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福建省永安市第十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
福建省永安市第十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一、选择题(共48分,每题2分,每小题均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工业上生产乙烯最主要的途径是( )
A. 乙炔加氢 B. 乙醇脱水 C. 石油裂解 D. 煤炭干馏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里,常用石油分馏产品(包括石油气)作原料,采用比裂化更高的温度(700~800℃,有时甚至高达1000℃以上),使具有长链分子的烃断裂成各种短链的气态烃和少量液态烃,以提供有机化工原料,工业上把这种方法叫做石油的裂解。生成的裂解气是一种复杂的混合气体,它除了主要含有乙烯、丙烯、丁二烯等不饱和烃外,还含有甲烷、乙烷、氢气、硫化氢等,裂解气里烯烃含量比较高,工业上生产乙烯最主要的途径是石油的裂解。
故选C。
2. 在农业上常用稀释的福尔马林来浸种,给种子消毒。该溶液中含有
A. 甲醇 B. 甲醛 C. 甲酸 D. 乙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甲醛的水溶液是福尔马林,答案选B。
考点:考查甲醛的用途
点评:该题难度不大,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记住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即可。
3. 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 2,2,3-三甲基丁烷
B. 2-乙基戊烷
C. 2-甲基-1-丁炔
D. 2,2-甲基-1-丁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2,2,3-三甲基丁烷,符合烷烃系统命名方法和原则,故A正确;B.2-乙基戊烷,主链选错,正确名称为3-甲基己烷,故B错误;C.2-甲基-1-丁炔,2位上碳原子已经选错四个化学键,不能再接甲基,故C错误;D.2,2-甲基-1-丁烯2号碳原子上不能接两个甲基,碳原子最多形成四个化学键,故D错误;故选A。
【考点定位】考查有机物的命名方法
【名师点晴】判断有机物的命名是否正确或对有机物进行命名,其核心是准确理解命名规范:(1)烷烃命名原则:①长-----选最长碳链为主链;②多-----遇等长碳链时,支链最多为主链;③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④小-----支链编号之和最小.看下面结构简式,从右端或左端看,均符合“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的原则;⑤简-----两取代基距离主链两端等距离时,从简单取代基开始编号.如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2)有机物的名称书写要规范;(3)对于结构中含有苯环的,命名时可以依次编号命名,也可以根据其相对位置,用“邻”、“间”、“对”进行命名;
(4)含有官能团的有机物命名时,要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官能团的位次最小。
4.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可选用的试剂是( )
A. 金属钠 B. 浓 C. 无水 D. 胆矾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无水硫酸铜遇水即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据此可以鉴别水的存在,答案选C。
考点:考查水的检验
点评:该题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5.下列各组物质之间,一定是互为同系物的是( )
A. HCHO与HCOOCH3 B. HOCH2CH3 与 CH3COOH
C. HCOOH 与 C17H35COOH D. C2H4 与 C3H6
【答案】C
【解析】
A. 与,两者官能团不同,不是同系物;B. 与,两者官能团不同,不是同系物;C. 与 都是饱和一元羧酸,它们一定是同系物;D. 与不一定是同系物,前者为乙烯,后者既可能是丙烯,又可能是环丙烷。本题选C。
6. 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制剂,以保证鲜花盛开,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分子说法正确的是
A. 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 B. 含有苯环、羟基、羰基、羧基 C. 含有羟基、羰基、羧基、酯基 D. 含有碳碳双键、苯环、羟基、羰基
【答案】A
【解析】
从图示可以分析,该有机物的结构中存在3个碳碳双键、1个羰基、1个醇羟基、1个羧基。A选项正确。
7. 某炔烃经催化加氢后,得到2-甲基丁烷,该炔烃是:
A. 2-甲基-1-丁炔 B. 2-甲基-3-丁炔 C. 3-甲基-1-丁炔 D. 3-甲基-2-丁炔
【答案】C
【解析】
烯烃或炔烃发生加成反应时,其碳链结构不变,所以该炔烃与2-甲基丁烷的碳链结构相同,2-甲基丁烷()中能插入三键的位置只有一个,即该炔烃的结构简式为。
8. 3-甲基戊烷的一氯代产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答案】B
【解析】
考查等效氢原子的判断。同一碳原子上的氢是等效的,同一碳原子上的甲基上的氢是等效的,具有对称性结构碳原子(即在平面镜中物体和像的关系)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所以在3-甲基戊烷(CH3CH2)CHCH3中含有4类氢原子,所以其一氯代物有4种,答案是B。
