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76762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76762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76762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S:32 O:16 N:14 Na:23 Cl:35.5 Fe:56 Cu: 64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
1.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解析】
【详解】可燃物架空一些,可使空气容易进入而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氧气与可燃物接触更充分;“火要虚”能使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燃烧更完全才能燃烧更旺;此做法不能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等物质固有属性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D。
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常温常压下,1.4gN2和CO的混合气体含有的电子数为0.7NA
B. 标况下,足量Fe在2.24L氯气中燃烧,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3NA
C. 1L0.1 mol·L-1 醋酸溶液中含有H+离子的数目为0.1NA
D. 一定条件下,将2molSO2和1molO2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SO3的分子数为2 NA
【答案】A
【解析】
A. 氮气和CO的摩尔质量都是28g/mol,二者都含有14个电子,则1.4g该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含有0.7mol电子,数目为0.7NA,故A正确;B. 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是0.1mol,1mol氯气与足量的铁反应生成氯化铁,转移电子2mol,则0.1mol氯气反应,转移电子0.2mol,数目为0.2NA,故B错误;C. 1L0.1 mol·L-1 醋酸溶液中含有醋酸0.1mol,因醋酸是一元酸且属于弱电解质,在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则溶液中的H+物质的量小于0.1mol,即数目小于0.1NA,故C错误;D. 因SO2和O2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则将2molSO2和1molO2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SO3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分子数小于2 NA,故D错误;答案选A。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总键能大于生成物总键能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B. 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数值都会随反应物的用量不同而改变
C.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必须确保酸碱稀溶液中n(HCl)=n(NaOH)
D. 所有化学反应都可使用催化剂达到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的目的
【答案】A
【解析】
A、△H=反应物键能和-生成物键能和,△H>0时反应吸热,故A正确;B、依据概念分析可知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热量,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稀溶液全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两者的数值均不随反应物用量改变而改变,故B错误;C、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必须确保酸碱稀溶液中有一种过量,故C错误;D、只有部分化学反应可使用催化剂达到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的目的,故D错误;故选A。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25℃、101KPa,1mol S(s)和2molS(s) 的燃烧热相等
B. 1mol H2SO4 (浓)与1mol 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C. CO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CO2 ,所以CO的燃烧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 101KPa时,1mol H2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氢气的燃烧热
【答案】A
【解析】
A、燃烧热指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因此S的燃烧热相等,故A正确;B、中和热是稀强酸与稀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浓硫酸遇水放出热量,故B错误;C、所有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D、应是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即101kPa时1mol氢气燃烧产生的H2O是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才是燃烧热,故D错误。
点睛:燃烧热指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特别注意稳定的氧化物,C→CO2,H2O的状态时液态,S→SO2;中和热:稀酸与稀碱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注意:酸、碱都是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时吸热过程,酸和碱的浓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如果浓度太大,浓酸、浓碱与水放出热量,同时离子反应方程式只能写成H++OH-=H2O。
