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河北省永清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76653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河北省永清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76653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河北省永清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76653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河北省永清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
河北省永清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Cu—64 Zn—65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组有机化合物中,肯定属于同系物的组合是
A. C2H6 与C5H12 B. C3H6 与C4H8
C. 甲醇与乙二醇 D. 与
【答案】A
【解析】
【详解】A.C2H6与C5H12,二者都是饱和烃,结构相似,分子间相差3个CH2原子团,所以二者一定互为同系物,故符合题意;
B.C3H6与C4H8,二者可能为烯烃或者环烷烃,由于结构不能确定,所以不一定互为同系物,故不符合题意;
C.甲醇与乙二醇,二者的氧原子数不一样,分子组成不符合要求,不是同系物,故不符合题意;
D.苯酚和苯甲醇的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不同、分子式通式不同,不是同系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互为同系物的物质满足以下特点: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似、分子式通式相同、分子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研究对象是有机物。
2.按碳的骨架分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链状化合物
B. 属于芳香化合物
C. 属于脂环化合物
D. 属于脂环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属于链状化合物,正确;B. 属于环烯烃,错误;C. 属于芳香烃化合物,错误;D. 中含有氧元素,不属于烃类,错误。
3.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A. 甲醛的结构式: B. 羟基的电子式:
C. 1,3-丁二烯的分子式:C4H8 D. 乙醇的结构简式:CH3CH2OH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甲醛分子内含醛基,其结构式为:,故A项正确;
B. 羟基中含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其电子式为:,故B项正确;
C. 1,3-丁二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CH2,其分子内含2个碳碳双键,则分子式为:C4H6,故C项错误;
D. 乙醇的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故D项正确;
答案选C。
4.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
A. :异戊烷
B. :对二甲苯
C. :2,4,4-三甲基己烷
D. :2-甲基-3-戊烯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是新戊烷,错误;B项应该是间二甲苯,错误;C命名正确;D项,有机物是烯烃,名称为4-甲基-2戊烯,错误。
5.对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
A. 3-甲基-4-乙基-4-己烯 B. 4-甲基-3-丙烯基-己烷
C. 2,3-二乙基-2-戊烯烃 D. 4-甲基-3-乙基-2-己烯
【答案】D
【解析】
【详解】含有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从离双键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即主链选择及编号为,命名应为:4-甲基-3-乙基-2-己烯,故D项正确。
6.下列仪器用于测量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是( )
A. 元素分析仪 B. 质谱仪
C. 核磁共振仪 D. 红外光谱仪
【答案】B
【解析】
A. 元素分析仪是用来确定有机化合物中的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 质谱仪能记录分子离子、碎片离子的相对质量,质谱图中数值最大的是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核磁共振仪能测出有机物中氢原子的种类以及数目之比,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用于检测有机物中特殊官能团及机构特征,主要适用于定性分析有机化合物结构,故D错误.;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常见测量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为质谱仪,根据质荷比判断,以此解答该题.
7. 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充分燃烧时,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 甲烷 B. 乙烯 C. 苯 D. 乙醇
【答案】C
【解析】
根据有机物的燃烧通式CnHmOz+(n+m/4-z/2)O2=nCO2+m/2H2O可知,在物质的量相同的条件下,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多少只与(n+m/4-z/2)有关系,所以根据有机物的化学式可知,苯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最多,答案选C。
考点:考查有机物燃烧的有关计算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巩固和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题的关键是利用好燃烧通式,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8.10 mL某气态烃与50 mL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点燃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同条件下生成的CO220 mL、CO 20 mL、水蒸气40 mL,则该烃的分子式为
