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历史】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历史】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试卷(解析版)第1页
    【历史】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试卷(解析版)第2页
    【历史】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试卷(解析版)

    展开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试卷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A. 缓和诸侯纷争     B. 强化中央集权    C. 构建平等社会    D. 规范社会秩序2.上天有四季,君王有四政,四政好像四季,类别相通。轻赏是春季,重赏是夏季,惩罚是秋季,刑戮是冬季,赏赐刑罚不可以不具备,好像春夏秋冬不可以不具备。以上反映的是A. “独尊儒术”    B. “三纲五常”    C. “天人感应”    D. “天人合一”3.南京大学副教授黄诚在《寻找治国之道——从黄老思想的兴盛到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的讲座中指出:“董仲舒的儒家很杂,包括孟子与荀子的思想、先秦各家思想、巫盅方术,因此提出‘天人合一’,更多充满了神性的意识,与先秦儒学的思想有明显的差异。”据此,黄诚强调A. 董仲舒儒学思想侧重于宣扬君权神授   B. 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 汉武帝统治时期的儒学处于独尊地位   D “天人感应”学说杂糅了多种学派理论4.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上继承了魏晋特点,又出现了新的趋向。隋唐思想“新的趋向”主要是指A. 儒、佛、道始终受统治者的推崇       B. 道教取得了独尊的地位C. 儒学不断吸收佛、道的合理成分       D. 佛教的地位超过了儒、道5.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这些“论”的共同基础是A. 以哲学探究为己任                  B. 以伦理道德为核心C. 贯穿唯物、唯心之争                D. 穷理的目的在于至极6. “孔子所创的原始儒学,礼乐占主要部分”。战国时代,“用别一种观点即庶民的观点,发挥仁义学说,成为儒家的反对学派”。该反对学派指的是( )A. 法家          B. 道家            C. 墨家         D. 阴阳家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带有辩证法思想的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8.战国时期某思想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下列言论与之属于同一流派的是A. 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B.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C.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D.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9.有人写道:“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法道究竟孰是孰非?”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社会现实    C. 人与社会的和谐      D. 人的生命10.易中天认为先秦诸子中有两派“都是功利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其中一派讲“天下之利”、“庶民之用”,另一派讲“军国之利”、“君主之用”。他评论的最有可能是A. 儒家和墨家     B. 儒家和道家     C. 墨家和法家    D. 道家和法家11.朱熹主张“天地之间,理一而已”,并强调“物格知至”,可与圣人比肩。王守仁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下列对上述两位思想家主张的解读中,正确的是A. 二者对古代圣人的态度相左B. 王守仁的心学是对朱熹理学体系的补充C. 二者都把儒家学说提升到“天理”高度D. 朱熹重“物格”王守仁重“求心”都忽视“知行合一”12.西汉某著作中说:如果君王不知礼节,树木就长不直,并且夏天常有暴风;如果君王言不守信,反复无常,秋天雷电天气就特别多;如果君王不听劝谏,刚愎自用,春夏季节将暴雨成灾。这些思想A. 遏制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B. 有利于规范君主的行为C. 根植于先秦的儒学传统              D. 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思想13.北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A. 欣赏自然、移情易性                B. 存天理、灭人欲C.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D. 自我完善、君子气节1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出晚明是“一个停滞但注重内省的时代”。能为其提供佐证的是A. 朱熹的“格物致知”                B. 王阳明的“致良知”C.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D.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15.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A. 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           B. 心学与经世致用思想的交锋C. 不同阶级学术思想的交锋             D. 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16.有人将比喻为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家,一个在外。在家里的儿子,是在外的儿子,虽在外,也不能说不是的儿子。与这一思想一致的是A. 心外无物       B. 理是世界本原     C. 无为而治    D. 仁者爱人17.唐甄在《潜书》中写到:“杀人之事,盗贼居其半,帝王居其半…盖自紊以来,屠杀二千余年,不可究止。嗟乎!何帝王盗贼之毒至于如此其极哉”以下表述与其观点相似的是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敬C.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D.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18.孔子主张“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顾炎武提出“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人之议矣”。顾炎武这一主张A. 背离了先秦儒家的政治理念          B. 丰富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C. 彻底否定了孔子的思想权威          D. 促进了早期启蒙思想产生19.中国历朝历代政治文化传播,从内容来看是相差无几的,从形式来看也没有明显的变化。明清两代充分继承了前代的的政治文化,又显现出一些其时代的特征。下列属于明清独特政治文化的是A. 君权神授皇权至上                  B. 推崇理学剪除异端C. 忠孝伦理家国同构                  D. 先富后教开明统治20. “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A. 活字印刷术    B. 雕版印刷术    C. 造纸术    D 指南针测向技术21.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科学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段材料主要反映A. 三大发明在推动欧洲社会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B. 国家、宗教未能对欧洲社会的转型发挥作用C. 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转型起了决定作用     D. 指南针推动了欧洲新航路的开辟22.春秋战国时期,采用了杠杆原理的桔槔得到了普遍应用。隋唐时期,人们发明了类似于不倒翁的行酒令的工具,俗称“酒胡子”。明代利用声音反射原理建造了天坛“回音壁”。(如下图所示)这些现象反映了 A.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主要应用于生产    B.