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四川省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新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展开
四川省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新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单选题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B. 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 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 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将22.4LHCl溶于足量水中,溶液中含有的HCl分子数为NAB. 常温常压下,16g14CH4所含中子数目为8NAC. 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mol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D. 标准状况下,22.4L空气含有NA个单质分子3.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 SiH4的沸点高于CH4,可推测PH3的沸点高于NH3B. NH4+ 为正四面体结构,可推测 PH4+ 也为正四面体结构C. CO2晶体是分子晶体,可推测SiO2晶体也是分子晶体D. C2H6是碳链为直线型的非极性分子,可推测C3H8也是碳链为直线型的非极性分子4.下列有机物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不在同一平面内的是A. B. C. D. 5.下列反应中,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A. CH4+Cl2 CH3Cl+HCl B. CH2=CH2+3O2 2CO2+2H2OC. Fe2O3+6HCl=2FeCl3+3H2O D. Na2CO3+H2O+CO2=2NaHCO36.苯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苯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与液溴混合后加入铁粉可发生取代反应B.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 与氯化氢反应可以生成氯代苯乙烯D. 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以制得聚苯乙烯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H3CH2CH(CH3)CH3的名称为3一甲基丁烷B. CH3CH2CH2CH2CH3和CH3CH2CH(CH3)CH3互为同素异形体C. 和为同一物质D. CH3CH2OH和CH2OHCHOHCH2OH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互为同系物8.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可用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制取 B. 可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制取C. 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 D. 通过取代反应可制取乙酸乙酯9.已知咖啡酸的结构如图所示。关于咖啡酸的描述正确的是A. 分子式为C9H5O4B. 1mol咖啡酸最多可与5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C. 与溴水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D. 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但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10.键线式可以简明地表示有机物的结构,表示的物质是A. 丁烷 B. 丙烷 C. 丙烯 D. 1-丁烯11.利用金属活动性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冶炼方法冶炼金属。下列反应所描述的冶炼方法不可能实现的是A. 2AlCl3(熔融)4Al+3Cl2↑ B. Fe2O3+3CO2Fe+3CO2C. Fe+CuSO4===FeSO4+Cu D. 2KCl(熔融)2K+Cl2↑二、多选题12.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的是A. 乙烯、乙炔 B. 己烷、苯 C. 苯、溴苯 D. 己烯、苯三、实验题13.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认为: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以单双键相互交替结合而成的环状结构为了验证凯库勒有关苯环的观点,甲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①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仪器;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在A中加入适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体,再加入少量铁粉,塞上橡皮塞,打开止水夹K1、K2、K3;④待C中烧瓶收集满气体后,将导管b的下端插入烧杯里的水中,挤压預先装有水的胶头滴管的胶头,观察实验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A中所发生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能证明凯库勒观点错误的实验现象是______.(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3)C中烧瓶的容积为500mL,收集气体时,由于空气未排尽,最终水未充满烧瓶,假设烧瓶中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5.3,则实验结束时,进入烧瓶中的水的体积为______mL 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4)已知乳酸的结构简式为试回答:①乳酸分子中含有______和______两种官能团写名称.②乳酸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四、综合题14.空气吹出法工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程如下:(1)步骤①获得Br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步骤③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若反应中生成2molHBr,则转移电子数约为__________个。