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河北省曲阳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B卷)(解析版)
展开
河北省曲阳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B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6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实验发现,298K时,在FeCl3酸性溶液中加入少量锌粒后,Fe3+立即被还原成Fe2+。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该实验事实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原电池的正极反应是:Zn-2e-=Zn2+ B. 左烧杯中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
C. 该电池铂电极上有气泡出现 D. 该电池总反应为:3Zn+2Fe2+=2Fe+3Zn2+
2.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合的是
甲 乙
丙 丁
A. 图甲表示燃料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
B. B.乙表示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
C.图丙表示弱电解质在水中建立电离平衡的过程
D.图丁表示强碱滴定强酸的滴定曲线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C.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
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的大小
4.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 N2(g)+3H2(g)=2NH3(l);△H=2(a﹣b﹣c)kJ•mol﹣1
B. B.N2(g)+3H2(g)=2NH3(g);△H=2(b﹣a)kJ•mol﹣1
C.N2(g)+H2(g)=NH3(l);△H=(b+c﹣a)kJ•mol﹣1
D.N2(g)+H2(g)=NH3(g);△H=(a+b)kJ•mol﹣1
5.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C(石墨,S)=C(金刚石,S)△H=+1.9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H2(g)+O2(g)=2H2O(l)△H=﹣285.8kJ/mol
D.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kJ/mol,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K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6.最近有研究人员利用隔膜电解法处理高浓度的乙醛废水.乙醛分别在阴、阳极发生反应,转化为乙醇和乙酸.实验室以一定浓度的乙醛﹣Na2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模拟乙醛废水的处理过程,其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解过程中,阴极附近的乙醛被氧化 B.阳极反应CH3CHO﹣2e﹣+H2O═CH3COOH+2H+
C.若以CH4﹣空气燃料电池为直流电源,燃料电池的b极应通入CH4
D.现处理含1mol乙醛的废水,至少需转移2mol电子
7.我国成功研制出新型“海水电池”.电池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铝作负极 B.海水作电解质溶液
C电池工作时O2得电子 D.电池工作时实现了电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8.Al﹣H2O2电池可用于海上导航.该电池以碱性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用铝和石墨做电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l是该电池的正极 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D.海水中的Cl﹣向正极移动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H2在负极上失电子
B. 0.1mol·L-1Na2CO3溶液加热后溶液pH减小
C.常温常压下,22.4L Cl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6.02×1023个
D.室温下,稀释0.1mol·L-1CH3COOH溶液,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2A (s)+B (g)=2C (g)+D (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H一定大于0
B.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可在海轮外壳上装若干铜块以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
C.其他条件不变,向纯水中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都能抑制水的电离,降低水的离子积
D.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11.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曾于20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6岁时,他凭借一个金属易受硫氰酸盐腐蚀的调查项目,荣获有“少年诺贝尔奖”之称的著名奖项.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都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而被还原的过程
B.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其先发生反应:Fe﹣3e﹣=Fe3+,继而形成铁锈
C.减少钢铁中的含碳量,可以增强钢铁的耐腐蚀能力
D.金属的腐蚀会给社会带来巨大损失,所以金属的腐蚀是百害无一利的
12.工业制备硫酸过程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O2 2SO3,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O2的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B.降低体系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C.使用催化剂不影响反应速率 D.一定条件下SO2能100%转化为SO3
13.反应2SO2+O22SO3,经过一段时间后,O2的浓度增加了4mol/L,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4mol/(L•s),则这段时间为()
A.0.1 s B.2.5 s C.5 s D.10 s
14.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 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C.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 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
15.把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2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3X(气)+Y(气)=nZ(气)+2W(气).5min末已生成0.2mol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化学反应平均速率为0.01mol•L﹣1•min﹣1,则上述反应中Z气体的计量系数 n的值是( )
A.1 B.2 C.3 D.4
16.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C(s)+H2O(g)⇌CO(g)+H2(g),一定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v逆(H2O)=v正(CO) B.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
C.n(H2O):n(H2)=1:1 D.生成1molCO的同时生成1molH2
17.在一个6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 X(g)和2L Y(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g)+3Y(g)=2Q(g)+nR(g),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的浓度减小,则该反应方程式中n的值是( )
