有毛,可判断有毛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皮无毛的遗传因子均为纯合的;由实验3:白肉A与黄肉C杂交,子一代均为黄肉,可判断黄肉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肉白色的遗传因子均为纯合的。
(2)依据实验1中的白肉A与黄肉B杂交,子一代黄肉与白肉的比为1:1”,可判断亲本B关于果肉颜色的遗传因子为杂合的。结合(1)的分析可推知: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遗传因子组合分别为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B的遗传因子组合为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遗传因子组合及比例为ddFF:ddFf:ddff=1:2:1,所以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综上分析可推知:实验3中的子代的遗传因子组合均为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黄肉(D_F_):有毛白肉(D_ff):无毛黄肉(ddF_):无毛白肉(ddff)=9:3:3:1。
(5)实验2中的无毛黄肉B(ddFf)和无毛黄肉C(ddFF)杂交,子代的遗传因子组合为 ddFf和ddFF两种,均表现为无毛黄肉。
33.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1)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____________(填“隐性”或“显性”)性状。
(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依照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个体编号)。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____________(填个体编号),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____________(填个体编号)。
【答案】 隐性 Ⅲ-1、Ⅲ-3和Ⅲ-4 Ⅰ-2、Ⅱ-2、Ⅱ-4 Ⅲ-2
【解析】(1)分析系谱图可知,表现型正常的Ⅱ-1和Ⅱ-2生了一个患病的Ⅲ-1,因此可以确定该性状为隐性性状。(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具有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的特点,并且女性不会患病.因此Ⅱ-1正常,不会生患该病的Ⅲ-1;Ⅲ-3是女性,故不会患此病;Ⅱ-3患此病,因此其儿子Ⅲ-4也应患此病。(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Ⅰ-1患病,其致病基因一定遗传给女儿,因此Ⅱ-2肯定为杂合子;又因为Ⅱ-3为该病患者,其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母方,因此Ⅰ-2肯定为携带者;由于Ⅲ-3患病,其致病基因之一肯定来自于母方,因此Ⅱ-4肯定是携带者.由于Ⅱ-2肯定为杂合子,因此其所生女儿Ⅲ-2有一半的概率是杂合子。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通过系谱图判断遗传方式
(1)首先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
①若系谱图中女性全正常,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的父亲、儿子全为患者,则为伴Y遗传。如下图:
②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遗传。
(2)其次确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
①“无中生有”是隐性遗传病,如下图1。
②“有中生无”是显性遗传病,如下图2。
(3)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
①在已确定是隐性遗传的系谱中:
a.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如下图1。
b.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下图2。
②在已确定是显性遗传的系谱中:
a.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如下图1。
b.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下图2。
(4)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推测
①若该病在代与代之间呈连续遗传,则最可能为显性遗传病;再根据患者性别比例进一步确定,如下图:
②如下图最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
34.图中曲线表示某生物(2n=4)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精子形成过程中每个细胞内某物质数量的变化。a、b、c、d、e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处于某几个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中①~②段可表示细胞进行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数量变化。
(2)图a~e中与曲线中②⑤位置相对应的细胞分别是________。
(3)细胞a、b、c、d、e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曲线中一个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________。
(4)与体细胞相比,a~e细胞中,核内DNA含量加倍的是________。
【答案】有丝 染色体 e、b a、d、e ④⑤ a、d、e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左图中:①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和中期;②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③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④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⑤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右图中: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曲线中①~②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
(2)曲线②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图中e细胞;曲线⑤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中b细胞。
(3)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细胞a、b、c、d、e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d、e;曲线中一个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④⑤。
(4)与体细胞相比,a~e细胞中,核内DNA含量加倍的是a、d、e。
【点睛】关键:判断曲线图中对应的分裂时期要熟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或核DNA)数量变化规律;判断细胞图所处的时期主要是要熟悉染色体的形态变化规律,尤其是同源染色体的识别。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