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展开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注意: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 非选择题)两部分。2.请将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中,否则作零分处理。3.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0-16 Mg-24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一.本卷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每小题均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淀粉水解与纤维素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不相同 B.蛋白质、纤维素、蔗糖、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乙酸和油脂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D.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不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盐类水解反应的是①NH3+H2ONH4++OH- ②HCO3-+H2OH2CO3+OH-③HCO3-+H2OH3O++CO32- ④Fe3++3HCO3-Fe(OH)3↓+3CO2↑⑤NH4++2H2ONH3•H2O+H3O+②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②③⑤3.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A.次氯酸的电离方程式:HClO=H++ClO-B.铝溶于烧碱溶液的离子方程式:Al+2OH-=AlO2-+H2↑C.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式:Cu-2e-=Cu2+D.已知中和热为57.3 kJ/mol,稀硫酸与氢氧化钠稀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H2SO4 (aq)+2NaOH (aq)= Na2SO4 (aq)+2H2O ( l ) ΔH=-114.6 kJ/mol4.在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 (g)+3B (g) 2C (g) 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A.单位时间消耗2amol C,同时生成3a mol B B.v正(A)=2v正(C)C.v正(A)= 3v逆(B) D.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5.关于下列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装置①中,盐桥中的K+移向ZnS04溶液B.装置②工作一段时间后,加适量的Cu(OH)2可能恢复原溶液浓度C.装置②工作一段时间后,b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D.刚开始时装置①②中的溶液内的H+都在铜电极上被还原,有气泡产生6.A、B两种烃,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下列有关A、B的叙述正确的是A.A和B的分子式一定相等 B.A和B一定是同分异构体C.A和B可能是同系物 D.等物质的量的A和B完全燃烧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7. 用蒸馏水逐步稀释0.2 mol/L的稀氨水时,若温度不变,在稀释过程下列数据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是A.c(OH-) B.c (NH4+) C.c(NH3·H2O) D.c(NH4+)/c(NH3·H2O)8. 已知某温度下,四种一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a(HCN)=6.2×10-10 mol/L、Ka(HF)=6.8×10-4 mol/L、Ka(CH3COOH)=1.8×10-5 mol/L、Ka(HNO2)=6.4×10-6 mol/L。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的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A.HCN B.CH3COOH C.HF D.HNO2第Ⅱ卷 非选择题部分(共计52分)二、非选择题部分(共计52分)9.(10分)I .合成氨工业在现代农业、国防工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己知:N2 (g) +3H2 (g) 2NH3 (g) △H=-92 kJ·mol-1(1)下列有关该反应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选填序号)____________。a.升高温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反应速率b.增大压强不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但可以加快反应速率c.使用催化剂可以使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升高,加快反应速率d.在质量—定的情况下,催化剂颗粒的表面积大小,对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2)对于合成氨反应而言,如图有关图象一定正确的是(选填序号) ______________。II.向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7.6molNO和3.8mol O2,发生如下反应:① 2NO(g) + O2(g) =2NO2 (g)② 2NO2 (g) N2O4 (g)测得NO2和N2O4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0~10min维持容器温度为T1℃,10min后升高并维持容器的温度为T2℃。(1)计算前5min N2O4反应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2)计算T1℃时反应②的化学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3)若起始时向该容器中充入3.6mol NO2和2.0mol N2O4,判断T1℃时反应②进行的方向_____(正向、逆向、不移动)。