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图是干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几个去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干细胞同时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其他细胞的能力
B. 干细胞分化成组织细胞时,核遗传信息通常不会改变
C. 机体出现细胞衰老时,细胞核体积变小,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D. 组织细胞的凋亡受基因调控,对机体正常发育很重要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示可知干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实现自我更新,干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过程产生各种组织细胞,组织细胞的凋亡和衰老均受基因的调控。
【详解】由图示可知干细胞可自我更新,同时能分化成各种组织细胞,故A正确;
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细胞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细胞核遗传物质通常不会改变,它们形态结构不同,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故B正确;
组织细胞的衰老受基因的调控,衰老的细胞会有如下特征:水分减少,代谢减慢;酶活性降低,呼吸减慢;细胞体积变小,线粒体减少;核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但个体的衰老不等同于组织细胞的衰老,故C错误;
组织细胞的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过程,对生物体而言是有利的,故D正确;
综上所述,选C项。
【点睛】细胞分化的原因是不同细胞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遗传物质并未改变;细胞生长、衰老、凋亡、癌变均是受遗传机制决定的基因调控过程。
2. 某同学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B. 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 某一细胞由后期逐渐过渡到末期,形成细胞板
D. 在部分细胞中能清晰的看到中心体和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
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观察不到染色体,A错误;
着丝点分裂前后各期的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B正确;
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细胞已被杀死,不能看到细胞由中期逐渐过渡到后期,C错误;
洋葱是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D错误;
答案是B。
【名师点睛】知识拓展: 1、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有以下几点:(1)剪取洋葱根尖材料时,应该在洋葱根尖细胞一天之中分裂最活跃的时间;(2)解离时,要将根尖细胞杀死,细胞间质被溶解,使细胞容易分离;(3)压片时,用力的大小要适当,要使根尖被压平,细胞分散开。2、操作要点 (1)解离:①通过解离将细胞杀死,使细胞停留在不同的分裂时期。②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 ③解离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过长会使根尖过分酥软且染色体成分被破坏;过短使根尖细胞解离不充分,不能相互分离开。 (2)漂洗:漂洗一定要彻底,防止残留的解离液继续破坏细胞,同时盐酸也影响染色和腐蚀镜头。 (3)染色:染色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必须掌握好,应注意染色不能过深,否则镜下一片紫色,无法观察。 (4)压片:用力要恰当均匀,过重可能将组织压烂' 过轻则不能将细胞分散开。 (5)显微镜下观察的都是死细胞,不能看到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若视野中找不到某一时期的细胞,可通过移动装片从邻近的区域中找。
3.下列有关细胞体积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大
B. 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之一是核质比
C. 细胞体积越小,细胞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D. 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关系限制了细胞长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相对表面积=细胞表面积/细胞体积,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的效率相对越高,是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之一。
【详解】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细胞表面积/细胞体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相对越低,故A错误;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有核质比和相对表面积,故B正确;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相对越高,故C正确;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代表相对表面积,是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之一,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A项。
【点睛】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主要是受核质比和相对表面积的限制,细胞体积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的效率越高,但细胞也不可能无限的小,是因为细胞内的酶促反应需要一定的空间。
4.下列有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B. 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数都加倍
C. 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D. 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各时期分裂特点,细胞中核DNA含量、染色体形态和数目、蛋白质含量和种类等,均会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详解】在有丝分裂间期既有DNA分子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同时中心体也发生了复制,故A正确;分裂间期DNA含量加倍,但是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变,故B错误;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故C错误;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后期着丝点分裂时消失,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A项。
【点睛】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加倍是由于分裂间期DNA复制的结果,而染色体含量加倍是由于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
5.甲、乙两图均为连续分裂的细胞的细胞周期图示,乙中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细胞周期。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甲、乙的细胞在各时期都要消耗ATP
B. 利用药物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
C. 甲中的b、乙中的A→B细胞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
D. 甲、乙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甲中,a和c段表示分裂间期,b和d段表示分裂期,其中a+b、c+d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图乙中,B→A表示分裂间期,A→B表示分裂期,B→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据此答题。
【详解】甲、乙的细胞能进行细胞分裂过程,在各时期均需消耗ATP,故A正确;细胞分裂过程需要物质准备,而间期主要就是为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如利用药物抑制DNA复制过程,则会阻断细胞分裂过程,使其停留在分裂间期,故B正确;甲中的b、乙中的A→B时细胞都处于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其分裂后期都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现象,故C正确;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图甲、图乙都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D项。
【点睛】本题结合直线图和扇形图,考查细胞周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周期的概念及阶段,能准确判断图1和图2中各阶段代表的时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下列有关癌变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癌细胞间的黏着性显著升高
B. 细胞中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吸收物质的速率将会降低
C.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同时表达的细胞才会变为癌细胞
D. 可以通过抑制癌细胞DNA的复制控制癌症患者的病情
【答案】D
【解析】
【分析】
引起细胞癌变的外因是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癌细胞的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显著变化、细胞表面发生改变。
【详解】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故A错误;细胞中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且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因此,吸收物质的速率可能将会升高,故B错误;癌细胞的产生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因为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因此,两类基因若正常表达则不会出现癌细胞,故C错误;抑制癌细胞DNA复制过程,也就阻断了癌细胞的增殖过程,从而达到控制患者癌症病情,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D项。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癌细胞的特征、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功能,再结合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7.如图为高等动物的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内一条染色体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配子多样性形成的原因主要体现在④时期
