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化学】山西省忻州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化学】山西省忻州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第1页
    【化学】山西省忻州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第2页
    【化学】山西省忻州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山西省忻州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展开

    山西省忻州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4gNaOH固体所含电子总数为2NA
    B. 22.4lLC2H6所含化学键总数为7NA
    C. 6gSiO2所含分子数为0.1NA,化学键总数为0.4NA
    D. 0.1mol·L-1NH4Cl溶液中,与Cl-数之和小于0.2NA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4克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4/40=0.1摩尔,每个氢氧化钠中含有20个电子,所以总共含有2 摩尔电子,正确,选A;B、没有说明是否在标况下,不能计算其物质的量,错误,不选B;C、二氧化硅中不含有分子,错误,不选C;D、没有说明溶液的体积,错误,不选D。
    考点: 阿伏伽德罗常数
    2.某氧原子的质量是a g,12C原子的质量是b g,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a/b
    ②m g该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m/(aNA) mol
    ③该氧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 g
    ④a g该氧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为8 mol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C
    【详解】①某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该原子的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故该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故①正确;
    ②根据公式n=,一个该氯原子的质量是a,则1mol该氯原子的质量(摩尔质量)为(aNA)g/mol,那么mg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即为mol,故②正确;
    ③一个该氯原子的质量是a,1mol该氯原子的质量(摩尔质量)为(aNA)g/mol,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mol,故③错误;
    ④一个该氧原子的质量是ag,a g该氧原子个数×NA=1,1个氧原子所含的电子数是8个,ag该氧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为8,故④错误;
    正确的有①②,故选C。
    3.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晶体中原子呈周期性有序排列,有自范性;而非晶体中原子排列相对无序,无自范性;
    ②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③共价键可决定分子晶体的熔、沸点;
    ④MgO的晶格能远比NaCl大,这是因为前者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多,离子半径小;
    ⑤晶胞是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晶体内部的微粒按一定规律作周期性重复排列;
    ⑥晶体尽可能采取紧密堆积方式,以使其变得比较稳定;
    ⑦干冰晶体中,一个CO2分子周围有12个CO2分子紧邻;CsCl和NaCl晶体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都为6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④⑤⑥ D. ②③⑦
    【答案】D
    【解析】①晶体中原子呈周期性有序排列,且有自范性,非晶体中原子排列相对无序,无自范性,可以用衍射方法鉴别晶体和非晶体,①正确;②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例如金属晶体中也含有阳离子,但含有阴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②不正确;③决定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的分子间作用力,共价键决定分子的稳定性,③不正确;④晶格能与离子半径成反比、与离子电荷成正比,镁离子、氧离子电荷都大于钠离子、氯离子,且半径都小于钠离子、氯离子,所以MgO的晶格能远比NaCl大,④正确;⑤晶胞是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晶体内部的微粒按一定规律作周期性重复排列,⑤正确;⑥在以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作用力结合形成晶体时,晶体尽量采取紧密堆积方式以使其变得比较稳定,⑥正确;⑦干冰晶体中,一个CO2分子周围有12个CO2分子紧邻,CsCl晶体中阴阳离子配位数是8、NaCl晶体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是6,⑦不正确。综上,②③⑦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的构成、晶胞的概念、配位数的判断等,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晶体熔沸点高低比较的一般规律是:原子晶体,熔沸点大小和共价键的强弱有关系;金属晶体中,形成金属键的金属阳离子半径越小,电荷数越多,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分子晶体中形成分子晶体的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离子晶体中形成离子键的离子半径越小,电荷数越多,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