(3)根据上述反应可判断SO2、Cl2、Br2三种物质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4)步骤②通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吹出Br2,利用了溴的________。A.氧化性 B.还原性 C.挥发性 D.腐蚀性(5)提取溴单质时,蒸馏溴水混合物Ⅱ而不是蒸馏溴水混合物Ⅰ,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15.X、Y、Z、W、R、Q为前30号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所有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Y有三个能级,且每个能级上的电子数相等,Z原子单电子数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多,W与Z同周期,第一电离能比Z的低,R与Y同一主族,Q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其他电子层电子均处于饱和状态。请回答下列问题:(1)Q+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2)ZX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ZW3-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__。(3)Y、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沸点较高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原因是_____________。(4)将Q单质的粉末加入到ZX3的浓溶液中,并通入W2,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深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W和Na的一种离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该离子化合物为________(填化学式)。Na+的配位数为________,距一个阴离子周围最近的所有阳离子为顶点构成的几何体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解析】A项,PM2.5是指微粒直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正确;B项,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正确;C项,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以减少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理为2CaO+2SO2+O22CaSO4),但在加热时生石灰不能吸收CO2,不能减少CO2的排放,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错误;D项,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和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C3H8、C4H10)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正确;答案选C。2.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A. HCl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没有HCl分子存在,A项错误;B. 14CH4的质量数为18,即摩尔质量为18 g/mol,所以16 g 14CH4的物质的量n = 1 mol,故分子内所含中子数目小于8 NA,B项错误;C.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过氧化钠即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结合关系式2Na2O2O22e-,可知,当生成O2 0.2 mol时,转移电子数N = 20.2 molNA = 0.4 NA,故C项正确;D. 空气的组成不仅有氧气等单质,还有CO2等化合物,故D项错误。答案选C。考点:阿伏伽德罗常数点评:阿伏伽德罗常数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问题。多年来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出现的几率为100%。这是因为它既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的量与粒子数、质量、气体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又可以与物质结构、盐类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等其他的概念性知识点结合成综合性试题。这就要求学生夯实基础,思维严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B【解析】试题分析:A.SiH4、CH4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物质的分子间作用力就越强,因此物质的沸点就高,而NH3的分子之间除了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外,还存在氢键,增加了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因此沸点比PH3的沸点高。错误。B.N、P是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结构相似,形成的化合物结构也相似,NH为正四面体结构,可推测PH也为正四面体结构。正确。C.CO2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晶体,但是SiO2却是偶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原子晶体,错误。D.C2H6是碳链为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由于C—C是可以旋转的,键角不是180°,因此C3H8碳链不为直线型,错误。考点:考查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的知识。4.A【解析】试题分析:A.甲苯中甲基碳原子和氢原子一定不共面,A正确;B.苯是平面正六边形分子,所以一定共面,B错误;C.苯和乙烯均是平面形分子,且碳碳单键能够旋转,则苯乙烯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C错误;D.苯是平面结构,乙炔是直线型结构,所有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D错误;答案选A。