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呈现多样性C. 明代科技更加注重总结              D.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偏离了正确方向23.2015年10月,韩国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这是朝鲜李氏王朝时期一系列儒家学说相关作品的雕版印刷木刻板。由此可以说明A. 韩国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         B. 李氏王朝是儒学的主要传承者C. 印刷术最早由中国传入韩国         D. 儒家思想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24.清代学者黄百家反思中国传统科学理论时写道:“若太极,若阴阳……可任人之诬捏,吾不敢致问,以无所证对也。”可见,他认为中国传统科学理论A. 没有完整体系,支离破碎          B. 具有模糊性,无法证伪C. 专制束缚严重,缺乏学术自由      D. 过分崇拜权威,不敢超越25.《九章算术》中包括田亩、粮食、赋税、土方、仓窖等应用问题的计算方法;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功能就是敬授民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即取此意;中国古代还有编订农书的传统,不仅有私人修撰,更有朝廷主持编订的著作。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科技A. 具有服务于农业发展的特点       B. 其发展受到农业社会的限制C. 不可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       D. 注重经验性和实用性的特点II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4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共50分。)26.儒家学说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统治阶级生活奢侈无度,官员以“受贿为生,往往致富”,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以为“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他认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的正常的“欲”,他要灭的是“物欲”或“嗜欲”。朱熹还根据当时国家和朝野的现实状况提出了“格物致知”和“正心诚意”之说。——摘编自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核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种主张在当时的遭遇及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6分)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儒家思想能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的原因。(6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材料二 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6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 (6分)   (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2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读上述示意图,概括提取其中一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提示:概括提取其中任何一项历史信息均可,说明时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答案】D【解析】先秦儒家宣扬“礼”“义”是强调人们按照自己所属的社会地位来行使自己的权利,意在规范社会秩序,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出现缓和诸侯纷争的意思,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是再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确立的,故B项错误;孔子代表春秋时期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孟子和荀子代表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与平等社会无关,故C项错误。2.【答案】D【解析】材料中是把“上天”和君王的政治相联系,用四季和君王政治相匹配。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D正确;“独尊儒术”是指罢黜百家思想,独尊儒学,A错误;“三纲五常”是指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的制度,B错误;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3.【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在强调董仲舒的“新儒学”是由多种思想糅合而成,并不侧重于宣扬君权神授,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因此提出‘天人合一’,更多充满了神性的意识,于先秦儒学的思想有明显的差异”结合所学,汉代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B正确。4.【答案】C【解析】汉武帝时,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得到统治者的推崇,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动荡,统治者用佛教和道教思想维护统治,故“始终”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道教在我国未取得独尊地位,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魏晋以来,儒学遭遇危机,因此儒学不断吸收佛、道德合力成分,到宋明时期发展为理学,故C项正确;佛教的地位超过了儒、道不符合历史史实,故D项错误。5【答案】B【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宋明理学的核心内容,宋明理学将儒学思辨化,但不是以哲学探究为已任,排除A;宋明理学强调的“论”即“理”,其核心是儒家的道德伦理,B正确;宋明理学都是唯心的,不存在唯物和唯心之争,排除C;宋明理学中穷理是为了把握其中“理”以便对世界更好的认识,不是在于至极,排除D。6. 【答案】C【解析】法家强调的是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等措施,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道家倡导“无为”,未体现仁义的观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用别一种观点即庶民的观点,发挥仁义学说,成为儒家的反对学派”结合所学可知代表的是下层民众,它反对儒家的仁义说法,可以推断为墨家,主张兼爱的思想,故C项正确;阴阳家主要是涉及天地关系等,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7.【答案】A【解析】材料“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道家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由材料“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可知,材料反映了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要求根据现实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这属于法家的思想,故选D。A、B两项分别反映了墨家的“尚贤”和“兼爱”主张,故排除;C反映了道家的辩证思想,故排除。9.【答案】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尽管观点各异,相互争论和诘难,但都各自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都关注社会现实,主张开展符合自己利益诉求的社会变革,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各家也都有涉及,但不是所有学派共同关注的焦点,排除ACD项10.