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化学】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解析版) 试卷

    【化学】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解析版)第1页
    【化学】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解析版)第2页
    【化学】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解析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1.下列化学用语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B. K2O的电子式:
    C. HCO3﹣的电离方程式:HCO3﹣+H2OCO32﹣+H3O+
    D. 比例模型可以表示CO2分子或SiO2
    【答案】D
    【解析】
    分析: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是质量数、左下角是质子数;B.氧化钾为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都需要标出电荷,氧离子还需要标出最外层电子;C.碳酸氢根离子的电离产生水合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D.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不存在二氧化硅分子.
    详解:A. 元素符号的左上角标质量数,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的质量数为37,该核素的表示方法为:,故A正确; B. K2O为离子化合物,钾离子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氧离子需要标出所带电荷及最外层电子,氧化钾的电子式为:,故B正确;C. 碳酸氢根离子在溶液中电离出水合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HCO3﹣的电离方程式为:HCO3﹣+H2OCO32﹣+H3O+,故C正确;D.可以表示二氧化碳的比例模型,但是不能表示二氧化硅,因为二氧化硅晶体为原子晶体,不存在二氧化硅分子,故D错误;答案选D.
    2.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I2(g)+H2(g)⇌2HI(g);△H<0,要使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A. 降低温度 B. 增大H2的浓度 C. 增大压强 D. 减小压强
    【答案】C
    【解析】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向移动,c(I2)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故A错误;B、增大H2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I2)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故B错误;C、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c(I2)增大,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故C正确;D、减小压强,c(I2)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故D错误。故选C。
    3.某温度下,将2molSO2和1molO2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ΔHT1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二氧化硫起始浓度为2mol/10L=0.2mol/L,由甲图可知B点SO2的转化率为0.85,所以△c(SO2)=0.85×0.2mol/L=0.17mol/L,故二氧化硫的平衡浓度为0.2mol/L-0.17mol/L=0.03mol/L,故A错误;B.由甲图可知A点SO2的转化率为0.8,所以△c(SO2)=0.8×0.2mol/L=0.16mol/L,则:
    2SO2(g)+O2(g)2SO3(g)
    开始(mol/L):0.2 0.1 0
    变化(mol/L):0.16 0.08 0.16
    平衡(mol/L):0.04 0.02 0.16
    所以A点平衡常数为K==800,故B正确;C.达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反应混合物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体系压强增大,平衡向体积减小的反应移动,即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V(正)>V(逆),可以用图乙表示,故C错误;D.由到达平衡的时间可知,温度为T1,先到达平衡,反应速率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T2<T1,故D错误;
    故选D。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化学平衡有关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等。
    4.某温度时,可逆反应:X(g)+Y(g)Z(g)的平衡常数K=1.0,若反应物的初始浓度c(X)=4 mol·L-1,c(Y)=a mol·L-1,达到平衡后c(Z)=2 mol·L-1。则a为( )
    A. 1 B. 2 C. 3 D. 4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X(g)+Y(g)Z(g)
    起始: 4 a 0
    变化: 2 2 2
    平衡: 2 a-2 2
    根据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c(Z)/[c(X)×c(Y)]=2/[2×(a-2)]=1,解得a=3,故选项C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等知识。
    5. 下列关于焓判据和熵判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放热的自发过程可能是熵减小的过程,吸热的自发过程一定为熵增加的过程
    B. 由焓判据和熵判据组合成的复合判据,将更适合于所有的过程
    C. 在室温下碳酸钙的分解反应不能自发进行,但同样是这个吸热反应在较高温度(1200 K)下则能自发进行
    D. 放热过程(ΔH0)的过程一定是自发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S<0,自发进行的反应也需要一定条件才可以发生,放热的自发过程,△H<0,△S可能小于0也可能大于0,所以,放热的自发过程可能是熵减小的过程,吸热的自发过程,△H>0,因T>0,须△H-T△S<0,取决于△S>0,所以吸热的自发过程一定为熵增加的过程,A项正确;B.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当△G=△H-T△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当△H<0,△S>0时,△G=△H-T△S<0,一定能自发进行,而△H>0,△S<0时不能自发进行,△H>0,△S>0或△H<0,△S<0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反应的温度,所以,由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组合成的复合判据,将更适合于所有的过程,B项正确;C.在室温下碳酸钙的分解反应不能自发进行,△H-T△S>0,因△H>0,△S>0所以当反应温度高到一定程度,T△S>△H,此时△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C项正确;D.当△G=△H-T△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当△H<0,△S>0时,△G=△H-T△S<0,一定能自发进行,而△H>0,△S<0时不能自发进行,△H>0,△S>0或△H<0,△S<0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反应的温度,D项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判断。
