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生物】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生物】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第1页
    【生物】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第2页
    【生物】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根据作用的大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B. 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中O的含量最多,H次之
    C. 同一种植物中萌发的种子的含水量比休眠种子多
    D. 哺乳动物的血钙太低,会出现肌无力症状
    【答案】C
    【解析】组成细胞的元素大约有20种,C、H、O、N、P、S、K、Ca、Mg等属于大量元素,Fe、Mn、B、Zn、Mo、Cu属于微量元素,其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C、H、O、N、P、S这六种元素的含量占到了细胞总量的97%,称为主要元素;C、H、O、N基本元素占鲜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O>C>H>N;;C、H、O、N基本元素占干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O>N>H。
    【详解】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根据含量的大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A错误;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中O的含量最多,C次之,B错误;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也不同,含水量越高,代谢越旺盛,如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比休眠种子高,C正确;许多种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如哺乳动物的血钙太低,会出现抽搐现象,如血钙过多,才会出现肌无力症状,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种类、含量及作用,明确血钙过高或者过低引起的反应,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植物叶片中有一种酶,其功能是催化反应C5+CO2→2C3。对这种酶的叙述合理的是
    A. 提高二氧化碳浓度,不能增强该酶活性
    B. 在低温环境中会失活,导致光合速率降低
    C.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
    D. 由叶绿体中的基因控制合成,与细胞核基因无关
    【答案】A
    【解析】根据提供信息分析,“C5+CO2→2C3”属于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因此该酶的功能是催化二氧化碳固定。
    【详解】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可以加速二氧化碳的固定,但是不能提高酶的活性,A正确;低温会导致酶的活性降低,但是酶的活性不会丧失,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酶分布于叶绿体基质中,催化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C错误;题干中没有显现该酶是叶绿体基因还是核基因控制合成的,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物质变化,根据题干信息判断该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及其发生的场所,进而做出合理的选择。
    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构成生物膜的化合物都含有C、H、O元素,其功能主要取决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B. 核糖体是所有细胞生物共有的细胞器,间接体现了蛋白质的重要作用
    C.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需要的原料有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D. 蛋白质可以行使催化、调节、免疫、运输等功能
    【答案】C
    【解析】由题文和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的成分、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蛋白质的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构成生物膜的化合物包括蛋白质、脂质和糖类,都含有C、H、O元素,其功能主要取决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A正确;细胞生物包括由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与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真核生物,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唯一共有的细胞器,间接体现了蛋白质的重要作用,B正确;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翻译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C错误;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如催化作用、调节作用、免疫作用、运输作用等,D正确。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C选项的判断,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4.下列关于生命科学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观察DNA和RNA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使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
    B. 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和卡尔文的小球藻实验均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C. 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
    D. 在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两小桶里面的小球数目必须相等
    【答案】C
    【解析】由题文和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观察DNA和RNA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A错误;恩格尔曼没有运用同位素标记法,他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黑暗、无空气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发现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的部位集中,如果临时装片暴露在光下,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证明了O2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卡尔文用14C标记C0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碳的转移途径,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B错误;在叶绿体所含的色素中,胡萝卜素为橙黄色,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因此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C正确;在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两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里面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因在自然条件下,同种生物产生的雄配子的数量多于雌配子,所以两小桶里面的小球数目可以不相等,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以及是否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以达到举一反三。