A.3 B.4 C.5 D.6
18.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大压强可提高反应速率 B. 升高温度可减小反应速率
C. 达到平衡时,v(正)=v(逆)=0 D. 达到平衡时,NO2转化率为100%
19.常温下向10mlb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等体积的0.01mol·L-1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CH3COO-)=c(N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0.01 B.混合后溶液呈中性
C.CH3COOH的电离常数Ka=10-9/(b-0.01)
D.向CH3COOH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
20.在相同温度时,100mL0.01mol•L﹣1的醋酸溶液与10mL 0.1mol•L﹣1的醋酸溶液相比较,下列数值中,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A.H+的物质的量 B.醋酸的电离常数
C.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 D.CH3COOH的物质的量
21.醋酸在水中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CH3COOHCH3COO﹣+H+ △H>0,下列操作能使H+浓度增大的是( )
A.加入少量NaOH固体 B.加热升温10℃ C.加入锌粉 D.加入固体CH3COONa
22.常温下,甲酸、乙酸电离常数:Ka(HCOOH)=1.77x10﹣4、Ka(CH3COOH)=1.75×10﹣5有甲、乙、丙三种溶液:
甲
1000mL 0.1mol/L HCOONa溶液
乙
1000mL 0.1mol/L CH3COONa溶液
丙
1000mL含HCOONa、CH3COONa各0.05mol的溶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中c(Na+):甲=乙>丙
B.溶液中阴、阳离子和酸分子总数:甲<丙<乙
C.溶液pH:甲<丙<乙
D.溶液中阴、阳离子总数:甲>丙>乙
23.常温下,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使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中:Na+、AlO2 -、NO3-、CO32-
B.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mol·L-1的溶液:NH4+ 、SO42 -、HCO3- 、Cl-
C.含有0.1 mol·L-1HCO3- 的溶液:Na+、Fe3+、NO3-、SCN-
D. =0.1 mol·L-1的溶液:Na+、K+、CO32-、NO3-
24.室温下,向a mol/L氨水中逐滴加入盐酸,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pH逐渐减小 B.增大 C.水的电离程度会不断增大 D.Kw不变
25.室温下,在0.01mol/L的Na2CO3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为
A. 1×10—14 B. 大于1×10—14 C. 小于1×10—14 D. 无法确定
26.某温度时,测得纯水中c(H+)=2×10—7mol/L,则此时c(OH—)为
A. 0.5×10—7mol/L B. 1×10—7mol/L C. 2×10—7mol/L D. 4×10—7mol/L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42分)
27.(12分)如图所示3套实验装置,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1为铁的吸氧腐蚀实验.向插入碳棒的玻璃筒内滴入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碳棒附近的溶液变红,该电极反应为 .
(2).装置2中的石墨是 极(填“正”或“负”),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装置3中甲烧杯盛放100mL 0.2mol/L的NaCl溶液,乙烧杯盛放100mL 0.5mol/L的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向甲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观察到石墨电极附近首先变红.
①电源的M端为 极;甲烧杯中铁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
②乙烧杯中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③停止电解,取出Cu电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0.64g,甲烧杯中产生的气体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mL.
28.(14分)研究和深度开发CO、CO2的应用对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CO可用于炼铁,已知:Fe2O3(s)+3C(s)=2Fe (s)+3CO(g) ΔH 1=+489.0 kJ· mol-1,
C(s) +CO2(g)=2CO(g) ΔH 2 =+172.5 kJ·mol-1, 则CO还原Fe2O3(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CO与O2设计成燃料电池(以KOH溶液为电解液)。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
(3)CO2和H2充入一定体积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两种温度下发生反应:CO2(g) +3H2(g) CH3OH(g) +H2O(g) 测得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5。
①反应ΔH 0(填“大于或小于”),曲线I、Ⅱ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Ⅰ KⅡ (填“>、=或<”)。
②一定温度下,在容积相同且固定的两个密闭容器中,按如下方式加入反应物,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容 器
甲
乙
反应物投入量
1 mol CO2、3 mol H2
a molCO2、3a molH2、
b molCH3OH(g)、b molH2O(g)
若甲中平衡后气体的压强为开始的0.8倍,要使平衡后乙与甲中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相等,且起始时维持化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b的取值范围为 。
(4)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CO2和H2O(g)转化为CH4和O2。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I、II、III)作用下,CH4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图6。在0~15小时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I、II和III从小到大的顺序为 (填序号)。
光照时间/h 反应温度/℃
图6 图7
(5)以TiO2/Cu2Al2O4为催化剂,可以将CO2和CH4直接转化成乙酸。
在不同温度下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与乙酸的生成速率的关系如图7。
①当温度在 范围时,温度是乙酸生成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②Cu2Al2O4可溶于稀硝酸,稀硝酸还原产物为NO,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 29.(10分)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3(g)2SO2+O2△H>0,其中 SO3的变化如图示: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2)用O2表示从0~8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
(3)升高温度,K值将 ;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v(SO3)=2v(O2) b.容器压强保持不变c.v(SO2)=2v正(O2)d.容器内密度不变
(5)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减少SO3气体的浓度 b.适当升高温度 c.体积不变,增大压强d.选择高效催化剂
(6)从8min起,压缩容器为1L,则SO3的变化曲线为
A.a B.b C.c D.d.