A. C2H4 B. C3H8 C. C4H8 D. C4H10
【答案】C
【解析】
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分子中含有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所以分子式为C4H8,答案选C。
9.下列物质存在顺反异构的是( )
A. 乙烷 B. 乙烯 C. 2-丁烯 D. 乙炔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具有顺反异构体的有机物中C=C应连接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
【详解】A.乙烷为CH3CH3,没有C=C,不具有顺反异构,选项A错误;
B.乙烯为CH2=CH2,其中C=C连接相同的H原子,不具有顺反异构,选项B错误;
C.2-丁烯为CH3CH=CHCH3,其中C=C连接不同的H、-CH3,具有顺反异构,选项C正确,
D.乙炔为CH≡CH,没有C=C,不具有顺反异构,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顺反异构的结构要求。
10. 烃A分子的立体结构如图(其中C、H原子已略去),因其分子中碳原子排列类似金刚石故名 “金刚烷”,关于金刚烷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分子中有4个结构
B. 分子中有4个由六个碳原子构成的碳环
C. 金刚烷分子式是C10H16
D. 金刚烷分子的一氯代物有4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金刚烷的结构简式可知,在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4个结构,6个—CH2—结构,一氯取代产物有2种,在物质的分子中含有4个由六个碳原子构成的碳环,分子式是C10H16,故错误的是D。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及性质的知识。
11.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B. 除苯环外的碳原子共直线
C. 最多只有4个碳原子共平面 D. 最多只有3个碳原子共直线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中,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乙烯和苯是平面型结构,乙炔是直线型结构,其它有机物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共线、共面分析判断,注意单键可以旋转,而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不能旋转。
【详解】A.碳碳单键可以旋转,乙炔与乙烯所在的平面一定共面,乙烯所在的平面与苯所在的平面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所以所有C原子可能共平面,A正确;
B.乙炔分子是直线型分子,四个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与碳碳三键连接的苯环上的C原子及苯环对位的C原子在同一直线上,与苯环连接的亚甲基C原子取代苯分子的H原子位置,在该直线上,乙烯是平面型结构,键角是120°,所以共线的原子共有2个,因此除苯环外的C原子不可能共直线,B错误;
C.苯分子是平面分子,乙炔是直线型分子,在苯环平面上;乙烯是平面分子,甲基、亚甲基取代乙烯分子中H原子位置,因此在乙烯分子的平面上,由于碳碳单键可以旋转,乙烯所在的平面与苯所在的平面可能在同一平面上,因此所有C原子可能共平面,C错误;
D.苯分子是平面型结构,苯环处于对位C原子及与该原子连接的原子在同一直线上,所以苯分子中共线的原子共有4个,乙炔是直线型结构,共线的原子共有4个,乙烯是平面型结构,共线的原子共有2个,最多只有5个C共直线,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常见有机物结构与性质,合理分析该有机物分子中最多共平面的原子。
12.2018年11月4日凌晨,福建泉州泉港区发生“碳九”泄露,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人类健康。“碳九”芳烃主要成分包含(a)、 (b)、(c)等,下列有关三种上述物质说法错误的是
A. a、b、c互为同分异构体
B. a、b、c均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C. a中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D. 1molb最多能与4molH2发生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a、c分子式是C9H12,结构不同,是同分异构体;而b分子式是C9H8,b与a、c的分子式不相同,因此不能与a、c称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
B.a、b、c三种物质中与苯环连接的C原子上都有H原子,且b中含碳碳双键,因此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B正确;
C.苯分子是平面分子,a中三个甲基的C原子取代苯分子中H原子的位置与苯环的碳原子相连,所以一定在苯环的平面内,C正确;
D.b分子内含有1个苯环和1个碳碳双键,所以1molb最多能与4molH2发生反应,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13.苯环和侧链相互影响,下列关于甲苯的实验事实中,能说明苯环对侧链有影响的是
A. 甲苯能与浓硝酸、浓硫酸反应生成三硝基甲苯
B. 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甲苯燃烧能产生带浓烟的火焰
D. 1 mol甲苯能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甲苯和苯相比,甲苯中比苯多一个甲基,甲基的结构和烷烃相似,所以甲基应具有烷烃的性质;根据苯环和侧链相互影响知,只要甲基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烷烃不能发生,即可说明苯环对侧链有影响.
【详解】A.甲苯和苯都能与浓硝酸、浓硫酸发生取代反应,所以不能说明苯环对侧链有影响,故A错误;
B、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所以能说明苯环对侧链有影响,故B正确;
C、苯和甲苯都能燃烧产生带浓烟的火焰,这是碳不完全燃烧导致,所以不能说明苯环对侧链有影响,故C错误;
D、1mol甲苯或1mol苯都能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不能说明苯环对侧链有影响,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中官能团及性质,解题关键:把握发生的反应及苯环对侧链的影响.