【答案】C【解析】庶民之用反映了墨家所代表的小生产者的愿望,“君主之用和法家的君主专制思想是吻合的,所以他评论的最有可能是墨家和法家所以本题答案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1.【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朱熹和王阳明的思想都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A错误。朱熹认为理事世界的根本,王守仁认为心是世界的根本,B错误。王守仁认为天理就是本心,朱熹认为理事世界的根本,提出“存天理、灭人欲”,C正确。王守仁重“求心”,提倡“知行合一”,D错误。12【答案】B【解析】据材料“如果君王不知礼节,树木就长不……刚愎自用,春夏季节将暴雨成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这有利于规范约束君主的行为,故B项正确;“天人感应”不是独尊儒学的思想,不会遏制学术思想的自由,故A项错误;天人感应思想不是根植于先秦的儒学传统思想体系,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辩证意识的内容,故D项错误。13.【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理学追求自我完善、君子气节,D正确;欣赏自然和道法自然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C;存天理、灭人欲是南宋朱熹的观点,排除B。所以选D14.【答案】B【解析】据材料“晚明……一个停滞但注重内省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属于南宋,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选项错误;王阳明的“致良知”体现了内省的特点,且符合题干时间,故B选项正确;顾炎武的“经世致用”与内省无关,故C选项错误;王夫之的唯物思想也没有体现内心反省,故D选项错误。故选B。15.【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心学从哲学本质上来说是唯心主义,而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积极倡导唯物主义,所以二人思想差别的本质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的根本区别,A项符合题意。BC两项表述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1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题干中的“心”指的是陆王心学。“物”指的是程朱理学,心学和理学都认为理是世界本原,都强调伦理道德,故B项正确,本题选择B选项。1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材料认为大批的人被杀死,有一半是盗贼造成的,一半是帝王造成的,批判了帝王和盗贼的狠毒残忍,表达的是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与D项的观点相似,D正确;A项是孟子的主张,排除;B项出自《管子》,主张是加强君主专制,排除;C项是董仲舒新儒学的观点,排除。所以选D18.【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顾炎武。根据所学,明清儒学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故A项错误;明清新思想,与资本主义萌芽相适应,在政治上主张民主政治,是对儒学的新发展,故B项正确;明清新思想属儒学范畴,核心思想不变,故C项错误;顾炎武思想本身属于早期启蒙思想,故D项错误。19.【答案】B【解析】明清时期,极力推崇程朱理学,大兴文字狱,严厉惩治思想犯罪,剪除“异端”政治思想,B正确;A是汉朝政治文化的特点,排除;B是宋朝政治文化的特点,排除;明清实行极端严厉措施,加强思想控制,D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时“明清两代充分继承了前代的政治文化,又显现出一些其时代的特征”,结合所学可知,“继承了前代的政治文化”指程朱理学,“又显现出一些其时代的特征”指文化专制。20. 【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胶泥铜版移换摹印”,可知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活字印刷术,A正确;雕版印刷术不能“移换摹印”,B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技术是印刷术,不是造纸术,也不是指南针,C和D项错误。21.【答案】A【解析】三大发明传入欧洲时,欧洲正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变时期。三大发明起到了推动欧洲社会转型的作用,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国家、宗教在欧洲社会转型中的作用,排除B项;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转型起到推动作用而不是决定性作用,排除C项;D项对材料信息概括不全面,排除。22.【答案】B【解析】“酒胡子”利用的是杠杆原理,“回音壁”利用反射原理,体现出古代科技运用生活和建筑等方面,说明古代科技使用和发展呈现出多元性特点,故B正确;A材料中没有体现,并不是主要;C中经验总结不符合题意;D中偏离方向不符合事实。23.【答案】D【解析】“韩国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说明了儒学被世界接受,反映了儒家思想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故D正确。“发源地”“主要传承者”“最早”题干没有体现,排除ABC。24.【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任人之诬捏,吾不敢致问,以无所证对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科技多是以阴阳等作为解释,根本无法证明。故选B。ACD项错误,材料均未体现。25【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中包括田亩、粮食、赋税、土方、仓窖等应用问题”、“编订农书的传统”可分析出古代科技发展为农业服务的特点。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4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共50分。)26.【答案】(1)孔子主张“仁”。被冷落。因为其不适应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被汉武帝采纳,并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因为其适应了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12分)(2)进步: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强调实践,具有务实倾向。(6分)(3)原因:儒家能不断吸收其他学说,丰富自己的思想;儒学能不断改造,适应时代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6分)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答案】(1)作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关系: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6分)(2)理论来源:张仲景的“伤寒论”。新发展:创立了温病学说。实践效果: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6分)(3)相互作用:社会需要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2分)28. 【答案】信息:儒家思想源远流长说明:儒家很多思想观点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儒家思想兼收并蓄、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自己;儒家思想垄断了教育和考试,有利于儒学延续和发展;儒家思想关注民生推行仁政,广大人民群众在某种程度上也可接受;儒家思想春秋产生、战国壮大、汉代官方化、宋明时期哲理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说明:以上答案仅为示例,学生无论提取出何种相关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均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理解,可以从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兼收并蓄与时俱进、儒家思想发展演变历程、儒家思想的影响等角度提取信息。学生无论从何种角度提取信息都必须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