B. ④时期着丝点分裂形成的两套染色体一般是不相同的
C. ③时期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
D. 高等动物在不同时刻产生的配子,其细胞中的DNA—般是相同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中①→⑤,代表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在形态结构上周期性变化过程,其中①→②代表分裂间期DNA复制,③→④代表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至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⑤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成染色质形态。
【详解】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差异体现在③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故A错误;连在同一个着丝点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形成,因此④时期着丝点分裂形成的两套染色体一般是相同的,故B错误;③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其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能出现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故C正确;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因此同一个高等动物产生的配子,其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C项。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下列性状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豌豆的圆粒与花的腋生 B. 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C. 兔的灰毛与狗的棕毛 D. 果蝇的长翅与残翅
【答案】D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豌豆的圆粒与花的腋生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故A错误;棉花的细绒与长绒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故B错误;兔的灰毛与狗的棕毛符合“同一性状”,但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故C错误;果蝇的长翅与残翅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D项。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9.基因型为RrTt(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个体进行减数分裂时,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R与R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B. T与t分离时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
C. 发生交叉互换时能够产生8种配子
D. 与Rrtt个体杂交子代有4种基因型
【答案】B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布于细胞中央赤道板,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独立染色体,被纺锤丝牵引着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质分裂。
【详解】R与R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
T与t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造成T与t分离,此时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B正确;
基因型为RrTt(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个体,发生交叉互换时,能产生4种配子,RT、Rt、rT、rt,C错误;
基因型为RrTt(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个体,与Rrtt个体杂交子代有3×2=6种基因型,D错误;
综上所述,选B项。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0.下列关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B. 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
C. 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 沃森和克里克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证明了DNA进行半保留复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及结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建构,先回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判断。
【详解】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故A正确;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故B正确;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故C正确;沃森和克里克采用X射线衍射图谱,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出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但并没有证明DNA是半保留复制,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D项。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遗传学发展过程中著名科学家的实验及对遗传学做出的贡献的了解和识记。
11.孟德尔在观察豌豆杂交实验的基础上,大胆提出对分离现象原因的假说。下列属于假说内容的是: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③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原因解释而提出的四点假说内容。
【详解】对分离现象解释假说内容包括: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4)受精时,雌雄配子是随机结合的;
故①②③④均与假说内容吻合,选D项。
【点睛】假说演绎法一般步骤中,常考“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及实验验证”几个步骤,其中“演绎推理”为理论预测,“实验验证”则采用测交实验的方法。
12.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一室为显性,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育种者用纯合的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的重组类型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 1/4 B. 1/8
C. 3/8 或 5/8 D. 1/5 或 1/3
【答案】D
【解析】
【分析】
设红色与黄色受A、a一对基因控制,两室与一室受B、b一对基因控制.由于纯合的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有两种可能:红色两室AABB与黄色一室aabb或红色一室AAbb与黄色两室aaBB。杂交后F1都为AaBb,F1自交产生F2,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
【详解】假设控制番茄果实颜色的基因为A、a,室数的基因为B、b,若P:AABB×aabb→F1:AaBb→9A-B-:3A-bb:3aaB-:1aabb,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重组表现型个体数占子二代总数的3/8,能稳定遗传的占1/3;若P:AAbb×aaBB→F1:AaBb→9A-B-:3A-bb:3aaB-:1aabb,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重组表现型个体数占子二代总数的5/8,能稳定遗传的占1/5。故本题选D。
【点睛】解答自由组合定律计算问题,需识记比例“9:3:3:1”,及其变式“9:3:4”,“9:7”,“15:1”,“12:3:1”,“6:3:2:1”等,若题目中出现上述比例,则可逆推亲本为双杂个体。
13.Aa、Bb、Cc是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的三对等位基因,基因型为AaBbCc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数目和种类数分别是
A. 4 和 2 B. 2 和 4 C. 4 和 6 D. 4 和 8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1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产生(2种)4个精子的过程。
【详解】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再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形成两个(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产生两个(一种)精子,所以,最终产生两两相同的精子,即(两种)四个精子;故选A。
【点睛】本题以精子的产生为例,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再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最终产生四个精细胞。
14.下列关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核遗传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遗传的遗传物质是RNA
B. “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非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遗传物质只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可能为DNA或RNA其中一种,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多个实验综合说明的结果,并非一个实验就足以说明。
