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理综(解析版)
展开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理综
1.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科研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质谱用于快速、微量、精确测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
B. 河水中有许多杂质和有害细菌,加入明矾消毒杀菌后可以饮用
C. 把浸泡过KMnO4溶液的硅藻土放在水果箱里可延长水果的保鲜期
D. 银质物品久置在空气中表面变黑,不是电化学腐蚀引起的
【答案】B
【解析】A、有机物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其中质谱仪是用来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精准仪器;B、除杂与消毒杀菌是两个不同的过程,明矾只有除去微小颗粒的能力;C、KMnO4能够氧化水果的催熟剂乙烯,可延长其保鲜期;D、银质物品与接触的空气中某些成分直接反应而变黑。
详解:A、质谱仪可以快速、微量、精确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即A正确;
B、明矾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能够吸附水中的微小颗粒,从而达到除去杂质的目的,但没有杀菌消毒作用,所以B错误;
C、水果保鲜要减少催熟剂乙烯的存在,而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乙烯,达到延长水果的保鲜时间,所以C正确;
D银质物品久置于空气中,与接触到的H2S等直接反应生成Ag2S黑色物质,属于化学腐蚀,所以D正确。本题答案为B。
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主要操作
A
乙炔
H2S、PH3
NaOH溶液
洗气
B
乙醛
乙酸
Na2CO3溶液
分液
C
溴乙烷
溴单质
NaHSO3溶液
分液
D
CH3CH2OH
H2O
熟石灰
蒸馏
【答案】C
【解析】分析:除杂要根据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试剂,基本要求是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操作简单,便于分离。
详解:A、除去乙炔中的H2S、PH3,最好用CuSO4溶液,故A不正确;
B、乙酸与Na2CO3溶液反应,但乙醛能溶于Na2CO3溶液,所以不能用分液进行分离,应该用蒸馏,所以B错误;
C、溴单质可氧化NaHSO3而除去,而溴乙烷不溶于水,所以用分液操作,即C正确;
D、除去乙醇中的水,应该加入生石灰,再进行蒸馏,所以D错误。本题答案为C。
点睛:分液是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进行分离时的操作;蒸馏是互溶的液体,根据沸点高低进行分离的操作。
3.对盆栽鲜花施用S-诱抗素制剂,可以保证鲜花盛开。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下图,下列关于该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含有碳碳双键、苯环、羟基、羰基
B. 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
C. 1 mol该物质能与5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 与等物质的量的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可得3种产物
【答案】B
【解析】A、S-诱抗素中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没有苯环,A错误;B、S-诱抗素中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B正确;C、1 mol S-诱抗素中含有5mol双键,但是羧基中的碳氧双键不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1 mol该物质能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错误;D、与等物质的量的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可得 4 种产物,D错误。
考点:考查了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的相关知识。
4.在无色强酸性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 Al3+、Fe2+、Cl-、SO42- B. NH4+、HCO3-、Cl-、K+
C. Na+、Ba2+、NO3-、SO42- D. Cl -、Na+、NO3-、Ca2+
【答案】D
【详解】A.在无色溶液中浅绿色的Fe2+不能大量存在,A错误;
B. HCO3-与H+会发生离子反应,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 Ba2+与SO42-会发生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选项中的离子都是无色的,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5.下列各组中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酸性:HClO4>HBrO4>HIO4 B. 碱性:NaOH>Mg(OH)2>Al(OH)3
C. 稳定性:PH3>H2S>HCl D. 非金属性:F>O>S
【答案】C
【解析】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相应氢化物的稳定性也越强。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答案是C。
6.炒过菜的铁锅未及时洗净(残液中含NaCl),不久便会因被腐蚀而出现红褐色锈斑。腐蚀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腐蚀过程中,负极是C
B. Fe失去电子经电解质溶液转移给C
C.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
D. 每生成1 mol铁锈(Fe2O3·xH2O)理论上消耗标准状况下的O2 33.6 L
【答案】D
