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安徽省宣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安徽省宣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柳絮即柳树的种子,上面有白色絨毛,且富含油脂,随风飞散如飘絮。每年四月开始,北方部分地区柳絮飘飞。下图示意柳絮飘飞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南方柳絮飘飞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 风力较小 B. 光照较多C. 气温较高 D. 降水较多2. 柳絮飘飞对当地造成的不利影响有①诱发火灾 ②影响出行安全③引起呼吸道疾病 ④阻碍物种繁衍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3. —般情况下,一天中柳树飘絮较多的时段可能是A. 清晨 B. 午后 C. 雨后 D. 深夜【答案】1. D 2. A 3. B【解析】本题组以柳絮飘飞景观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南方柳絮飘飞较少的主要原因、柳絮飘飞对当地造成的不利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1题详解】题中信息表明,每年四月开始,北方部分地区柳絮飘飞,说明柳絮飘飞的季节主要是春季。相比其它季节,南方地区的春季风力相对较大,排除A。南方春季,多春雨,光照较弱,排除B。春季南方升温较快,气温较高,但这是柳絮飘飞的有利条件,排除C。南方地区春季升温快,地表水较多,蒸发使得空气比较湿润,春季的冷空气活跃,锋面活动多,多降水天气,柳絮湿度大,不易飘飞,选项D符合题意。【2题详解】柳絮就易燃物,容易引发火灾,①符合题意。柳絮容易飞入眼睛,导致眼睛不适,甚至阻碍人的视线,引起出行安全问题,②符合题意。柳絮是过敏源,会引起打喷嚏、流鼻涕,容易吸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疾病,③符合题意。柳絮飘飞是柳树传播种子的方式,柳絮借助风力在空气中飘飞,然后落地生根、生长壮大,有利于物种繁衍,④不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判断,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3题详解】柳絮一般在气温高、风力大、天气晴朗、对流运动强烈的条件下产生并飘飞。清晨和深夜气温较低,大气相对稳定,柳絮不易飘飞,排除A、D。午后,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柳絮一般在这个时间成熟脱落,此时对流运动较强,柳絮容易飘飞,B符合题意。雨后,柳絮湿润,不易飘飞,排除C。近年来全球的电子、半导体和汽车等装配基地转移东南亚,东南亚制造业随之崛起。据2019年2月26日消息,越南政府要求韩国汽车制造商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向越南当地转让技术,并将其本地化率提高到40%以上。据此回答下面小题。4. 近年来韩国等多国制造业商到东南亚大力投资建厂,其考虑是A. 市场规模 B. 劳动力成本 C. 投资风险 D. 原料成本5. 越南政府推动汽车制造本地化的根本目的是A. 增加当地就业 B. 保证产品质量 C. 提高产品竞争力 D. 降低配件运费6. 东南亚制造业强势崛起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应该A. 强化技术研发 B. 扩大生产规模 C. 调整关税政策 D. 降低销售价格【答案】4. B 5. C 6. A【解析】本题考查产业转移。【4题详解】东南亚地区经济较落后,人口众多,故韩国等多国制造业商到东南亚投资建厂是因为东南亚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生产成本低,故B正确。【5题详解】越南政府推动汽车制造本地化,研发了更多受当地市场欢迎的汽车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提高企业效益,C正确。在不转让技术的情况下,增加配件生产,也能增加当地就业,降低配件运费,AD错误。直接进口,产品质量更好,B错误。【6题详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产成本提高,价格优势越来越小,故中国制造业只有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才能增加其竞争力,强化技术研发是重要途径,A正确。扩大生产规模和降低销售价格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且不利于提高企业利润;我国企业对外竞争,调整关税政策没有影响。英国伦敦的二战地下防空洞被改造成世界首个地下农场。