【详解】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因此,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故A错误;“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并未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故B错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故C正确;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非细胞生物(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C项。
【点睛】“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并不是某一个实验就能证明的,而是多个实验综合说明的结果。
15. 下列为某多肽链和控制它合成的一段DNA链,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这段多肽链中有4个“–CO–NH–”的结构
B. 决定这段多肽链的遗传密码子依次是AUG、CCC、ACC、GGG、GUA
C. 这段DNA中的①链起了转录模板的作用
D. 若发生基因突变,则该多肽链的结构一定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该DNA最终翻译成了5个氨基酸,应有4个肽键(-CO-NH-),故A正确。
由题意可知应是以①链为模板链,故遗传密码子依次是AUG、CCC、ACC、GGG、GUA,故B、C正确。
如果基因突变,如碱基对的替换,多肽链的结构不一定发生改变,故D错误。
16.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都与性别相关联
C. 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 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性别决定既与性染色体有关,也跟某些基因有关。
【详解】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色盲基因,故A错误;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故B正确;不同的细胞里的基因选择性表达,并不针对某一条染色体,故C错误;X和Y为同源染色体,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有的含X染色体,有的含Y染色体,有的甚至并没有性染色体(如玉米等无性别之分的生物),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B项。
【点睛】本题考查性别决定相关知识,不同的生物,性别决定的方式也不同。性别的决定方式有:环境决定型(温度决定,如蛙、某些爬行类动物);年龄决定型(如鳝会发生性反转先雌后雄);染色体数目决定型(如蜜蜂和蚂蚁);有染色体形态决定型(本质上是基因决定型,比如人类和果蝇等XY型、鸟类和蛾类等ZW型)等。
17.某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中,嘌呤碱基占52%,嘧啶碱基占48%,此生物不可能是
A. 烟草花叶病毒 B. T2噬菌体
C. 肺炎双球菌 D. 酵母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分子一般都是双链结构,双链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配对,因此,嘌呤总是与嘧啶相等;RNA分子一般是单链,其分子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一般不相等。
【详解】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只含有RNA一种核酸,RNA为单链结构,其中嘌呤碱基数目和嘧啶碱基数目一般不相等,因此可能会出现题中比例,故A正确;T2噬菌体是DNA病毒,只含有DNA一种核酸,且DNA为双链结构,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其嘌呤碱基数目和嘧啶碱基数目相等,这与题干内容不符,故B错误;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且DNA中的嘌呤碱基数目和嘧啶碱基数目相等,而RNA中的嘌呤碱基数目和嘧啶碱基数目一般不相等,因此可能会出现题中比例,故C正确;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且DNA中的嘌呤碱基数目和嘧啶碱基数目相等,而RNA中的嘌呤碱基数目和嘧啶碱基数目一般不相等,因此,可能会出现题中比例,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B项。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组成,对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理解和应用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8.下列关于基因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在真核生物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 基因是组成DNA分子结构的基本单位
C.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 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控制生物性状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
脱氧核苷酸是DNA分子结构的基本单位,B错误;
基因是有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正确;
基因能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控制生物性状,D正确。
19.下图为生物的中心法则图解。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正常人体细胞能完成的过程是①②⑤
B. 过程③的完成需要逆转录酶参与催化
C. 过程②能发生A-T、C-G碱基互补配对
D. 过程⑤发生在核糖体,有3种RNA参与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生物的中心法则图解,其中①为DNA分子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逆转录过程,④为RNA分子复制过程,⑤为翻译过程。
【详解】正常人体细胞能完成的过程是①DNA复制、②转录、⑤翻译,故A正确;
过程③逆转录的完成需要逆转录酶参与催化,故B正确;
过程②为转录过程能发生A-U、C-G、T-A碱基互补配对,不能发生A-T配对,故C错误;
过程⑤翻译发生在核糖体,有3种RNA参与,包括tRNA转运氨基酸、mRNA作为模板、rRNA参与构成核糖体,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C项。
【点睛】本题结合生物的中心法则图解,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注意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20.在山羊遗传实验中,一只黑色山羊与一只白色山羊杂交,F1均为黑色。F1个体间随机交配得到的F2中黑色:浅黄色:白色=12:3:1,则F2中黑色个体基因型种类和黑色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分别为
A. 4种 5/6 B. 4种 11/12
C. 6种 5/6 D. 6种 11/12
【答案】C
【解析】
F1个体间随机交配得到的F2中黑色:浅黄色:白色=12:3:1,可知该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F1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只要有A基因存在的个体表现为黑色,无A基因有B基因的个体表现为浅黄色,没有A和B基因的个体表现为白色。F2中黑色个体共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六种基因型,杂合子的比例2/12+2/12+4/12+2/12=5/6。根据以上分析,C项正确。
【点睛】12:3:1是本题的突破口,它实际上是9:3:3:1的变形,通过这个变形可以发现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并进一步推算出其中的杂合子比例。
21.孟德尔用豌豆做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不必考虑的是
A. 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 B. 亲本的双方都必须是纯合子
C. 每对相对性状都要有显隐性关系 D. 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答案】A
【解析】
【分析】
(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粉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雌花的柱头上)→套袋。
(2)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纯合高茎圆粒豌豆和纯合矮茎皱粒豌豆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再让子一代进行自交,得到子二代。同时,孟德尔还进行了正交和反交实验。
【详解】孟德尔杂交实验中,进行了正反交实验,因此不一定要以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故A错误;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两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性关系,便于观察和统计,故B正确;亲本的双方都必须是纯合子,故C正确;进行人工异花授粉后,要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A项。
【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遗传实验的过程,尤其是人工异花授粉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2.某同学用小球做遗传规律的模拟实验: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抓取小球的次数没有限制,可以任意抓取
B. 统计实验数据,抓球记录的结果有2种类型,其比例为3:1
C. 该实验模拟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 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Ⅰ和Ⅱ小桶中小球总数可以不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该实验抓取小球的次数应越多,模拟后代出现的性状分离比越接近3:1,故A错误;统计实验数据,抓球记录的结果有2种类型,其比例接近1:1,故B错误;该实验模拟的是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受精作用过程,故C错误;实验中小桶代表雌雄生殖器官,而小球代表某种基因型的配子,Ⅰ和Ⅱ小桶中D和d小球数比例均为1:1,而总数则可以不等,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选D项。
【点睛】本题考查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桶、彩球和彩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明确操作的区别及得出的结果,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23.人的造血干细胞在发育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中细胞核逐渐退化,为携带氧气腾出空间,人的红细胞一般能够存活120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的成熟红细胞可以通过无丝分裂进行增殖
B. 球状变成饼状后红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升高