14.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A. 为鉴别苯和甲苯,可使用溴水,观察其能否褪色
B. 用水即可以鉴别苯、四氯化碳和乙醇
C. 为了检验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可加入NaOH水溶液加热,冷却后加入AgNO3溶液
D. 为了检验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乙烯,可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KMnO4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苯和甲苯都与溴水不反应,二者密度均小于水的密度,能够萃取溴,有机层均在上层,不能区分苯和甲苯,A错误;
B. 苯与水互不相溶,分层,苯在上层;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分层,四氯化碳在下层;乙醇和水互溶,不分层,可以区分,B正确;
C.检验溴离子应该在酸性环境中,应该加硝酸至溶液显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故 C错误;
D. 溴乙烷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乙烯气体中会混有乙醇,乙醇也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影响了乙烯的检验,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点睛】选项D中,要检验溴乙烷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乙烯气体,就要把反应产生的混合气体(乙烯和乙醇蒸气)先通过盛有足量水的洗气瓶,除去乙醇后,再把剩余的气体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才能证明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产生了乙烯气体。
15.下列卤代烃既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的是
① ②CH3CH2CH2Br ③CH3F④CH3CH2Br ⑤C(CH3)3CH2Br
⑥CH(CH3)2C(CH3)2Br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①②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卤代烃都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醇;若卤代烃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要求与卤原子相连碳的邻位碳有氢原子存在;
①与氯原子相连接的碳原子的邻位碳上没有氢原子,所以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含有溴原子,并且与溴原子相连接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和水解反应,故②符合题意;
③只有一个碳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含有溴原子,并且与溴原子相连接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含有氢原子,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和水解反应,故④符合题意;
⑤与溴原子相连接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⑤不符合题意;
⑥含有溴原子,并且与溴原子相连接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含有氢原子,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和水解反应,故⑥符合题意,所以②④⑥符合题意。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答案选B。
【点睛】解题时注意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卤代烃有两类:一是只有一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如CH3F;二是连接卤原子的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的卤代烃,如(CH3)3CCH2Br。据此解答。
16.某有机物A是农药生产中的一种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有机物A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 有机物A和NaOH的醇溶液共热可发生消去反应
C. 有机物A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D. 1molA和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以消耗 3molNaOH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化合物含有苯环,因此属于芳香族化合物,A正确;
B.该化合物中含有Cl原子,由于与Cl原子结合的C原子的邻位C原子上有H原子,所以有机物A和NaOH的醇溶液共热可发生消去反应,B正确;
C. 由于羟基连接的C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没有H原子,所以不能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C错误;
D.在分子中含有酯基、-Cl原子及水解生成的苯酚结构都可以与碱反应,则1molA可以与3molNaOH反应, 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17.下列有机物的分子式都是C4H10O,其中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但不能被氧化为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的醛的是
A. B. CH3CH2CH2CH2OH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D中与—OH相连的碳原子上无氢原子,该醇不能被催化氧化生成相应的醛或酮,其他选项中的醇均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但A中的—OH不是连在碳链链端的碳原子上,故A中的物质虽然能被催化氧化但不能被氧化为醛。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醇的催化氧化。醇的催化氧化有以下三种情况:①与羟基(—OH)相连的碳原子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氢原子的醇能被氧化生成醛;②与羟基(—OH)相连的碳原子上有一个氢原子的醇能被氧化生成酮;③与羟基(—OH)相连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的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18. 由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时,需要经过下列哪几步反应
A. 加成→消去→取代 B. 消去→加成→水解
C. 取代→消去→加成 D. 消去→加成→消去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可用逆推法判断:CH3CHOHCH2OH→CH3CHBrCH2Br→CH3CH=CH2→CH3CHClCH3,以此判断合成时所发生的反应类型。
【详解】由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可用逆推法判断:CH3CHOHCH2OH→CH3CHBrCH2Br→CH3CH=CH2→CH3CHClCH3,则2-氯丙烷应首先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CH3CH=CH2,丙烯CH3CH=CH2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丙烷CH3CHBrCH2Br,1,2二溴丙烷CH3CHBrCH2Br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发生取代反应(也叫水解反应)可生成1,2-丙二醇;故合理选项是B。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合成的方案的设计,注意把握有机物官能团的变化,掌握卤代烃在NaOH的水溶液中加热发生水解反应产生醇,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在加热时发生消去反应,产生不饱和的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有机物推断可根据反应物推出目标产物即顺推;也可根据目标产物一步步推断到反应物,即逆推,题目难度不大。
19.将1 mol某饱和醇分成两等份,一份充分燃烧生成1.5 mol CO2,另一份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5.6 L(标准状况)H2。这种醇分子的结构中除羟基氢外,还有两种不同的氢原子,则该醇的结构简式为( )