30.(12分)氮是大气中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请回答下列氮及其化合物的相关问题:
(1)据报道,意大利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研究价值的N4,其分子结构与白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相似.已知断裂1mol N﹣N键吸收167kJ热量,生成1mol N≡N键放出942kJ热量,请写出N4气体转变为N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据报道,NH3可直接用作车用燃料电池,写出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
(3)在T1℃时,将5mol N2O5置于10L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2N2O5(g)⇌4NO2(g)+O2(g);△H>0.反应至5分钟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50%.
①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数字代入式子即可),上述平衡体系中O2体积分数为 .
②用O2表示从0~5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υ(O2)= .
③将上述平衡体系的温度降至T2℃,密闭容器内减小的物理量有 .
A. 压强 B.密度 C.反应速率 D.N2O5的浓度
(4)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NO2,建立如下平衡:2NO2(g)⇌N2O4(g),平衡时N2O4与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再充入NO2和再充入N2O4,平衡后引起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都引起a减小 B.都引起a增大
B. 充入NO2引起a减小,充入N2O4引起a增大
C. D.充入NO2引起a增大,充入N2O4引起a减小.
参考答案
1.B试题分析:该原电池的负极反应是Zn-2e-=Zn2+,故A错误;左烧杯中反应为,溶液的血红色逐渐褪去,故B正确;铂电极上的反应为,故C错误;该电池总反应为Zn+2Fe3+=2Fe2++Zn2+,故D错误。
2.A试题分析:A.燃烧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与图甲不符,错误。B.反应开始温度升高,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温度达到一定值,酶(蛋白质)变性,催化性能降低,反应速率变慢,正确。C.将电解质加入水中,一开始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速率大于离子结合成电解质分子的速率,随着电离的进行,二者速率相等,达到电离平衡,正确。D.强碱滴定强酸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当接近滴定终点时pH发生突变,正确。
3.B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分析:A.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除有新物质生成外,能量的变化也必然发生,从外观检测往往为温度的变化,即常以热量的变化体现;B.放热的化学反应,如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C.有的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也能发生;D.反应的能量变化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高低.
解答:解:A.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的生成,生成新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与断裂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不等,所以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A正确;
B.放热反应有的需加热,如木炭的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应,但需要点燃,点燃的目的是使其达到着火点,故B错误;
C.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不需要加热,故C正确;
D.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依据能量守恒分析判断反应能量变化,故D正确;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的定性判断,一个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关键在于相对能量的大小
4.A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根据反应热等于反应物总能量减去生成物总能量计算反应热并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解答:解:由图可以看出,molN2(g)+molH2(g)的能量为akJ,1molNH3(g)的能量为bkJ,
所以N2(g)+H2(g)=NH3(g);△H=(a﹣b)kJ/mol,
而1mol的NH3(g)转化为1mol的NH3(l)放出的热量为ckJ,
所以有:N2(g)+H2(g)=NH3(l);△H=(a﹣b﹣c)kJ/mol,
即:N2(g)+3H2(g)=2NH3(1);△H=2(a﹣b﹣c)kJ•mol﹣1.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以及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5.D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A、硫固体燃烧变化为蒸气需要吸收热量;B、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C、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是温度氧化物放出的热量;D、浓硫酸溶解过程是放热过程.