9. 下列选项中能说明乙醇(酒精)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 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乙醇是一种再生能源 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乙醇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污染环境;乙醇可以同粮食来酿造,属于可再生能源;乙醇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
10.星际空间存在着以分子形式存在的星际物质。下表为某些星际分子发现年代列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发现年代
1971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82年
星际分子
氰基乙炔
(HC3N)
氰基丁二炔
(HC5N)
氰基已三炔
(HC7N)
氰基辛四炔
(HC9N)
氰基癸五炔
(HC11N)
A. 五种氰基炔互为同素异形体 B. 它们都属于烃的衍生物
C. 五种氰基炔互为同系物 D. HC11N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选项A不正确;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同一类有机物的,互称为同系物,所以选项C也不正确。选项B正确,D不正确,它们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选B。
11. 环丙烷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而环已烷因碳原子在空间排列方式不同,有两种空间异构体(如图)a为船式,b为椅式的结构,当环已烷的不同碳原子上连有两个重氢(D)原子时,包括重氢在六个碳环上位置不同与空间异构在内的异构体共有
A. 6种 B. 12种 C. 16种 D. 10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共6种;共6种,总共12种。
考点:同分异构体。
12.苯的同系物C8H10,在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液溴反应,其中只能生成一种一溴代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苯的同系物C8H10,在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液溴反应,其中只能生成一种一溴化物,说明苯环上只有一种氢原子。A、苯环上含有三种氢原子,错误;B、苯环上含有2种氢原子,错误;C、苯环上含有4种氢原子,错误;D、苯环上含有一种氢原子,正确。
考点: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效氢的应用。
13.一些治感冒的药物含有PPA成分,PPA对感冒有比较好的对症疗效,但也有较大的副作用,2000年11月,我国药监局紧急通知,停止使用含有PPA成分的感冒药,PPA是盐酸苯丙醇胺(pheng propanolamine的缩写),从其名称看,其有机成分的分子结构中肯定不含下列中的( )
A. —OH B. —COOH C. —C6H5 D. —NH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PPA是盐酸苯丙醇胺,由名称可知含苯环(-C6H5)、氨基(-NH2)、醇羟基(-OH)等,不含羧酸(-COOH)。故选B。
考点:考查有机物分子的官能团及其结构;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14. 若液氨相当于地球上的水,它可满足木星上生物生存的需要,那么木星上生物体内与地球上生物体内葡萄糖的分子结构相当的化合物是
A. CH2OH—(CHOH)4CHO B. CH2NH2—(CHNH2)4CHO
C. CH2NH2—(CHNH2)4CH=NH D. CH2OH—(CHOH)4CH=NH
【答案】C
【解析】
【详解】因NH3与H2O相当,所以-NH2与-OH,═O与═NH相当,所以木星上生物体内与地球上生物体内葡萄糖的分子结构相当的化合物是,故选C。
15.从烷烃(CnH2n+2),烯烃(CnH2n),二烯烃(CnH2n--2)的通式分析,得出碳氢原子的个数与分子中所含双键有一定关系,某种烃的分子式为CxHy,其中所含双键数目最多为
A. y/2 B. (y-x)/2 C. (y+2-x)/2 D. (2x+2-y)/2
【答案】D
【解析】
由烷烃、烯烃和炔烃的通式对比可得出,分子中每增加一个双键,就会减少2个H原子。因此若CxHy是饱和烃,则其所含的H原子个数为(2x+2),故CxHy中所含双键数目为(2x+2-y)/2。答案是D。
16.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
A. 由溴乙烷水解制乙醇;由葡萄糖发酵制乙醇
B. 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
C. 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
D. 由苯硝化制硝基苯;由甲烷与氯气取代制一氯甲烷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溴乙烷水解制乙醇,该反应为取代反应;由葡萄糖发酵制乙醇,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两个反应的反应类型不同,故A错误;
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该反应我取代反应;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发生了氧化反应,两个反应的反应类型不同,故B错误;
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属于消去反应;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发生了加成反应,两反应的类型不同,故C错误;