    5.某生物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12条,这种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条数和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
    A. 6条和3条 B. 24条和12条 C. 48条和12条 D. 12条和6条
    【答案】A
    【解析】由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后是12条,因此体细胞染色体是6条,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为3条,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样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又暂时加倍,染色体数目为6条,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形成的精细胞染色体数目是3条,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因此精子中染色体数目是3条,故选A。
    6.某生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其中一个精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B. 该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 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 4 个精细胞中有两个基因型为 Aa
    D.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这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答案】B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且交叉互换,且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A正确;由于发生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该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又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导致同源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该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B错误;染色单体是通过复制得到,如果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如果是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则精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颜色及其上的基因应该相同,因此,有两个基因型为Aa精细胞,C正确;由于精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而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以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导致同源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D正确。
    7. 对观察“种子植物花药中发生的减数分裂”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可选取大小适合且饱满的蚕豆花蕾中的花瓣做实验材料
    B. 材料采摘后应立即投入到70%的酒精溶液内固定3 h,然后置于4℃冰箱内保存
    C. 对材料染色可使用2%的醋酸洋红染液
    D. 花粉母细胞可被醋酸洋红染成深蓝色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选取小米大小且饱满的蚕豆花蕾做实验材料,A错误。取材后应立即投入卡诺氏固定液中固定4~12小时,然后用70%的酒精溶液洗涤数次,保存在70%的酒精溶液中,置于4℃冰箱内备用。B错误。用2%的醋酸洋红染液对材料染色,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C正确,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相关实验原理,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并将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8.基因型为BBbb的四倍体西瓜与基因型为Bb的二倍体西瓜杂交,所得的种子中胚的基因型理论比为
    A. 1∶2∶2 B. 1∶3∶3∶1 C. 1∶5∶5∶1 D. 1∶4∶1
    【答案】C
    【解析】本题以三倍体无子西瓜为背景考查遗传规律的运用。
    【详解】四倍体西瓜BBbb可产生BB、Bb、bb三种配子,比例分别为1∶4∶1,二倍体西瓜Bb可产生比例为1:1的B、b两种配子。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胚的基因型理论比例为BBB:BBb:Bbb:bbb=1∶5∶5∶1;故选C。
    【点睛】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9. 任何生物的正常体细胞能够分裂的次数是有限的,衰老、凋亡是细胞正常的生命现象。为研究细胞核还是细胞质决定了细胞衰老的表达,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方案是 ( )
    A. 去掉细胞核,观察单独的核、质存活情况
    B. 核移植,并进行动物克隆,观察克隆动物的生活年限
    C. 将完整的年轻和年老的细胞融合,观察杂种细胞衰老的表达
    D. 分离出年轻的和年老的细胞核,分别移植于去核的年老的和年轻的细胞质中
    【答案】D
    【解析】分离出年轻的和年老的细胞核,分别移植于去核的年老的和年轻的细胞质中;如果年轻的细胞质与衰老的细胞核得出年轻的细胞,年老的细胞质与年轻的细胞核得出年老的细胞,则是细胞质发挥作用;反之就是细胞核发挥作用,若得出的介于年轻年老之间则为双方都发挥作用;故选D。
    考点:细胞衰老。
    点评:本题考查了设计实验方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充足的CO2条件下,如果在2h时,将环境中某一条件改变,此时叶肉细胞中的C3、C5、ATP含量变化如图.那么改变的条件是( )

    A. 减弱光照 B. 提高 CO2浓度
    C. 降低CO2浓度 D. 降低温度
    【答案】C
    【解析】在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参与暗反应,CO2与C5化合物生成C3化合物,当光照减弱时,光反应变慢,[H]和ATP生成减少,三碳化合物还原变慢其含量增加,短时间内其来路不变,同时五碳化合物生成减少,短时间内其去路不变最终导致五碳化合物含量减少.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后,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个反应变弱,则这个反应的反应物 C5化合物消耗减少,剩余的C5相对增多;生成物C3生成量减少.由于C3化合物的生成量减少,则又影响了C3化合物的还原,使得C3化合物的还原反应减弱,则消耗的[H]和ATP量减少,所以[H]和ATP剩余的量增多,生成物(CH2O)减少.所以ATP的含量增多、C3的含量减少、C5的含量增多.