    6.室温下,向a点(pH=a)的20.00mL 1.000mol•L-1氨水中滴入1.000mol•L-1盐酸,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此氨水稀释,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
    B. b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可能存在:c(NH4+)>c(Cl-)>c(OH-)>c(H+)
    C. c点时消耗盐酸体积V(HCl)<20.00mL
    D. a、d两点的溶液,水的离子积Kw(a)>Kw(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稀释氨水,虽然促进一水合氨电离,但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所以导电能力降低,故A正确;B.b点pH>7,则c(OH-)>c(H+),溶液中电荷守恒为c(NH4+)+c(H+)=c(Cl-)+c(OH-),则c(NH4+)>c(Cl-),即c(NH4+)>c(Cl-)>c(OH-)>c(H+),故B正确;C、溶液显中性时,盐酸物质的量小于一水合氨,所以c点消耗盐酸体积V(HCl)<20.00mL,故C正确;D、d点温度高于a点,水的离子积Kw(a)<Kw(d),故D错误;故选D。
    考点:考查了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的相关知识。
    7.电解质溶液的酸度(用AG表示)定义为c(H+)与 C(OH-)比值的对数,即AG=lg。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AG=12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Mg2+、Ca2+、HCO3-、Cl-
    B. K+、I-、SO42-、Br-
    C. MnO4-、Ca2+、Cl-、NO3-
    D. Na+、Al(OH)4-、Cl-、SO42-
    【答案】B
    【解析】
    【分析】
    AG=12,即=1012, ,溶液呈酸性;
    【详解】酸性条件下HCO3-与H+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HCO3-不能大量存在,故不选A;酸性条件下K+、I-、SO42-、Br-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选B;含有MnO4-的溶液呈紫红色,故不选C;酸性条件下Al(OH)4-与H+反应,所以Al(OH)4-不能大量存在,故不选D。
    8.SF6是一种优良的气体绝缘材料,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 3F2(g) = SF6(g) ΔH=" -1220" kJ/mol。已知:1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 F—F键需吸收的能量为160 kJ,则断裂1mol S—F键需吸收的能量为
    A. 330 kJ B. 276.67 kJ
    C. 130 kJ D. 76.67 kJ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反应热就是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则根据反应式可知280 kJ/mol+3×160 kJ/mol-6×x kJ/mol=-1220 kJ/mol,解得x=330 kJ/mol,答案选A。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应该应用与计算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解题能力与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反应热与化学键键能的关系,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9.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
    A. 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
    B. 用润湿的pH试纸测稀碱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
    C. 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D.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小
    【答案】C
    【解析】
    A项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溶液就是读数偏小,正确;B项湿润的pH试纸测稀碱液的pH时,碱液被稀释,pH值偏小,正确;C项用容量瓶配置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加水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大,错误;D项测定中和反应反的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热量损失比较多,应该一次倒入,否则所测温度值偏小,D正确。
    10.准确移取20.00mL某待测HCl溶液于维形瓶中,用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B. 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 由小变大
    C. 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且半分钟不变色时,停止滴定
    D. 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
    【答案】B
    【解析】
    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A项,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会将标准液稀释,应用标准NaOH溶液洗涤滴定管,故A项错误;B项,锥形瓶中溶液原来显酸性,随着NaOH溶液滴入,慢慢变为中性、碱性,PH由小变大,故B项正确;C项,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粉红色,故C项错误;D项,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测得的滴定标准液体积增大,则测定结果偏大,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1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4g固体硫完全燃烧生成SO2,放出37 kJ热量:S(s)+O2(g)=SO2(g) ΔH= -296kJ/mol
    B. 1molN2与3molH2在某密闭容器中反应放出73kJ热量,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H= -73kJ/mol
    C. 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 ==CO2(g)+ 2H2O(g) ΔH=-890.3kJ·mol-1
    D. 强酸强碱的中和热为- 57.3 kJ/mol:Ba(OH) 2(aq)+H2SO4(aq)=BaSO4(S)+2H2O(l) ΔH=-114.6kJ/mol
    【答案】A
    【解析】
    【分析】