【解析】该原电池中,Fe易失电子作负极、C作正极,负极上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反应式为、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 ==4OH―;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原电池反应,铁做负极被腐蚀,碳做正极,A错误;原电池中电子沿外导线从负极流向正极,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中是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闭合回路,B错误;正极电极反应是溶液中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O2+4e-+2H2O ==4OH―,C错误;负极反应式为、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 ==4OH―,亚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不稳定,被氧气氧化生成氢氧化铁,离子反应方程式为、化学方程式为,每生成铁锈,铁元素为2mol,根据铁元素守恒计算:2Fe -O2 −2Fe(OH)2−4e- 根据上述反应关系可知,2molFe参加反应消耗氧气1mol,生成Fe(OH)2为2mol,再根据4Fe(OH)2−O2关系可知,消耗2mol Fe(OH)2,消耗氧气为0.5 mol,理论上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氧气体积(1+0.5)×22.4=33.6L,D正确;正确选项D。
7.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合铜离子的模型如图所示,1个水合铜离子中有4个配位键
B. CaF2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每个CaF2晶胞平均占有4个Ca2+
C. H原子的电子云图如图所示,H原子核外的大多数电子在原子核附近运动
D. 金属Cu中Cu原子堆积模型如图所示,该金属晶体为最密堆积,每个Cu原子的配位数均为12
【答案】C
【详解】A. 如图所示,铜离子与4个水分子结合,所以1个水合铜离子中有4个配位键,故A正确;
B. 晶胞中Ca2+处于晶胞的顶点和面心,则每个CaF2晶胞中Ca2+数为8×1/8+6×1/2=4,故B正确;
C. H原子外只有一个电子,在原子核附近运动,故C错误;
D. 在金属晶体的最密堆积中,对于每个原子来说,在其周围的原子有与之同一层上有六个原子和上一层的三个及下一层的三个,故每个原子周围都有12个原子与之相连,故D正确;
故选C。
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根据A~G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化学式填写空白。
(1)氧化性最强的单质是______,还原性最强的单质是______,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单质是______。(填相应的化学式)
(2)最稳定的氢化物是______。(填相应的化学式)
(3)一个E原子的核外电子总共有______种运动状态。
(4)按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的顺序,将B、C、E、G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排列成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相应的化学式)
【答案】 (1). F2 (2). Na (3). Ne (4). HF (5). 15 (6). NaOH Al(OH)3 H3PO4 HClO4
【解析】分析:首先依据A~G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出元素名称,然后结合元素周期律和相关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A~G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是H,B是Na,C是Al,D是N,E是P,F是F,G是Cl,H是Ne。则
(1)氟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则氧化性最强的单质是F2,所给元素中钠的金属性最强,则还原性最强的单质是Na,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单质是稀有气体分子Ne。
(2)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则最稳定的氢化物是HF。
(3)P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5个,因此一个P原子的核外电子总共有15种运动状态。
(4)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按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的顺序,将B、C、E、G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排列成序为NaOH、Al(OH)3、H3PO4、HClO4。
点睛:准确判断出元素名称、灵活应用元素周期律是解答的关键,注意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即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由于在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并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所以原子核外有多少个电子就有多少种运动状态。
9.无水MgBr2可用作催化剂.实验室采用镁屑与液溴为原料制备无水MgBr2,装置如图1,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1 三颈瓶中装入10g镁屑和150mL无水乙醚;装置B中加入15mL液溴.
步骤2 缓慢通入干燥的氮气,直至溴完全导入三颈瓶中.
步骤3 反应完毕后恢复至常温,过滤,滤液转移至另一干燥的烧瓶中,冷却至0℃,析出晶体,再过滤得三乙醚溴化镁粗品.
步骤4 室温下用苯溶解粗品,冷却至0℃,析出晶体,过滤,洗涤得三乙醚合溴化镁,加热至160℃分解得无水MgBr2产品.
已知:①Mg与Br2反应剧烈放热;MgBr2具有强吸水性.
②MgBr2+3C2H5OC2H5MgBr2•3C2H5OC2H5
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实验中不能用干燥空气代替干燥N2,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将装置B改为装置C(图2),可能会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3中,第一次过滤除去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关步骤4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可用95%的乙醇代替苯溶解粗品
B、洗涤晶体可选用0℃的苯
C、加热至160℃的主要目的是除去苯
D、该步骤的目的是除去乙醚和可能残留的溴
(5)为测定产品的纯度,可用EDTA(简写为Y)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g2++Y4﹣═MgY2﹣①滴定管洗涤前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②测定时,先称取0.2500g无水MgBr2产品,溶解后,用0.0500mol•L﹣1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EDTA标准溶液25.00mL,则测得无水MgBr2产品的纯度是__________________(以质量分数表示).