5.在0.1mol/L的NH3·H2O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NH3·H2ONH4++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加入少量NaOH固体,溶液中c(OH-)减少
B. 通入少量HCl气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加入少量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加入少量NH4Cl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B
【解析】
A.向氨水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A错误;B.通入少量HCl气体,与OH-发生中和反应,c(OH-)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B正确;C.加水稀释常见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故C错误;D.向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溶液中c(NH4+)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D错误;故选B。
6.在NH4Cl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排队正确的是( )
A. c(NH4+)> c(Cl-)> c(OH-)> c(H+)
B. c(Cl-)> c(NH4+)> c(OH-)> c(H+)
C. c(Cl-)>c(NH4+)> c(H+)> c(OH-)
D. c(NH4+)> c(Cl-)> c(H+)> c(OH-)
【答案】C
【解析】
氯化铵溶于水完全电离出相等的铵根离子和氯离子。铵根离子会水解,所以c(Cl-)>c(NH4+)。水解后溶液显酸性,所以c(H+)> c(OH-)。溶液的离子浓度大小为:c(Cl-)>c(NH4+)> c(H+)> c(OH-),选项C正确。
点睛:判断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溶质完全电离出来的离子浓度一定是溶液中相对较大的,进行可逆电离或水解生成的离子一定较小。所以本题中氯化铵电离的铵根和氯离子一定是浓度较大的两种离子,而铵根水解出的氢离子以及水电离的氢离子、氢氧根离子一定浓度较小。
7.①c(H+)=0.01mol/L的CH3COOH溶液; ②c(H+)=0.01mol/L的H2SO4溶液;③c(OH—)=0.01mol/L的氨水; ④c(OH—)=0.01mol/L的NaOH溶液。室温条件下,有关上述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 水电离的c(H+):①=②=③=④
B. 将②、④溶液混合后,pH=7,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④
C. 等体积的①、②、④溶液分别与足量铝粉反应,生成H2的量:②最大
D. 向10 mL上述四溶液中各加入90 mL水后,溶液的pH:③>④>①>②
【答案】A
【解析】
A.四种酸或碱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或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同,同等程度抑制水的电离,所以水电离的c(H+)相同,A正确; B. ②、④溶液是强酸和强碱,c(H+)= c(OH-),混合后pH=7,溶液的体积②=④,B错误;C. ①、②、④溶液中,弱酸CH3COOH的浓度最大,取等体积的①、②、④溶液分别与足量铝粉反应,①产生的氢气最多,C错误;D. . 向10 mL上述四溶液中各加入90 mL水后,由于强酸或强碱的pH值变化大,溶液的pH:③>④>②>①,D错误。本题选A。
8.常温下,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和弱酸的电离常数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aSO4
CaCO3
MgCO3
Mg(OH)2
CuS
BaSO4
H2S
H2CO3
Ksp或Ka
9.1×10-6
2.8×10-9
6.8×10-6
1.8×10-11
6.3×10-36
1.1×10-10
K1=1.3×10-7
K2=7.1×10-15
K1=4.4×10-7
K2=4.7×10-11
A. 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的钠盐溶液的pH:Na2S>Na2CO3>NaHS>NaCl>NaHSO4
B. 在NaHS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生成黑色沉淀:HS-+Cu2+=CuS↓+H+
C. 除去锅炉中水垢时,通常先加入足量硫酸钠溶液,将碳酸钙转化成硫酸钙,然后再用酸液处理
D. 在Mg(HCO3)2溶液中滴加足量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HCO3-+2Ca2++4OH-=Mg(OH)2↓+2CaCO3↓+2H2O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弱酸的酸性H2CO3>H2S>HCO3->HS-,则酸根离子水解程度为S2->CO32->HS-,所以等浓度的硫化钠、碳酸钠和NaHSpH大小顺序是Na2S>Na2CO3>NaHS,且都呈碱性,NaCl为强酸强碱,其溶液呈中性,NaHSO4为强酸酸式盐,其溶液呈强酸性,所以这几种盐溶液的pH大小顺序是Na2S>Na2CO3>NaHS>NaCl>NaHSO4,故A正确;B、CuS是难溶于水、硫酸的黑色沉淀,所以离子方程式为HS-+Cu2+=CuS↓+H+,故B正确;C、除去锅炉中的水垢时,通常将硫酸钙转化为碳酸钙,然后再用盐酸除去碳酸钙,故C错误;D、Mg(HCO3)2溶液和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Mg(OH)2、CaCO3、H2O,离子方程式为Mg2++2HCO3-+2Ca2++4OH-=Mg(OH)2↓+2CaCO3↓+2H2O,故D正确;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难溶物的溶解平衡等知识点,根据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与其酸根离子水解程度的关系、难溶物的转化等知识点来分析解答。本题中易错选项是A,要学会根据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确定多元弱酸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B选项是弱酸制强酸的特例,是因为CuS难溶于水和硫酸,不能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解释,也是本题的易错点。