A. B.
C. CH3CH2CH2OH D.
【答案】A
【解析】
1mol某饱和醇分成两等份,每份为0.5mol,一份充分燃烧生成1.5mol CO2,根据C原子守恒可知,该醇中C原子数目为=3,另一份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5.6L(标准状况)H2,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25mol,故该醇中-OH数目为=1,故该醇为丙醇,结合该醇分子的结构中除羟基氢外,还有两种不同的氢原子,则该醇为2-丙醇,结构简式为,故选A。
20.下列醇类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①CH3OH ②CH2(OH)CH2CH3 ③CH2(OH)CH2CH2CH3 ④CH3CH(OH)CH2CH3 ⑤(CH3)3CCH2OH ⑥CH2(OH)CH2CH2CH2CH3
A. ①⑤ B. ②③④⑥ C. ②④⑥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同卤代烃一样能发生消去反应的醇需含有β—C上的氢。故①⑤不能发生消去反应,②③④⑥能发生消去反应。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醇的消去。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是①邻位碳上有氢,醇分子中与羟基(—OH)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时,才能发生消去反应形成不饱和键;邻位碳上无氢不反应,如果醇分子中与羟基(—OH)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②无邻碳不反应,只有一个碳原子的醇[如甲醇(CH3OH)]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21.下列关于醇的物理性质的描述,不适合用氢键的形成去解释的是
A. 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前者的沸点高于后者
B. 饱和一元醇,所含的碳原子数目越多,沸点越高
C. 醇的碳原子和支链数目均相同时,含羟基数越多,沸点越高
D. 甲醇、乙醇、丙醇、乙二醇、丙三醇可与水任意比互溶,彼此也互溶
【答案】B
【解析】
【详解】A、醇与烷烃比较,由于有羟基,导致沸点高,选项A不符合;
B、都是一元醇,则氢键的影响相同,而碳原子数多,相对分子质量大,所以沸点高,选项B符合;
C、羟基多,则形成的氢键多,所以沸点也就高,选项C不符合;
D、由于有羟基的存在,所以醇的溶解性增大,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B。
22.区别乙醛、苯、苯酚、四氯化碳最好选用的试剂是( )
A. 新制的Cu(OH)2悬浊液 B. FeCl3溶液
C. 浓溴水 D. AgNO3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有机物的性质的差异选择鉴别试剂,题中所给有机物中苯、四氯化碳都不溶于水,但苯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乙醛与水混溶,其中乙醛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发生反应,乙醛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苯酚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以此解答此题。
【详解】A.新制Cu(OH)2悬浊液只和乙醛反应,与苯、苯酚、四氯化碳都不反应,故A错误;
B.氯化铁溶液只能使苯酚变紫色,故B错误;
C.加入浓溴水,乙醛与浓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苯的密度比水小,上层液体呈现橙红色,四氯化碳能萃取溴水中的溴,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下层液体呈现橙红色,苯酚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溴苯酚沉淀,现象各不相同,可鉴别,故C正确;
D.加入硝酸银溶液,与乙醛、苯、苯酚、四氯化碳都不反应,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C.
23.胡椒酚是植物挥发油的成分之一,它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胡椒酚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 胡椒酚分子式C9H10O
C. 1mol胡椒酚最多可与3mol溴发生取代反应
D. 胡椒酚不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B
【解析】
A、胡椒酚的结构简式为,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选项A错误;B、根据结构简式,可推出胡椒酚分子式为C9H10O,选项B正确;C、1胡椒酚最多可与2溴发生取代反应,1溴发生加成反应,选项C错误;D、胡椒酚含有酚羟基、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选项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判断有机物分子中所含官能团,根据官能团所具有的性质,推出有机物的分子式,有机物与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情况等问题。
24.科学家研制出多种新型杀虫剂代替DDT,化合物A是其中的一种,其结构如图,下列关于A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15H22O3
B. 与FeCl3溶液发生反应后溶液显紫色
C. 1molA最多可以与2 mol Cu(OH)2反应
D. 1molA最多与1molH2加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子组成确定分子式,根据结构特征分析化学性质。
【详解】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故A正确;
A中无苯环,没有酚羟基,不与FeCl3溶液发生反应显紫色,故B错误;
1mol A中含2mol-CHO,则最多可与4mol反应,故C错误;
1mol可与1mol发生加成反应,1mol A中含2mol-CHO ,可以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1molA最多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醛基中含有碳氧双键,也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25.关于下图两种化合物的结构或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互为同分异构体
B. 甲乙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相同
C. 甲乙均能与溴水反应,反应类型相同
D. lmol化合物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甲消耗H2多
【答案】A
【解析】
甲、乙两种化合物的分子式均为C8H10O,A项正确;甲中苯为平面分子,故8个碳原子共面,乙化合物中乙烯为平面分子进行分析,4个碳原子一定共面,8个碳原子可能共面,B项错误;甲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乙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C项错误;lmol甲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消耗3mol H2,lmol乙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消耗3mol H2,D项错误。
第II卷(非选择题)
26.在乙醇的化学性质中,各反应的断键方式可概括如图:
用序号填空:
(1)消去反应的断键位置是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与金属Na反应的断键位置是___________,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3)催化氧化的断键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____。
(4)分子间脱水的断键位置是___________,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5)与HBr反应的断键位置是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⑤ (2). (3). ①
(4). (5). ①③
(6). (7). ①②
(8). (9). ②
(10).