【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名师点睛】题目难度不大,做题时注意从甲烷、乙烯、苯和乙炔的结构特点判断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在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中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乙烯和苯是平面型结构,乙炔是直线型结构,其它有机物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注意知识的迁移应用。5.D【解析】试题分析:A.该反应中有两种产物,反应物不能全部转化为目标产物,所以原子利用率不是最高的,A错误;B.该反应中有两种产物,反应物不能全部转化为目标产物,所以原子利用率不是最高的,B错误;C.该反应中有两种产物,反应物不能全部转化为目标产物,所以原子利用率不是最高的,C错误;D.该反应中产物只有一种,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原子利用率最高,D正确,答案选D。【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原子经济【名师点晴】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是指原子利用率为100%,原子利用率最高的反应为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目标产物的反应,因此明确原子经济理念是解本题关键,加成反应、加聚反应都符合原子经济理念。6.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应该先确定物质中含有的官能团或特定结构(苯环等非官能团),再根据以上结构判断其性质。详解:A.苯乙烯中有苯环,液溴和铁粉作用下,溴取代苯环上的氢原子,所以选项A正确。B.苯乙烯中有碳碳双键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选项B正确。C.苯乙烯与HCl应该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的是氯代苯乙烷,选项C错误。D.乙苯乙烯中有碳碳双键,可以通过加聚反应得到聚苯乙烯,选项D正确。点睛:本题需要注意的是选项A,题目说将苯乙烯与液溴混合,再加入铁粉,能发生取代,这里的问题是,会不会发生加成反应。碳碳双键和液溴是可以发生加成的,但是反应的速率较慢,加入的铁粉与液溴反应得到溴化铁,在溴化铁催化下,发生苯环上的氢原子与溴的取代会比较快;或者也可以认为溴过量,发生加成以后再进行取代。7.C【解析】【详解】A、离取代基近的一端编号,命名应为2-甲基丁烷,故A错误;B、CH3CH2CH2CH2CH3和CH3CH2CH(CH3)CH3分子式相同,均为C5H12,但结构不同,因此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C、甲烷分子呈现正四面体结构,四个位置完全等价,故C正确;D、虽然二者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但官能团的个数不同,组成也不相差CH2,不互为同系物,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了“四同”的区分,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如CH3CH2CH2CH2CH3和CH3CH2CH(CH3)CH3;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式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的一系列化合物,如CH3CH2OH和CH3OH;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如石墨与金刚石;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如1H、2H。8.C【解析】A.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可生成乙醇,方程式为C6H12O62C2H5OH+2CO2↑,故A正确;B.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可生成乙醇,方程式为C2H4+H2OC2H5OH,故B正确;C.乙醇和乙醛的分子式不同,分别为C2H6O、C2H4O,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D.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生成乙酸乙酯,为取代反应,故D正确.故选C.9.C【解析】A.分子中含8个H,分子式为C9H8O4,故A错误;B、苯环与双键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咖啡酸最多可与4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C、含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含酚-OH,酚-OH的邻对位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故C正确;D、含-COOH,与Na2CO3溶液、NaHCO3溶液均反应,故D错误;故选C。10.D【解析】将碳、氢元素符号省略,只表示分子中键的连接情况,每个拐点或终点均表示有1个碳原子,称为键线式,所以根据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是1-丁烯,答案选D。11.A【解析】【详解】A、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铝是活泼金属,通过电解熔融氧化铝冶炼,故A符合题意;B、铁是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间位置的金属,通常用热还原法冶炼,故B不符合题意;C、铁可以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故C不符合题意;D、钾是活泼金属,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钾冶炼金属钾,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应选A。【点睛】金属冶炼的主要方法有:①热分解法:对于不活泼的金属,可直接加热分解的方法制备(Hg及后面的金属);②热还原法: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间位置的金属,通常用热还原法冶炼(Zn~Cu);③电解法:活泼金属较难用还原剂还原,通常采用电解熔融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制备(K、Ca、Na、Mg、Al),Mg采用电解氯化镁,Al采用电解氧化铝。12.CD【解析】乙烯、乙炔都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无色气体,所以无法鉴别,选项A错误。己烷、苯都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无色液体,且均不溶于水,密度都小于水,所以无法鉴别,选项B错误。苯、溴苯都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无色液体,且均不溶于水,但是苯的密度小于水(下层紫红色),溴苯的密度大于水(上层紫红色),所以可以鉴别,选项C正确。己烯中有碳碳双键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可以鉴别,选项D正确。点睛:进行有机物的鉴别时,要注意到有机物的化学性质的区别,但是同时也要注意其物理性质的差异。因为在鉴别的时候一般会使用某种水溶液,所以要考虑该有机物是否溶于水,如果不溶于水,还要考虑其密度大于还是小于水。13..; 烧瓶中产生“喷泉”现象 除去未反应的苯蒸气和溴蒸气 400 羟基 羧基 CH3CH(OH)COOH+NaOH→CH3CH(OH)COONa+H2O【解析】【详解】(1)苯与溴在溴化铁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溴苯和溴化氢,苯分子里的氢原子被溴原子所代替,