D.由苯硝化制硝基苯,由甲烷与氯气取代制一氯甲烷,都属于取代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消去反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物脱去小分子生成含有不饱和的有机物的反应;加成反应是指有机物分子中的双键或叁键发生断裂,加进(结合)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的反应叫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是指有机物分子里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代替的反应;氧化反应是指有机反应中得氧或失氢的反应为氧化反应。
17.下列每组中各有三对物质,它们都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 酒精和水,植物油和水 B. 溴苯和水,硝基苯和水
C. 甘油和水,汽油和水 D. 四氯化碳和水,甲醇和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植物油和水不溶,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A错误;
B.溴苯和水不溶,硝基苯和水不溶,都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B正确;
C.甘油和水,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汽油和水不溶,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C错误;
D.四氯化碳和水不溶,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水与甲醇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D错误。
故选B。
18. 下列各组有机物中,只需加入溴水就能一一鉴别的是
A. 甲苯、苯、已烯 B. 已炔、己烯、四氯化碳
C. 已烷、苯、乙醇 D. 已烯、苯、 四氯化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甲苯和苯都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不能鉴别,故A错误;B.已炔、己烯都含有不饱和键,都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不能鉴别,故B错误;C.已烷、苯都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不能鉴别,故C错误;D.己烯含有C=C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苯和四氯化碳与溴水都不反应,但苯的密度不水小,色层在上层,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色层在下层,可鉴别,故D正确。故选D。
考点: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1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乙烯与苯都能使溴水褪色,但褪色原理不同
B. 1 mol乙烯与Cl2完全加成,然后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共消耗氯气 5mol
C. 溴水遇到乙醛溶液出现褪色现象,是因为它们发生了氧化反应
D. 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溴水中的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溴在苯中溶解度大,而在水中溶解度小,水与苯互不相溶,因此苯能使溴水因为萃取而褪色,褪色原理不同,正确;B.1 mol乙烯与Cl2完全加成变为1,2-二氯乙烷,消耗1molCl2,由于加成产物中含有4个H原子,所以再与Cl2发生取代反应,消耗4molCl2,共消耗氯气5mol,正确;C.乙醛有还原性,遇到氧化性的物质溴水,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正确。D.由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所以甲烷分子中两个H原子被2个甲基取代,2个H原子被Cl原子取代,产生的物质是一种,不存在同分异构体,错误。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的知识。
20.具有单双键交替长链(如:—CH=CH—CH=CH—CH=CH—……)的高分子有可能成为导电塑料,获得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下列分子中可能成为导电塑料的是( )
A. 聚乙炔 B. 聚乙烯 C. 聚苯乙烯 D. 聚丁二烯
【答案】A
【解析】
【详解】具有单双键交替长链(如…一CH=CH-CH=CH-CH=CH一…)的高分子有可能成为导电塑料,聚乙烯、聚苯乙烯分子中均不存在碳碳双键,聚丁二烯分子虽然含有碳碳双键,但不是单双键交替,而聚乙炔中是单双建交替的结构。
故选A。
21.既可用于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用于除去乙烷中的乙烯以得到乙烷的方法是( )
A.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通过足量的溴水
C. 通过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 通过足量的浓盐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烷与乙烯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不发生反应,不能提纯物质,故A错误;