9.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 若将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 由“C(石墨)=C(金刚石) ;ΔH=+1.9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的燃烧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 ;ΔH=+285.8 kJ·mol-1
D. 在稀溶液中:H++OH-===H2O;ΔH=-57.3 kJ·mol-1,若将含1 mol CH3COOH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答案】D
【解析】
A、硫单质从固体变为气体是一个吸热的过程,所以将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热量多,故A错误;B、由“C(石墨)═C(金刚石)△H=+1.9kJ/mol”可知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B错误;C、101 kPa时,2gH2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H=-285.8 kJ•mol-1,故C错误;D、在稀溶液中:H++OH-═H2O△H=-57.3 kJ•mol,若将含1 mol CH3COOH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由于醋酸电离时吸热,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故D正确;故选D。
10.化学中常借助曲线图来表示某种变化过程,有关下列四个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图①可以表示对某化学平衡体系改变温度后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B. 曲线图②可以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稀硫酸时pH变化
C. 曲线图③可以表示相同pH的CH3COOH和HCl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溶液的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
D. 曲线图④可以表示所有的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①不正确,升高温度反应速率都应该是增大的。稀硫酸滴定氢氧化钠,pH应该是减小的,②不正确。醋酸是弱酸,稀释促进电离,所以稀释后醋酸的pH的小于盐酸的,③正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例如氢氧化钙等,④不正确,答案选C。
11.将一定量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加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NH2COONH4(s)2NH3(g)+CO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负对数(-lgK)值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的△H>0
B. NH3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C. 恒温恒容,A点时通入CO2,v(正)和v(逆)均增加
D. 30℃时,B点对应状态的v(正) ② > ① > ④
B. 在H2S和KHS混合溶液中有:c(H2S) + c(HS-) + c(S2-) = 2c(K+)
C. c(H2S)从大到小的顺序是:① > ④ > ③ > ②
D. 在KHS溶液中有:c(H+) + c(K+) = c(OH-) + c(HS-) + c(S2-)
【答案】B
【解析】
A、H2S溶于水会电离出H+,其溶液呈酸性,而且多元弱酸的第一步电离比第二步电离大得多,K2S溶于水时S2-与水电离出的H+结合形成硫氢根离子,从而使其溶液呈碱性,H2S和 KHS的混合溶液中KHS电离出的HS-对H2S的电离起抑制作用,所以c(H+)从大到小的是① > ④>② >③,选项A错误;B、在H2S和KHS混合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H2S) + c(HS-) + c(S2-) = 2c(K+)=0.2 mol/L,选项B正确;C、④H2S和KHS混合溶液中H2S的电离受HS-的抑制,c(H2S)最大,①H2S溶液中H2S部分电离,主要以H2S分子存在,c(H2S)次之,②KHS溶液中HS-水解产生H2S,而③K2S溶液第二步水解才产生H2S,②中c(H2S)大于③中的;所以c(H2S)从大到小的顺序是:④ >①> ②>③,选项C错误;D、在KHS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有c(H+) + c(K+) = c(OH-) + c(HS-) + 2c(S2-),选项D错误。答案选B。
24.改变0.1mol•L—1二元弱酸H2A溶液的pH,溶液中的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δ(x)=c(x)/(c(H2A)+c(HA—)+c(A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Ka2(H2A)的数量级为10-4
B. NaHA溶液中,HA-的水解能力小于HA-的电离能力
C. 在含H2A、HA-和A2-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δ(HA-)一定增大
D. 将等物质的量的NaHA和Na2A混合物溶于水,所得的溶液中δ(HA-)=δ(A2-)
【答案】B
【解析】
A、pH=4.2时,c(H+)=10-4.2mol/L,c(HA-)=c(A2-),Ka2== 10-4.2mol/L,数量级为10-5,选项A错误;B、根据图中曲线可知,当pH在2至3之间时c(HA-)较大,溶质以NaHA为主,则NaHA溶液呈酸性,证明HA-的水解能力小于HA-的电离能力,选项B正确;C、在含H2A、HA-和A2-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使平衡HA- H+(aq)+A2-正向移动,c(HA-)减小,δ(HA-)==减小,选项C错误;D、由图像可知,HA-与A2-相等时溶液显酸性,故HA-的电离程度大于A2-的水解程度,所以当将等物质的量的NaHA和Na2A混合物溶于水时,δ(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