【答案】 (1). 干燥管 (2). 防止镁屑与氧气反应,生成的MgO阻碍Mg和Br2的反应 (3). 会将液溴快速压入三颈瓶,反应过快大量放热而存在安全隐患 (4). 镁屑 (5). BD (6). 检漏 (7). 92%
【详解】(1)仪器A为干燥管,本实验要用镁屑和液溴反应生成溴化镁,所以装置中不能有能与镁反应的气体,例如氧气,所以不能用干燥的空气代替干燥的氮气,防止镁屑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镁阻碍Mg和Br2的反应,故答案为:干燥管;防止镁屑与氧气反应,生成的MgO阻碍Mg和Br2的反应;
(2)将装置B改为C装置,当干燥的氮气通入,会使气压变大,将液溴快速压入三颈瓶,反应过快大量放热存在安全隐患,装置B是利用干燥的氮气将溴蒸气带入三颈瓶中,反应容易控制,可防止反应过快,故答案为:会将液溴快速压入三颈瓶,反应过快大量放热而存在安全隐患;
(3)步骤3过滤出去的是不溶于水的镁屑,故答案为:镁屑;
(4)A.95%的乙醇中含有水,溴化镁有强烈的吸水性,选项A错误;
B.加入苯的目的是除去乙醚和溴,洗涤晶体用0°C的苯,可以减少产品的溶解,选项B正确;
C.加热至160°C的主要目的是分解三乙醚合溴化镁得到溴化镁,不是为了除去苯,选项C错误;
D.该步骤是为了除去乙醚和溴,选项D正确;
答案选BD;
(5)①滴定管洗涤前的操作是检漏;
②依据方程式Mg2++Y4-═MgY2-分析,溴化镁的物质的量=0.0500mol/L×0.0250L=0.00125mol,则溴化镁的质量为0.00125mol×184g/mol=0.23g,溴化镁的产品的纯度=×100%=92%。
10.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元素,氮及其化合物的研究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
(1)下图是1 mol NO2和1 mol 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N2(g)+O2(g)=2 NO(g) △H=+178 kJ·mol-1
2NO(g)+2 CO(g)=N2(g)+2 CO2(g)△H=-743kJ·mol-1
则反应CO(g)+1/2O2(g)=CO2(g)的△H=_______kJ·mol-1
(3)在一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1.5 mol的N2和5 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N2+3H22NH3,若第5分钟时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H3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前5分钟的平均反应速率υ(N2)为_________,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
(4)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能说明合成氨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在压强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能说明合成氨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
a. 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b. NH3的浓度保持不变
c.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 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答案】(1). NO2(g)+CO(g)= CO2(g)+NO(g) △H = -234 kJ·mol-1 (2). -282.5 (3). 0. 1 mol•L-1•min-1 (4). 60% (5). 4 (6). bc (7). bd
【解析】分析:(1)反应NO2(g)+CO(g)=CO2(g)+NO(g)ΔH=E1-E2。
(2)应用盖斯定律解答。
(3)用三段式,化学反应速率、转化率和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计算。
(4)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标志和特征标志判断。
详解:(1)反应NO2(g)+CO(g)=CO2(g)+NO(g)ΔH=E1-E2=134kJ/mol-368kJ/mol=-234kJ/mol,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O2(g)+CO(g)=CO2(g)+NO(g)ΔH=-234kJ/mol。
(2)对反应编号,N2(g+O2(g)=2NO(g) ΔH=+178 kJ·mol-1(①式)
2NO(g)+2 CO(g)=N2(g)+2 CO2(g) ΔH=-743kJ·mol-1(②式)
应用盖斯定律,将(①式+②式)2得,CO(g)+1/2O2(g)=CO2(g)ΔH=[(+178kJ/mol)+(-743kJ/mol)]2=-282.5kJ/mol。
(3)用三段式, N2 + 3H2 2NH3
c(起始)(mol/L) 0.75 2.5 0
c(转化)(mol/L) 0.5 1.5 1
c(平衡)(mol/L) 0.25 1 1
前5分钟的平均反应速率υ(N2)===0.1mol/(L·min)。平衡时H2的转化率α(H2)=100%=6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4。
(4)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a项,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但不一定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不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b项,NH3的浓度保持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建立平衡过程中气体分子物质的量减小,在恒温恒容容器中容器内压强减小,达到平衡时气体分子物质的量不变,容器内压强不变,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始终不变,容器的体积一定,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能说明合成氨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c,答案选bc。
在压强一定密闭容器中,a项,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但不一定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不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b项,NH3的浓度保持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压强一定的容器中,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始终不变,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建立平衡过程中气体分子物质的量减小,在恒温恒压容器中容器体积减小,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达到平衡时气体分子物质的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在压强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能说明合成氨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d,答案选bd。
11.钛的化合物如TiO2、Ti(NO3)4、TiCl4、Ti(BH4)2等均有着广泛用途。
(1)写出Ti的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
(2)TiCl4熔点是﹣25℃,沸点136.4℃,可溶于苯或CCl4,该晶体属于_____晶体;BH4﹣中B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
(3)在 TiO2催化作用下,可将CN﹣氧化成CNO﹣,进而得到N2。与CNO﹣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化学式为(只写一种)___________。
(4)Ti3+可以形成两种不同的配合物:[Ti(H2O)6]Cl3(紫色),[TiCl(H2O)5]Cl2•H2O(绿色)。绿色晶体中配体是_______。
(5)TiO2难溶于水和稀酸,但能溶于浓硫酸,析出含有钛酰离子的晶体,钛酰离子常成为链状聚合形式的阳离子,其结构形式如图1,化学式为_________。
(6)金属钛内部原子的堆积方式是面心立方堆积方式,如图2。若该晶胞的密度为ρ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该晶胞的边长为______cm。
【答案】 (1). 3d24s2 (2). 分子 (3). sp3 (4). CO2(或N2O、CS2、BeCl2等) (5). Cl﹣、H2O (6). [TiO]n2n+ (7).