10.(10分)亚磷酸(H3PO3)是一种二元弱酸,向某依度的亚磷酸中滴加NaOH溶液,其pH与溶液中的H3PO3、H2PO3-、HPO32-的物质的量分数a(X)(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与整个物种浓度之和的比值)的关系如图所示。(1)以酚酞为指示剂,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时,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H3PO3的第一步电离H3PO3H2PO3-+H+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a1,则pKa1= (pKa1=-lgKa1)。(3)将0.lmol/L的NaOH逐滴滴入0.1mo/L的亚磷酸,为了主要得到Na2HPO3,反应应控制pH至少为 ;当反应至溶液呈中性时,c(Na+) c(H2PO3-)+ 2c(HPO32-)(填“>”、“<”或“一”)。(4)已知亚磷酸可由PCl3水解而成,请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11.(16分)A、B、D、E、G、M六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元素A的一种核素无中子,B的单质既有分子晶体又有原子晶体,化合物DE2为红棕色气体,G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M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比G多10。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元素B、D、E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2)元素A和E组成的阳离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化合物ABD的结构式为 ,其中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3)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甲与气体DA3化合生成离子化合物乙,常温下,若甲、乙两溶液的pH均等于5,则由水电离出的= ;乙溶液中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元素X位于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的内层轨道全部排满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2。元素Y基态原子的3p轨道上有4个电子。①X与Y所形成化合物中X的化合价等于其族序数,Y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②E的氢化物(H2E)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大于H2Y,其原因是 。③X的氯化物与氨水反应可形成配合物[X(NH3)4]Cl2,1mol该配合物中含有σ 键的数目为 。12.(16分)碳、硫的含量影响钢铁性能,碳、硫含量的一种测定方法是将钢样中碳、硫转化为气体,再进行测定。(1)在高温下将x克钢样中碳、硫转化为CO2、SO2(气体a)。(2)将气体a通入测硫装置中(如图1),采用滴定法测定硫的含量。①H2O2氧化SO2的化学方程式: 。②将①的吸收液稀释至250 mL,取1/10该溶液进行滴定,用酸式滴定管取液时赶走气泡的操作是 。③用c mol/L 标准 NaOH 溶液滴定取出的溶液,则选择的指示剂为 ,直至加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时,溶液颜色 ,即可停止滴定。④某次滴定前后,NaOH 溶液的液面如图2,其体积读数为 。若滴定3次,消耗NaOH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z mL,则该钢样中硫的质量分数为 (用 x、c、z表示)。⑤下列操作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a.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b.加入1 mL酸碱指示剂c.滴定终点时,尖嘴出现气泡 d.滴定终点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将气体 a 通入测碳装置中(如图),采用重量法测定碳的含量。⑥为准确测定CO2,需除去SO2的干扰,除去SO2的装置是 (填序号)。⑦计算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应测量的数据是 。去掉装置E,测得碳的质量分数 (填 “偏小”、“无影响”或“偏大”)⑧上述操作中,测定CO2前先除去SO2,但测定SO2前却没除CO2,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说明如何改正;若合理,说明理由 。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A 3.D 4.D 5.B 6.C 7.D 8.C二.综合题9.(10分,每空2分)I. (1) abd (2) ac;II (1) 0.18mol/ (L·min) (2) 0.4 (3)正向;10.(10分)(1)H2PO3-+OH-=HPO32-+H2O(2分)(2)2(2分) (3)8.5(2分) =(2分) (4)PCl3+3H2O=H3PO3+3H++3Cl-(2分)11.(16分)(1)1s22s22p5 (1分) 第四周期第ⅠB 族 (1分) N>O>C (1分)(2)三角锥形 (1分) H-C≡N(1分) SP (1分)(3)10-4 (2分) c(NO3-)>c(NH4+)>c(H+)>c(OH-) (2分)(4) ZnS (2分) 水分子与乙醇分子间形成氢键而不与H2S分子形成氢键 (2分) 16NA 或 16×6.02×1023或9.63×1024 (2分)12.(16分)(2) ① SO2+H2O2H2SO4(2分); ②快速放液(1分);③酚酞(1分)恰好使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1分)(其它合理答案也可);④24.50 mL(2分); 16cz/x %(2分); ⑤ a b(1分);⑥A、B(1分); ⑦装置 D 吸收气体前后的质量(1分) 偏大(1分);⑧合理(1分),SO2被氧化成硫酸后,溶液中的 c(H+)增大,使 CO2 的溶解平衡向逆向移动,导致 CO2 在水中几乎不溶,不会对测定SO2 产生影响。CO2 和 SO2 都能被碱石灰吸收,因此测定 CO2 时必须除去 SO2(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