C. 造血干细胞形成红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 红细胞中的凋亡基因在120天左右开始表达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受内在遗传机制控制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骨折造成细胞死亡是外界因素引起的,属于细胞坏死。成熟红细胞形状是两面凹的圆饼状,两面凹的圆饼状增大了表面积,所以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较大,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详解】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故A错误;物质运输效率与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比有关,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比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成熟红细胞形状是两面凹的圆饼状,两面凹的圆饼状增大了细胞表面积,所以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较大,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故B正确;造血干细胞形成红细胞是细胞的分化的结果,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故C错误;人的红细胞成熟后细胞核消失,在经历120天左右的寿命后凋亡,属于凋亡现象,但不是凋亡基因在120天左右开始表达,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B项。
【点睛】本题考查的思想就是“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具备这样的思维意识。
24.某转运RNA的反密码子为CAU,它所转运的氨基酸是( )
A. 缬氨酸(GUA) B. 组氨酸(CAU)
C. 酪氨酸(UAC) D. 甲硫氨酸(AUG)
【答案】A
【解析】
【分析】
1、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2、反密码子:是指tRNA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
【详解】氨基酸是由密码子决定的,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互补配对,若某转运RNA的反密码子为CAU,则其对应的密码子是GUA,编码的氨基酸是缬氨酸。因此,该tRNA所转运的氨基酸是缬氨酸(GUA)。
故选:A。
【点睛】tRNA是一种核糖核酸含有许多碱基,只是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反密码子),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密码子)配对,而显得这三个碱基作用很大。
25.某种蝴蝶紫翅(E)对黄翅(e)是显性,绿眼(G)对白眼(g)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用两亲本进行杂交,F1出现的性状类型及比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亲本的基因型是EeGg×EEgg
B. 上述亲本的基因型是EeGg×eegg
C. F1紫翅白眼个体占F1总数的1/16
D. F1紫翅白眼个体自交,其中纯合子占2/3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紫翅∶黄翅=3∶1,其亲本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组合均应该为Ee,绿眼∶白眼=1∶1,其亲本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组合应该是Gg与gg,故亲本的基因型是EeGg×Eegg,F1紫翅白眼基因型为Eegg、EEgg,比例为2:1;Eegg自交后代杂合体的比例为,EEgg自交后代全部是纯合子。
【详解】A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是EeGg×Eegg,AB错误;
C、根据亲本基因型为EeGg×Eegg,可知F1紫翅白眼个体(E-gg)占F1总数的3/4×1/2=3/8,C错误;
D、F1紫翅白眼个体的基因型和比例是Eegg∶EEgg=2∶1,所以F1紫翅白眼个体自交,纯合子的概率为:1-2/3×1/2=2/3,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6.已知某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个体经减数分裂产生4种配子,其比Ab:aB:AB:ab=3:3:1:1。该植物进行自交,其后代出现的双显性纯合体的比例为
A. 1/16 B. 1/8 C. 1/64 D. 3/64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类题干中提供配子比例要求计算后代性状分离比或基因型比的题目,一般采用棋盘法或乘法原理解决。
【详解】根据纯合子定义,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发育而成的个体为纯合子,AABB的比例=1/8AB×1/8AB=1/64AABB,故选C项。
【点睛】遗传学上的自交,对植物而言即两性植株自花传粉或同种基因型的植株异花传粉,而对动物而言,即同种基因型的个体间相互交配。
27.下列对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数量的计算,不正确的是
A. 若一条链中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0%,则另一条链中G也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0%
B. 若一条链中A:T=3:4,则另一条链中A:T=4:3
C. 若一条链中A+G/C+T=1/2,则另一条链中A+G/C+T=2
D. 若一条链中A+T/C+G=1/2,则另一条链中A+T/C+G =1/2
【答案】A
【解析】
【分析】
假设DNA双链其中一条单链中各碱基含量分别为A1、T1、C1、G1,互补链中各碱基含量分别为A2、T2、C2 、G2,则A1=T2,T1=A2,C1=G2,G1=C2,A=A1+A2,T=T1+T2,C=C1+C2,G=G1+G2,A=T,C=G,A+C=T+G。
【详解】若一条链中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0%,则另一条中C与之互补配对,因此也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0%,故A错误;若一条链中A1:T1=3:4,由于A1=T2,T1=A2,则另一条链T2:A2=3:4,故B正确;若一条链中A1+G1/C1+T1=1/2,由于A1=T2,T1=A2,C1=G2,G1=C2,则T2+C2/G2+A2
=1/2,因而A2+G2/C2+T2=2,故C正确;若一条链中A1+T1/C1+G1=1/2,由于A1=T2,T1=A2,C1=G2,G1=C2,则另一条链中A2+T2/C2+G2 =1/2,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选A项。
【点睛】由本题C项和D项可得出DNA碱基比例遵循如下规律:非互补碱基和之比,两条单链中的比例互为倒数,而互补碱基和之比,两条单链中的比例相等。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群中的红绿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②属于ZW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ZW个体为杂合子,ZZ个体为纯合子
③人类红绿色盲基因b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既无红绿色盲基因b,也无等位基因B
④女孩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红绿色盲基因是由父方遗传来的
⑤男性红绿色盲基因不传儿子,只传女儿
A. ③④⑤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人类的性别决定是XY型,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男性的性染色体组型是XY,X、Y染色体是异型同源染色体,存在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
2、纯合子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AA(aa),杂合子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不相同的个体,如Aa;
3、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传递给女儿,Y染色体来自父亲,传递给儿子;女性的X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既可以传递给儿子,也可传递给女儿。
【详解】①红绿色盲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人群中的红绿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①正确;
②ZZ是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型,ZW是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型,不能根据染色体组型判断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②错误;
③人类红绿色盲基因b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红绿色盲基因和它的等位基因,③正确;
④女孩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则其红绿色盲基因不一定由父方遗传来的,④错误;
⑤男性的X染色体只传给女儿,所以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不传儿子,只传女儿,⑤正确。
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29. 控制植物果实重量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果实重量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果买重120克,AABBCC的果实重210克。现有果树甲和乙杂交,甲的基因型为AAbbcc,F1的果实重135-165克。则乙的基因型是( )
A. aaBBcc B. AaBBcc C. AaBbCc D. aaBbCc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与应用能力。植物果实的重量属于数量性状,与等位基因的对数和基因的累加作用有关。由基因型为aabbcc的果实重120克,而AABBCC的果实重210克,可知每增加1个显性基因,植物果重增加(210-120)÷6 = 15克。对于题中各选项,用分解组合法进行推理如下:甲AAbbcc×乙aaBBcc→F1基因型AaBbcc→F1果实重150克;甲AAbbcc×乙AaBBcc→F1基因型AABbcc或AaBbcc→F11果实重150-165克;甲AAbbcc×乙AaBbCc→F1基因型Aabbcc或AabbCc或AaBbcc或AaBbCc或AAbbcc或AAbbCc或AABbcc或 AABbCc →F1果实重135-180克;甲AAbbcc×乙aaBbCc→F1基因型Aabbcc或AabbCc 或AaBbcc或AaBbCc→F1果实重135-165克。由此可见,只有选项D与题目已知条件相一致。
30.在同一生物体内,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不同DNA分子中,可能含有储存相同遗传信息的基因
B. 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
C. 不同mRNA分子中,可能含有相同的密码子