方程式为:,该反应为取代反应,不是加成反应,所以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单双键交替,所以凯库勒观点错误,生成的溴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C中产生“喷泉”现象;(2)因为反应放热,苯和液溴均易挥发,苯和溴极易溶于四氯化碳,用四氯化碳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和苯,以防干扰检验HBr;
(3)烧瓶中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5.3,故烧瓶中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35.3×2=70.6,
设HBr的体积为x,空气的体积为y,则:81×x/500+29×y/500=70.6;x+y=500,计算得出:x=400mL,y=100mL,所以进入烧瓶中的水的体积为400mL;(4)①乳酸分子中含羟基(-OH)和羧基(-COOH);②羧基与氢氧根发生中和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H3CH(OH)COOH+NaOH→CH3CH(OH)COONa+H2O。14.Cl2 + 2Br-=Br2 + 2Cl- Br2 + SO2 + 2H2O = 2HBr + H2SO4 Br2 1.204×1024 Cl2 >Br2> SO2 C 将溴水混合物Ⅰ转变为溴水混合物Ⅱ是Br2的富集浓缩过程,蒸馏溴水混合物Ⅱ可提高效率,减少能耗,降低成本【解析】【详解】(1)步骤①获得Br2的离子反应是氯气氧化溴离子生成溴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Br-═Br2+2Cl-;
(2)步骤③所发生反应是溴单质和二氧化硫在水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溴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r2+SO2+2H2O═2HBr+H2SO4,反应中溴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至-1价,所以Br2为氧化剂;依据电子守恒和化学方程式定量关系计算电子转移总数,若反应中生成2molHBr,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2mol,则转移电子数约为2mol×6.02×1023/mol=1.204×1024;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氯气能够将溴离子氧化成溴单质,溴单质能够氧化二氧化硫,则说明氧化性强弱为:Cl2>Br2>SO2;
(4)步骤②通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吹出Br2,利用的是液溴易挥发,故选C;
(5)海水中溴离子的含量较少,在海水提取溴之前,必须进行海水浓缩,:“空气吹出、SO2吸收、氯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Br2的浓缩过程,与直接蒸馏含Br2海水相比效率更高,消耗能源少,成本降低;
【点睛】把握流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及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海水提取氯化钠后得到苦卤,在卤水中通入氯气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得到含溴单质的海水混合物Ⅰ,利用热空气和溴单质的挥发性吹出溴单质,得到含溴的空气,再用二氧化硫吸收得到吸收液,通入氯气氧化富集溴,得到溴水混合物Ⅱ,蒸馏得到溴蒸气冷凝分离得到液溴。15.1s22s22p63s23p63d10 三角锥形 平面三角形 SiO2 SiO2为原子晶体,CO2为分子晶体 2Cu + 8NH3 +O2+2H2O==2[Cu(NH3)4]2+ + 4OH− Na2O 4 立方体【解析】【分析】X、Y、Z、W、R、Q为前30号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所有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则X为H元素;Y有三个能级,且每个能级上的电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2,故Y为C元素;R与Y同一主族,结合原子序数可以知道,R为Si元素;W与Z同周期,第一电离能比Z的低,故W为O元素;而Z原子单电子数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多,则外围电子排布为ns2np3,原子序数小于O元素,故Z为N元素;Q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其他电子层电子均处于饱和状态,不可能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小于30,故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则Q为Cu元素.【详解】(1)Cu+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
(2)ZX3为NH3,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ZW3-离子为NO3-,NO3-离子中N原子孤电子对数为(5+1-2×3)/2=0,价层电子对数为3+0=3,故其立体构型是平面三角形;
(3)Y、R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为原子晶体,二氧化碳为分子晶体,故沸点较高的是SiO2;
(4)将Cu单质的粉末加入到NH3的浓溶液中,并通入O2,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深蓝色,反应生成[Cu(NH3)4]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Cu + 8NH3 + O2 + 2H2O == 2[Cu(NH3)4]2+ + 4OH−;
(5)晶胞中Na+离子数目为8,O2-离子数目为8×1/8+6×1/2=4,Na+离子、O2-离子数目之比为2:1,故该晶体化学式为Na2O,由图可以知道,每个Na+离子周围有4个O2-离子,Na+离子配位数为4,距一个阴离子周围最近的所有阳离子有8个,8个钠离子构成的几何体为立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