【解析】
【分析】
根据乙醇的性质,结合反应物与产物的结构判断,清楚断键与成键位置:
(1)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水,断开的碳氧单键和甲基上的碳氢键;
(2)乙醇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断开的羟基上的氢氧键;
(3)乙醇在银催化下与O2反应生成乙醛和水,断开的是羟基上的氢氧键和与羟基所连的碳的氢;
(4)乙醇分子间脱水时,一个乙醇分子脱去羟基,另一个乙醇脱去氢原子;
(5)乙醇与HX反应生成卤代烃和水,断开的碳氧单键.
【详解】(1)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水,②⑤键断裂,化学方程式为:;
(2)乙醇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①键断裂,化学方程式为:;
(3)乙醇在银催化下与O2反应生成乙醛和水,①③键断裂,化学方程式为: ;
(4)乙醇分子间脱水时,一个乙醇分子脱去羟基,另一个乙醇脱去氢原子,①②断裂,化学方程式为: ;
(5)乙醇与HX反应生成卤代烃和水,②键断裂,化学方程式为: 。
27.根据下面的反应路线及所给信息填空。
(1)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2)上述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__,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_____,属于消去反应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1). (2). ①⑥ (3). ③⑤ (4). ②④
【解析】
【分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有机推断、有机合成。环己烷和氯气光照得到,反应①为取代反应,一氯环己烷在氢氧化钠、乙醇、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得到A为,反应②为消去反应,与氯气、避光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B为,反应③为加成反应,B在氢氧化钠、乙醇、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得到,反应④为消去反应,与溴、催化剂条件下生成,反应⑤为1,4-加成反应,在NaOH的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以此来解答。
【详解】环己烷和氯气光照得到,反应①为取代反应,一氯环己烷在氢氧化钠、乙醇、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得到A为,反应②为消去反应,与氯气、避光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B为,反应③为加成反应,B在氢氧化钠、乙醇、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得到,反应④为消去反应,与溴、催化剂条件下生成,反应⑤为1,4-加成反应,在NaOH的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1)A的结构简式为。本小题答案为:。
(2)由上述分析可知取代反应①⑥;加成反应为③⑤;消去反应为②④。本小题答案为:①⑥;③⑤;②④。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有机推断、有机合成,难度不大,可采取正推法。需学生掌握有机反应中常见的几种反应类型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水解反应等,清楚这几种反应类型的反应机理、反应条件、反应特点。
28.采用乙烯与甲苯为主要原料,按下列路线可合成有机物E、F:
已知:
请回答:
(1)B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反应⑥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2)F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A.E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发生反应,而B不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发生反应
B.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1molE和足量H2反应,最多消耗4molH2
【答案】 (1). 羧基 (2). 取代(酯化)反应 (3).