地下防空洞有12层,其温度可稳定保持16℃。第一阶段的作物包括豌豆苗、芥菜、香菜、红苋菜、芹菜等。防空洞内部环境密封干净,有特定的通风系统、先进的照明以及成熟的灌溉系统,能确保作物在低能耗情况下生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7. 地下农场采用先进的照明系统,该系统的核心作用是A. 促进光合作用 B. 增强昼夜温差C. 提高大气温度 D. 加快水汽蒸发8. 与传统的地上露天种植相比,该类地下农场A. 经营成本低廉 B. 推广难度小C. 产品种类多样 D. 受天气影响小9. 世界首个地下农场的建立得益于A. 先进的技术 B. 丰富的劳动力C. 肥沃的土壤 D. 暖湿的气候【答案】7. A 8. D 9. A【解析】【7题详解】地下农场的作物是在密封环境生长的,先进的照明系统可替代阳光,促进作物光合作用,A正确。先进照明系统能保障温度恒定,而不是增加昼夜温差或提高温度,BC错误。蔬菜需水量大,照明系统加快水分蒸发,不利于作物生长,D与题意不符。【8题详解】与传统地上露天种植相比,地下农场需要更多设备和技术指导,生产成本更高,A错误。地下农场需要资金、技术支持,与经济发展程度有关,故地下农场相比地上种植推广难度更大,B错误。地上露天种植因地域气候类型多样,产出的农产品种类多样;地下农场气候较单一,品种有限,C错误。相比露天种植,地下农场恒温,可全年种植,受气象影响小,无季节性,D正确。【9题详解】从材料得知世界首个地下农场是英国防空洞改造的,且成功种植出作物,说明其出现和运营需要先进技术支持,A正确。材料得知,这个地下农场的运转均为先进系统和设备,需要高素质劳动力,而不是大量低素质劳动力,B错误。地下农场是通过技术操作满足作物生长条件产出产品,土壤肥沃与否不是关键因素,C错误。农场内温度恒定,与暖湿气候无关,D错误。《丝路山水地图》是一幅绘制于明代中后期的陆上丝绸之路古地图。描绘了东起中国甘肃省嘉峪关,西至天方城——伊斯兰圣城麦加的辽阔地域。下图为该图局部区域,目前图中关口成为著名旅游景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图中关口位于A. 盆地 B. 山谷 C. 陡崖 D. 鞍部11. 图中关口选址的主要原因是A. 利于交通运输 B. 利于军事防御C. 节省建筑材料 D. 防御冬季严寒12. 某旅游网站建议到图中关口的游客,相机不用时用塑料袋装好,目的是A. 防沙尘 B. 防暴雨C. 防暴晒 D. 防高温【答案】10. B 11. B 12. A【解析】本题组以《丝路山水地图》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10题详解】图中显示,关口位于两山之间,地形为山谷,选项B符合题意。盆地为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与关口地形不符,排除A。图中关口两侧坡度较陡,但关口并不建在陡崖之上,而是跨越谷地,排除C。鞍部位于两个山岭之间的过渡地带,而图中关口位于两个山脊之间,排除D。【11题详解】我国历史上为了防御外敌的入侵,在险要的关口和交通要道设立的防务设施,又称关卡,如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武关等,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在交通要道设卡,不利于交通运输,排除A。关口选址往往选择地势险要的地区,不利于节省建筑材料,排除C。关口选址在峡谷口,不利于冬季防寒,排除D。【12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丝路山水地图》描绘了东起中国甘肃省嘉峪关,西至阿拉伯半岛麦加的辽阔地域,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多荒漠,多风沙,相机用塑料袋装好,可防沙尘,选项A符合题意。当地关口气候较干旱,降水较少,排除B。相机用塑料袋装好,不能防暴晒,排除C。塑料袋具有保温作用,相机用塑料袋装好,不能防高温,排除D。近年来,我国在西北地区的沙漠、戈壁上建设了大量光伏发电场。光伏发电场在建设期和运营期会对土壤、植被、气候等生态因子产生影响。下图示意我国河西走廊某光伏发电场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光伏发电场选址河西走廊的原因是①太阳能资源丰富 ②用地条件好 ③当地用电需求大 ④工业基础好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14. 光伏发电场在建设期和运行期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A. 建设期土壤风蚀减弱 B. 运行期耐阴植物减少C. 建设期局地气候改善 D. 运行期地表输沙率降低15. 太阳能电池板下植物生长相对良好的主要原因是A. 光照充足 B. 热量丰富C. 水分较多 D. 