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天津市武清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调查(解析版) 试卷
展开
天津市武清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调查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
B. 升高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主要原因是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C. 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迅速
D. 凡是熵增加的过程都是自发过程
【答案】B
【解析】
A项,活化分子间要发生有效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错误;B项,升高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主要原因是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正确;C项,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与反应速率无关,错误;D项,熵增加的过程不一定是自发过程,如熵增的吸热反应不一定能自发进行,错误;答案选B。
2.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成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 ④Ba(OH)2·8H2O与NH4Cl反应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④⑤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液态水汽化需要吸热,由于是物理变化,不是吸热反应;②将胆矾加热变成白色粉末属于吸热反应;③浓硫酸稀释放热,属于物理变化,不是放热反应;④Ba(OH)2·8H2O与NH4Cl反应属于吸热反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属于放热反应。
答案选D。
3.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 实验室采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Cl2+H2OH++Cl-+HClO
B. 工业上合成氨反应N2(g)+ 3H2 (g)2NH3(g) △Hv(逆)
【答案】C
【解析】
A. 定温定容时,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体系平衡时与反应起始时的压强之比为0.8:1.2=2:3,故A错误;B. 由图中各物质物质的量的变化判断2M(g)+N(g)Q(g),该反应气体物质的量减小,恒温恒容时反应,压强减小,若条件改为恒温恒压,相当于原平衡加压,加压平衡右移,则达平衡时M的转化率大于50%,故B错误;C. 若开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molM和1molN,相当于原平衡加压,加压平衡右移,达到平衡时,M的体积分数小于50%,故C正确;D. 在5min时,再向体系中充入少量He,对于平衡无影响,故D错误。故选C。
15.可逆反应aA(g)+bB(g)cC(g)+dD(g) ΔH,同时符合下列两图中各曲线的是( )
A. a+b>c+d T1>T2ΔH>0 B. a+b>c+d T1p2,增大压强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a+1c,ΔS0,错误;C项,图象反应II中T1先出现拐点,T1反应速率快,T1T2,T1平衡时n(C)小于T2平衡时n(C),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错误;D项,图象反应III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则a+1=c,若T1>T2,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减小,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ΔH0,该反应能自发进行,正确;答案选D。
18.某温度下,pH=11的氨水和Na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0倍,溶液的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A. a的数值一定大于9
B. Ⅱ为氨水稀释时溶液的pH变化曲线
C. 稀释后氨水中水的电离程度比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
D. 完全中和相同体积的两溶液时,消耗相同浓度的稀硫酸的体积:V(NaOH) c(OH-)>c(H+)
B. 加热0.1 mol·L-1 NaClO溶液测其pH,pH大于9.7
C. 0.1 mol·L-1 Na2CO3溶液中,存在关系:c(OH-)=c(H+) +c(HCO3-)+2c(H2CO3)
D. 电离平衡常数大小关系:K(HF)> K(H2CO3 )>K(HClO)>K( HCO3-)
【答案】A
【解析】
A.pH=2的HF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体积比1:1混合后,HF过量,溶液显示酸性,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F-)>c(Na+),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F-)>c(Na+)>c(H+)>c(OH-),A错误;B.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盐类水解NaClO溶液pH>7,则NaClO是强碱弱酸盐,升高温度促进其水解,溶液的碱性增强,pH增大,加热0.1 mol•L-1 NaClO溶液测其pH,pH大于9.7,B正确;C.根据物料守恒:2[c(CO32-)+c(HCO3-)+c(H2CO3)]=c(Na+),根据电荷守恒得c(H+)+c(Na+)=c(OH-)+c(HCO3-)+2c(CO32-),所以得c(OH-)-c(H+)=c(HCO3-)+2c(H2CO3),C正确;D.相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的钠盐溶液中,弱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其溶液pH越大,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其相对应的酸的电离程度越小,即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小,根据表中数据知,酸根离子水解程度F-<HCO3-<ClO-<CO32-,则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HF)>K(H2CO3 )>K(HClO)>K( HCO3-),D正确;答案选A。
21.碳是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照可转化成N,转化过程如下:ΔH=+88.6 kJ·mol-1。则M、N相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_______。
(2)已知CH3OH(l)的燃烧热为238.6 kJ·mol-1,CH3OH(l)+O2(g)=CO2(g)+2H2(g) ΔH=-akJ·mol-1,则a____________238.6(填“>”、“<”或“=”)。
(3)使Cl2和H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和CO2,当有1 mol Cl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 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火箭和导弹表面的薄层是耐高温物质。将石墨、铝粉和二氧化钛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煅烧,所得物质可作耐高温材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4Al(s)+3TiO2(s)+3C(s)=2Al2O3(s)+3TiC(s) ΔH=-1176 kJ·mol-1。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 mol e-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 M (2). < (3). 2Cl2(g)+2H2O(g)+C(s)=4HCl(g)+CO2(g) ΔH =-290 kJ·mol-1 (4). 98 kJ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应用以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
(2)燃烧热为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3)根据化学方程式与反应热关系写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4)先求出转移1mol电子相关物质的反应量,根据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热一一对应关系求解。
【详解】(1)M转化为N吸收热量,故N的能量高于M,故较稳定的为M;
(2)1mol甲醇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放出238.6kJ能量,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生成物H2还可继续燃烧生成液态水并放出能量,故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