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76865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76865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76865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
展开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0-16 Mg-24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本卷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每小题均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淀粉水解与纤维素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不相同
B. 蛋白质、纤维素、蔗糖、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 乙酸和油脂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D. 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不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答案】C
【解析】
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A错误;蔗糖、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乙酸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油脂都能与NaOH溶液发生水解反应,C正确;乙醇与Na2CO3溶液互溶,乙酸与Na2CO3溶液反应冒气泡,乙酸乙酯和Na2CO3溶液互不相溶,分层,现象不同,可以鉴别,D错误;正确选项C。
点睛:天然高分子包括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
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盐类水解反应的是
①NH3+H2ONH4++OH- ②HCO3-+H2OH2CO3+OH-
③HCO3-+H2OH3O++CO32- ④Fe3++3HCO3-Fe(OH)3↓+3CO2↑
⑤NH4++2H2ONH3•H2O+H3O+
A. ②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②③⑤
【答案】A
【解析】
①属于一水合氨的电离;②属于HCO3-的水解;③HCO3-的电离;④Fe3+水解显酸性,HCO3-水解显碱性,二者混合相互促进水解;⑤NH4+水解显酸性;属于盐类水解反应的是②④⑤,A正确;正确选项A。
3.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 次氯酸的电离方程式:HClO=H++ClO-
B. 铝溶于烧碱溶液的离子方程式:Al+2OH-=AlO2-+H2↑
C. 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式:Cu-2e-=Cu2+
D. 已知中和热为57.3 kJ/mol,稀硫酸与氢氧化钠稀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H2SO4 (aq)+2NaOH (aq)= Na2SO4 (aq)+2H2O ( l ) ΔH=-114.6 kJ/mol
【答案】D
【解析】
【详解】A、次氯酸是一元弱酸,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ClOH++ClO-,故A错误;
B、铝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则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故B错误;
C、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精炼铜过程中,阴极上Cu2+得电子生成Cu,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故C错误;
D、已知中和热为57.3 kJ·mol-1,根据中和热的概念,稀硫酸与氢氧化钠稀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H2SO4(aq)+NaOH(aq)=1/2Na2SO4(aq)+H2O(l)ΔH=-57.3kJ•mol-1,即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ΔH=-114.6kJ•mol-1,故D正确。
答案选D。
4.在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 (g)+3B (g) 2C (g) 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 单位时间消耗2amol C,同时生成3a mol B B. v正(A)=2v正(C)
C. v正(A)= 3v逆(B) D.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据此判断。
【详解】A、根据方程式可知单位时间消耗2amol C,同时生成3a mol B,同为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项错误;
B、当达到化学平衡时,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正(A)=2v正(C)不满足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B项错误;
C、当达到化学平衡时,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正(A)=3v逆(B)不满足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C项错误;
D、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是变化的,则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突破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要抓住“变量不变”即可,如果所给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是一个变量,在某时间段内不变,就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如果该物理量始终是一个定值,就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因此化学平衡状态判断“三关注”:关注反应条件,是恒温恒容,恒温恒压,还是绝热恒容容器;关注反应特点,是等体积反应,还是非等体积反应;关注特殊情况,是否有固体参加或生成,或固体的分解反应等。
5.关于下列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装置①中,盐桥中的K+移向ZnS04溶液
B. 装置②工作一段时间后,加适量的Cu(OH)2可能恢复原溶液浓度
C. 装置②工作一段时间后,b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D. 刚开始时装置①②中的溶液内的H+都在铜电极上被还原,有气泡产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装置①中是原电池装置,金属锌是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Cu是正极,氢离子在该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装置②是电解池,石墨是阳极,该电极上是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的氧化反应,金属铜是阴极,该电极上是铜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据此解答。
【详解】A、装置①中是原电池装置,金属锌是负极,Cu是正极,盐桥中的K+移向正极,即移向硫酸溶液,故A错误;
B、装置②是电解池,石墨是阳极,在阳极上产生氧气,在阴极上产生的是金属铜,一段时间后氢离子也可能放电,电解池复原的方法:出什么加什么,因此加适量的Cu(OH)2可能恢复原溶液浓度,故B正确;
C、装置②是电解池,石墨是阳极,在阳极上产生氧气,消耗氢氧根离子,所以b极附近溶液的pH减小,故C错误;
D、刚开始时,装置①中的溶液内的H+在铜电极上被还原,装置②中的溶液内的Cu2+先在铜电极上被还原,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6.A、B两种烃,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下列有关A、B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和B的分子式一定相等 B. A和B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C. A和B可能是同系物 D. 等物质的量的A和B完全燃烧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A、B两种烃,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则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也相同,故A、B两种烃的最简式相同,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A、B两种烃的最简式相同,但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如为乙烯、环丙烷等,故A错误;