土壤肥沃【答案】13. A 14. D 15. C【解析】本题组以我国河西走廊某光伏发电场景观为背景,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光伏发电场选址、光伏发电场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13题详解】河西走廊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适宜布局光伏发电场,①正确。河西走廊多荒漠,用地条件好,②正确。当地经济欠发达,经济规模不大,用电需求较小,③错误。当地工业企业数量少,工业基础较差,④错误。综合上述判断,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C、D。【14题详解】建设期,电池板还没有安装,对风力的阻挡作用不明显,土壤风蚀不地减弱,A错误。 运行期,电池板下面多生长耐阴植物,B错误。建设期,对当地的下垫面还没有多大改变,局地气候没有多大变化,C错误。运行期,电池板对风力侵蚀和搬运均具有减弱作用,地表输沙率降低,D正确。【15题详解】太阳能电池板下,阳光被电池板遮挡,光照较弱,A错。太阳能电池板下,阳光被电池板遮挡,温度较低,B错。太阳能电池板下,阳光被电池板遮挡,温度较低,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植物生长较好,C正确。电池板并没有直接改变土壤肥力,D错。下图示意华北某区域从T1到T3时刻气旋周围锋面的分布与发展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T1时刻a,b间的气压变化规律是A. B. C. D. 17. 甲地从T1到T3时段的天气现象是A. 气压不断降低 B. 气温不断升高C. 风速不断减小 D. 天气始终未晴18. 根据T2时刻推断,T3时刻甲、乙两地间的锋面示意图A. B. C. D. 【答案】16. B 17. D 18. A【解析】本题组以华北某区域从T1到T3时刻气旋周围锋面的分布与发展过程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天气要素的变化、锋面形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16题详解】依据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可判断a的气压值是小于1004,而b的值则是大于1004,而C图中AB两个值是相等,D图中气压值a>b,因此排除C、D。图中显示,ab两点间穿过了两个锋面所在的低压槽,故A错误,B正确。【17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的气压值是在变化的,T1时为992~994,T2为988~992,T3时为996-1000之间,所以从T1到T3时段,气压值并非不断降低,故A错误。从图上可以看出T1时刻甲位于暖锋的锋后,冷锋的锋前,为暖气团控制,T2时刻甲位于冷锋后,应为冷气团控制,气温应降低,故B错误。从等压线中可以看出,T3时刻与T1时刻相比,T3时刻甲处的等压线较密,风力应更大,故C错误。T1时刻甲虽然位于暖锋后,但位于气旋中心,应是阴雨天气,T2时刻甲位于冷锋后的锋面附近,应可能是阴雨天气,T3时刻,冷锋在运行过程中已经追上了暖锋,因此甲应位于冷气团一侧,故此时应该是阴雨天气,所以在从T1到T3时段天气终未晴,故D正确。【18题详解】读T2时刻图可知,甲、乙两地间锋面是由于西边的冷锋追上了东边的暖锋所致,形成锢囚锋。因此A图能正确示意甲、乙之间锋面形态,选项A符合题意。图B中甲地为暖气团,与T2时刻图不符,排除B。甲地为冷锋推移过来的冷气团,应该是更冷气团,与图C不符,排除C。图D中冷、暖锋还没有叠加,与T2时刻甲处特征不符,排除D。产蛋崖位于贵州省的一块崖壁上,每隔三十年就会脱落一次石蛋,犹如下蛋一般。地质专家分析推测,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原为深海沉积物,由碳酸钙分子在特定化学作用下渐渐凝聚在一起结核而成。下图示意产蛋崖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 按照岩石的成因,与石蛋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 大理岩 B. 玄武岩C. 页岩 D. 花岗岩20. 造成石蛋脱落的主要原因是A. 风力侵蚀 B. 风化作用C. 板块挤压 D. 冰川侵蚀【答案】19. C 20. B【解析】本题组以产蛋崖景观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岩石成因类型、石蛋脱落的主要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19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石蛋是碳酸钙分子在特定化学作用下渐渐凝聚在一起结核形成,按照岩石的成因,石蛋属于沉积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理岩为变质岩,与石蛋不属于同一类型,排除A。