    4.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气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均相同。根据甲、乙的摩尔质量(M)的关系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M(甲)二氧化硅>碳化硅 B. CI4>CBr4>CCl4>CF4
    C. MgO>H2O>N2>O2 D. 金刚石>生铁>钠>纯铁
    【答案】B
    【解析】A.原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熔、沸点越大,则熔、沸点为金刚石>二氧化硅>碳化硅>晶体硅,选项A错误;B.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大,则熔、沸点为CI4>CBr4>CCl4>CF4,选项B正确;C.离子晶体的熔沸点大于分子晶体,水中含有氢键,熔、沸点比氮气、氧气的大,则熔、沸点为MgO>H2O>O2>N2,选项C错误;D.熔、沸点:原子晶体>金属晶体,合金的熔点比纯金属的低,则熔、沸点为金刚石>纯铁>生铁>钠,选项D错误。答案选B。
    10.如图是某无机化合物的二聚分子(小球大小只代表种类不同,与原子半径大小无关),该分子中A、B两种元素都是第3周期的元素,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l2Cl6
    B. 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C. 该化合物在固态时所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
    D. 该化合物中不存在离子键,也不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答案】B
    【分析】将二聚分子变成单分子,得AB3化学式,根据两种元素都处于第三周期,可能是PCl3 或AlCl3,而在PCl3所有原子已达稳定结构,形成二聚分子的话不可能符合,故只可能是AlCl3,为共价化合物,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将二聚分子变成单分子,得AB3化学式,根据两种元素都处于第三周期,可能是PCl3 或AlCl3,而在PCl3所有原子已达稳定结构,形成二聚分子的话不可能符合,故只可能是AlCl3,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l2Cl6,故A正确;
    B.Al2Cl6属于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离子键,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故B错误;
    C.Al2Cl6属于共价化合物,固态是构成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故C正确;
    D.Al2Cl6属于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离子键,只有极性共价键,不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物质的组成,要注意AlCl3属于共价化合物,不是离子化合物。
    11.科学家艾哈迈德·泽维尔使“运用激光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泽维尔研究发现,当激光脉冲照射NaI时,Na+和I—两核间距在10~15(埃,1=1×10-10m),呈现离子键;当两核靠近约2.8时,呈现共价键。根据泽维尔的研究成果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NaI晶体是离子晶体和分子晶体的混合物
    B. 共价键和离子键没有明显的界限
    C. NaI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D. 离子晶体可能含有共价键
    【答案】B
    【详解】A.NaI晶体是离子化合物,如改变离子的核间距,可能为共价化合物,但为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A错误。
    B.当激光脉冲照射NaI时,Na+和I—两核间距在10~15,呈现离子键;当两核靠近约2.8时,呈现共价键,由此可知共价键和离子键没有严格的界限,故B正确;
    C.NaI晶体中当Na+和I—两核间距在10~15,呈现离子键;当两核靠近约2.8时,呈现共价键,但不存在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情形,故C错误;
    D.NaOH晶体中就有离子键和共价键,但不是泽维尔的研究成果,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CD,C要注意NaI晶体中只能存在离子键或共价键,不可能同时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D要注意题意的理解。
    12.下列对一些实验事实的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事实
    理论解释
    A
    氮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于氧原子