D. 不同的体细胞的分裂方式往往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DNA、基因及基因表达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不同DNA分子中,可能含有储存相同遗传信息的基因,例如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相同的基因,A项正确;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例如每一个细胞中与呼吸相关的酶的基因都会表达,B项正确;密码子是由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组成,不同mRNA分子中,可能含有相同的密码子,C项正确;同一生物的不同的体细胞的分裂方式是相同的,D项错误。
【点睛】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形成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但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内所含的基因是相同的。
31. 如图表示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心法则的各个过程都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 过程④需要逆转录酶,肌肉细胞可发生过程①②③
C. 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表达出的蛋白质一定不相同
D. 大肠杆菌的遗传信息储存于RNA的核苷酸序列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
中心法则的各个过程DNA的复制、转录、翻译、RNA的复制、逆转录都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
肌肉细胞不能发生DNA分子的复制,B错误。
存在密码子的简并性,因此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表达出的蛋白质可能相同,C错误。
大肠杆菌的遗传信息储存于DNA的核苷酸序列中,D错误。
32.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 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再培养加上独立生存,所以无法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和进行标记;用标记过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可能导致大肠杆菌裂解,噬菌体便会从细菌中释放出来,使分离后上清液含有噬菌体,干扰实验;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理论上应存在于上清液中,但可能因搅拌不充分而使部分噬菌体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离心后存在于沉淀物中,使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
【详解】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培养基不能培养噬菌体,故A错误;保温时间不能过长,若保温时间太长则可能有含32P子代的噬菌体释放出来,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导致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放射性,故B错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DNA注入到大肠杆菌内,通过搅拌、离心,上清液中仅含噬菌体的外壳,下层是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外壳和大肠杆菌分离。如果搅拌、离心后,仍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则会导致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而沉淀物中有少量的放射性,所以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故C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C项。
【点睛】本题考查在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中,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对实验的方法、步骤及结果的分析能力。
33.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已知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现用正常雄性与油质透明雌性杂交得到F1,F1只有一种表 现型。让F1雌雄个体杂交,得到的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A. 1/2 B. 1/4 C. 0 D. 3/4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知,家蚕的性别决定是ZW型,雄家蚕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家蚕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用正常雄性与油质透明雌性杂交得到F1,F1只有一种表现型,说明正常雄家蚕的基因型是ZTZT,油质透明雌家蚕的基因型是ZtW。
【详解】由题意知,家蚕的亲本基因型是:ZTZT、ZtW,子一代的基因型是ZTZt、ZTW,子一代自由交配得到子二代的基因型是:ZTZT、ZTZt、ZTW、ZtW,比例是1:1:1:1,其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雌性个体ZtW,占1/4。故选B项。
【点睛】本题的解题思路是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出亲本的基因型,然后用正推法推出子一代、子二代的基因型、表现型,根据问题的具体要求解答,旨在考查学生对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一般解题规律的熟练掌握。
34.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某原核生物的一个DNA片段转录时的模板链碱基排列顺序如下:T—G—C—T—A—C—T—G……(40个碱基)……G—A—G—A—T—C—T—A—G,此段DNA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含氨基酸个数为
A. 15 个 B. 16 C. 17 个 D. 18 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
mRNA中三个相邻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但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mRNA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从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结束。
【详解】该mRNA中起始密码子为AUG,终止密码子为UAG,从题干可知,从左边第四个碱基开始转录,包括起始密码子在内共有48个碱基,16个密码子,则该多肽链由16个氨基酸构成,含有15个肽键,故选B项。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准模板链,并识别出起始密码(AUG、GUG)和终止密码(UAA、UAG、UGA),注意起始密码编码氨基酸,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
35.下面关于DNA分子结构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取决于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
B. DNA分子中两条链上的A与T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C. DNA分子中每个磷酸分子都直接和两个脱氧核糖相连
D. DNA的合成是DNA酶将单个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而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特点。
【详解】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取决于碱基的数量和排列顺序,而每个DNA分子的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是交替相连排列在外侧,故A错误;DNA分子中两条链上的A与T之间通过氢键连接,且形成两个氢键,故B正确;DNA分子中每个磷酸分子都直接和一个或两个脱氧核糖相连,故C错误;DNA酶是水解DNA,而不是用于复制DNA,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B项。
【点睛】DNA为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氢键相连,决定其分子多样性的主要是碱基的排列顺序。
36.科学家以正常人及某种病患者的相应mRNA为模板合成了cDNA。已查明该患者相应蛋白质中只有32号氨基酸与正常人不同,cDNA中只有一个位点的碱基发生改变。对比结果见下表。以下有关分析合理的是研究
注:组氨酸的密码子为CAU、CAC
A. cDNA所含的碱基数等于96
B. 合成cDNA时需要DNA解旋酶
C. 患者第94号位点碱基缺失
D. 患者相应氨基酸密码子为CAC
【答案】D
【解析】
A、如果相应蛋白质中只有32个氨基酸,则cDNA所含的碱基数等于96×2=192个;如果相应蛋白质中含有的氨基酸多于32个,则cDNA所含的碱基数大于192个,A错误;
B、由题意 “科学家以正常人及某种病患者的相应mRNA为模板合成了cDNA” 可知,合成cDNA为逆转录过程,不需要DNA解旋酶, B错误;
C和D、患者相应蛋白质中只有32号氨基酸与正常人不同,cDNA中只有一个位点的碱基发生改变,精氨酸的密码子为CGC,而组氨酸的密码子有CAU、CAC两种,所以根据患者32号氨基酸是组氨酸推测对应的密码子为CAC,再根据图表信息,推测是患者第95号位点碱基发生替换,C错误;D正确。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基因突变的原因
点睛:巧辨遗传信息、密码子和反密码子
37.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与DNA分子相关图形所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DNA放在含15N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含15N的DNA单链占总链的 7/8,图中(A+T)/(G+C)比例可体现DNA分子的特异性
B. 甲图②处的碱基对缺失可导致基因突变,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乙图中有8种核苷酸
C. 形成丙图③的过程可发生在拟核中,人的神经细胞能进行乙图所示生理过程的结构只有细胞核
D. 丙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为转录和翻译,在蓝藻细胞中可同时进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①表示磷酸二酯键,是限制酶、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的作用部位;②为碱基对;③为氢键,是解旋酶的作用部位。
分析图乙:图乙表示转录过程。
分析图丙:①②是两条DNA链,其中②是转录的模板链;③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
【详解】A、甲图中DNA放在含15N培养液中复制2代,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中只有一条链含有14N,因此含15N的DNA单链占总链的1-=;在不同的双链DNA分子中的比例不同,因此该比例能体现DNA分子的特异性,A正确;
B、甲图中②处的碱基对缺失导致基因突变;解旋酶作用于③氢键处;乙图中有8种核苷酸(四种脱氧核苷酸+四种核糖核苷酸),B正确;