玄武岩为岩浆岩,与石蛋不属于同一类型,排除B。页岩属于沉积岩,因此与石蛋属于同一类型的岩石,C对。花岗岩为岩浆岩,与石蛋不属于同一类型,排除D。【20题详解】据材料推断,石蛋位于裸露的崖壁上,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导致崖壁岩层崩碎,造成石蛋脱落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化作用,B对。材料信息表明,石蛋崖位于贵州省,湿润地区,风力较小,A错。板块挤压可能导致整体崖壁坍塌,不会让石蛋缓慢脱落,C错。当地纬度较低,海拔较低,没有冰川侵蚀,D错。某人匀速驾车从图中的山下的a地前往山上的e村落,一直为上坡路,单位距离油耗仅受地形影响,道路中相邻两个小黑点之间的油耗相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 a-b、b-c、c-d、d-e四路段中,坡度逐渐变陡的路段是A. a—b B. b—cC. c—d D. d—e22. 推测道路b+d段从c地绕行的原因可能是A. 森林影响 B. 耕地影响C. 地形影响 D. 村落影响【答案】21. B 22. C【解析】本题组以某人驾车油耗相同间隔点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21题详解】若坡度变陡,应该单位距离的耗油量变大,相同油耗量行驶距离变短,则小黑点之间距离应该逐渐缩小,结合图中可以判断b—c符合这一特点,选项B符合题意。a—b段,黑点间距先变短后变长,说明坡度先变陡后变缓,A不符合题意。c—d段,黑点间距相同,说明坡度相似,C不符合题意。d—e段,黑点间距多次变疏变密,说明坡度有多次变陡变缓,D不符合题意。【22题详解】b—d中间有森林分布,可以判断多山地,故道路绕行至c地,以避开坡度较陡的地形,减小坡度,所以推测b→d段绕行c地的影响因素最有可能是地形,选项C符合题意。该道路多次穿过林地,A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b—d无耕地阻隔,B不符合题意。道路要尽量穿过村落,改善村落的交通条件,图中c处及附近无村落, D不符合题意。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上的朗伊尔城(78°N),是世界最北端的城市,前往北极科考基地——新奥尔松的各国科考队多在此停留,进行补给、休整。它是世界上唯一禁止死亡的城市,重症和绝症病人必须送回挪威本土医院。除非猝死,无人有权死在这里。在朗伊尔城外的冰天雪地中,有一座“末日银行”,储藏着人类最后的希望,里面存放的东西只有在遭遇核战争、行星撞击、海水暴涨等“世界末日”时才可以动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 朗伊尔城禁止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 控制人口数量 B. 防止人口老龄化C. 防止病菌长久留存 D. 防止生态破坏24. 推测“末日银行”存放的物品最可能是A. 黄金 B. 种子 C. 货币 D. 武器25. 朗伊尔城为世界各国的北极科考提供了A. 较好的基础设施 B. 良好的观测条件C. 天然的生态环境 D. 较长的极夜时间【答案】23. C 24. B 25. A【解析】本题组以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上的朗伊尔城为背景,设置三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23题详解】材料显示,朗伊尔城位于78°N,气候寒冷,死人和病人携带的病菌可以在寒冷的条件下长久留存,对当地居民和科考队员造成威胁,因此当地禁止死亡,选项C符合题意。禁止死亡与控制人口数量、防止人口老龄化、防止生态破坏没有关系,排除A、B、D。【24题详解】题中信息表明,“末日银行”储藏着人类最后的希望,里面存放的东西只有在遭遇核战争、行星撞击、海水暴涨等“世界末日”时才可以动用。核战争、行星撞击、海水暴涨等可能导致全球生态系统破坏,影响人类生存之本——食物,因此推测“末日银行”存放的物品最可能是种子,选项B符合题意。黄金、货币、武器对于处在“世界末日”时的人类没有多大用途,排除A、C、D。【25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各国科考队多在朗伊尔城停留,进行补给、休整,因此朗伊尔城为世界各国的北极科考提供了较好的基础设施,选项A符合题意。材料显示,北极科考基地不在朗伊尔城,而在新奥尔松,排除B。建城会破坏天然的生态环境,排除C。较长的极夜时间不利于大多数科考项目,排除D。二、非选择题(4大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亮布”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传统手工布料,因闪闪发亮而得名,曾是苗族人眼中的高档布料。当地人采摘天然染料蓝靛草将布料染色,晾干后涂蛋清,用木槌反复捶打,经过多次反复晾、涂、捶,可以使布面长久保持光泽。