    氮原子2p能级半充满
    B
    CO2为直线形分子
    CO2分子中C=O之间的夹角为109°28′
    C
    金刚石的熔点低于石墨
    金刚石是分子晶体,石墨是原子晶体
    D
    HF的沸点高于HCl
    HF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HCl

    【答案】A
    【详解】A.原子轨道中电子处于全空、半满、全满时最稳定,氮原子2p能级半充满,则氮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于氧原子,故A正确;
    B.理论解释不对,CO2分子的价层电子对是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CO2中C为sp杂化,CO2分子是直线型,故B错误;
    C.金刚石为原子晶体,石墨为混合型晶体,但石墨中共价键的键长比金刚石中共价键键长短,键能更大,所以石墨的熔点比金刚石的高,故C错误;
    D.卤族元素的氢化物都属于分子晶体,但氟化氢分子间存在氢键,氯化氢中不含氢键,导致氟化氢沸点高于HCl,故D错误;
    故选A。
    13.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键能无关的是 (  )
    ①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②NH3易液化
    ③F2、Cl2、Br2、I2的熔、沸点依次升高
    ④H2S的熔、沸点小于H2O的熔、沸点
    A. ①③④ B. ①③ C. ②③④ D. 全部
    【答案】C
    【详解】①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的原因是分子中的键能依次减小,所以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减弱,和键能有关;
    ②NH3易液化是因为其分子间存在氢键,与化学键的键能无关;
    ③F2、Cl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和分子间作用力有关,与分子内的键能无关;
    ④H2S的熔沸点小于H2O的熔沸点,因为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氢键的作用力大于范德华力,则熔沸点与分子间的作用力有关与键能无关;
    与键能无关的是②③④,故选C。
    14.为了确定SbCl3、SbCl5、SnCl4是否为离子化合物,可以进行下列实验,其中合理、可靠的是( )
    A. 观察常温下的状态,SbCl5是苍黄色液体,SnCl4为无色液体。结论:SbCl5和SnCl4都是离子化合物
    B. 测定SbCl3、SbCl5、SnCl4的熔点依次为73.5 ℃、2.8 ℃、-33 ℃。结论:SbCl3、SbCl5、SnCl4都不是离子化合物
    C. 将SbCl3、SbCl5、SnCl4溶解于水中,滴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结论:SbCl3、SbCl5、SnCl4都是离子化合物
    D. 测定SbCl3、SbCl5、SnCl4水溶液的导电性,发现它们都可以导电。结论:SbCl3、SbCl5、SnCl4都是离子化合物
    【答案】B
    【解析】离子化合物一般熔点较高,熔融后可导电;分子晶体溶于水后也可以发生电离而导电,如HCl等溶于水电离产生Cl-,能与HNO3酸化的AgN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A、C、D项都不可靠。
    15.某同学用烧碱固体配制0.1 mol·L-1的NaOH溶液50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同学使用的玻璃仪器共有3种
    B. 该同学配制溶液时忘记冷却,使配制溶液浓度偏小
    C. 该同学定容时不慎超过刻度线,他用胶头滴管吸出一些至刻度线,则配制溶液浓度偏低
    D. 该同学在托盘上放置两张称量纸称量样品,由于样品吸水使结果偏高
    【答案】C
    【详解】A.用烧碱固体配制0.1 mol·L-1的NaOH溶液500 mL,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共有用烧杯溶解氢氧化钠,用玻璃棒搅拌和引流、在容量瓶中定容,用胶头滴管定容以及用到量筒,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溶解时放热,配制溶液时忘记冷却,会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使配制溶液浓度偏大,故B错误;
    C.定容时不慎超过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则配制溶液浓度偏低,故C正确;
    D.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易潮解的性质,不能放在纸上称量,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分析判断各步使用的玻璃仪器。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把100 mL 3 mol·L-1的H2SO4跟100 mL H2O混合,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 mol·L-1
    B. 把100 g 20%的NaCl溶液跟100 g H2O混合后,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
    C. 把200 mL 3 mol·L-1的BaCl2溶液跟100 mL 3 mol·L-1的KCl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c(Cl-)仍然是3 mol·L-1
    D. 把100 mL 20%的NaOH溶液跟100 mL H2O混合后,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
    【答案】B