【解析】分析:(1)Ti的原子序数为22,Ti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书写其外围电子排布式。
(2)TiCl4的熔沸点较低,可溶于苯或CCl4等非极性溶剂,TiCl4晶体属于分子晶体。BH4-中中心原子B上的孤电子对数=(3+1-41)=0,成键电子对数为4,价层电子对数为0+4=4,B原子为sp3杂化。
(3)用“替换法”书写等电子体。
(4)绿色晶体的化学式为[TiCl(H2O)5]Cl2·H2O,绿色晶体的配体为Cl-和H2O。
(5)根据结构,其中Ti与O之比为1:1,Ti元素化合价为+4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钛酰离子的化学式为[TiO]n2n+。
(6)由晶体密度和1mol晶体的质量计算1mol晶体的体积,用“均摊法”确定晶胞中粒子的个数,计算晶胞的体积,应用几何知识计算晶胞的边长。
详解:(1)Ti原子序数为22,Ti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基态T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Ti的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24s2。
(2)TiCl4的熔沸点较低,可溶于苯或CCl4等非极性溶剂,TiCl4晶体属于分子晶体。BH4-中中心原子B上的孤电子对数=(3+1-41)=0,成键电子对数为4,价层电子对数为0+4=4,B原子为sp3杂化。
(3)用“替换法”,与CNO-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为CO2、N2O、CS2、BeCl2等。
(4)绿色晶体的化学式为[TiCl(H2O)5]Cl2·H2O,绿色晶体的配体为Cl-和H2O。
(5)根据结构,其中Ti与O之比为1:1,Ti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钛酰离子的化学式为[TiO]n2n+。
(6)1mol金属Ti的质量为48g,1mol金属Ti的体积为48gρg/cm3=cm3;用“均摊法”,1个晶胞中含Ti的个数为8+6=4;晶胞的体积为cm3NA4=cm3;晶胞的边长为cm。
12.我国成功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新药——丁苯酞。有机物G是合成丁苯酞的中间产物,G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E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
(2)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合成丁苯酞的最后一步转化为:
,则该转化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4)有机物D的溴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J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种(不包括J),其核磁共振氢谱吸收峰最多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5)参照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写出用和CH3MgBr为原料(其他无机试剂任选)制备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 2-甲基-1-丙烯(或异丁烯) (3). (4). (5).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6). 4 (7). (8).
【解析】(1)A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邻甲基溴苯,则A的结构简式是;E与溴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F发生已知信息的反应生成(CH3)3CMgBr,则E的结构简式为CH2=C(CH3)2,所以E的化学名称是2-甲基-1-丙烯。(2)C氧化生成D,根据D的结构简式可知C的结构简式为,所以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3)D和(CH3)3CMgBr发生已知信息的反应,则G的结构简式为。反应中羟基和羧基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则该转化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4)有机物D的溴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J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即间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醛、苯甲酸和甲酸苯酯。其核磁共振氢谱吸收峰最多的结构简式为。(5)根据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逆推法可知用和CH3MgBr为原料(其他无机试剂任选)制备的合成路线为。
点睛:高考化学试题中对有机化学基础的考查题型比较固定,通常是以生产、生活的陌生有机物的合成工艺流程为载体考查有机化学的核心知识,涉及常见有机物官能团的结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涉及有机物结构简式的确定、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识别和书写等知识的考查。它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题给情境中适当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高考有机化学复习备考的方向。有机物的考查主要是围绕官能团的性质进行,常见的官能团:醇羟基、酚羟基、醛基、羧基、酯基、卤素原子等。这些官能团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要掌握好,这是解决有机化学题的基础。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时先要对比原料的结构和最终产物的结构,官能团发生什么改变,碳原子个数是否发生变化,再根据官能团的性质进行设计。同分异构体类型通常有: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位置异构等,有时还存在空间异构,要充分利用题目提供的信息来书写符合题意的同分异构体。物质的合成路线不同于反应过程,只需写出关键的物质及反应条件、使用的物质原料,然后进行逐步推断,从已知反应物到目标产物。
1.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科研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质谱用于快速、微量、精确测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
