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展开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
1.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A
B.25 ℃时,1L 0.1mol/L Na2S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小于0.1NA
C.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 NA
D.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NA
2.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CH3COOH总反应是化合反应
B.①→②过程形成了C―C键
C.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
D.①→②吸收能量
3.CH4-CO2催化重整反应为:CH4(g)+ CO2(g)=2CO(g)+2H2(g)。已知:①C(s)+2H2(g)=CH4(g) ΔH=-75 kJ·mol−1②C(s)+O2(g)=CO2(g) ΔH=-394 kJ·mol−1③C(s)+1/2O2(g)=CO(g) ΔH=-111 kJ·mol−1则该催化重整反应的ΔH等于
A.-580 kJ·mol−1 B.+247 kJ·mol−1 C.+208 kJ·mol−1 D.-430kJ·mol−1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Kw变大、pH变小、呈酸性
B.常温下,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C.向0.1 mol·L-1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溶液的pH减小,醋酸电离程度变大
D.等体积、pH都为3的酸HA和HB分别与足量的Zn反应,HA放出的H2多,说明HA的酸性小于HB
5.H2NCOONH4是工业由氨气合成尿素的中间产物。在一定温度下、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NCOONH4(s)2NH3(g)+CO2(g),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每生成34g NH3的同时消耗44g CO2 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③NH3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⑤c(NH3):c(CO2)=2:1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④
6.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 0.3 mol A、0.1 mol C 和一定量的 B 三种气体, 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3A(g) B(g)+2C(g),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t0~t1 阶段的 c(B)变化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t1=15s, A 的浓度变化表示 t0~t1阶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9 mol·L-1·s-1
B.t0~t1阶段,此过程中容器放出a 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A(g)B(g)+2C(g) ΔH=-50a kJ·mol-1
C.该容器的容积为2 L,B的起始的物质的量为0.03 mol
D.t1时该反应达到平衡且A 的转化率为60%
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数目,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②其他条件不变,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③6mol·L﹣1·s﹣1的反应速率一定比3.5mol·L﹣1·s﹣1的反应速率大。
④升高温度能增大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⑤恒温时,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⑥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单位时间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A.①②⑤ B.②④ C.②⑤ D.③ ⑥
8.室温下,下列有关两种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
①
②
pH
11
11
溶液
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A.①②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B.①②两溶液中c(OH-)相等
C.等体积的①②两溶液分别与0.01mol·L-1的盐酸完全中和,消耗盐酸的体积:①>②
D.①②两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倍,稀释后溶液的pH :①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的体积分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ΔH 3 D.m < 3
13.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zC(g)。图甲表示200 ℃时容器中A、B、C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图乙表示200 ℃、100 ℃下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随起始n(A)∶n(B)的变化关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200℃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v(B)=0.04mol·L-1·min-1
B.若在图甲所示的平衡状态下再向体系中充入He,此时v正> v逆
C.由图乙可知,反应xA(g)+yB(g)zC(g)的ΔH②,故D错误,答案选D。
9.D
【解析】
【详解】
A. 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的体积分数,据图可知,升高温度,G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H>0,故A错误;
B. 反应物L是固体,增加L的物质的量,平衡不移动,G的转化率不变,故B错误;
C. 由上述分析可知,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G的转化率增大,故C错误;