10多米长的“亮布”前后约要两三个月才能制作完成。“亮布”在苗家人生活中曾一度难觅其踪,现已被当地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图为融水苗族自治县交通线路分布图。(1)说明“亮布”曾是当地苗族人眼中高档布料的原因。 (2)分析“亮布”在苗家山寨中曾一度难觅其踪的原因。【答案】(1)布料闪闪发亮,与众不同;手工制作,工艺复杂,耗时长,产量低;使用天然原料染色,品质优良;加入蛋清捶打,成本较高。(任答3点)(2)制作工艺复杂,传承人老龄化严重,传统手艺近乎失传;制作“亮布”周期长,经济效益较低;天然原料染色,“亮布”色彩较为单-一;对外通达度增强,外来布料增多,对“亮布”造成巨大的冲击;城市化进程加快,苗家人外出务工经商增多,外来文化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任答4点)【解析】本大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亮布”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1)亮布是当地苗族人眼中的高档布,反映了亮布的品质好。材料信息显示,“亮布”是苗族传统手工布料,因闪闪发亮而得名;当地人采摘天然染料蓝靛草将布料染色,纯天然原料制作而成,品质好;晾干后涂蛋清,用木槌反复捶打,生成成本较高;经过多次反复晾、涂、捶,10多米长的“亮布”前后约要两三个月才能制作完成,工艺复杂,耗时长,产量低。因此,“亮布”曾是当地苗族人眼中高档布料。(2)传统民族技艺消失的原因主要从工艺难度、经济效益、市场适应性、现代纺织品的冲击、外来文化的冲击等方面进行分析。题中信息表明,“采、染、晾、涂、捶”等制作工艺复杂,劳动强度较大,传承人年龄偏大,年轻人不愿传承,使传统手艺近乎失传;材料信息表明,10多米长的“亮布”前后约要两三个月才能制作完成,制作“亮布”周期长,经济效益较低;与现代纺织品相比,“亮布”色彩较为单一;现代纺织品劳动生产率高,成本较低,“亮布”的市场竞争力较低,受到巨大的冲击;对外联系不断加强,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增多,外来文化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对“亮布”形成了文化冲击。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总投资达1200多亿元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开通运营。大桥跨越珠江口海域,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大桥全长为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作为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建设方案示意图。(1)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分析港珠澳大桥造价昂贵的原因。 (2)分析港珠澳大桥中部采用隧道而不采用桥梁的原因。【答案】(1)海域宽阔,桥梁、隧道长度大;海底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气候条件复杂,对施工的影响大;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高。(任答3点)(2)该处海域远离陆地,水文条件和气象条件复杂,采用隧道比采用桥梁在运行时的安全性更高、维护更方便;该处是重要的海运通道,采用隧道利于大型船舶航行。【解析】本大题港珠澳大桥为背景,设置两道小题,涉及港珠澳大桥造价昂贵的原因、港珠澳大桥中部采用隧道的原因,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1)港珠澳大桥造价昂贵既有自然原因,又有社会经济原因。我们可以从海域宽阔,桥梁长度大;海底隧道长度大,埋藏深,技术要求高;海底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气候条件复杂,对施工的影响大;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高等方面加以分析。(2)图中显示,该处海域离陆地较远,水流速度更快,风力更大,水文条件和气象条件复杂,与桥梁相比,采用水下隧道在运行时的安全性更高、维护更方便;该处是重要的海运通道,采用桥梁可能会影响大型船舶的航行,采用隧道更有利于上游的港口运营。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属于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年降水量575.9mm,年均水面蒸发量1732.9mm,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使得土壤水分成为限制该流域植被生长的重要因素。