(4). (5). A、B
【解析】
【分析】
本题为有机合成题。根据转化关系图可知,乙烯和水反应生成A为乙醇,乙醇催化氧化最终生成B乙酸,甲苯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甲基上的氢原子被取代生成,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D为苯甲醇,苯甲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F为乙酸苯甲酯,苯甲醇催化氧化生成苯甲醛。
【详解】由转化关系图可知,乙烯和水反应生成A为乙醇,乙醇催化氧化最终生成B乙酸,甲苯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甲基上的氢原子被取代生成,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D为苯甲醇,苯甲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F为乙酸苯甲酯,苯甲醇催化氧化生成苯甲醛。
(1)由以上分析可知B为乙酸,所含的官能团为羧基;反应⑥是乙酸和苯甲醇的酯化反应。本小题答案为:羧基;取代(酯化)反应。
(2)F是乙酸苯甲酯,结构简式为。本小题答案为:。
(3)D是苯甲酸,E是苯甲醛,D→E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本小题答案为:。
(4)A.E是苯甲醛,能与新制的 Cu(OH)2 悬浊液发生反应;B是乙酸,能与新制的 Cu(OH)2 悬浊液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故A错误;
B. 能被酸性 KMnO4 氧化成苯甲酸,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故B错误;
C.E为苯甲醛,与氢气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其中1mol醛基需1molH2,1mol苯环需3molH2,则1mol E 和足量 H2 反应,最多消耗 4mol H2,故C正确。答案选AB。
29.1,2-二溴乙烷可作汽油抗爆剂的添加剂,常温下它是无色液体,密度是2.18g/cm3,沸点131.4℃,熔点9.79℃,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在实验中可以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1,2-二溴乙烷。其中分液漏斗和烧瓶a中装有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试管d中装有浓溴水(表面覆盖少量水)。请填写下列空白:
(1)图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反应过程中发现未加碎瓷片,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烧瓶a中温度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乙醇的脱水反应,即消去反应,反应温度是170℃,并且该反应要求温度迅速高到170℃,否则容易产生副反应。请你写出该副反应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制备1, 2-二溴乙烷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安全瓶b可以防止倒吸,并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d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瓶b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容器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学生做此实验时,使用一定量的液溴,当溴全部褪色时,所消耗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的量,比正常情况下超出许多,如果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e装置内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防止暴沸 (2). 待装置冷却到室温补加沸石(碎瓷片) (3). 监测反应温度 (4). 2C2H6OHC2H6—O—C2H6+ H2O (5). CH2=CH2+Br2→CH2BrCH2Br (6). b中水面会下降,玻璃管中的水面会上升,甚至溢出 (7). 除去乙烯中带出的酸性气体或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8). 乙烯发生(或通过液溴)速度过快②实验过程中,乙烯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没有迅速达到170℃ (9). 吸收挥发出来的溴,防止污染环境
【解析】
分析:该实验题的目的是制备1,2-二溴乙烷,a装置用乙醇和浓硫酸在170℃下制备乙烯,将乙烯通入溴水加成制得1,2-二溴乙烷,在乙醇和浓硫酸制备乙烯时,还可能有副反应的发生,从a装置中出来的气体除了乙烯还可能有乙醇、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故b装置用来吸收乙醇,c装置用来除去乙烯中带出的酸性气体,d中可能有溴蒸汽逸出,e装置内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溴蒸气,防止污染空气。
详解:(1)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若在反应过程中发现未加碎瓷片,应该待装置冷却到室温补加沸石(碎瓷片) 。
(2)烧瓶a中发生:乙醇消去可得乙烯:,该反应的温度要求是170℃,故温度计的作用是检测反应温度,并且该反应要求温度迅速高到170℃,否则容易产生副反应,在140℃时,乙醇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该副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乙烯与溴加成可得1,2-二溴乙烷:CH2=CH2+Br2 → CH2Br-CH2Br
(3)在装置d中乙烯和溴水制备1, 2-二溴乙烷,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
(4)发生堵塞时瓶b中气体压强增大,可看到的现象是b中水面会下降,玻璃管中的水面会上升,甚至溢出;
(5)c装置内NaOH溶液可吸收乙烯中可能混有的SO2和CO2气体;
(6)当溴全部褪色时,所消耗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的量,比正常情况下超出许多,消耗的反应物超过理论值,可能是反应速率过快,乙烯没有完全被溴水吸收;也可能是乙烯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没有迅速达到170℃,反应过程中有副产物生成;
(7)d中可能有溴蒸汽逸出,e装置内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溴蒸气,防止污染空气。
点睛:实验题的关键的关键是明确实验目的,从气体发生装置分析产生的气体可能有什么,就可以分析到每一个装置的作用,顺利解题。如该实验题的目的是制备1,2-二溴乙烷,a装置制备乙烯,将乙烯通入溴水加成制得1,2-二溴乙烷,在制备乙烯时,从a装置中出来的气体除了乙烯还可能有乙醇、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故b装置用来吸收乙醇,c装置用来除去乙烯中带出的酸性气体,d中可能有溴蒸汽逸出,e装置内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溴蒸气,防止污染空气。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