    【考点定位】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名师点睛】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产物[H]、ATP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和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11.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可不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 )
    A. 二氧化碳的生成 B. 胃蛋白酶的合成
    C. 血红蛋白的合成 D. ATP的合成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人体细胞中,CO2是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场所在线粒体基质中,A错误;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属于分泌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B错误;血红蛋白的化学本质属于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C错误;人体ATP的生成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新陈代谢的场所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2.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错误的说法是
    A.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
    B. 动物的出现不影响植物的进化
    C. 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过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D. 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
    【答案】B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A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因此动物的出现会影响植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B错误,D正确;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过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C正确。
    13.现有一豌豆种群(个体足够多),所有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a,已知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均没有活性,该种群在自然状态下繁殖n代后,子n代中能产生可育配子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

    【答案】D
    【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的遗传给后代。
    详解: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豌豆只能自交.由题干信息可知能产生可育配子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A和Aa。子一代中,AA占1/4,Aa占2/4,aa占1/4,A_占3/4;子二代中,aa占2/3×1/4=1/6,A_占5/6,把n等于1和2分别代入选项中的四个表达式,与上述结果吻合的是选项D。
    点睛:注意本题中豌豆植物在自然状态下繁殖的特殊性——只能是自交。
    14.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受精作用和细胞的胞吞、胞吐作用都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 细胞膜流动性的基础是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C. K+、Na+通过主动运输进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 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
    【答案】D
    【解析】受精作用和细胞的胞吞、胞吐作用都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细胞膜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B正确;K+、Na+通过主动运输进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正确;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而磷脂分子没有特异性,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15.若N个双链DNA分子在第i轮复制结束后,某一复制产物分子一条链上的某个C突变为T,这样在随后的各轮复制结束时,突变位点为A-T碱基对的双链DNA分子数与总DNA分子数的比例始终为
    A. 1/(N´2i-1) B. 1/(N´2i)
    C. 1/(N´2i+1) D. 1/(N´2i+2)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DNA分子一共复制了i次,则DNA复制后的分子总数为N×2i, N×2i个DNA分子中某DNA分子的一条链上某个C突变为T,则在随后的一轮复制结束时,有1个DNA分子中突变位点为A-T碱基对,占双链DNA分子数的比例为1/(N´2i+1),在随后的两轮复制结束时,突变位点为A-T碱基对的双链DNA分子数的比例应为2/(N´2i+2) = 1/(N´2i+1),由此可推知选C。
    16.科学家利用人类干细胞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了“微型人脑”,该组织已经达到9周胎儿大脑的发育水平,但不能独立思考。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 在培育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等过程
    B. 人类干细胞分化使该组织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C. 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癌细胞,是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D. 若培育过程发生了细胞坏死,则属于基因控制下的编程性死亡
    【答案】A
    【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
    详解:由胚胎干细胞或成人皮肤细胞培育出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过程,A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细胞癌变是细胞中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C错误;细胞坏死是由于某种不利因素导致的细胞不正常死亡,细胞凋亡属于基因控制下的编程性死亡,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和实质,明确全能性是以形成完整的个体为标志的,并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7.大肠杆菌、甘蔗、噬菌体、酵母菌都具有的糖类是( )
    A. 纤维素 B. 淀粉
    C. 糖原 D. 脱氧核糖
    【答案】D
    【解析】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壁,没有纤维素,此外大肠杆菌、酵母菌有细胞壁,成分也不是纤维素,A错误;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多糖,大肠杆菌、噬菌体、酵母菌都没有淀粉,B错误;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多糖,大肠杆菌、甘蔗、噬菌体、酵母菌都没有糖原,C错误;大肠杆菌、甘蔗、噬菌体、酵母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都具有脱氧核糖,D正确。
    18.如图示为一动物细胞中由3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合成加工后分泌到细胞外),经加工,1号位的甘氨酸(分子式C2H5NO2)被切除,第16与17位氨基酸之间的肽键被切断并生成两条多肽链,两条多肽链进一步通过二硫键相连.有关此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加工后的多肽氧原子数目比原多肽多了两个
    B. 加工后多肽比原多肽多了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C. 此加工过程与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D. 原多肽链的合成过程生成了29个水分子、加工过程消耗了2个水分子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由3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经加工,用特殊水解酶将第1位甘氨酸被切除,将第16与17位氨基酸之间的肽键切断并生成两条多肽链,所以要断裂2个肽键,需2个水分子,形成的产物中含有2条多肽链.
    解:A、加工过程中断裂2个肽键,需2个水分子,而被切除的甘氨酸中含有2个氧原子,所以加工后的多肽氧原子数目与原多肽氧原子数目相等,A错误;
    B、经加工,一条肽链变成了两条肽链,所以比原多肽链增加了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B正确;
    C、分泌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后,需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和运输,C正确;
    D、此多肽链为由3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所以合成过程生成了29个水分子;加工过程中共断裂2个肽键,所以消耗了2个水分子,D正确.