B. 河水中有许多杂质和有害细菌,加入明矾消毒杀菌后可以饮用
C. 把浸泡过KMnO4溶液的硅藻土放在水果箱里可延长水果的保鲜期
D. 银质物品久置在空气中表面变黑,不是电化学腐蚀引起的
【答案】B
【解析】A、有机物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其中质谱仪是用来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精准仪器;B、除杂与消毒杀菌是两个不同的过程,明矾只有除去微小颗粒的能力;C、KMnO4能够氧化水果的催熟剂乙烯,可延长其保鲜期;D、银质物品与接触的空气中某些成分直接反应而变黑。
详解:A、质谱仪可以快速、微量、精确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即A正确;
B、明矾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能够吸附水中的微小颗粒,从而达到除去杂质的目的,但没有杀菌消毒作用,所以B错误;
C、水果保鲜要减少催熟剂乙烯的存在,而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乙烯,达到延长水果的保鲜时间,所以C正确;
D银质物品久置于空气中,与接触到的H2S等直接反应生成Ag2S黑色物质,属于化学腐蚀,所以D正确。本题答案为B。
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主要操作
A
乙炔
H2S、PH3
NaOH溶液
洗气
B
乙醛
乙酸
Na2CO3溶液
分液
C
溴乙烷
溴单质
NaHSO3溶液
分液
D
CH3CH2OH
H2O
熟石灰
蒸馏
【答案】C
【解析】分析:除杂要根据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试剂,基本要求是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操作简单,便于分离。
详解:A、除去乙炔中的H2S、PH3,最好用CuSO4溶液,故A不正确;
B、乙酸与Na2CO3溶液反应,但乙醛能溶于Na2CO3溶液,所以不能用分液进行分离,应该用蒸馏,所以B错误;
C、溴单质可氧化NaHSO3而除去,而溴乙烷不溶于水,所以用分液操作,即C正确;
D、除去乙醇中的水,应该加入生石灰,再进行蒸馏,所以D错误。本题答案为C。
点睛:分液是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进行分离时的操作;蒸馏是互溶的液体,根据沸点高低进行分离的操作。
3.对盆栽鲜花施用S-诱抗素制剂,可以保证鲜花盛开。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下图,下列关于该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含有碳碳双键、苯环、羟基、羰基
B. 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
C. 1 mol该物质能与5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 与等物质的量的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可得3种产物
【答案】B
【解析】A、S-诱抗素中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没有苯环,A错误;B、S-诱抗素中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B正确;C、1 mol S-诱抗素中含有5mol双键,但是羧基中的碳氧双键不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1 mol该物质能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错误;D、与等物质的量的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可得 4 种产物,D错误。
考点:考查了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的相关知识。
4.在无色强酸性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 Al3+、Fe2+、Cl-、SO42- B. NH4+、HCO3-、Cl-、K+
C. Na+、Ba2+、NO3-、SO42- D. Cl -、Na+、NO3-、Ca2+
【答案】D
【详解】A.在无色溶液中浅绿色的Fe2+不能大量存在,A错误;
B. HCO3-与H+会发生离子反应,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 Ba2+与SO42-会发生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选项中的离子都是无色的,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5.下列各组中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酸性:HClO4>HBrO4>HIO4 B. 碱性:NaOH>Mg(OH)2>Al(OH)3
C. 稳定性:PH3>H2S>HCl D. 非金属性:F>O>S
【答案】C
【解析】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相应氢化物的稳定性也越强。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答案是C。
6.炒过菜的铁锅未及时洗净(残液中含NaCl),不久便会因被腐蚀而出现红褐色锈斑。腐蚀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腐蚀过程中,负极是C
B. Fe失去电子经电解质溶液转移给C
C.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
D. 每生成1 mol铁锈(Fe2O3·xH2O)理论上消耗标准状况下的O2 33.6 L
【答案】D
【解析】该原电池中,Fe易失电子作负极、C作正极,负极上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反应式为、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 ==4OH―;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原电池反应,铁做负极被腐蚀,碳做正极,A错误;原电池中电子沿外导线从负极流向正极,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中是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闭合回路,B错误;正极电极反应是溶液中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O2+4e-+2H2O ==4OH―,C错误;负极反应式为、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 ==4OH―,亚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不稳定,被氧气氧化生成氢氧化铁,离子反应方程式为、化学方程式为,每生成铁锈,铁元素为2mol,根据铁元素守恒计算:2Fe -O2 −2Fe(OH)2−4e- 根据上述反应关系可知,2molFe参加反应消耗氧气1mol,生成Fe(OH)2为2mol,再根据4Fe(OH)2−O2关系可知,消耗2mol Fe(OH)2,消耗氧气为0.5 mol,理论上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氧气体积(1+0.5)×22.4=33.6L,D正确;正确选项D。