C、丙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为转录和翻译,且这两个过程中同时进行,发生在原核细胞的拟核中;乙图可表示转录过程,在神经细胞中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中也能发生,C错误;
D、丙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为转录和翻译,在原核细胞(如蓝藻细胞)中可同时进行,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含义;识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及特点,掌握其中的相关计算;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38. 下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⑤⑥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 某些RNA病毒侵入细胞内可能发生在④或⑤
C. 真核细胞线粒体、叶绿体中以及原核细胞中②和③可同时进行
D. 在菠菜叶肉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均可进行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中心法则中每个信息传递过程都涉及碱基配对的发生,A正确。
某些RNA病毒入侵细胞后就可能发生RNA的自我复制或者逆转录过程,B正确。
原核细胞内、线粒体和叶绿体内都有DNA在发生转录的同时就结合核糖体发生翻译过程,C正确。
DNA复制只发生在处于分裂细胞中,由于菠菜叶肉细胞高度分化,一般不再分裂,所以不会发生DNA复制,D错误。
39.如图所示为真核细胞中核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相同
B. ②③过程发生的场所相同
C. ①②过程所需要的酶相同
D. ③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左向右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为DNA复制,碱基配对为A-T、G-C、C-G、T-A,②过程为转录过程,碱基配对为A-U、G-C、C-G、T-A,可见这两个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不完全相同,故A项错误;
②是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③是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故B项错误;
①是DNA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②是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故C项错误;
③是翻译过程,根据肽链的长度可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左向右,故D项正确。
40.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与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绝大多数酶是基因转录的重要产物
B. 基因指导酶合成过程中,翻译阶段需要的物质或结构有mRNA、氨基酸、tRNA、核糖体、RNA聚合酶、ATP等
C. 细胞中有控制某种酶合成的基因,不一定有它的等位基因
D. 细胞中有控制某种酶合成的基因,就一定有相应的酶
【答案】C
【解析】
【详解】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所以少数酶是基因转录的产物,故A错误;
基因指导酶合成过程中,翻译阶段不需要RNA聚合酶,故B错误;
细胞中有控制某种酶合成的基因,不一定有它的等位基因,因为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位于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故C正确;
由于基因表达具有选择性,有某种基因不一定能形成相应的蛋白质,故D错误.
【名师点睛】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而基因转录的产物是RNA,蛋白质是翻译的产物;翻译: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细胞中有控制某种酶合成的基因,不一定有相应的酶合成.
41.某基因(14N)含有1000个碱基对,腺嘌呤占20%。若该DNA分子以被15N同位素标记的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再将全部复制产物置于离心管内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分层后得到结果如图①;然后加入解旋酶再次密度梯度离心,得到结果如图②。则下列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3倍
B. 图①中只有Y层的DNA中含15N
C. 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为7:1
D. W层中含15N标记的胞嘧啶2100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DNA分子复制,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图解,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
【详解】X、Y形成的子代DNA分子和亲本相同,故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和Y层的相同,故A错误;
由于该DNA分子以被15N同位素标记的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图①中X、Y层的DNA中均含15N,故B错误;
W层为含有15N的单链,Z层为含有14N的单链,复制3次后,共有8个DNA分子,16条链,故两者中的核苷酸数之比为14:2=7:1,故C正确;
该DNA含有1000个碱基对,腺嘌呤占20%,则胞嘧啶占30%,每个DNA分子中含有胞嘧啶600个。故W层中含15N标记的胞嘧啶7×600=4200个,故D错误。
综上所述,选C项。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下图表示某些细菌合成精氨酸的途径,从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若产生中间产物Ⅰ依赖型突变细菌,则可能是酶1基因发生突变
B. 这三种酶基因有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C. 这些细菌的精氨酸的合成是由3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的
D. 若酶1基因不表达,则酶2基因和酶3基因也不表达
【答案】A
【解析】
【详解】
A.若产生中间产物I依赖型突变细菌,说明其不能合成中间产物I,则可能是酶1基因发生突变,无法产生酶1,A正确;
B.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染色体,B错误;
C.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细菌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不存在等位基因,C错误;D.3个基因的表达是独立的,酶1基因不表达,不会影响酶2基因和酶3基因的表达,D错误。
43.基因型为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减数分裂的有关内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详解】
如果性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未分离,会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和一个含有两个性染色体的次级性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就会产生两个不含性染色体的配子和两个有两条性染色体的配子;如果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单体没分开,也可以产生没有性染色体的配子,故③正确④错误;2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正常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单体没分开,产生AA型配子。故①正确②错误;答案选A。
44.为获得四倍体葡萄(4N=76),将二倍体葡萄茎段经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栽培。结果显示,植株中约40%的细胞的染色体被诱导加倍,植株含有2N细胞和4N细胞,称为“嵌合体”,其自交后代有四倍体植株。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嵌合体”根尖分生区的部分细胞含19条染色体
B. “嵌合体”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细胞分裂不同步,使秋水仙素对有些细胞不起作用
C. “嵌合体”可以产生含有38条染色体的配子
D. “嵌合体”不同的花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二倍体葡萄的染色体数是2N=38,所以它的根尖细胞中的染色体应该是38(染色体没有加倍的)或76(染色体加倍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故不存在含19条染色体细胞,A项错误;
“嵌合体”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细胞分裂不同步,使秋水仙素对有些细胞不起作用,B项正确;“嵌合体”四倍体葡萄(4N=76)可以产生含有38条染色体的配子,C项正确;
“嵌合体”不同的花(2N细胞和4N细胞)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D项正确。
45.A、a和B、b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1号和2号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号染色体上有部分来自其他染色体的片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和a、B和b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 可以通过显微镜来观察这种染色体移接现象
C. 染色体片段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的现象称为基因突变
D. 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后可能产生4种配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和a、B和b都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
图示1号染色体上的多余片段来自于其他染色体,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B正确、C错误;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后可能产生4种配子,分别是AB、Ab、aB、ab,D正确。
46.下图为某哺乳动物某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其中I、II为非基因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某DNA分子中b、c基因位置互换,则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B. 提高基因突变频率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
C. 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a、b之间可发生互换
