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四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四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
1.反应A+B→C(ΔH0),②X→C(ΔH③=②>① B. ①>②>③>④
C. ①>④>②=③ D. ④>③>②>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可逆反应中,物质反应速率之比与化学计量数之比相同,在比较各反应速率时,将速率统一为一种物质。
【详解】将各反应速率统一为A的反应速率;v(A):v(B):v(C):v(D)=1:3:2:2。
①v(A)=0.45 mol·L-1·s-1 ;
②3v(A)=v(B),v(A)=0.2 mol·L-1·s-1 ;
③2v(A)=v(C),v(A)=0.2 mol·L-1·s-1;
④2v(A)=v(D),v(A)=0.225 mol·L-1·s-1;
综上所述,①>④>②=③;
答案为C。
5.某化学反应其△H=—122 kJ/mol,∆S= 231 J/(mol·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B.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C. 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D. 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吉布斯自由能G =" H" – TS可以判断,当GT1,在同一时间,降低温度,平衡转化率升高,故可逆正反应放热;P2压强时反应较快平衡,即P2>P1,在同一时间,降低压强,平衡转化率升高,故m z A 错,
B 错,A的转化率降低C 对,C的体积分数减小,D 错。
10.某温度下,H2(g)+CO2(g)H2O(g)+CO(g)的平衡常数K=,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
起始浓度
甲
乙
丙
c(H2)(mol/L)
0.010
0.020
0.020
c(CO2)(mol/L)
0.010
0.010
0.020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平衡时,乙中H2的转化率大于60%
B. 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
C. 平衡时,丙中c(CO)是甲中的2倍,是0.012 mol/L
D. 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恒容密闭环境下,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以甲容器为标准,乙容器增大氢气浓度,二氧化碳转化率升高,氢气转化率下降;丙容器同时扩大两气体浓度,产物浓度增大,反应物转化率不变。
【详解】以甲容器为准,设反应产生水xmol。
H2(g)+CO2(g)H2O(g)+CO(g)
反应前 0.01 0.01 0 0
反应中 x x x x
反应后 0.01-x 0.01-x x x
平衡常数=,故x=0.006,氢气转化率为60%。
A. 平衡时,乙中增大氢气浓度,H2的转化率下降,小于60%,A错误;
B. 平衡时,丙等比例添加反应物,转化率不变,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B正确;
C. 平衡时,丙等比例添加反应物,转化率不变,丙中c (CO)是甲中的2倍,是0.012 mol/L,C正确;
D. 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D正确;
答案为A。
【点睛】本题要从甲组进行对比,增加反应物产物,其余物质转化率增大,但自身转化率降低。本题难点在于等比例增大物质时,转化率不变,但是反应速率增大。
11.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各组中的三种电解质溶液,在电解的过程中,溶液的pH依次为升高、不变、降低的是
A. AgNO3 CuCl2 Cu(NO3)2 B. KCl Na2SO4 CuSO4
C. CaCl2 KOH NaNO3 D. HCl HNO3 K2SO4
【答案】B
【解析】
由电解规律可得:
类型
化学物质
pH变化
放O2生酸型
CuSO4、AgNO3、Cu(NO3)2
降低
放O2生酸型
KCl、CaCl2
升高
电解电解质型
CuCl2
升高
HCl
升高
电解H2O型
NaNO3、Na2SO4、K2SO4
不变
KaOH
升高
HNO3
降低
故选B。
12.近几年具有超常性能的铝离子电池成为研究热点,某化学研究所研发出了以新型石墨烯(Cn)作正极材料的铝离子电池,可在一分钟内完成充电,其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n[AlCl4-]+e-═Cn+AlCl4-
B. 放电时,每生成1molAl2Cl7-转移电子数目为0.75NA
C. 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Al2Cl7-+3e-=Al+7AlCl4-
D. 充电时,铝电极连接电源负极,该电极有Cn[AlCl4-]生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新型石墨烯(Cn)作正极材料,铝单质为负极,故正极反应物为Cn[AlCl4-]+e-═Cn+AlCl4-;故负极反应式为Al+7AlCl4--3e =4Al2Cl7-。
【详解】A. 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n[AlCl4-]+e-═Cn+AlCl4-,A正确;
B. 放电时,根据电极反应式,每生成4molAl2Cl7-转移电子3mol,故每生成1molAl2Cl7-转移电子数目为0.75NA,B正确;
C. 充电时,电极反应式为负极逆反应,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Al2Cl7-+3e-=Al+7AlCl4-,C正确;
D. 充电时,电极反应式为负极逆反应,铝电极连接电源负极,该电极有Al2Cl7-生成,D错误;
答案为D。
13.常温下,下列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之比为
①pH=0的盐酸 ②0.1 mol·L-1的盐酸
③0.01 mol·L-1的NaOH溶液 ④pH=11的NaOH溶液
A. 0∶1∶12∶11 B. 1∶10∶100∶1 000
C. 14∶13∶12∶11 D. 14∶13∶2∶3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水的电离H2O=H++OH-,故溶液酸性或碱性均抑制水的电离。