解答:解:A、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硫蒸气变化为固体放热,前者放出热量多,故A错误;B、由C(石墨)=C(金刚石)△H=+1.9kJ/mol可知,石墨能量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B错误;C、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O(l)△H=﹣285.8kJ/mol,故C错误;D、浓硫酸溶解过程是放热过程,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K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故D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能量变化,浓硫酸溶解过程是放热过程,燃烧热概念判断,注意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题目难度中等
6.A【考点】电解原理.【分析】A.电解池阴极上发生的还原反应;B.电解池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乙醛在阳极上失去电子生成乙酸;C.a为正极,b为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通入甲烷;D.1mol乙醛转化为乙醇或者转化为乙酸,转移2mol电子.【解答】解:A.电解过程中,阴极附近的乙醛被还原,故A错误;B.电解池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乙醛在阳极上失去电子生成乙酸,电极反应式为:CH3CHO﹣2e﹣+H2O═CH3COOH+2H+,故B正确;C.连接电解池阴极的是原电池负极,负极上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为正极,b为负极,燃料电池的a极应通入空气,故C正确;D.1mol乙醛转化为乙醇或者转化为乙酸,转移2mol电子,故D正确;故选A.
7.D【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根据电池总反应可知,电池工作时,负极为Al,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Al﹣3e﹣+3OH﹣=Al(OH)3,正极上通入空气,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结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解答该题.
【解答】解:A.由方程式可知Al被氧化,应为原电池的负极,故A正确;B.海水中含有氯化钠等电解质,可导电,为原电池反应的电解质溶液,故B正确;C.空气中氧气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C正确;D.原电池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D错误.故选D.
8.C【分析】铝、过氧化氢和海水形成原电池,铝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过氧化氢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H2O2+2e﹣═2OH﹣,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Al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应为原电池的负极,故A错误;B.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应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
C.过氧化氢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H2O2+2e﹣═2OH﹣,溶液的pH增大,故C正确;
D.溶液中Cl﹣移动方向同外电路电子移动方向一致,应向负极方向移动,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的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根据物质的性质判断正负极反应以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为解答该题的关键,学习中注意体会书写方法.
9. A试题分析:A、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H2发生氧化反应,在负极上失去电子,正确;B、升高温度,促进碳酸钠的水解,溶液的pH增大,错误;C、常温常压下,22.4L Cl2中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含有的分子数小于6.02×1023个,错误;D、室温下,稀释稀醋酸,虽然电离平衡正向移动,自由移动离子的数目增加,但溶液体积的增大起主导作用,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减小,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错误。答案选A。
10. 10.A解析:A、反应不能自发进行,说明:△H﹣T△S>0,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所以熵增大,要使△H﹣T△S>0,则△H一定大于0,故A正确;B、铜、铁、海水组成原电池,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铁做负极,被腐蚀,故在海轮外壳上装若干铜块会加快船体的腐蚀速率;故B错误;C、水的离子积只受温度的影响,故C错误;D、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可以是两性氧化物如Al2O3,故D错误;故选A.
11.C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分析:A、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B、电化学中,金属铁失电子只能成为亚铁离子;C、钢铁中,铁和碳能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D、可以根据金属的腐蚀原理进行应用,有其利有其弊.
解答:解:A、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都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的过程,故A错误;
B、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其先发生反应:Fe﹣2e﹣=Fe2+,继而形成铁锈,故B错误;
C、钢铁中,铁和碳能形成原电池,会加快金属腐蚀的反应速率,减少钢铁中的含碳量,阻止原电池装置的形成,可以增强钢铁的耐腐蚀能力,故C正确;D、金属的腐蚀会给社会带来巨大损失,但是金属的腐蚀原理也会给人类带来好处,还保护一些金属,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金属腐蚀的原理以及应用知识,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是关键,难度中等.
12.A【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一般来说,增大浓度、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可增大反应速率,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增加O2的浓度,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目增多,则反应速率增大,故A正确;B.降低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B错误;C.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故C错误;D.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故D错误.故选A.
13.D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分析:根据v=,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计算.解答:解:△t===10s,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把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为解答的关键,难度不大.
14.C考点: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依据图象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的大小比较判断;B、催化剂改变速率不改变平衡;C、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D、图象中分析判断;
解答:解:A、图象中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故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B、催化剂不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只能改变反应速率,故B错误;C、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故C正确;D、图象分析逆反应的活化能E2小于正反应的活化能E1,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催化剂的作用实质,图象识别和理解含义是解题关键.
15.A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先根据v=计算W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再根据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
解答:解:W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 =0.02mol/L.min,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计量数之比,v(Z):v(W)=0.01mol/L.min:0.02mol/L.min=n:2,解得n=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难度不大,明确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计量数之比.