    【详解】A.把100 mL 3 mol·L-1的H2SO4跟100 mL H2O混合,溶液的总体积小于200mL,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1.5mol•L-1,故A错误;
    B.与水混合前后,NaCl的质量不变,则把100g20%的NaCl溶液跟100gH2O混合后,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10%,故B正确;
    C.3mol•L-1的BaCl2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6mol•L-1,3mol•L-1的KCl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3mol•L-1,混合后氯离子浓度介于3mol•L-1~6mol•L-1之间,故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不相同,不知道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无法计算混合后溶液的总质量,故D错误;
    故选B。
    17.36.5 g HCl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1,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B. 所得溶液中含有NA个HCl分子
    C. 36.5 g HCl气体占有的体积为22.4 L
    D. 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w=
    【答案】D
    【详解】A.36.5gHCl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L,溶质为氯化氢,物质的量浓度c=== mol/L,故A错误;
    B.氯化氢是强电解质,溶于水完全电离,溶液中无氯化氢分子,故B错误;
    C.36.5gHCl气体物质的量为1mol,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为22.4L,选项中温度压强不知,不能确定气体的体积,故C错误;
    D.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ω==,故D正确;
    故选D。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标准状况下,6.02×1023个分子所占的体积约是22.4 L
    ②0.5 mol H2所占体积为11.2 L
    ③标准状况下,1 mol H2O的体积为22.4 L
    ④标准状况下,28 g CO与N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
    ⑤各种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为22.4 L·mol-1
    ⑥标准状况下,体积相同的气体的分子数相同
    A. ①③⑤ B. ④⑥ C. ②④⑥ D. ①④⑥
    【答案】B
    【详解】①该物质不一定为气体,若为气体时,标准状况下,6.02×1023个分子所占的体积约是mol×22.4L/mol=22.4L,故错误;
    ②不一定在标准状况下,则Vm未知,不能利用V=nVm计算,故错误;
    ③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根据V=nVm计算,故错误;
    ④CO与N2的摩尔质量均为28g/mol,标准状况下,28g CO与N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mol=22.4L,故正确;
    ⑤气体摩尔体积与温度、压强有关,状态未知,不能确定气体的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下,各种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为22.4L•mol-1,故错误;
    ⑥标准状况下,体积相同的气体,物质的量相同,由n=可知,分子数相同,故正确;
    故选B。
    19.在100mL 0.10 mol·L-1的 AgNO3溶液中加入100mL溶有2.08g BaCl2的溶液,再加入100 mL溶有0.010 mol CuSO4·5H2O的溶液,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B. 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 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l—的物质的最为0.02 mol
    D. 在最终得到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1
    【答案】B
    【分析】AgNO3的物质的量为0.1L×0.10mol/L=0.01mol,BaCl2的物质的量为 =0.01mol,CuSO4•5H2O的物质的量为0.010mol,利用Ag++Cl-═AgCl↓、Ba2++SO42-═BaSO4↓分析解答。
    【详解】AgNO3的物质的量为0.1L×0.10mol/L=0.01mol,BaCl2的物质的量为=0.01mol=0.01mol,CuSO4•5H2O的物质的量为0.010mol,
    Ag+ + Cl- ═ AgCl↓
    0.01 0.01 0.01
    Ba2+ + SO42- ═ BaSO4↓
    0.01 0.01 0.01
    A.因铜离子没有参加反应,则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蓝色溶液,故A错误;
    B.由计算可知,氯化银和硫酸钡白色沉淀的物质的量都是0.01mol,故B正确;
    C.反应前Cl-的物质的量为0.02mol,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则反应后溶液中剩余的Cl-的物质的量为0.01mol,故C错误;