B.乙烷性质稳定,与溴水不反应,乙烯含有C=C官能团,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二溴乙烷而使溴水褪色,可用于除去乙烷中的乙烯以得到乙烷,故B正确;
C.通过高锰酸钾溶液,乙烯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能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但不能用来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故C错误;
D.乙烷、乙烯均不与浓盐酸反应,则不能除杂,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注意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除杂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且不能影响被提纯的物质。
22.己烯雌酚是一种激素类药物,结构如下。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它易溶于有机溶剂
B. 可与NaOH和NaHCO3发生反应
C. 1mol该有机物可以与5mol Br2发生反应
D. 该有机物分子中,至少有8个碳原子共平面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物质是有机物,易溶于有机溶剂,故A正确;
B.含有酚羟基,可与NaOH发生反应,而不与NaHCO3反应,故B错误;
C.酚羟基的邻对位、碳碳双键均能和溴反应,则1mol该有机物可以与5molBr2发生反应,故C正确;
D.因为碳碳单键可以旋转,所以两个苯环有可能不共面,至少有8个碳原子共平面,故D正确。
故选B。
23.1999年比利时发生奶粉受二噁英污染事件。二噁英是一类芳香族化合物的多氯代衍生物的总称,结构稳定,难以被自然分解,是公认的最危险的致癌物质之一,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是其中的一种,结构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它的分子式为C12H4O2Cl4 B. 它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C. 它的一溴取代物有一种 D. 此分子中共平面的原子最多有22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分子中含苯环,结构对称,分子中只有一种位置的H,以此来解答。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2H4O2Cl4,故A正确;
B.含苯环,可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
C.有机物结构对称,一溴取代物有一种,故C正确;
D.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连接苯环的醚基与苯环处于同一平面,所以醚基中的氧原子与两个苯环都处于同一平面,所以该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有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熟记简单小分子的空间构型:①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构型,其分子中有且只有三个原子共面;②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面;③乙炔分子中所有原子共线;④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面;⑤HCHO分子中所有原子共面。
24.体育竞技中服用兴奋剂既有失公平,也败坏了体育道德。某种兴奋剂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物质与苯酚属于同系物,遇FeCl3溶液呈紫色
B. 滴入酸性KMnO4溶液振荡,紫色褪去,能证明其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
C. 1mol该物质分别与浓溴水和H2反应时最多消耗Br2和H2分别为4mol和7mol
D. 该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分子中含有2个苯环、3个酚羟基、1个碳碳双键,因此该物质与苯酚不属于同系物,但遇FeCl3溶液呈紫色,A错误;B.由于与苯环相连的甲基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则滴入酸性KMnO4溶液振荡,紫色褪去,不能证明其结构中碳碳双键、酚羟基两种基团至少存在一种,B错误;C.分子中含有2个苯环、3个酚羟基、1个碳碳双键,因此1mol该物质分别与浓溴水和H2反应时最多消耗Br2和H2分别为4mol和7mol,C正确;D.由于苯环和碳碳双键均是平面型结构,则该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共平面,D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与性质判断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6分)
25.在有机化学分析中,根据反应的性质和反应产物,即可确定烯烃的组成和结构(双键及支链的位置),例如:
据以上线索和下列反应事实,确定C7H14的结构和名称:
该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H3CH(CH3)C(CH3)=CHCH3 (2). 3,4-二甲基-2-戊烯
【解析】
【详解】根据可知C7H14的结构简式是(CH3)2CHC(CH3)=CHCH3,名称为3,4-二甲基-2-戊烯,
故答案为:(CH3)2CHC(CH3)=CHCH3;3,4-二甲基-2-戊烯。