16.A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解答:解:A、v逆(H2O)=v正(CO),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B、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一直不发生变化,不能说明达平衡状态,故B错误;C、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n(H2O):n(H2)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C错误;D、反应始终符合生成1molCO的同时生成1molH2,不能说明达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
17.D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从反应物开始投料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在增加.解答:解:从反应物开始投料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在增加,所以4+3<2+n,所以n>5的正整数,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在相同温度和体积的容器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和解题中排除法的巧妙应用.
18.A试题分析:A.该反应中有气体参与,增大压强能增大反应物浓度而能加快反应速率,所以增大压强能加快反应速率,故A正确;B.无论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加快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故B错误;C.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反应为动态平衡状态,故C错误;D.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存在化学反应限度,所以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故D错误;故选A.
19.D试题分析:A、因为醋酸钠水解溶液呈碱性,所以醋酸应过量,才能使溶液呈中性,即b>0.0l,A正确;B、因为醋酸为弱酸,氢氧化钠为强碱,反应生成醋酸钠,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NH4+)+c(H+)=c(Cl‾)+c(OH‾),因为c(CH3COO-)=c(Na+),可得c(H+)=c(OH‾),则混合后溶液呈中性,B正确;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c(H+)=c(OH‾)=10-7mol/L,c(CH3COO-)=c(Na+)=1/2×0.01mol/L=0.005mol/L,醋酸浓度=(b—0.01) /2mol•L‾1,所以产生的电离常数Ka=10-9/(b-0.01)mol·L-1,C正确;D、向CH3COOH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醋酸完全反应后,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水的电离程度减小,D错误,答案选D。
20.A【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分析】根据醋酸的浓度越小,其电离程度越大,但浓度小,电离产生的离子的浓度、离子的物质的量都小,并结合n=cV来解答,注意电离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
【解答】解:A.由n=cV可知,100mL 0.01mol/L的醋酸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01mol,10mL0.1mol/L的醋酸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01mol,但后者的浓度大,醋酸的电离程度小,所以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前者大于后者,故A正确;B.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相同则电离平衡常数相同,故B错误;C.由于溶质n(CH3COOH)都为0.001mol,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应相同,故C错误;
D.由n=cV可知,100mL 0.01mol/L的醋酸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01mol,10mL0.1mol/L的醋酸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01mol,但前者浓度小,电离程度大,前者的CH3COOH的物质的量小,故D错误;故选A.
21.B【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分析】醋酸的电离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了醋酸的电离,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加入氢氧化钠、加入锌粉都消耗了氢离子,导致氢离子浓度减小;加入醋酸钠,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了醋酸的电离,氢离子浓度减小,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加入NaOH固体,消耗了氢离子,导致H+浓度减小,故A错误;
B.该反应的△H>0,说明醋酸的电离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后促进了醋酸的电离,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故B正确;C.加入锌粉,锌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消耗了氢离子,导致H+浓度减小,故C错误;D.加入固体CH3COONa,溶液中CH3COO﹣的浓度减小,抑制了醋酸的电离,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故D错误;故选B.