D. 压强p1>p2,据图可知,压强越大,G的体积分数越大,说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又因为L为固体,所以ab,错误,不选A;B、所以当2摩尔X和4摩尔Y时,不能完全转化,应2a>c,错误,不选B;C、因为定容,若m=3,则应该有2b=c,若m>3,则平衡逆向移动,则放出的热量关系未2b>c,错误,不选C;D、因为定容,若m 增大 40% > 2.6a
【解析】
【详解】
(1).A.H2S可以被浓硫酸氧化,不能用浓硫酸干燥,SO2与浓硫酸不反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A错误;
B.两气体都能和NaOH溶液反应,被NaOH溶液吸收,故B正确;
C.两气体都能被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不能用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鉴别,故C错误,答案为:B;
(2). ①. 设10min达到平衡时NO消耗2x mol,根据平衡三段式法有:
2NO+2CO N2+2CO2
起始量(mol) 2 1 0 0
转化量(mol) 2x 2x x 2x
平衡量(mol) 2-2x 1-2x x 2x,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2-2x)+(1-2x)+x+2x=(3-x)mol,则=,解得x=0.2mol,则这段时间内用CO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CO)===0.02 mol·L-1·min-1,故答案为:0.02 mol·L-1·min-1;
②. 该反应平衡常数K===0.069,故答案为:0.069;
③.平衡后再向密闭容器通入0.4molCO和0.4molCO2,Qc==0.1>K=0.069,平衡逆向移动,故答案为:逆向;通入气体后Qc大于平衡常数;
④. 2NO+2CO N2+2CO2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升温发现体系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H>0,故答案为:>;
⑤. 维持条件不变,向平衡后的容器再充入0.2molNO和0.1molCO,相当于增大压强,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NO的转化率增大,故答案为:增大;
(3). ①. A为恒压容器,等温等压的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2mol气体时体积为aL,达到平衡时VA=1.2aL,所以平衡后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4mol,设X物质反应了n mol,则:
X + Y2Z + W △n
1mol 1mol
n mol (2.4−2)mol
解得n=0.4mol,所以X的转化率=×100%=40%,故答案为:40%;
②. B装置是在等容条件下,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导致容器内气体压强增大,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X的转化率减小,所以B容器中X的转化率比A小,故答案为:>;
③.当打开阀门时,整个装置是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反应,使整个装置中气体的压强与A装置中的初始压强相同,向A中充入1molX和1molY达到平衡时,VA=1.2aL,当打开阀门时,AB中气体为3molX和3molY,由于整个装置是在等温、等压条件下的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混合气体的体积应是3.6aL,其中B是aL,所以A为2.6aL,故答案为:2.6a。
21.-20.9(T2-T1) 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锥形瓶内的颜色恰好变成浅紫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21.40 BD 60c/V
【解析】
【详解】
I. 在实验室中,用50mL 0.40mol/L的盐酸与50mL 0.50mol/L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2mol,则△H=−4.18×10−3kJ/(g⋅℃)×100mL×1g/mL×(T2−T1)÷0.02mol =−20.9(T2−T1)kJ/mol,故答案为:−20.9(T2−T1);
Ⅱ.(1). H2C2O4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2C2O4被氧化成CO2,KMnO4被还原成Mn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故答案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2). KMnO4溶液呈紫色,当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达滴定终点,故答案为: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锥形瓶内的颜色恰好变成浅紫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3). A与C刻度间相差1.00mL,说明每两个小格之间是0.10mL,A处的刻度为21.00,A和B之间是四个小格,所以相差0.40mL,则B是21.40mL,故答案为:21.40;
(4). A. 滴加KMnO4溶液过快,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就立刻停止滴定,会导致滴入的KMnO4溶液体积偏小,故A不选;
B. 第一次滴定时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装液前用蒸馏水清洗过,未用标准液润洗,KMnO4浓度偏小,导致滴入KMnO4体积偏大,故B选;
C. 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KMnO4溶液的体积,读数偏小,导致读取的KMnO4体积偏小,故C不选;
D. 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过,润洗锥形瓶会导致草酸的物质的量偏大,造成滴入KMnO4体积偏大,故D选,答案为:BD;
(5).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应舍弃,则消耗标准液的体积为:mL=24.00mL,设H2C2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mol/L,依据滴定原理: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可知:
2MnO4- + 5H2C2O4+6H+=2Mn2++10CO2↑+8H2O
2 5
c×24.00mL a×VmL
2:c×24.00mL=5:a×VmL 解得a=60c/V mol/L,故答案为:60c/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