26.喝茶,对很多人来说是人生的一大快乐,茶叶中含有少量的咖啡因。咖啡因具有扩张血管、刺激心脑等作用,咖啡因是弱碱性化合物,易溶于氯仿、乙醇、丙酮及热苯等,微溶于水、石油醚。含有结晶水的咖啡因是无色针状结晶,味苦,在100℃时失去结晶水并开始升华,120℃时升华相当显著,178℃时升华很快。结构式如右,实验室可通过下列简单方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1)咖啡因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2)步骤1泡浸茶叶所用的溶剂最好为( )
A 水 B 酒精 C 石油醚
(3)咖啡因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4)1mol咖啡因催化加氢,最多能消耗_____________mol H2
【答案】 (1). C8H10N4O2 (2). B (3). 羰基 (4). 4mol
【解析】
【分析】
咖啡因易溶于氯仿、乙醇、丙酮及热苯等,微溶于水、石油醚,则步骤1可加入乙醇等有机溶剂进行萃取,然后进行蒸馏、升华,可得到咖啡因粗产品,
(1)由结构简式确定有机物分子式;
(2)咖啡因易溶于氯仿、乙醇、丙酮及热苯等,微溶于水、石油醚等,可进行萃取;
(3)由结构简式确定咖啡因含有的官能团;
(4)由结构简式确定消耗氢气的物质的量。
【详解】(1)由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分子式为C8H10N4O2,故答案为:C8H10N4O2。
(2)咖啡因易溶于氯仿、乙醇、丙酮及热苯等,微溶于水、石油醚,则步骤1可加入乙醇等有机溶剂进行萃取,故答案为:B。
(3)由结构简式可知咖啡因含有含氧官能团为羰基,故答案为:羰基。
(4)由咖啡因的结构简式可知,1mol咖啡因催化加氢,最多能消耗4molH2,故答案为:4。
27.某烷烃的结构简式为
(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该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烷烃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烷最多有________________种。
【答案】 (1). 2,3-二甲基戊烷 (2). 6
【解析】
【详解】(1)该有机物主链含有5个C原子,有2个甲基,分别位于2、3碳原子上,烷烃的名称为2,3-二甲基戊烷,故答案为:2,3-二甲基戊烷。
(2)碳架为的烷烃中含有6种等效氢原子,所以该烷烃含有6种一氯代烷,故答案为:6。
【点睛】烷烃命名原则:
①长-----选最长碳链为主链;
②多-----遇等长碳链时,支链最多为主链;
③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
④小-----支链编号之和最小.看下面结构简式,从右端或左端看,均符合“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的原则;
⑤简-----两取代基距离主链两端等距离时,从简单取代基开始编号。如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三、推断题(本题8分)
28.已知苯可以进行如下转化: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合物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_.
(2)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加成反应 (2). 环己烷 (3). (4). 消去反应
【解析】
【分析】
由转化关系可知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A为环己烷,结构简式为,由B的分子式可知B为,然后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结合对应有机物的官能团的性质解答该题。
【详解】(1)反应①为加成反应,生成A为,为环己烷,故答案为:加成反应;环己烷。
(2)由以上分析可知B为,发生消去反应生成,故答案为:;消去反应。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
29.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铜网由黑变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催化反应是_____ 反应。
(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干燥试管a中能 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_____。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__________。
(4)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____________ 。要除去该物质,可在混合液中加入______(填写字母),然后再通过_____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除去。
a.氯化钠溶液 b.苯 c.碳酸氢钠溶液 d.四氯化碳
【答案】 (1). C2H5OH + CuO CH3CHO+ Cu+2H2O (或乙醇催化氧化方程式) (2). 是放热反应 (3). 加热使乙醇气化 (4). 冷却使乙醛液化 (5). CH3CHO、C2H5OH (6). N2 (7). CH3COOH (8). C (9). 通过蒸馏
【解析】
【分析】