22.A【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分析】丙中含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5mol/L的HCOONa、CH3COONa,而由甲酸、乙酸电离常数:Ka(HCOOH)=1.77x10﹣4、Ka(CH3COOH)=1.75×10﹣5,所以甲酸的酸性强于乙酸,所以甲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小于乙酸根离子,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三个溶液中c(Na+)=0.1mol/L,所以溶液中c(Na+):甲=乙>丙,故A错误;
B、水解程度越大产生的氢氧根离子的数目和分子数目越多,而钠离子数目相等,所以溶液中阴、阳离子和酸分子总数:甲<丙<乙,故B正确;C、水解程度越大pH越大,乙酸根离子水解程度最大,两者的混合物次之,最弱的是甲酸根离子,所以溶液pH:甲<丙<乙,故C正确;D、根据电荷守恒得溶液中阴、阳离子总数是阳离子总数的2倍,而钠离子的数目相同,水解程度越大氢离子的数目越小,水解程度越小,氢离子的数目越多,所以溶液中阴、阳离子总数:甲>丙>乙,故D正确;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及溶液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题目难度中等,注意熟练掌握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能够利用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及盐的水解原理判断离子浓度大小,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23.D A.使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是酸溶液,AlO2 -和CO32-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mol·L-1的溶液是酸或碱溶液,HCO3- 不能大量共存,错误;C.含有0.1 mol·L-1 HCO的溶液中Fe3+与SCN- 和HCO3- 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错误;选D。
24.C 25.A 26..C
27.(1) O2+4e﹣+2H2O═4OH﹣ (2)正 2Fe3++Cu═2Fe2++Cu2+ (3) 正 Fe﹣2e﹣═Fe2+ 2Cu2++2H2O2Cu+O2↑+4H+ 224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1)装置1为铁的吸氧腐蚀实验,发生电化学腐蚀,铁为负极,碳为正极,观察到碳棒附近的溶液变红,说明在碳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OH﹣离子,以此判断并书写电极反应式;
装置2为原电池,负极为Cu,电极反应为:Cu﹣2e﹣═Cu2+,正极为石墨,电极反应为2Fe+2e﹣═2Fe2+,以此书写电池总反应;(3)①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向甲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观察到石墨电极附近首先变红,说明在石墨电极上生成OH﹣离子,电极反应为:2H2O+2e﹣═2OH﹣+H2↑,发生还原反应,为电解池的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即M端为正极,N端为负极,阳极反应为Fe﹣2e﹣═Fe2+,
②乙烧杯电解硫酸铜溶液,石墨为阳极,电极反应为4OH﹣﹣4e﹣═O2↑+H2O,Cu为阴极,电极反应为Cu2++2e﹣═Cu,电解的总反应为2Cu2++2H2O2Cu+O2↑+4H+,
③根据电极反应和串联电路各极上转移电子的数目相等进行计算.
解答:解:(1)装置1为铁的吸氧腐蚀实验,发生电化学腐蚀,铁为负极,碳为正极,观察到碳棒附近的溶液变红,说明在碳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OH﹣离子,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O2+4e﹣+2H2O═4OH﹣,故答案为:O2+4e﹣+2H2O═4OH﹣;
装置2为原电池,负极为Cu,电极反应为:Cu﹣2e﹣═Cu2+,正极为石墨,电极反应为2Fe+2e﹣═2Fe2+,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
故答案为:正;2Fe3++Cu═2Fe2++Cu2+;
(3)①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向甲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观察到石墨电极附近首先变红,说明在石墨电极上生成OH﹣离子,电极反应为:2H2O+2e﹣═2OH﹣+H2↑,
发生还原反应,为电解池的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即M端为正极,N端为负极,阳极反应为Fe﹣2e﹣═Fe2+,故答案为:正;Fe﹣2e﹣═Fe2+;
②乙烧杯电解硫酸铜溶液,石墨为阳极,电极反应为4OH﹣﹣4e﹣═O2↑+H2O,Cu为阴极,电极反应为Cu2++2e﹣═Cu,电解的总反应为2Cu2++2H2O2Cu+O2↑+4H+,
故答案为:2Cu2++2H2O2Cu+O2↑+4H+;
③取出Cu电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0.64g,则生成Cu的物质的量为=0.01mol,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1mol×2=0.02mol,
根据甲烧杯产生气体的电极反应计算生成气体的体积,
2H2O+2e﹣═2OH﹣+H2↑,
2mol 22.4L
0.02mol V
V==0.224L,即224ml,故答案为:224.