    D.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33mol/L,故D错误;
    故选B。
    20.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Z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W、Y、Z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一定是Z>Y>W
    B. W、X、Y、Z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可能是W>X>Y>Z
    C. Y、Z形成的分子的空间构型可能是正四面体
    D. WY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是2∶1
    【答案】C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W一定是6号C元素,X一定是13号Al元素,Z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则Z为17号Cl元素,Y是14~16号中某元素。若Y是14号Si元素,则电负性是C>Si,A不正确;原子半径Al一定是大于C的,B不正确;Y和Z有可能形成SiCl4,此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C正确;WY2分子若是CS2,它与CO2是等电子体,则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是1∶1,D不正确。
    21.铜是重要金属,Cu的化合物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许多用途,如CuSO4溶液常用作电解液、电镀液等。请回答以下问题:
    (1)元素金(Au)处于周期表中的第6周期,与Cu同族,金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一种铜合金晶体具有立方最密堆积的结构,在晶胞中铜原子处于面心,金原子处于顶点位置,则该合金中铜原子与金原子数量之比为_____,该晶体中,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是________;
    (2)上述晶体具有储氢功能,氢原子可进入到由铜原子与金原子构成的四面体空隙中。若将铜原子与金原子等同看待,该晶体储氢后的晶胞结构与CaF2的结构相似,该晶体储氢后的化学式应为_____________。

    (3)CuSO4晶体的构成微粒是____和____,微粒间的作用力是_______,该晶体属于____晶体;
    (4)SO42-中S以sp3杂化,SO42-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uSO4粉末常用来检验一些有机物中的微量水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6s1 (2). 3∶1 (3). 金属键 (4). Cu3AuH8 (5). Cu2+ (6). SO42- (7). 离子键 (8). 离子 (9). 正四面体形 (10). 白色CuSO4粉末和水结合生成蓝色的CuSO4·5H2O晶体
    【分析】(1)元素金(Au)处于周期表中的第六周期,与Cu同族,则最外层电子数为1,以此判断电子排布式,利用均摊法计算晶胞;
    (2)结合(1)的分析和CaF2的结构解答;
    (3)CuSO4为离子化合物;
    (4)SO42-中S以sp3杂化,没有孤电子对,据此判断SO42-的立体构型;
    (5)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的,CuSO4•5H2O是蓝色的,显示水合铜离子特征蓝色,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元素金(Au)处于周期表中的第六周期,与Cu同族,则最外层电子数为1,则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6s1。在晶胞中Cu原子处于面心,N(Cu)=6×=3,Au原子处于顶点位置,N(Au)=8×=1,则该合金中Cu原子与Au原子数量之比为3:1,为金属晶体,原子间的作用力为金属键;故答案为:6s1;3∶1;金属键;
    (2)上述晶体具有储氢功能,氢原子可进入到由铜原子与金原子构成的四面体空隙中。若将铜原子与金原子等同看待,该晶体储氢后的晶胞结构与CaF2的结构相同,如图,氢原子可进入到由Cu原子与Au原子构成的四面体空隙中,则H原子应位于晶胞内部,则应含有8个H,则化学式为Cu3AuH8,故答案为:Cu3AuH8;
    (3)CuSO4为离子化合物,晶体的构成微粒是Cu2+和SO42-,微粒间的作用力是离子键,该晶体属于离子晶体,故答案为:Cu2+;SO42-;离子键;离子;
    (4)SO42-中S以sp3杂化,没有孤电子对,SO42-立体构型是正四面体形,故答案为:正四面体形;
    (5)白色无水硫酸铜可与水结合生成蓝色的CuSO4•5H2O,显示水合铜离子特征蓝色,故答案为:白色无水硫酸铜可与水结合生成蓝色的CuSO4•5H2O晶体。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2),关键是理解“氢原子可进入到由铜原子与金原子构成的四面体空隙中”,就是数四面体空隙的个数。
    2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Cu与浓H2SO4的反应,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方案(装置中的固定仪器和酒精灯均未画出)。

    实验选用细铜丝、98.3% H2SO4、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CCl4、NaOH溶液等药品,铜丝被卷成螺旋状,一端没入浓H2SO4中,另一端露置在液面上方。
    以下是该学习小组部分交流记录及后续探究实验的记录:
    材料一:小组交流摘录
    学生1:加热前,无现象发生;加热后,液面下铜丝变黑,产生气泡,有细小黑色颗粒状物质从铜丝表面进入浓硫酸中,黑色物质是什么?值得探究!
