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展开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对燕麦胚芽鞘的尖端分别作如下处理,然后都放在单侧光下照射,会弯曲生长的是 ( )
A. B.
C. D.
- 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证明了( )
A. 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B. 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C.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 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
-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 HCO3-、HPO42-等离子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 人体的体液描述正确的是 ( )
A. 细胞内液和消化液 B. 尿液、汗液属于体液
C. 血浆、组织液、淋巴 D.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 某同学在上体育课时进行剧烈运动,此时需要通过一定的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
B. 产热增多会使体温升高,所以该同学体温会持续升高
C. 运动过程中该同学的血糖浓度持续降低
D. 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即可
- 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 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
B.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
C. 电信号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直接传向另一个神经元
D. 神经纤维兴奋的部位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 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中a为大脑皮层,b为骨骼肌,c为肾上腺
B. 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是骨骼肌
C. 人体在寒冷环境中起“鸡皮疙瘩”与骨骼肌有关,“打寒颤”与立毛肌有关
D. 图中a应为下丘脑,这是体温调节中枢,但人体的冷觉与热觉应形成于大脑皮层中
- 下列不属于下丘脑功能的是( )
A. 参与体温调节 B. 参与水平衡调节
C.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 分泌生长激素
- 在“寒冷刺激→甲→乙→丙→甲状腺激素”的生理活动中,乙所代表的是( )
A. 大脑皮层 B. 下丘脑 C. 垂体 D. 甲状腺
- 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
B. 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C. 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D. 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 吞噬细胞不参与的是( )
A. 非特异性免疫 B. 体液免疫
C. 细胞免疫 D. 合成并分泌抗体
- 如图表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处正处于兴奋状态
B. 甲处为兴奋过后已经恢复静息电位
C. 丙处即将兴奋
D. 该图能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
- 人类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研制相应疫苗迫在眉睫。人体接种疫苗后会产生相恋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
A. 吞噬细胞 B. 效应T细胞 C. 记忆细胞 D. 浆细胞
- 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就引起免疫反应
B. 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免疫反应
C. 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反应
D. 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反应
- 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受到刺激时,膜两侧的电位分别表现为( )
A. 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 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C. 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 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 对胚芽鞘进行如图所示的①~④实验,其中旋转均为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后停止旋转时,实验①②装置仍停止在如图位置,则四个胚芽鞘的生长方向依次是( )
A. ←↑→↑ B. ←↑↑→ C. →↑→↑ D. →↑←↑
- 如图是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维生素、糖原和尿素都是细胞外液重要的组成成分
B. 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
C. 图中③和细胞内液之间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
D. 图中③渗回血浆的量小于渗入淋巴的量
- 下列不是内环境的是( )
A. 血浆 B. 血液 C. 组织液 D. 淋巴
- 关于人体内环境正常的理化参数,不正确的说法是 ( )
A. 37℃时,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B. 血浆pH约为7.35—7.45
C. 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D. 血糖含量稳定在1.2—2.4g/L
- 以下表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 下图甲、乙是膜电位的测量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描述的是图乙的是 ( )
①可以测量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 ②可以测量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
③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④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进入寒冷环境后,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代谢加强
B. 抗原侵入机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消灭并清除抗原
C. 喝酸性饮料后,由于缓冲物质的作用,血浆PH相对稳定
D. 运动大量出汗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尿量增加
- 下列有关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有( )
A. 微量高效 B. 通过神经传导或体液的运输
C. 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D. 激素一经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
- 破伤风毒痉挛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可刺激机体启动免疫应答,下列细胞或物质中不能识别或结合破伤风毒痉挛毒素的是( )
A. 抗体 B. 吞噬细胞 C. T淋巴细胞 D. 浆细胞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 (每空2分,共10分)如图为人体某器官局部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④血浆与⑥组织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若某人长期挑食、偏食,午餐与晚餐只到小卖部买零食吃,最终将造成营养不良,会引起图中____________(填序号)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俗称:虚胖)。
(2)Na+可与____________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
(3)若图示器官为胰脏,则饭后胰岛素的浓度A处_______________(填“高”、“低”或“等”)于B处;肝炎病人化验时,需抽取相当于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液体。
(4)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a和b代表两种不同的激素。
据图回答:
(1)图中由下丘脑产生的激素a和由垂体产生的激素b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状腺激素可提高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其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 。
(3)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这属于分级调节机制。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调节机制。
(4)甲状腺激素还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 下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________(填字母),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2)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___(填字母),该兴奋状态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其进入膜内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消耗能量。
(3)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回答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些问题。
(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对茎促进作用最合适的生长素浓度,对根的作用表现为__________,说明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生长素在植物体内从合成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只能单方向地进行,称为_________________运输。
(3)由图乙可见,过高浓度生长素条件下,细胞纵向伸长受到抑制可能是促进了_________合成的结果。
(4)植物激素乙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图所示为五大类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种做法与_____________(激素)相关性最大。
(2)在种子发芽的调节中,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之间的作用表现为相互_____________。
(3)若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可采用的措施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结果说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参考答案
1—5.CBADA 6—10.CCDDC 11—15DDADA
16—20BDCBD 21—25CADBD
26、(1)⑥
(2)HCO3-(或HPO42-)
(3)低 ④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7、(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2)几乎所有细胞
(3)负反馈(或反馈)
(4)降低
- (1)B
(2)h 协助扩散 否
(3)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有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出后模
29(1)抑制作用 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2)极性
(3)乙烯
(4)促进果实成熟
30.(1)脱落酸
(2)拮抗
(3)①去除顶芽②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
(4)多种(不同)激素共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