【详解】①pH=0的盐酸,c(H+)=1mol/L,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等于c(OH-),c(OH-)=Kw/c(H+)=Kw;
②0.1 mol·L-1的盐酸,c(H+)=0.1mol/L,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等于c(OH-),c(OH-)=Kw/c(H+)=10Kw;
③0.01 mol·L-1的NaOH溶液,c(OH-)=0.01mol/L,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等于Kw/c(OH-)=100Kw;
④pH=11的NaOH溶液,c(OH-)=10-3mol/L,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等于Kw/c(OH-)=103Kw;
综上所述,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之比为1:10:100:1000。
答案为B。
【点睛】本题难点在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来源,对于碱性物质来说,氢离子全部由水电离产生;对于酸性物质来说,氢离子绝大部分为酸的电离,故计算时要以水的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和氢氧根数目相等为条件,首先对于溶液中氢氧根浓度进行计算。
14.已知t ℃时,水的离子积为KW,该温度下,将a mol·L-1氨水溶液和b mol·L-1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 若溶液呈酸性,则ab,则混合液中的c()大于c(Cl-)
C. 若c(OH-)=mol·L-1,则混合液一定呈中性
D. 混合液中c(Cl-)=c(NH4+)+c(NH3·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氨水和盐酸等体积混合,根据电荷守恒c(H+)+c(NH4+)=c(Cl-)+c(OH-),若混合溶液为酸性,则c(NH4+)b,溶液酸碱度不确定,无法判断反应后浓度;混合后溶液为中性,故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浓度,故c(OH-)= mol·L-1。
【详解】A. 根据电荷守恒c(H+)+c(NH4+)=c(Cl-)+c(OH-),若混合溶液为酸性,则c(NH4+)b,溶液酸碱度不确定,无法判断反应后浓度,B错误;
C. 混合后溶液为中性,故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浓度,故c(OH-)= mol·L-1,C正确;
D. 根据电荷守恒c(H+)+c(NH4+)=c(Cl-)+c(OH-),混合液中c (Cl-)和c(NH4+)及铵根水解产物的浓度关系与溶液酸碱性有关,故无法确定,D错误;
答案为C。
15.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正确判断是:
A. 在pH=12的溶液中,K+、Cl-、HCO3-、Na+可以大量共存
B. 在pH=0的溶液中,Na+、NO3-、SO32-、K+可以大量共存
C. 由0.1 mol/L一元碱BOH溶液的pH=10,可推知BOH溶液存在BOH===B++OH-
D. 由0.1 mol/L一元酸HA溶液的pH=3,可推知NaA溶液存在A-+H2OHA+OH-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pH=12的溶液显碱性,则HCO3-不可以大量共存,A错误;B.pH=0的溶液显酸性,则NO3-与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可以大量共存,B错误;C.由0.1mol·L-1一元碱BOH溶液的pH=10,可推知BOH部分电离,属于弱碱,则溶液存在BOHB++OH-,C错误;D.由0.1mol·L-1一元酸HA溶液的pH=3,可推知HA是弱酸,则NaA溶液存在水解平衡A-+H2OHA+OH-,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离子共存及弱电解质的电离
16.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L-1、体积均为V0的HX和HY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AG随lg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相同条件下NaX溶液的pH大于NaY溶液的pH
B. 水的电离程度:a=b ② > ③ > ① (2). ① > ③ > ② > ⑤ > ④ (3). = (4). > (5). c(HSO3-)+ 2c(SO32-)+ c(OH-) (6). 0.1mol/L
【解析】
【分析】
题目中后四种溶液均存在水解反应,同时碳酸氢铵中的碳酸氢根和铵根发生双水解;根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进行浓度关系的求解。
【详解】(1)① 氨水是弱碱,显碱性,发生电离反应,但是电离程度较弱,铵根浓度低,氢离子浓度低;
② 氯化铵为强酸弱碱盐,显酸性,铵根发生水解产生氨水,水解程度低,铵根浓度较高,氢离子浓度较①高;
③ 碳酸氢铵为弱酸弱碱盐,显中性,碳酸氢根和铵根发生双水解反应,促进水解正向移动,铵根浓度有所降低,氢离子浓度较②低;
④ 硫酸氢铵为强酸弱碱盐,完全电离出的氢离子抑制铵根水解,铵根浓度较②高,氢离子浓度最高;
⑤ 硫酸铵为强酸弱碱盐,铵根发生水解产生氨水,但是在等物质的量浓度情况下,硫酸铵(NH4)2SO4的铵根浓度接近其余盐类的2倍,故铵根浓度最高,溶液中氢离子完全由水解产生,浓度比④低;
综上所述,(NH4+)大小的顺序⑤ > ④ > ② > ③ > ①;
溶液pH大小的顺序是① > ③ > ② > ⑤ > ④;
(2)常温下有NH4Cl和NH3·H2O组成的混合液: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H4+)+c(H+)=c(OH-)+c(Cl-);
若其pH=7,c(H+)=c(OH-),则该溶液中c(NH4+)=c(Cl-);
若pH>7,c(H+) (3). > (4). A (5). < (6). 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7). ae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气体反应的平衡常数K=c(CH3OCH3)•c(H2O)/c2(CH3OH),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OHCH3OCH3+H2O。
(2)根据400℃,K=32;500℃,K=44,温度升高,K值增大,该反应是吸热反应,△H > 0.