D. a、b、c中任意一个基因发生突变,都会影响其他两个基因的表达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若DNA分子中b、c基因位置互换,则发生了染色体倒位,A错误;
诱导基因突变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B正确;
四分体时期发生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而a、b是在同一条染色体上,C错误;
基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结构,a、b、c中任意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不一定会影响其他两个基因的表达,D错误。
47.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独立遗传。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实验的统计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结球甘蓝的叶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B. 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5
C. 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D. 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叶:绿色叶=1: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组合①F2中紫色叶:绿色叶≈15:1,是9:3:3:1的变式,由此可推测绿色叶植株是双隐性,其余均为紫色叶植株,且F1基因型为AaBb,则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组合②F2中紫色叶:绿色叶≈3:1,可推测F1基因型为Aabb或aaBb,则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详解】A、根据“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独立遗传”可知,结球甘蓝的叶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F1基因型为AaBb,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9A-B-:3A-bb:3aaB-),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5+1/15+1/15=1/5,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C正确;
D、若组合②的F1(Aabb或aaBb)与绿色叶(aabb)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叶(Aabb或aaBb):绿色叶(aabb)=1:1,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表格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48.人类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对应的性状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所生孩子一定秃顶
B. 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所生孩子一定非秃顶
C. 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生了一个儿子,有1/2秃顶的概率
D. 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最好生女孩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类的秃顶和非秃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B和b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型为BB的个体表现为非秃顶,基因为bb的个体表现为秃顶;基因为Bb的男性个体表现为秃顶、女性个体表现为非秃顶。
【详解】A、秃顶的两人婚配,基因型有两种情况:Bb和bb、bb和bb,所以后代女孩的基因型是Bb和bb,其中bb为秃顶,Bb为非秃顶,A错误;
B、非秃顶的两人婚配,如果基因型是BB和Bb,则后代男孩的基因型是BB和Bb,其中Bb为秃顶,B错误;
C、非秃顶男BB与秃顶女bb婚配,生的孩子基因型都为Bb,若为男孩,秃顶的概率为100%,C错误;
D、非秃顶男性BB与秃顶bb女性结婚,生的孩子基因型都为Bb,若为男孩,秃顶的概率100%,若为女孩100%为非秃顶,因此最好生女孩,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遗传规律的运用和学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其中“秃顶”性状的遗传比较特殊,Bb在男性和女性中的表现型不同,需要特别注意。
49.已知某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能生存,其余类型的胚胎均不能发育,该种群中Aabb: AAbb=2:1,雌雄个体比例为1:1。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
A. 3/8 B. 1/2 C. 4/9 D. 5/9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aa个体致死,因此,在利用棋盘法或基因频率计算过程中,注意舍去aa个体。
【详解】Aabb: AAbb=2:1,雌雄个体比例为1:1,则2Aabb→1Ab 1 ab,
AAbb→Ab,故雌雄配子中基因型比例均为2Ab:1ab
故能稳定遗传的为AAbb,所占比例为1/2,故选B项。
【点睛】自由交配即随机交配,计算的通法即“棋盘法”,同时,也可采用基因频率的算法,具体采用何种方法,因人而异。
50.下图是某家系甲(A、a基因控制)、乙(B、b基因控制)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6号个体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
B. 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7号个体的致病基因的来源于2号
C. 3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
D. 5号个体和6号个体再生一个小孩正常的概率是5/8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号和2号正常而5号患甲病,且为女性患者,所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7号患乙病而5号、6号不患乙病,所以乙病是隐性遗传病;由于10号患甲病,所以6号含甲病致病基因;又6号个体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所以6号不含乙病致病基因,因此,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根据遗传系谱图分析,1、2未患病而5患病,且5患病而1和7未患病或10患病而6未患病,所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分析,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7号个体的致病基因的来源途径是2→5→7;由于5号个体只患甲病,所以1号和2号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和AaXBXb.又3号个体表现型正常,所以其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由于7号患乙病,10号患甲病,所以5号和6号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因此,5号个体和6号个体再生一个小孩正常的概率是1/2×3/4=3/8,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D项。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遗传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准确推断三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有一定难度。
第Ⅱ卷非选择题
51.下图为关于哺乳动物有性生殖相关的概念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的染色体变化发生时期是_________,④代表_________染色体汇合,雄性哺乳动物的细胞⑤叫_________。
(2)受精卵在发育成个体的过程中,形成了结构功能各异的细胞,这个过程叫____________,该过程的实质是_________。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中_________(填生理过程)过程中。
(3)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会出现________次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
(4)人类的神经性肌肉衰弱病的遗传特点是:子女的患病情况总是与母亲患病情况相同。请对此作出合理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 同源 (3). 精原细胞 (4). 细胞的分化 (5).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或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6). 减数分裂 (7). 2 (8). 保证卵细胞获得大量的营养物质 (9). 致病基因位于线粒体(细胞质)中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1)图中①表示的染色体变化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④代表同源染色体汇合,雄性哺乳动物的细胞⑤叫精原细胞。
(2)受精卵在发育成个体的过程中,形成了结构功能各异的细胞,这个过程叫细胞的分化,其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在图中生理过程中的减数分裂体现,即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会出现2次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其意义是保证卵细胞获得大量的营养物质。
(4)人类的神经性肌肉衰弱病的遗传特点是:子女的患病情况总是与母亲患病情况相同,原因是致病基因位于线粒体中,表现为细胞质遗传。
【点睛】本题考查有性生殖、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表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2.下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
(1)图甲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填字母)。
(2)甲图中C细胞的名称叫___________;其中E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乙图中的______阶段(填标号)。
(3)在图乙所示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发生在图乙中的___________时期(填标号)。
(4)图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图丁表示某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图丁对应于图丙中的___________(填写①、②或③);细胞Ⅳ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BF (2). (第一)极体 (3). ② (4). ①③⑥ (5). ② (6). aB