    故选:A.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19.下列与ATP有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ATP所含化学能主要储存在腺苷与磷酸基团之间的化学键中
    B. 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在ATP中都能找到
    C. 若图纵轴表示ATP的生成量,横轴表示呼吸作用强度,正确表示两者之间关系的曲线是c
    D. 若图纵轴表示细胞中ATP的含量,横轴表示运动时间,则某同学百米赛跑过程中,细胞内ATP含量的变化曲线最接近于b
    【答案】D
    【解析】ATP组成元素有C、H、O、N、P,ATP分子结构式A — P~P~P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高能磷酸键断裂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
    【详解】ATP所含化学能主要储存在磷酸与磷酸之间的高能磷酸键中,腺苷与磷酸基团之间的化学键为普通化学键,普通化学键储存的能量相对高能磷酸键而言较低,A错误;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有C、H、O、N、P、S,ATP组成元素有C、H、O、N、P而不含S,B错误;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发生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ATP的生成量不会随呼吸强度的增加最后下降,c曲线不能表示ATP的生成量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C错误;百米赛跑过程中ATP与ADP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发生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细胞内ATP含量的变化曲线最接近于b,D正确。
    【点睛】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有C、H、O、N、P、S;ATP所含化学能主要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20. 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 基因突变引起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来诊断
    C. 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D. 近亲结婚可使各种遗传病的发病机会大大增加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故A正确;由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红细胞成镰刀状,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因此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能通过显微镜观察来诊断,故B错误;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疾病,故C错误;近亲结婚可以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故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1.图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科学家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图中A、B、C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B. 图中a、b为mRNA的两端,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由b到a,所用原料是氨基酸,合成的多条肽链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相同
    C. A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B过程需要的原料是游离的四种核糖核苷酸
    D. 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图中的A过程中,它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科学家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图中A复制、B转录、C翻译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A选项不符合题意;图中a、b为mRNA的两端,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由a到b,所用原料是氨基酸,合成的多条肽链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相同,B选项符合题意;A复制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B过程需要的原料是游离的四种核糖核苷酸,C选项不符合题意;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图中的A复制过程中,双链打开结构不稳定,易改变后引起新合成DNA的改变,它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D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2.在人体细胞内,下列生理过程一定与生物膜直接相关的是
    A. 氨基酸→多肽 B. 丙酮酸→C02
    C. 胰岛素的加工和分泌 D. NAD+→NADH
    【答案】C
    【解析】氨基酸→多肽是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上,核糖体没有膜结构,A项错误;丙酮酸→C02属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B项错误;胰岛素的加工和分泌过程中,首先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再形成囊泡,运输到细胞膜并分泌出细胞,所以该过程与生物膜直接相关,C项正确;NAD+→NADH是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H],发生中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故D项错误。
    23.下面有关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基因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B. 细胞中的基因全部位于细胞核内
    C. 一个DNA分子往往含有许多基因 D. 每条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数目相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相关知识;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往往含有许多基因。
    【详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A错误;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叶绿体也有基因,B错误;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C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数目一般都不相同,D错误;故选C。
    24.下图是向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中通入不同浓度的02后,02的消耗重和CO2的产生量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曲线Ⅰ、Ⅱ分别表示02的消耗量和CO2的产生量
    B. 02浓度为b时,约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C. 02浓度为C时,酵母菌产生的C02全部来自线粒体基质
    D. 02浓度为d时,细胞呼吸形成的ATP全部来于线粒体
    【答案】B