7.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合铜离子的模型如图所示,1个水合铜离子中有4个配位键
B. CaF2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每个CaF2晶胞平均占有4个Ca2+
C. H原子的电子云图如图所示,H原子核外的大多数电子在原子核附近运动
D. 金属Cu中Cu原子堆积模型如图所示,该金属晶体为最密堆积,每个Cu原子的配位数均为12
【答案】C
【详解】A. 如图所示,铜离子与4个水分子结合,所以1个水合铜离子中有4个配位键,故A正确;
B. 晶胞中Ca2+处于晶胞的顶点和面心,则每个CaF2晶胞中Ca2+数为8×1/8+6×1/2=4,故B正确;
C. H原子外只有一个电子,在原子核附近运动,故C错误;
D. 在金属晶体的最密堆积中,对于每个原子来说,在其周围的原子有与之同一层上有六个原子和上一层的三个及下一层的三个,故每个原子周围都有12个原子与之相连,故D正确;
故选C。
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根据A~G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化学式填写空白。
(1)氧化性最强的单质是______,还原性最强的单质是______,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单质是______。(填相应的化学式)
(2)最稳定的氢化物是______。(填相应的化学式)
(3)一个E原子的核外电子总共有______种运动状态。
(4)按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的顺序,将B、C、E、G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排列成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相应的化学式)
【答案】 (1). F2 (2). Na (3). Ne (4). HF (5). 15 (6). NaOH Al(OH)3 H3PO4 HClO4
【解析】分析:首先依据A~G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出元素名称,然后结合元素周期律和相关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A~G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是H,B是Na,C是Al,D是N,E是P,F是F,G是Cl,H是Ne。则
(1)氟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则氧化性最强的单质是F2,所给元素中钠的金属性最强,则还原性最强的单质是Na,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单质是稀有气体分子Ne。
(2)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则最稳定的氢化物是HF。
(3)P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5个,因此一个P原子的核外电子总共有15种运动状态。
(4)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按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的顺序,将B、C、E、G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排列成序为NaOH、Al(OH)3、H3PO4、HClO4。
点睛:准确判断出元素名称、灵活应用元素周期律是解答的关键,注意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即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由于在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并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所以原子核外有多少个电子就有多少种运动状态。
9.无水MgBr2可用作催化剂.实验室采用镁屑与液溴为原料制备无水MgBr2,装置如图1,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1 三颈瓶中装入10g镁屑和150mL无水乙醚;装置B中加入15mL液溴.
步骤2 缓慢通入干燥的氮气,直至溴完全导入三颈瓶中.
步骤3 反应完毕后恢复至常温,过滤,滤液转移至另一干燥的烧瓶中,冷却至0℃,析出晶体,再过滤得三乙醚溴化镁粗品.
步骤4 室温下用苯溶解粗品,冷却至0℃,析出晶体,过滤,洗涤得三乙醚合溴化镁,加热至160℃分解得无水MgBr2产品.
已知:①Mg与Br2反应剧烈放热;MgBr2具有强吸水性.
②MgBr2+3C2H5OC2H5MgBr2•3C2H5OC2H5
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实验中不能用干燥空气代替干燥N2,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将装置B改为装置C(图2),可能会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3中,第一次过滤除去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关步骤4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可用95%的乙醇代替苯溶解粗品
B、洗涤晶体可选用0℃的苯
C、加热至160℃的主要目的是除去苯
D、该步骤的目的是除去乙醚和可能残留的溴
(5)为测定产品的纯度,可用EDTA(简写为Y)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g2++Y4﹣═MgY2﹣①滴定管洗涤前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②测定时,先称取0.2500g无水MgBr2产品,溶解后,用0.0500mol•L﹣1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EDTA标准溶液25.00mL,则测得无水MgBr2产品的纯度是__________________(以质量分数表示).