B.A、B的分子式不一定相同,二者不一定为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A和B可能是同系物,如为乙烯、丙烯等,二者为同系物,故C正确;
D.二者的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则等物质的量的A和B完全燃烧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7. 用蒸馏水逐步稀释0.2 mol/L的稀氨水时,若温度不变,在稀释过程下列数据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是( )
A. c(OH-) B. c(NH4+) C. c(NH3·H2O) D. c(NH4+)/c(NH3·H2O)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氨水是弱碱,存在电离平衡,稀释促进电离。所以在稀释过程中,OH-和NH4+的物质的量是增加的,但它们的浓度是降低的。氨水的浓度也降低,但其物质的量也是降低的,所以答案选D。
考点: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点评:电离平衡也是一种动态平衡,适用于勒夏特列原理,据此可以进行有关的判断。其次还需要注意物质的量的变化和浓度的变化不一定都是一致的,需要灵活运用。
8.已知某温度下,四种一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a(HCN)=6.2×10-10 mol/L、Ka(HF)=6.8×10-4 mol/L、Ka(CH3COOH)=1.8×10-5 mol/L、Ka(HNO2)=6.4×10-6 mol/L。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的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 )
A. HCN B. CH3COOH C. HF D. HNO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电离平衡常数越小,酸性越弱。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可知酸性最弱的是HCN,酸性最强的是HF,所以在浓度相同的条件下HF的酸性最强,pH最小,答案选C。
考点:考查电离平衡常数应用
第Ⅱ卷 非选择题部分(共计52分)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计52分)
9.I.合成氨工业在现代农业、国防工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己知:N2(g)+3H2(g)2NH3(g) △H=-92 kJ·mol-1
(1)下列有关该反应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选填序号)____________。
a.升高温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反应速率
b.增大压强不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但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c.使用催化剂可以使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升高,加快反应速率
d.在质量—定的情况下,催化剂颗粒的表面积大小,对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
(2)对于合成氨反应而言,如图有关图象一定正确的是(选填序号)_______。
II.向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7.6molNO和3.8molO2,发生如下反应:
①2NO(g)+O2(g)=2NO2(g)
②2NO2(g)N2O4(g)
测得NO2和N2O4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0~10min维持容器温度为T1℃,10min后升高并维持容器的温度为T2℃。
(1)计算前5minN2O4反应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____。
(2)计算T1℃时反应②的化学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
(3)若起始时向该容器中充入3.6molNO2和2.0molN2O4,判断T1℃时反应②进行的方向_____(正向、逆向、不移动)。
【答案】 (1). abd (2). ac (3). 0.18mol/ (L·min) (4). 0.4 (5). 正向
【解析】
【分析】
I.(1)根据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解答;
(2)根据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平衡的影响结合图像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分析判断;
II.(1)根据前5min内N2O4的浓度变化量结合反应速率的含义分析解答;
(2)根据平衡时NO2和N2O4的浓度以及平衡常数的含义计算;
(3)根据浓度熵和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分析判断。
【详解】I.(1)a.升高温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加,则加快反应速率,故a正确;
b.增大压强,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则加快反应速率,不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故b正确;
c.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不变,故c错误;
d.增大固体表面积,可增大反应速率,因此在质量—定的情况下,催化剂颗粒的表面积大小,对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故d正确;
故答案为abd;
(2)a.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氨气的体积分数减小,但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故a正确;
b.反应到达平衡时,各物质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物质的浓度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
c.使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但不影响平衡移动,符合题意,故c正确;
故答案为ac;
Ⅱ.(1)从图可知5min时N2O4浓度为0.9mol/L,则前5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N2O4)=0.9mol/L÷5min=0.18mol/(L•min);
(2)T1℃时反应②2NO2(g)N2O4(g)在5min时达到平衡,此时N2O4浓度为0.9mol/L,NO2浓度为1.5mol/L,则化学平衡常数K=c(N2O4)/c2(NO2)=0.9/1.52=0.4;
(3)起始时向该容器中充入3.6molNO2和2.0molN2O4,此时Qc=1.0/1.82≈0.31<K,因此反应正向进行。
【点睛】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技巧:①紧扣特征,弄清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减小还是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与反应等。②先拐先平,在含量(转化率)—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反应速率快,表示温度较高、有催化剂、压强较大等。③定一议二,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有时还需要作辅助线。④三步分析法,一看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二看v正、v逆的相对大小;三看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10.亚磷酸(H3PO3)是一种二元弱酸,向某依度的亚磷酸中滴加NaOH溶液,其pH与溶液中的H3PO3、H2PO3-、HPO32-的物质的量分数a(X)(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与整个物种浓度之和的比值)的关系如图所示。
(1)以酚酞为指示剂,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时,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2)H3PO3的第一步电离H3PO3H2PO3-+H+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a1,则pKa1=_______ (pKa1=-lgKa1)。
(3)将0.lmol/L的NaOH逐滴滴入0.1mo/L的亚磷酸,为了主要得到Na2HPO3,反应应控制pH至少为_______;当反应至溶液呈中性时,c(Na+)______c(H2PO3-)+ 2c(HPO32-)(填“>”、“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