    【解析】酵母菌为兼性厌氧菌,其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当氧气浓度小于d时,曲线Ⅱ均高于曲线Ⅰ,说明曲线Ⅰ为总的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曲线Ⅱ为有氧呼吸氧气的消耗量,A错误。02浓度为b时,02的消耗量为6,CO2的产生量为10,说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1,无氧呼吸CO2的产生量为4,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2,即约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B正确。02浓度为C时,02的消耗量为10,CO2的产生量为12,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生的C0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C错误。02浓度为d时,02的消耗量和CO2的产生量相等,说明其只进行有氧呼吸,细胞呼吸形成的ATP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
    【点睛】学生对O2浓度影响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曲线理解不清
    O2浓度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曲线分析

    (1)氧气作为有氧呼吸的原料,可同时影响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速率。
    ①图甲中O2浓度为0时只进行无氧呼吸,随O2浓度升高,有氧呼吸逐渐增强,无氧呼吸逐渐减弱。当O2浓度为0~10%时,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O2浓度为10%以上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②图乙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无氧呼吸CO2释放量、有氧呼吸O2吸收量(等于有氧呼吸CO2释放量)及两种呼吸CO2释放总量。
    (2)图中R点为两种呼吸CO2释放总量的最低点,一般认为此时细胞的呼吸消耗最少。
    AB段长度=BC段长度,说明此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CO2量相等,则此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应为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的1/3。
    25.测定某mRNA分子中尿嘧啶有28%,腺嘌呤有18%,以这个mRNA反转录合成的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比例分别是
    A. 18%、28% B. 27%、23% C. 23%、18% D. 28%、27%
    【答案】B
    【解析】本题以反转录为背景,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相关计算规律运用;互补碱基之和在DNA分子及两条互补链中比例相等;DNA双链中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恒等并为碱基总数的50%。
    【详解】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反转录模板“mRNA分子中尿嘧啶有28%,腺嘌呤有18%”可知与mRNA互补配对的DNA链中A+T=28%+18%=46%,又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导互补碱基(A+T)之和在DNA分子及两条互补链中比例相等,则DNA分子中胸腺嘧啶T=A=(A+T)/2=23%;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导得DNA双链中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恒等并为碱基总数的50%,即G+T=50%,则鸟嘌呤G=50%-23%=27%;故选B。
    【点睛】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导的规律使计算更简便。
    26.将洋葱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 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的时期是分裂前期
    B. 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都有一半的染色体被标记
    C. 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D. 完成两个细胞周期后,每个子细胞中含3H标记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答案】C
    【解析】胸腺嘧啶是DNA合成的原料之一,在第一个细胞中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的是DNA复制的时期间期,故A错误。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在含H3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此时DNA的一条链上含有标记,一条链不标记,此时每条染色体都有标记,故B错误。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此时形成的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只有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DNA的一条链是有标记的,另一条姐妹染色单体是不含标记的,故C正确。完成两个细胞周期后,因为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每个子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数目有可能是不同的,故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和DNA复制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
    【名师点睛】DNA复制的有关计算
    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若将亲代DNA分子复制n代,其结果分析如下:

    (1)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
    ①含有亲代链的DNA分子数为2个。②不含亲代链的DNA分子数为2n-2个。③含子代链的DNA有2n个。
    (2)子代脱氧核苷酸链数为2n+1条。
    ①亲代脱氧核苷酸链数为2条。②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为2n+1-2条。
    27. 删除
    28.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一定会导致性状的改变
    B. 不同配子的随机结合体现了基因重组
    C.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使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D. 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畸变
    【答案】C
    【解析】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一定会导致遗传密码发生改变,但是不同的密码子可以决定相同的氨基酸,所以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A错误;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B错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使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正确;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
    29.一种生物个体中,如果隐性个体的成体没有繁殖能力,一个杂合子(Aa)自交,得子一代(F1)个体,在F1个体自交和自由交配两种情况下,F2中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分别占F2总数的( )
    A. 2/3 1/9 B. 5/6 8/9