【答案】 (1). 干燥管 (2). 防止镁屑与氧气反应,生成的MgO阻碍Mg和Br2的反应 (3). 会将液溴快速压入三颈瓶,反应过快大量放热而存在安全隐患 (4). 镁屑 (5). BD (6). 检漏 (7). 92%
【详解】(1)仪器A为干燥管,本实验要用镁屑和液溴反应生成溴化镁,所以装置中不能有能与镁反应的气体,例如氧气,所以不能用干燥的空气代替干燥的氮气,防止镁屑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镁阻碍Mg和Br2的反应,故答案为:干燥管;防止镁屑与氧气反应,生成的MgO阻碍Mg和Br2的反应;
(2)将装置B改为C装置,当干燥的氮气通入,会使气压变大,将液溴快速压入三颈瓶,反应过快大量放热存在安全隐患,装置B是利用干燥的氮气将溴蒸气带入三颈瓶中,反应容易控制,可防止反应过快,故答案为:会将液溴快速压入三颈瓶,反应过快大量放热而存在安全隐患;
(3)步骤3过滤出去的是不溶于水的镁屑,故答案为:镁屑;
(4)A.95%的乙醇中含有水,溴化镁有强烈的吸水性,选项A错误;
B.加入苯的目的是除去乙醚和溴,洗涤晶体用0°C的苯,可以减少产品的溶解,选项B正确;
C.加热至160°C的主要目的是分解三乙醚合溴化镁得到溴化镁,不是为了除去苯,选项C错误;
D.该步骤是为了除去乙醚和溴,选项D正确;
答案选BD;
(5)①滴定管洗涤前的操作是检漏;
②依据方程式Mg2++Y4-═MgY2-分析,溴化镁的物质的量=0.0500mol/L×0.0250L=0.00125mol,则溴化镁的质量为0.00125mol×184g/mol=0.23g,溴化镁的产品的纯度=×100%=92%。
10.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元素,氮及其化合物的研究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
(1)下图是1 mol NO2和1 mol 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N2(g)+O2(g)=2 NO(g) △H=+178 kJ·mol-1
2NO(g)+2 CO(g)=N2(g)+2 CO2(g)△H=-743kJ·mol-1
则反应CO(g)+1/2O2(g)=CO2(g)的△H=_______kJ·mol-1
(3)在一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1.5 mol的N2和5 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N2+3H22NH3,若第5分钟时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H3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前5分钟的平均反应速率υ(N2)为_________,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
(4)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能说明合成氨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在压强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能说明合成氨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
a. 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b. NH3的浓度保持不变
c.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 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答案】(1). NO2(g)+CO(g)= CO2(g)+NO(g) △H = -234 kJ·mol-1 (2). -282.5 (3). 0. 1 mol•L-1•min-1 (4). 60% (5). 4 (6). bc (7). bd
【解析】分析:(1)反应NO2(g)+CO(g)=CO2(g)+NO(g)ΔH=E1-E2。
(2)应用盖斯定律解答。
(3)用三段式,化学反应速率、转化率和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计算。
(4)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标志和特征标志判断。
详解:(1)反应NO2(g)+CO(g)=CO2(g)+NO(g)ΔH=E1-E2=134kJ/mol-368kJ/mol=-234kJ/mol,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O2(g)+CO(g)=CO2(g)+NO(g)ΔH=-234kJ/mol。
(2)对反应编号,N2(g+O2(g)=2NO(g) ΔH=+178 kJ·mol-1(①式)
2NO(g)+2 CO(g)=N2(g)+2 CO2(g) ΔH=-743kJ·mol-1(②式)
应用盖斯定律,将(①式+②式)2得,CO(g)+1/2O2(g)=CO2(g)ΔH=[(+178kJ/mol)+(-743kJ/mol)]2=-282.5kJ/mol。
(3)用三段式, N2 + 3H2 2NH3
c(起始)(mol/L) 0.75 2.5 0
c(转化)(mol/L) 0.5 1.5 1
c(平衡)(mol/L) 0.25 1 1
前5分钟的平均反应速率υ(N2)===0.1mol/(L·min)。平衡时H2的转化率α(H2)=100%=6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4。
(4)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a项,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但不一定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不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b项,NH3的浓度保持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建立平衡过程中气体分子物质的量减小,在恒温恒容容器中容器内压强减小,达到平衡时气体分子物质的量不变,容器内压强不变,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始终不变,容器的体积一定,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能说明合成氨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c,答案选bc。
在压强一定密闭容器中,a项,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但不一定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不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b项,NH3的浓度保持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压强一定的容器中,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始终不变,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建立平衡过程中气体分子物质的量减小,在恒温恒压容器中容器体积减小,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达到平衡时气体分子物质的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在压强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能说明合成氨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d,答案选bd。
11.钛的化合物如TiO2、Ti(NO3)4、TiCl4、Ti(BH4)2等均有着广泛用途。
(1)写出Ti的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
(2)TiCl4熔点是﹣25℃,沸点136.4℃,可溶于苯或CCl4,该晶体属于_____晶体;BH4﹣中B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
(3)在 TiO2催化作用下,可将CN﹣氧化成CNO﹣,进而得到N2。与CNO﹣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化学式为(只写一种)___________。
(4)Ti3+可以形成两种不同的配合物:[Ti(H2O)6]Cl3(紫色),[TiCl(H2O)5]Cl2•H2O(绿色)。绿色晶体中配体是_______。
(5)TiO2难溶于水和稀酸,但能溶于浓硫酸,析出含有钛酰离子的晶体,钛酰离子常成为链状聚合形式的阳离子,其结构形式如图1,化学式为_________。
(6)金属钛内部原子的堆积方式是面心立方堆积方式,如图2。若该晶胞的密度为ρ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该晶胞的边长为______cm。
【答案】 (1). 3d24s2 (2). 分子 (3). sp3 (4). CO2(或N2O、CS2、BeCl2等) (5). Cl﹣、H2O (6). [TiO]n2n+ (7).