    学生2:,我也观察到黑色颗粒状物质,后来逐渐转变为灰白色固体,我想该灰白色固体极有可能是未溶于浓硫酸的CuSO4。
    学生3:你们是否注意到液面以上的铜丝也发黑,而且试管上部内壁有少量淡黄色S固体凝聚,会不会液面以上的铜丝与硫发生了反应,我查资料发现:2Cu+S = Cu2S(黑色)。
    材料二:探究实验剪辑
    实验1 将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变黑,然后插入稀硫酸中,铜丝重新变得光亮,溶液呈蓝绿色;将光亮的铜丝置入加热的硫蒸气中变黑,然后插入稀硫酸中无变化。
    实验2 截取浓硫酸液面上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无变化;将浓硫酸液面下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黑色明显变浅,溶液呈蓝绿色。
    实验3 将溶液中的黑色颗粒状物质,经过滤、稀硫酸洗、蒸馏水洗、干燥后放入氧气流中加热,然后冷却,用电子天平称重发现质量减少10%左右。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CuSO4可由金属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A试管上方的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E两支试管中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过程中,观察到A试管中出现大量白色烟雾,起初部分烟雾在试管上部内壁析出淡黄色固体物质,在持续加热浓硫酸(沸腾)时,淡黄色固体物质又慢慢地消失。写出淡黄色固体消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A试管中的浓H2SO4和铜丝进行加热,很快发现C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但始终未见D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或沉淀。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上述研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液面下方铜丝表面的黑色物质成分是_______。(写化学式)
    【答案】 (1).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 冷凝、回流 (3). 防止倒吸 (4). S+2H2SO4(浓)3SO2↑+2H2O (5). 由于SO2溶解度较大,生成了Ca(HSO3)2溶液的缘故 (6). 取样后,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或者加热、加盐酸检验SO2气体等方法,开放题,正确即可给分) (7). CuO、CuS、Cu2S
    【分析】(1)金属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据此书写方程式;
    (2)长导管除了导气作用之外,还可以让气体冷凝,回流;二氧化硫和强碱的反应十分剧烈,且易溶于水;
    (3)硫在加热时能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SO2的溶解度较大,正盐可能转化为酸式盐,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将酸式盐转化为正盐检验;
    (5)根据实验1、实验2、实验3的现象以及定量实验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确定黑色物质中有CuO、CuS、Cu2S。
    【详解】(1)CuSO4可由金属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故答案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根据实验装置,长导管的作用一定是能导气,但气体在导管中时间一长就会冷凝,回流;二氧化硫在强碱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大,但其不溶于四氯化碳,故可以采用四氯化碳来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故答案为:导气、冷凝、回流;防止倒吸;
    (3)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硫在加热时能和浓硫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H2SO4(浓) 3SO2↑+2H2O,故答案为:S+2H2SO4(浓) 3SO2↑+2H2O;
    (4) 对A试管中的浓H2SO4和铜丝进行加热,很快发现C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硫,但始终未见D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或沉淀,可能是SO2溶解度较大,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了Ca(HSO3)2溶液;可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故答案为:由于SO2溶解度较大,生成了Ca(HSO3)2溶液的缘故;取样后,向其中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5)含有铜元素的黑色物质有:CuO、CuS、Cu2S,根据实验1、实验2、实验3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可知,液面上的铜丝上的黑色物质主要是不溶于稀硫酸的Cu2S,液面下的铜丝上的黑色物质一定包含可溶于稀硫酸的CuO和不溶于稀硫酸的硫化物(CuS和Cu2S至少有一种)。试管底部有黑色颗粒物质,将溶液中的黑色颗粒状物质,经过滤、稀硫酸洗,除去了其中的CuO,蒸馏水洗、干燥后得到的硫化物放入氧气流中加热,然后冷却,用电子天平称重发现质量减少10%左右。若此硫化物全部是Cu2S,其与氧气反应后生成CuO,固体质量不变;若硫化物全部是CuS,其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CuO,质量减少16.7%,因此不溶于稀硫酸的硫化物中既有Cu2S,又有CuS。综合以上的分析和计算,可以确定液面下方铜丝表面的黑色物质成分为CuO、CuS、Cu2S,故答案为:CuO、CuS、Cu2S。
    23.碳元素的单质有多种形式,下图依次是C60、石墨和金刚石的结构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形式,它们互为_________。
    (2)金刚石、石墨烯(指单层石墨)中碳原子的杂化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C60属于_________晶体,石墨属于________晶体。
    (4)石墨晶体中,层内C—C键的键长为142 pm,而金刚石中C—C键的键长为154 pm,其原因是金刚石中只存在C—C间的________共价键,而石墨层内的C—C间不仅存在_________共价键,还有_________键。
    (5)金刚石晶胞含有________个碳原子。若碳原子半径为r,金刚石晶胞的边长为a,根据硬球接触模型,则r=________a,列式表示碳原子在晶胞中的空间占有率________(用含π分数形式表示,不要求写成百分数)。
    【答案】(1). 同素异形体 (2). sp3 (3). sp2 (4). 分子 (5). 混合 (6). σ (7). σ (8). π (9). 8 (10). (11).