    C. 8/9 5/6 D. 1/9 2/3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杂合子Aa自交,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4AA、1/2Aa、1/4aa,由于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所以F1代有繁殖能力的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2/3Aa。(1)如果F1代自交,1/3AA能稳定遗传,后代均为AA,2/3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1/4AA、1/2Aa、1/4aa,其中不具繁殖能力的个体为(2/3)×(1/4)=1/6,则F2中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占5/6。(2)如果F1代自由交配,F1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2/3Aa,可算出基因A的频率为2/3,基因a的频率为1/3,则F2中不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占(1/3)×(1/3)=1/9,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占8/9。答案是B。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30.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可知(  )

    A. 基因1和基因2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
    B. 图中①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需tRNA的协助
    C. 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
    D. 过程①②③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
    【答案】B
    【解析】人体所有的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含有相同的基因,因此基因1和基因2同时存在于人体所有的体细胞中,但是不一定在同一个细胞中表达,A错误;图中①过程表示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表示翻译,需tRNA的协助,B正确;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C错误;图中过程①②③表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过程①②④表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错误。
    第II卷 非选择题
    31.在一定的条件下,测定光照强度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图甲表示实验装置,图乙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玉米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丙是绿色的小麦叶片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定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请分析回答:

    (1)光照条件下,图甲中B瓶中的液体可能是一定浓度的_________(“NaOH”或“NaHCO3”)溶液,实验开始之前,U型管中C、D两管内有色液体液面等高,然后将图甲装置置于强度为2KLX的光照下1小时后,则U型管中的C、D两管液面的位置情况是____________。
    (2)据乙图分析,H点时玉米叶表皮细胞中产生[H]的场所是___________。
    (3)如果小麦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丙图中在5~15 min期间,单位时间内小麦叶肉细胞内C5的消耗量不断________(“增加”或“减少”),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5~15 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是______________mol/min(用氧气产生量表示)。
    【答案】 NaHCO3 不变(液面等高) 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减少 光合作用使密闭容器中CO2浓度逐渐减少,CO2固定减弱,C5消耗减少 6x10-8
    【解析】试题分析:图甲的B中若装有碳酸氢钠溶液,该溶液可以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保证容器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因此该装置可以测定光合作用强度,因此装置中气体的体积变化是氧气增加或减少;若B中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该溶液可以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此时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装置中体积的减少可以表示呼吸作用氧气的消耗.乙图中:G点时,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强度为6mgO2/100cm2叶片•小时;E点是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的点;在F点达到光饱和,再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强度不会增加.丙图中,0~5min只有呼吸作用,5~15min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时进行.据此分析作答.
    (1)G点光照强度为0,只进行呼吸作用,测定呼吸速率应在黑暗条件下,利用NaOH吸收二氧化碳,装置中体积的减少可以表示呼吸作用氧气的消耗.图甲装置置于强度为2KLX的光照下1小时后,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所以装置甲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再变化,则U型管中的C、D两管液面依然等高;
    (2)H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即可以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以,此时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3)图中在5~15min期间,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低,二氧化碳的固定减慢.单位时间内小麦叶肉细胞内C5的消耗量不断减少.5~15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为其真正的光合速率,0~5min只有呼吸作用速率为(5-4)/5=0.2×10-7 mol/min,5~15min内,净光合速率为(8-4)/(15-5)=0.4×10-7 mol/min,所以5~15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为0.2×10-7+0.4×10-7=0.6×10-7=6×10-8mol/min.
    32.图表示某种生物的一个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

    (1)进行图中8过程时,细胞之间有信息交流,完成信息交流的细胞结构是 ________,相关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够发生基因重组的是__________段。
    (3)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在4-6时期为_____个。
    (4)假设可以用32P标记该生物的细胞的全部核DNA分子双链,标记成功后取一个精原细胞放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完成曲线中的变化,其他细胞未作标记,在11~12时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有________条,移向细胞某一极的染色体中有__________条被标记。