【解析】
【分析】
图甲中,A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后期;B表示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C表示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极体;D表示极体或卵细胞;E和F分别表示减二前期和有丝分裂末期。
图乙中,A段染色体数目减半,表示减数分裂;B段染色体恢复,表示受精作用;C段表示有丝分裂。
丙图中,①表示初级卵母细胞,Ⅱ表示次级卵母细胞,Ⅲ表示第一极体,Ⅳ表示卵细胞,Ⅴ表示第二极体。
图丁中,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应处于减二后期细胞图,由于细胞质的分裂是均等的,因此可以确定该细胞为第一极体,可对应图丙中的细胞②。
【详解】(1)同源染色体是指大小、形状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观察图中染色体的形状,可以推知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BF。
(2)图甲中C细胞均等分裂,故可判断其为第一极体,乙图中A为减数分裂,其中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②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E细胞为乙图中的②阶段。
(3)在图乙所示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的时期分别是减数第一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及有丝分裂后期,故答案为①③⑥。
(4)图丙表示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丁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像,细胞质均等分裂,对应于图丙中的细胞②第一极体的分裂;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由于细胞V的基因组成是Ab,所以细胞IV的基因组成是aB。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分裂过程中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等多个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生在辨别甲图时,一看细胞中是否有同源染色体(没有则为减二),二看有无联会(有即为减一,无则为有丝);并且要识记并理解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从而判断细胞分裂方式;从丙图看出是卵原细胞的减数分裂,由于第一极体在分裂时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由此判断丙图和丁图。
53.下图是利用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作物新品种的多种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
(1)通过途径2、3获得幼苗的过程都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尽快获得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为HHrr的优良品种,应采用途径________,图中该过程秋水仙素的作用时期是____________,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种A与途径3中秋水仙素处理前的幼苗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品种C的单倍体_________(填“可育”或“不可育”)。
(4)途径4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从育种结果来看,此途径与杂交育种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需培育抗虫的番茄,使番茄植株细胞中能表达某细菌的毒蛋白基因,可采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其中需要使用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 2 (3). 有丝分裂前期 (4). 抑制细胞分裂过程纺锤体的形成 (5). 1/4 (6). 可育 (7). 基因突变 (8). 能够产生新基因获得新性状 (9). 基因工程 (10).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1). (限制酶)DNA连接酶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途径1为杂交育种,途径2为单倍体育种过程,途径3为多倍体育种过程,途径4为诱变育种。据此答题。
【详解】(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所以要尽快获得能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应采用途径2;该过程中秋水仙素处理的是幼苗有丝分裂的前期,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3)途径3中幼苗和亲本植株的基因型相同,是HhRr,亲本植株(HhRr)通过种子繁殖获得品种A,即HhRr自交,后代共有9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为HhRr的概率是。所以品种A与途径3中秋水仙素处理前的幼苗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HhRr,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品种C,其基因型为HHhhRRrr,为四倍体,所以品种C的单倍体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是可育的。
(4)途径4为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与杂交育种相比,其最突出的优点是能够产生新基因,从而获得新性状。
(5)若需培育抗虫的番茄,使番茄植株细胞中能表达某细菌的毒蛋白基因,可采用的育种方法是基因工程,其中需要使用的工具酶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
【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育种方法中的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等方式,意在通过过程图的理解,综合考查不同育种方法的特点。
54.果蝇是一种非常小的蝇类,遗传学家摩尔根曾因对果蝇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果蝇的灰身(B)和黑身(b),长翅(V)和残翅(v),红眼(R)和白眼(r)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b与V、v位于常染色体上,R、r位于X染色体上。在研究过程中摩尔根将发现汇成下表:
P
灰身♀×黑身♂
红眼♀×白眼♂
F1
灰身
红眼
F2
灰身:黑身=3:1
红眼:白眼=3:1
(1)以上表格中的两对相对性状中,如果进行正交与反交,产生的结果不一致的是________。
(2)实验一:现有纯种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果蝇,请设计实验探究灰身、黑身和长翅、残翅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一步:取纯种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果蝇杂交,得F1;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如果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反之,则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若选择亲本白眼长翅(♀)和红眼残翅(♂)进行杂交,F1出现了一只性染色体为XXY的 红眼长翅雌果蝇,则形成该个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父/母)本在___________期,出现了染色体异常分离。
【答案】 (1). 红眼和白眼 (2). 让F1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 (3). 出现4种表现性,且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9:3:3:1 (4). 父 (5).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解析】
【分析】
果蝇的灰身(B)和黑身(b),长翅(V)和残翅(v),红眼(R)和白眼(r)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b与V、v位于常染色体上,R、r位于X染色体上。若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正反交结果一致;若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正反交结果不一致。若要探究灰身、黑身和长翅、残翅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利用提供的纯种亲本杂交得到的子一代进行自交,看子二代的后代性状分离比情况,若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反之,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若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进行正反交的结果是一致的,若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正反交结果是不一致的,B、b在常染色体上,而R、r在X染色体上,所以正反交结果不一致的相对性状是红眼和白眼;
(2)设计实验证明两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利用杂种子一代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进行判定,具体步骤是:1、取纯种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果蝇杂交,得F1,F1全为灰身长翅膀;2、F1灰身长翅个体自交;实验现象:1、若B、b与V、v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后代可能出现两种或三种性状,且性状分离比为3:1,或1:2:1,即不符合9:3:3:1;若上述两对等位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由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后代会出现四种性状,性状分离比为9:3:3:1。
(3)若选择亲本白眼长翅V_XrXr(♀)和红眼残翅vvXRY(♂)进行杂交,F1出现了一只性染色体为XXY的红眼长翅雌果蝇,则这只红眼长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VvXRXrY,产生这只红眼雌果蝇的原因是XRY的异常精子和Xr的正常卵细胞结合的结果,XRY精子形成的原因是父方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R和Y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点睛】遗传实验设计题目解题核心思想:反复利用自交、杂交、测交、回交、自由交配、正反交等各种交配方式分析问题,直至后代表现型或者基因型出现差别(包括数据),即可停止。然后就利用专业术语作答。答案在描述时按照以下模式书写:实验思路(分组、交配方式)、预期结果及现象、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