实验室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可将甲进行水浴加热,能使甲中乙醇平稳气化成乙醇蒸气,则进入铜网的气体为空气和乙醇的混合气体,在加热条件下,分别发生2Cu+O22CuO;CH3CH2OH+CuOCH3CHO+Cu+H2O,可观察到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进入乙中的气体经冷却后,可在试管中得到乙醛、乙醇,而集气瓶中收集的气体主要为氮气,另外如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则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入乙酸,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1)在加热Cu丝时发生反应Cu+O22CuO。当把热的Cu丝遇到乙醇蒸气时发生反应:CH3CH2OH+CuOCH3CHO+Cu+H2O。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催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就足够后面发生反应需要消耗的能量,故答案为:C2H5OH+CuOCH3CHO+Cu+2H2O(或乙醇催化氧化方程式),是放热反应。
(2)甲的水浴加热作用是产生乙醇蒸气,便于乙醇的挥发;而乙用的是冷水浴,目的是冷却降温,便于乙醛的收集,故答案为:加热使乙醇气化,冷却使乙醛液化。
(3)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乙醇蒸气冷却后为液体;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最后收集的气体主要为氮气,
故答案为:CH3CHO、C2H5OH;N2。
(4)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酸性物质,在该反应中产生的酸性物质只有乙酸CH3COOH。为除去乙酸,可以利用乙酸不同于乙醛的性质:有酸性,而且酸性比碳酸强,乙酸能跟碳酸盐发生反应消耗,同时生成的碳酸不稳定、会分解,以气体的形式扩散,从而达到除杂的目的。反应的方程式为:NaHCO3+CH3COOH→CH3COONa+H2O+CO2↑,故选c。反应后的溶液为CH3COONa和乙醛的混合溶液。乙酸钠是离子化合物,熔、沸点较高,而乙醛的沸点较低,所以再通过蒸馏就可以除去乙酸钠,得到纯净的乙醛,故答案为:CH3COOH;c;通过蒸馏。
30. 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以验证产物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当温度迅速上升后,可观察到试管中溴水褪色,烧瓶中浓硫酸与乙醇的混合液体变为棕黑色。
(1)写出该实验中生成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2)甲同学认为:考虑到该混合液体反应的复杂性,溴水褪色的现象不能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其理由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乙烯与溴水易发生取代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 D.浓硫酸氧化乙醇生成乙醛,也会使溴水褪色
(3)乙同学经过细致观察后认为试管中另一现象可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这个现象是____________
(4)丙同学对上述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在I和II之间增加如图2装置,则A中的试剂应为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B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
(5)处理上述实验后烧瓶中废液的正确方法是 (填字母序号)
A.废液冷却后倒入下水道中
B.废液冷却后倒入空废液缸中
C.将水加入烧瓶中稀释后倒入废液缸.
【答案】(14分)
(1):
(2):BC
(3):液体分两层,下层有油状液体
(4):NaOH溶液 吸收SO2品红溶液
(5):B
【解析】
试题分析:(1)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加热到170℃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CH2=CH2↑+H2O。
(2)A.乙烯与溴水不易发生取代反应,A项错误;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B项正确;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能将C氧化成CO2,而浓硫酸的还原产物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也能使溴水褪色,即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正确;D.浓硫酸与有机物反应体现脱水性,不会氧化乙醇生成乙醛,错误;答案选BC。
(3)如果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则反应中有卤代烃产生,而卤代烃不溶于水,若观察到液体分层,油状液体在下层,证明有溴代烃生成,即反应中有乙烯生成。
(4)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用NaOH溶液除去即可,为了检验是否除尽,B中应该盛放品红溶液来检验SO2是否除尽。所以A中的试剂应为NaOH溶液,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B中的试剂为品红溶液。
(5)实验后烧瓶中废液中含有浓硫酸,浓硫酸密度大于水,溶于水放热,且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因此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废液冷却后倒入空废液缸中,答案选B。
考点:考查乙烯的实验室制备、性质探究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