    【答案】细胞膜 糖蛋白 1~4 20 10 0~10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间信息交流、基因重组、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数与DNA数量变化情况及曲线图的识别能力;由间期DNA复制,数量逐渐上升可判断曲线A为细胞内DNA相对量变化图,则曲线B为细胞内染色体数量变化图;根据DNA及染色体数量变化可判断出1~4为减数第一次分裂,4~7为减数第二次分裂,8为受精作用,8~13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
    【详解】(1)图中8过程表示受精作用,受精作用过程细胞膜直接接触,故完成信息交流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相关的成分是细胞膜上进行识别作用的糖蛋白;
    (2)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即图中的1~4段;
    (3)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由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A可知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4-6时期为20个;
    (4)已标记的精原细胞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的精细胞(10条染色体)中每条染色体都含32p,与未作标记的卵细胞结合后,受精卵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有10条,即在有丝分裂后期的11~12时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有10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故某一极的染色体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有0~10。
    【点睛】破题关键在于正确识别染色体及DNA相对量变化曲线图。
    33.已知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有关基因用A、a表示)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患者因红细胞中缺乏G6PD而导致溶血。女性的未成熟红细胞内常出现一条X染色体随机性失活,导致红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家族中Ⅱ-3携带FA贫血症基因(有关基因用D、d表示),请回答:

    (1)Ⅱ-4基因型为__________,研究发现Ⅱ-4体内大部分红细胞中G6PD活性正常,因而不表现缺乏症。其原因最可能是大部分红细胞中C6PD缺乏症基因所在X染色体__________。
    (2)Ⅲ-10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若Ⅲ-8与Ⅲ-10婚配,所生女儿患FA贫血症的概率是__________。
    (3)若每10000人中有一患FA贫血症,那么Ⅱ-6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生下患FA贫血症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
    【答案】DdXAXa 失活 ddXAY 1/3 1/202
    【解析】分析:在读题是要把握一些信息,“G6PD缺乏症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女性的红细胞内常出现一条X染色体随机性失活”、“已知Ⅱ3携带FA贫血症基因”等,这些都是解题的有效信息.在做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题型时,首先逐对分析基因,在利用乘法法则即可。
    (1)由于Ⅲ7患两种遗传病而Ⅱ-4正常,所以Ⅱ-4基因型为BbXAXa.由题意知,G6PD缺乏症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患者因红细胞中缺乏G6PD而导致溶血,Ⅱ4体内含有致病基因,但是大部分红细胞中G6PD活性正常,结合题干信息可以推断,最可能的原因是G6PD缺乏症基因所在的X染色体失活;
    (2)由遗传系谱图可知,Ⅲ8患有G6PD缺乏症,但是双亲正常,且有一个患两种病的兄弟,因此基因型为BbXAXa的概率是2/3,BBXAXa的概率是1/3,Ⅲ10的基因型为bbXAY,因此Ⅲ8与Ⅲ10婚配,所生女儿患FA贫血症的概率是:bb=1/2×2/3=1/3;
    (4)人群中每10000人中一人患FA贫血症,则可知人群中b基因频率是1/100,B基因频率是99/100,则表现型的正常的人群中,携带者的概率为2/101,Ⅱ-6的基因型为Bb,那么两人生下患FA贫血症的孩子的概率=2/101×1/4=1/202。
    34.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实验材料。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I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甲的II-1,II-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果蝇的截刚毛和正常刚毛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如果控制刚毛的基因位于II-1上,则该自然果蝇种群中控制刚毛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如果控制刚毛的基因位于I上,则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_____种。不能进行交叉互换的片段______________。
    (2)现有纯种长翅和残翅雌雄个体若干,如何通过只做一代杂交实验判断该对性状的基因(H、h)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判断依据及相应结论。(不要求判断显、隐性,不要求写出子代具体表现型)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依据及结论:①如果____________ ,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H、h)位于常染色体。②如果_____________,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H、h)位于X染色体。
    【答案】 5 7 Ⅱ-1和Ⅱ-2 选用长翅和残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正反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 如果正反交的子代表现型相同 如果正反交的子代表现型不同
    【解析】本题以伴性遗传为背景,旨在考查一对等位基因分离的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判断及实验方案表述的能力;图甲为果蝇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即X和Y染色体,图中的Ⅰ片段是它们的同源区段;Ⅱ-1、Ⅱ-2片段是它们的非同源区段,其中Ⅱ-1片段上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属于伴X染色体遗传,又包括伴X隐性遗传和伴X显性遗传;而Ⅱ-2片段上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属于伴Y遗传。图乙为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详解】(1)如果控制刚毛的基因位于II-1上,即伴X遗传,则该自然果蝇种群中控制刚毛的基因型有XBXB,XBXb、XbXb、XBY、XbY,共5种;如果控制刚毛的基因位于I上,即位于X、Y同源区段,则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XBXB,XBXb、XbXb、XBYB、XbYb、XBYb、XbYB,共7种;不能进行交叉互换的片段是非同源区段即Ⅱ-1和Ⅱ-2;
    (2)只做一代杂交实验判断一对等位基因(H、h)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宜选用正反交实验,观察子代表现型;①如果正反交的子代表现型相同,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H、h)位于常染色体上;②如果正反交的子代表现型不同,与性别有关,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H、h)位于X染色体上。
    【点睛】伴性遗传子代表现型通常与性别有关;常染色体基因控制的性状,正反交子代表现型相同。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