    4g固体硫完全燃烧生成SO2,放出37 kJ热量,则1mol固体硫完全燃烧生成SO2,放出296 kJ热量;反应N2(g)+3H2(g)2NH3(g)可逆,1molN2与3molH2在某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氨气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甲烷燃烧是1mol甲烷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能量;Ba(OH) 2(aq)与H2SO4(aq)反应有硫酸钡生成,所以Ba(OH) 2(aq)与H2SO4(aq)的反应热与中和热不同。
    【详解】4g固体硫完全燃烧生成SO2,放出37 kJ热量,则1mol固体硫完全燃烧生成SO2,放出296 kJ热量,所以热化学方程式是S(s)+O2(g)=SO2(g)ΔH= -296kJ/mol,故A正确;反应N2(g)+3H2(g)2NH3(g)可逆,1molN2与3molH2在某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氨气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N2(g)+3H2(g)2NH3(g)的△Hα(B);
    (3)打开K,保持温度不变,A、B为等效平衡,B投料为A的2倍,所以A中平衡后气体的体积为2.4a,则总体积为3.6a,A的体积为3.6a-a=2.6aL;
    20.300 ℃时,将2 mol A和2 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2C(g)+2D(g) ΔH=Q,2 min末达到平衡,生成0.8 mol D。
    (1)3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K300 ℃0;(2)2 min末达到平衡,生成0.8 mol D,则消耗0.4mol B,所以B的平衡浓度为 ; 0.2 mol/(L·min);(3)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压强对平衡无影响,若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平衡不移动,A的转化率不变;(4)开始时加入C、D各mol,相当于加入2molA、molB,若使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原平衡相同,则还应该加入B (2-)=mol
    21.某化学课外小组为测定空气中CO2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配制0.1000 mol/L 和0.01000 mol/L的标准盐酸。
    ②将2~3滴酚酞加入未知浓度的Ba(OH)2溶液10.00 mL中,并用0.1000 mol/L的标准盐酸进行滴定,结果用去盐酸19.60 mL。
    ③用测定的Ba(OH)2溶液吸收定量空气中的CO2。取Ba(OH)2溶液10.00 mL,放入100 mL容量瓶里加水至刻度线,取出稀释后的溶液放入密闭容器内,并通入10 L标准状况下的空气,振荡,这时生成沉淀。
    ④过滤上述所得浊液。
    ⑤取滤液20.00 mL,用0.01000 mol/L的盐酸滴定,用去盐酸34.80 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标准盐酸时,需用下列哪些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
    A.托盘天平 B.容量瓶 C.酸式滴定管 D.量筒 E.烧杯 F.胶头滴管 G.玻璃棒
    (2)②操作中到达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a(OH)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4)此空气样品中含C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
    (5)本实验中,若第一次滴定时使用的酸式滴定管未经处理,即注入第二种标准盐酸,并进行第二次滴定,使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在第一次滴定的时候未润洗滴定管,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 (1). B、D、E、F、G (2). 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颜色无变化 (3). 0.09800 mol/L (4). 0.02500% (5). 偏大 (6). 偏大
    【解析】
    【分析】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时,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根据实验步骤分析仪器;②将2~3滴酚酞加入未知浓度的Ba(OH)2溶液,溶液呈红色,用0.1000 mol/L的标准盐酸进行滴定,滴定终点时溶液变为无色;(3)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的方程式,计算Ba(OH)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4)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空气样品中含CO2的体积分数; (5) 第一次滴定时使用的酸式滴定管未经处理,即注入第二种标准盐酸,第二次滴定盐酸浓度偏大,导致第二次滴定消耗的标准液盐酸体积偏小;(6)由于酸式滴定管没有润洗,导致第一次滴定盐酸浓度偏小,消耗的标准液盐酸体积偏大,计算出的氢氧化钡浓度偏大。
    【详解】(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时,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需要仪器有:容量瓶、量筒、烧杯、胶头滴管及玻璃棒,即BDEFG; (2)将2~3滴酚酞加入未知浓度的Ba(OH)2溶液,溶液呈红色,用0.1000 mol/L的标准盐酸进行滴定,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颜色无变化,达到滴定终点;(3)根据反应方程式: Ba(OH)2+2HCl═BaCl2+2H2O, c[Ba(OH)2]×10.00 mL= ×0.1mol/L×19.60mL,解得c[Ba(OH)2]=0.098mol/L; (4)发生的反应方程式:Ba(OH)2+CO2═BaCO3↓+ H2O,20mL滤液中Ba(OH)2的物质的量为34.80×10-3×0.01×mol=0.174×10-3 mol,100mL滤液中含有的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为0.174×10-3×=8.70×10-4 mol,原有的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为:0.098 mol/L×10×10-3L=9.8×10-4 mol,空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为:9.8×10-4 mol-8.70×10-4 mol=1.1×10-4 mol,n(CO2)=n(Ba(OH)2)=1.1×10-4 mol,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0.025%;(5)第一次滴定时使用的酸式滴定管未经处理,即注入第二种标准盐酸,导致第二次滴定盐酸浓度偏大,消耗的标准液盐酸体积偏小,则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氢氧化钡物质的量偏大,计算结果偏大;
    (6)由于酸式滴定管没有润洗,导致第一次滴定盐酸浓度偏小,消耗的标准液盐酸体积偏大,计算出的氢氧化钡浓度偏大,则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氢氧化钡物质的量偏大,计算结果偏大;
    【点睛】根据分析滴定时的误差;若操作没有润洗滴定管,则造成标准液的浓度小,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大,导致待测液浓度偏大。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