点评:本题考查电化学知识,题目难度中等,做题时注意电极的判断和电极反应的书写,注意串联电路中各电极转移的电子数目相等,利用反应的方程式计算
28(1) Fe2O3 (s)+ 3CO(g)=2Fe(s)+ 3CO2 (g) △H =-28.5 kJ·mol-1
(2)CO + 4OH-― 2e-= CO32-+ 2H2O
(3)①> 0,KⅠ0.4,C最高为1,所以C的取值范围为0.4<c≤1
(4) 由图Ⅱ可知,CH4的平均生成速率顺序为II>III>I
(5)①从300℃开始,催化剂对反应基本没有影响,温度升高,生成乙酸速率增大,所以①当温度在300℃~400℃范围时,温度是乙酸生成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②Cu2Al2O4中铜为+1价,与硝酸反应被氧化为+2价,硝酸被还原为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2Al2O4+32H++2NO3-= 6Cu2++ 6Al3++2NO↑+16H2O。
29.(1)K=;(2)0.0125mol/(L•min);(3)增大;减小;(4)b、c;(5)c;(6)c.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1)根据平衡常数的概念;
(2)根据v==求出v(SO3),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O2);
(3)根据温度对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
(4)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可由此进行判断;
(5)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角度综合考虑;
(6)根据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
解答:解:(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故答案为:K=;
(2)根据v===0.025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有:v(O2)=v(SO2)=0.0125mol/(L•min),
故答案为:0.0125mol/(L•min);
(3)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温度升高,化学平衡正向移动,生成物的浓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减少,平衡常数增大;温度升高,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增大,质量不变,摩尔质量减少,即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少;故答案为:增大;减小;
(4)a、表示同一方向反应速率,v(SO2)自始至终为v(O2)的2倍,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a错误;
b、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所以压强不变,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不同物质表示速率,到达平衡时,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逆(SO2):v正(O2)=2:1,v逆(SO2)=2v正(O2),故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化学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所以密度始终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5)a、减少SO3气体的浓度,反应速率减慢,故错误;
b、升温平衡正向移动,故错误;
c、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平衡逆向移动,故正确;
d、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故错误;
故选c;
(6)容器的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SO3的物质的量增多,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衡常数、反应速率、平衡平衡状态的判断及读图表能力,难度中等,判断平衡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30.1. N4(g)=2N2(g);△H=﹣882kJ/mol 2. 2NH3+6OH﹣﹣6e﹣=N2+6H2O 3. 12.5% 0.02mol/(L•min) AC 4. B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热化学方程式;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分析:(1)N4气体转变为N2气体先破坏N4分子N﹣N键吸收能量,再生成N2分子形成N≡N键放出能量,注意一个N4分子中含有6个N﹣N键,根据能量的变化写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2)原电池中,负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注意结合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写电极反应式;
(3)根据三段式计算出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
①平衡常数指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系数次幂之积的比值,即k=;根据体积分数等于氧气物质的量除以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计算O2的体积分数;②根据v=计算v(O2);③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进行,再根据选项具体分析;(4)平衡后分别再充入NO2和再充入N2O4,相当于增大体系压强,二氧化氮平衡转化率增大,平衡时N2O4与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增大;
解答:解:(1)根据原子守恒知,一个N4分子生成2个N2分子,一个N4分子中含有6个N﹣N键,破坏1molN4分子中含有6molN﹣N键需要吸收167kJ/mol×6mol=1002kJ能量;
生成2molN≡N键放出942kJ/mol×2mol=1884kJ能量,所以该反应放出1884kJ﹣1002kJ=882kJ能量,所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4(g)=2N2(g)△H=﹣882kJ/mol,
故答案为:N4(g)=2N2(g)△H=﹣882kJ/mol;
(2)原电池中,负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该反应中氨气发生氧化反应,所以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氨气失电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氮气和水,电极反应式为
2NH3+6OH﹣﹣6e﹣=N2+6H2O,故答案为:2NH3+6OH﹣﹣6e﹣=N2+6H2O;
(3)令平衡时O2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
对于反应 2N2O5(g)⇌4NO2(g)+O2(g),
开始(mol):5 0 0
变化(mol):2n 4n n
平衡(mol):5﹣2n 4n n
所以×100%=50%,解得n=1,
①由上述计算知平衡时N2O53mol、NO24mol、O21mol.所以平衡时N2O5的浓度为=0.3mol/L,平衡时NO2的浓度为=0.4mol/L,平衡时O2的浓度为=0.1mol/L,所以平衡常数k==,平衡时O2的物质的量为NO2的,所以O2的体积分数也为NO2的体积分数的,所以O2的体积分数为×50%=12.5%,故答案为:,;12.5%;
②由上述计算知平衡时O2的质的量为1mol,从0~5min内用O2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O2)==0.02mol/(L•min),故答案为:0.02mol/(L•min);
③A.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进行,由于反应前气体体积比反应后小,所以压强减小,故A正确;B.都为气体,总质量不变,体积不变,所以密度不变,故B错误;C.温度降低,反应速率降低,故C正确;D.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进行,N2O5的浓度增加,故D错误.(4)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NO2,建立如下平衡:2NO2(g)⇌N2O4(g),平衡后分别再充入NO2和再充入N2O4,相当于增大体系压强,二氧化氮平衡转化率增大,平衡时N2O4与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增大;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热、原电池电极反应、平衡常数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判断,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及计算等,难度中等,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