    【分析】(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
    (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称理论确定原子杂化类型;
    (3)分子晶体的构成微粒是分子,原子晶体的构成微粒是原子;
    (4)sp3杂化的碳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为σ键,sp2杂化的碳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中含有σ键和π键;
    (5)利用均摊法分析计算。
    【详解】(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形式,属于同素异形体,故答案为:同素异形体;
    (2)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4,所以C原子杂化方式为sp3,石墨烯中每个碳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3,所以碳原子杂化方式为sp2,故答案为:sp3;sp2;
    (3)C60的构成微粒是分子,所以属于分子晶体;石墨的构成微粒是原子,且层与层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所以石墨属于混合型晶体,故答案为:分子;混合;
    (4)sp3杂化的碳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为σ键,sp2杂化的碳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中含有σ键和π键,因此,金刚石中碳原子之间都是碳碳单键,只存在σ键,石墨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碳原子之间存在σ键和π键,故答案为:σ;σ;π
    (5)晶胞中顶点微粒数为:8×=1,面心微粒数为:6×=3,体内微粒数为4,共含有8个碳原子;晶胞内部含有四个碳原子,则晶胞体对角线长度是碳原子直径的8倍,即 a=8r,r=a;8个碳原子的体积为:8××π×r3,晶胞体积为:a3,碳原子的空间利用率为: == ,故答案为:8;;。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和难点为(5),要注意利用均摊法进行计算,关键是注意原子半径与晶胞参数的关系。
    24. 氮化硼(BN)晶体有多种相结构。六方相氮化硼是通常存在的稳定相,与石墨相似,具有层状结构,可作高温润滑剂。立方相氮化硼是超硬材料,有优异的耐磨性。它们的晶体结构如右图所示。

    ⑴基态硼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
    ⑵ 关于这两种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立方相氮化硼含有σ键和π键,所以硬度大 b.六方相氮化硼层间作用力小,所以质地软
    c.两种晶体中的B-N键均为共价键 d.两种晶体均为分子晶体
    ⑶六方相氮化硼晶体层内一个硼原子与相邻氮原子构成的空间构型为 ,其结构与石墨相似却不导电,原因是 。
    ⑷立方相氮化硼晶体中,硼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该晶体的天然矿物在青藏高原在下约300Km的古地壳中被发现。根据这一矿物形成事实,推断实验室由六方相氮化硼合成立方相氮化硼需要的条件应是 。
    ⑸NH4BF4(氟硼酸铵)是合成氮化硼纳米管的原料之一。1mo NH4BF4含有 mol配位键。
    【答案】⑴1s22s22p1 ⑵b、c ⑶平面三角形 层状结构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⑷sp3高温、高压 ⑸2
    【解析】试题分析:B位于第2周期ⅢA族,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1,形成的六方相氮化硼,每一个B与3个N原子相连,每1个N原子与3个B原子相连,形平面三角形,向空间发展成层状结构.六方相氮化硼,不含π键,只含σ键,层与层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结合在一起;B原子的电子全部成键,能源自由移动的电子,不导电.立方相氮化硼每个B原子与4个N原子相连,每个N与2个B原子相连,构成正四面体,向空间发展形成网状结构.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由于六方相氮化硼比立方相氮化硼稳定,所以由六方相氮化硼合成立方相氮化硼需要的条件应是高温高压.根据配位键理论,NH4BF4有1个N-H和一个B-F属于配位键。
    (1)基态硼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分别位于1s、2s、2p能级,根据构造原理知其基态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1,故答案为:1s22s22p1;
    (2)a.立方相氮化硼N原子和B原子之间存在共价单键,所以该化合物中含有σ键不存在π键,故错误;b.六方相氮化硼层间为分子间作用力,作用力小,导致其质地软,故正确;c.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所以N原子和B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正确;d.立方相氮化硼为空间网状结构,不存在分子,为原子晶体,故错误;故选bc;