(3)①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Q=(0.68×0.68)÷(0.54×0.54)=1.6υ逆;②根据图像,位于图像上的点都是化学平衡点,位于图像上方的点,都需要降低甲醇物质的量达到平衡,即反应正向移动,υ正 >υ逆,所以此时反应点在图象的位置是图中A点,因为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所以图中B、D两点所对应的正反应速率υB c (HC2O4—)> c (H+)> c (C2O42—)> c (OH—) (2). 5H2C2O4 + 2MnO4- + 6H+= 10CO2↑ + 2Mn2+ + 8H2O (3). 溶液由无色变成紫红色 (4). V/80 (5). 10 (6). 能
【解析】
【分析】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KOH与等浓度,等物质的量浓度草酸混合后,溶液显酸性,c(H+)>c(OH-),故草酸氢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同时除了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外,水也存在部分电离,故c (H+)> c (C2O42—);草酸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滴定终点前,草酸浓度大于高锰酸钾浓度,溶液为无色,最终高锰酸钾过量,溶液变为紫色。
【详解】(1)常温下将0.2 mol/L的KOH溶液20 mL与0.2 mol/L的草酸溶液20 mL混合后溶液显酸性,c(H+)>c(OH-),同时除了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外,水也存在部分电离,故c (H+)> c (C2O42—),则混合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K+)> c (HC2O4—)> c (H+)> c (C2O42—)> c (OH—);
(2)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把草酸中的C从+3价氧化成+4价的二氧化碳,Mn元素从+7价变化到+2价的锰离子,由于草酸分子中有2个C原子,所以高锰酸钾与草酸的反应比例为 5:2,故反应的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可利用KMnO4溶液自身的颜色作为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时,再滴加KMnO4溶液时,溶液将由无色变为紫色;设草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mol/L,根据反应:2MnO4-+5H2C2O4 +6H+=2Mn2++10CO2↑+8H2O
2 5
10-4Vmol 0.02Xmol
可得:X= V/80mol/L;
(3)0.005mol/L 20ml的氢氧化钙溶液中氢氧化钙的物质的量n=CV=0.005mol/L×0.02L=10-4mol/L,0.0012mol/L 20mL的草酸溶液中草酸的物质的量为0.24×10-4mol/L,根据草酸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可知,氢氧化钙过量,草酸完全反应,故溶液显碱性,氢离子完全由水电离产生。在90℃下,Kw=3.8×10-13, c(OH-)=(0.01-0.0024)/2=0.0038mol/L,则c(H+)=1.0×10-10mol/L,混合后溶液的pH=-lg c(H+)=10;
(4)在草酸钙的饱和溶液中,c(C2O42-)=C(Ca2+),根据草酸钙的Ksp=4.0×10-8,可知c(Ca2+)=2×10-4mol/L,若向20mL草酸钙的饱和溶液中逐滴加入8.0×10-4mol/L的碳酸钾溶液10mL后,由于溶液体积的变化,c(Ca2+)=2×10-4×2/3=4/3×10-4mol/L,c(CO32-)=8.0×10-4 /3=8/3×10-4mol/L,故浓度积Qc=c(Ca2+)•c (CO32-)=3.6×10-8>Ksp(2.5×10-9),有沉淀产生。
21.中科院一项最新成果实现了甲烷高效生产乙烯,甲烷在催化作用下脱氢,在气相中经自由基偶联反应生成乙烯,如图所示。
物质
燃烧热(kJ/mol)
氢气
285.8
甲烷
890.3
乙烯
1411.5
(1)已知相关物质的燃烧热如上表,写出甲烷制备乙烯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400℃时,向1L的恒容反应器中充入1mol CH4,发生上述反应,测得平衡混合气体中C2H4的体积分数为20.0 %。则在该温度下,其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按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在图中画出该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p1>p2)的关系曲线。_________