【解析】分析:(1)Ti的原子序数为22,Ti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书写其外围电子排布式。
(2)TiCl4的熔沸点较低,可溶于苯或CCl4等非极性溶剂,TiCl4晶体属于分子晶体。BH4-中中心原子B上的孤电子对数=(3+1-41)=0,成键电子对数为4,价层电子对数为0+4=4,B原子为sp3杂化。
(3)用“替换法”书写等电子体。
(4)绿色晶体的化学式为[TiCl(H2O)5]Cl2·H2O,绿色晶体的配体为Cl-和H2O。
(5)根据结构,其中Ti与O之比为1:1,Ti元素化合价为+4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钛酰离子的化学式为[TiO]n2n+。
(6)由晶体密度和1mol晶体的质量计算1mol晶体的体积,用“均摊法”确定晶胞中粒子的个数,计算晶胞的体积,应用几何知识计算晶胞的边长。
详解:(1)Ti原子序数为22,Ti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基态T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Ti的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24s2。
(2)TiCl4的熔沸点较低,可溶于苯或CCl4等非极性溶剂,TiCl4晶体属于分子晶体。BH4-中中心原子B上的孤电子对数=(3+1-41)=0,成键电子对数为4,价层电子对数为0+4=4,B原子为sp3杂化。
(3)用“替换法”,与CNO-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为CO2、N2O、CS2、BeCl2等。
(4)绿色晶体的化学式为[TiCl(H2O)5]Cl2·H2O,绿色晶体的配体为Cl-和H2O。
(5)根据结构,其中Ti与O之比为1:1,Ti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钛酰离子的化学式为[TiO]n2n+。
(6)1mol金属Ti的质量为48g,1mol金属Ti的体积为48gρg/cm3=cm3;用“均摊法”,1个晶胞中含Ti的个数为8+6=4;晶胞的体积为cm3NA4=cm3;晶胞的边长为cm。
12.我国成功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新药——丁苯酞。有机物G是合成丁苯酞的中间产物,G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E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
(2)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合成丁苯酞的最后一步转化为:
,则该转化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4)有机物D的溴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J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种(不包括J),其核磁共振氢谱吸收峰最多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5)参照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写出用和CH3MgBr为原料(其他无机试剂任选)制备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 2-甲基-1-丙烯(或异丁烯) (3). (4). (5).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6). 4 (7). (8).
【解析】(1)A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邻甲基溴苯,则A的结构简式是;E与溴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F发生已知信息的反应生成(CH3)3CMgBr,则E的结构简式为CH2=C(CH3)2,所以E的化学名称是2-甲基-1-丙烯。(2)C氧化生成D,根据D的结构简式可知C的结构简式为,所以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3)D和(CH3)3CMgBr发生已知信息的反应,则G的结构简式为。反应中羟基和羧基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则该转化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4)有机物D的溴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J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即间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醛、苯甲酸和甲酸苯酯。其核磁共振氢谱吸收峰最多的结构简式为。(5)根据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逆推法可知用和CH3MgBr为原料(其他无机试剂任选)制备的合成路线为。
点睛:高考化学试题中对有机化学基础的考查题型比较固定,通常是以生产、生活的陌生有机物的合成工艺流程为载体考查有机化学的核心知识,涉及常见有机物官能团的结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涉及有机物结构简式的确定、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识别和书写等知识的考查。它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题给情境中适当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高考有机化学复习备考的方向。有机物的考查主要是围绕官能团的性质进行,常见的官能团:醇羟基、酚羟基、醛基、羧基、酯基、卤素原子等。这些官能团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要掌握好,这是解决有机化学题的基础。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时先要对比原料的结构和最终产物的结构,官能团发生什么改变,碳原子个数是否发生变化,再根据官能团的性质进行设计。同分异构体类型通常有: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位置异构等,有时还存在空间异构,要充分利用题目提供的信息来书写符合题意的同分异构体。物质的合成路线不同于反应过程,只需写出关键的物质及反应条件、使用的物质原料,然后进行逐步推断,从已知反应物到目标产物。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