该流域人工植被主要为刺槐、油松、侧柏等乔木,以及丁香、连翘、胡枝子等灌木。考察中发现,丁香林地土壤深度0~130cm平均含水量整体较刺槐和油松林地高。下图示意蔡家川流域位置与范围。下表示意刺槐、油松和丁香林地的基本概况。(1)描述该流域的地形特征。 (2)与刺槐和油松林地相比,分析丁香林地土壤平均含水量整体较高的原因。 (3)专家建议,该流域的水土保持应以自然恢复为主,请说明理由。【答案】(1)地势总体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地形崎岖,支离破碎,以残塬沟壑为主。(2)丁香林属于灌木林,比刺槐林和油松林(乔木林)耗水小;丁香林(灌木林)比刺槐林和油松林(乔木)植被覆盖度高,雨水容易被林冠层、枯枝落叶层等截留(或拦蓄),有利于水分的下渗;丁香林比刺槐林和油松林种植密度小,耗水少;丁香林地形坡度小,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产生的地表径流少,降雨更多的渗人土壤。(任答3点)(3)自然恢复形成的生态系统丰富、稳定,水土保持效果更好;该流域属于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解析】本大题以黄土高原的小流域之一——蔡家川流域为背景,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流域地形特征、植被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生态恢复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1)读蔡家川流域位置与范围示意图,可以判读出,该流域的地貌特征是地势总体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地形崎岖,支离破碎,以残塬沟壑为主。(2)丁香林地土壤平均含水量整体较高的原因主要从耗水和截留水分两个角度来比较说明。表中信息表明,丁香平均树高2米多,而刺槐林和油松林平均树高9米左右,丁香属于灌木林,而刺槐林和油松林属于乔木林,灌木林比乔木林耗水小;表中显示,丁香林植被覆盖度达90%,而刺槐林和油松林植被覆盖度为70%,因此雨水更容易被丁香林的林冠层、枯枝落叶层等截留(或拦蓄),有利于水分的下渗;表中显示,与刺槐林和油松林相比,丁香林种植密度小,耗水少;表中显示,丁香林地形坡度小,坡面径流速度较慢,下渗较多,土壤中含水量较高。(3)该流域的水土保持应以自然恢复为主的依据应从成本、稳定程度、水土保护效果和人工干预的坏处等方面分析。自然恢复投入的劳动力和资金少,成本低,减轻当地的经济负担;自然恢复形成的生态系统更适合当地自然环境,从而使生物群落更丰富、生态系统更稳定、水土保持效果更好;由于该流域属于生态脆弱地区,如果人工干预不适当,有可能导致更大的生态破坏。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亚伯拉罕湖(52°N,116°W)位于加拿大中西部的落基山脉中。湖中春夏季节水草茂盛,秋冬季节水草衰败腐烂,产生大量的气体。湖区冬季气温低,当地气温可从00C迅速跌落至零下十几摄氏度。这座湖每年冬季都会出现一种奇观——湖面下聚集着大量的冰冻气泡,气泡被“锁”在冰层之中形成“冰泡”。下左图示意亚伯拉罕湖位置,下右图示意“冰泡”景观。(1)分析亚伯拉罕湖区冬季气温低的原因。 (2)说明亚伯拉罕湖“冰泡”的形成过程。【答案】(1)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湖泊东北部有缺口,利于北方寒冷气流深人;周围高山冷气流下沉堆积;位于河谷地形,冷空气不易扩散。(前2点必答,后2点任答一点即可)(2)春夏季节湖中茂盛的水草会在秋冬季腐烂,从湖底源源不断地释放出大量气体;冬季湖区降温快,湖面快速封冻,湖底部分气泡冲向水面的速度慢于湖面封冻速度,气泡被阻滞在湖面冰层之下(气体出不来);随着冰层加厚,气泡被“锁”进冰层之中,形成“冰泡”。【解析】本大题以加拿大中西部落基山脉中的亚伯拉罕湖为背景,设置两道小题,涉及亚伯拉罕湖区冬季气温低的原因、亚伯拉罕湖“冰泡”的形成过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1)亚伯拉罕湖区冬季气温低的原因应从纬度、地形等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显示,亚伯拉罕湖地处52°N,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地处落基山脉中,群山环抱,故海拔较高,地形封闭,冬季冷空气容易聚集,且有周围高山下的冷空气补充。图中显示,湖泊东北部有山谷缺口,利于冬季北方寒冷气流深入。(2)材料信息显示,亚伯拉罕湖春夏季节湖中的水草茂盛,到了秋冬季水草腐烂,从湖底源源不断地释放出甲烷等大量气体。而湖区冬季气温低,降温快,湖面快速封冻。当湖面封冻的速度快过湖底气泡冲向水面的速度时,就形成"冰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