    (3)六方相氮化硼晶体层内一个硼原子与相邻氮原子形成3个共价单键,且B原子不存在孤电子对,所以构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该物质的层状结构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不导电,故答案为:平面三角形;层状结构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4)立方相氮化硼晶体中,硼原子和四个N原子形成4个共价单键,所以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在地壳内部,离地面越深,其压强越大、温度越高,根据题干知,实验室由六方相氮化硼合成立方相氮化硼需要的条件应是高温高压,故答案为:sp3;高温高压;
    (5)一个NH4BF4中N原子和其中一个H原子之间存在配位键、B原子和其中一个F原子之间存在一个配位键,所以含有2个配位键,则1mol NH4BF4含有2mol配位键,故答案为:2。
    考点:考查了配位键、原子杂化方式的判断、微粒空间构型的判断等相关知识。
    25.实验室需要配制0.50 mol·L-1 NaCl溶液480 mL。按下列操作步骤填上适当的文字,以使整个操作完整。
    (1)选择仪器。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精确到0.1 g)、药匙、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以及等质量的几片滤纸。
    (2)计算。配制该溶液需称取NaCl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3)称量。
    ①称量过程中NaCl晶体应放于天平的________(填“左盘”或“右盘”)。
    ②称量完毕,将药品倒入烧杯中。
    (4)溶解、冷却,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转移、洗涤。在转移时应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引流,洗涤烧杯2~3次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定容,摇匀。
    (7)在配制过程中,某学生观察定容时液面情况如图所示,所配溶液浓度会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答案】(1). 500 mL容量瓶(不答规格或答错规格不给分) (2). 胶头滴管 (3). 14.6 (4). 左盘 (5). 搅拌,加速溶解 (6). 玻璃棒 (7). 保证溶质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 (8). 偏低
    【分析】(1)根据配制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来分析需要的仪器;(2)根据n=cV和m=nM来计算;(3)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要注意左物右码;(4)结合玻璃棒的作用分析解答;(5)为了防止溶液溅出,要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并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的目的是将溶质都转移至容量瓶;(7)根据c=并结合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的变化来进行误差分析。
    【详解】(1)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加入烧杯),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由于无480mL的容量瓶,故选用500mL容量瓶,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以所需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根据提供的仪器可知,还需仪器有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由于无480mL的容量瓶,故选用500mL容量瓶,故配制出的溶液的体积为500mL,根据n=cV可知需要的NaCl的物质的量n=0.50mol/L×0.5L=0.25mol,质量m=nM=0.25mol× 58.5g/mol=14.6g,故答案为:14.6;
    (3)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左物右码,故答案为:左盘;
    (4)溶解、冷却,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目的是搅拌,加速固体溶解,故答案为:搅拌,加速溶解;
    (5)为了防止溶液溅出,要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并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的目的是将溶质都转移至容量瓶,故答案为:玻璃棒;将溶质全部转移至容量瓶;
    (7)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则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