(3)工业上常采用除杂效率高的吸收-电解联合法,除去天然气中杂质气体H2S,并转化为可回收利用的单质硫,其装置如下图所示。
通电前,先通入一段时间含H2S的甲烷气,使部分NaOH吸收H2S转化为Na2S,再接通电源,继续通入含杂质的甲烷气,并控制好通气速率。则装置中右端碳棒为_____极,左端碳棒上的电级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右池中的c(NaOH):c(Na2S)___________(填“增大”、“ 基本不变”或“减小)。
(4)已知:HCN的电离常数Ka=4.9×10-10,H2S的电离常数Ka1=1.3×10−7,Ka2=7.0×10−15,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的H2S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废水处理领域中常用H2S将Mn2+转化为MnS除去,向含有0.0020 mol·L−1Mn2+废水中通入一定量的H2S气体,调节溶液的pH=a,当HS−浓度为1.0×10−4 mol·L−1时,Mn2+开始沉淀,则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Ksp(MnS)=1.4×10−15]
【答案】 (1). 2CH4(g)C2H4(g)+2H2(g) ΔH=+202.5 kJ/mol (2). 0.25 (3). (4). 阳 (5). 2H2O+2e-=2OH-+H2↑ (6). 基本不变 (7). NaCN+H2S=HCN+NaHS (8). 6
【解析】
【分析】
甲烷燃烧反应CH4+2O2点燃CO2+2H2O,乙烯燃烧反应为C2H4+3O2点燃2CO2+2H2O,故甲烷制备乙烯的反应根据盖斯定律求解;
由题可知,电解池目的为将硫化氢转化为硫单质,除杂后的气体从右侧碳棒排出,故右侧碳棒为氧化反应,作阳极;左侧碳棒发生还原反应,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物为水,产物为氢气;
由于硫化氢的二步电离程度小于HCN电离程度,故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的H2S气体后,产物为NaHS。
【详解】(1)甲烷燃烧反应CH4(g)+2O2(g)点燃CO2(g)+2H2O(l) ∆H1=-890.3 kJ/mol,乙烯燃烧反应为C2H4(g)+3O2(g)点燃2CO2(g)+2H2O(l) ∆H2=-1411.5 kJ/mol,氢气燃烧反应为2H2(g)+O2(g)点燃2H2O(l) ∆H3=-571 kJ/mol,根据盖斯定律,2CH4(g)C2H4(g)+2H2(g) ΔH=2∆H1-∆H2-∆H3=+202.5 kJ/mol;
(2)在400℃时,向1L的恒容反应器中充入1mol CH4,发生上述反应,设反应产生乙烯的物质的量为xmol。
2CH4C2H4+2H2
反应前 1 0 0
反应中 2x x 2x
反应后 1-2x x 2x
测得平衡混合气体中C2H4的体积分数==20.0 %,则x=0.25。则在该温度下,其平衡常数K=。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反应正方向气体体积增大,故在同温环境下,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反应为吸热反应,故在同压环境下,增大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3)工业上除去天然气中杂质气体H2S,转化为单质硫,除杂后的气体从右侧碳棒排出,故右侧碳棒为氧化反应,作阳极;左侧碳棒发生还原反应,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物为水,产物为氢气,2H2O+2e-=2OH-+H2↑;通电过程中,硫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左池,不断与右池中的多余的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硫化钠,故c(NaOH):c(Na2S)基本不变;
(4)由于硫化氢的二步电离程度小于HCN电离程度,故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的H2S气体后,产物为NaH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N+H2S=HCN+NaHS;
(5)由题可知,Mn2++2H2S=MnS↓+2H+,Ksp(MnS)=c(Mn2+)c(S2-)=1.4×10−15,故c(S2-)=7×10-13。H2S的电离常数Ka1=1.3×10−7,Ka2=7.0×10−15,故二步电离HS-=H++S2-,即此时当HS-浓度为1.0×10−4 mol·L−1,c(H+)==10-6mol/L,故pH=a=-lgc(H+)=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