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历史】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份月考(选考)试题

    【历史】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份月考(选考)试题第1页
    【历史】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份月考(选考)试题第2页
    【历史】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份月考(选考)试题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份月考(选考)试题

    展开

    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份月考(选考)试题 卷(选择题 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请把正确答案的选项填涂到机读卡上并写到答题卷的相应表格中1.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2. 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该思想家还主张(    A.无为而治    B.以法治国    C.君舟民水    D.兼爱非攻3.《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4. 班固在《汉书·儒林传》中写道:“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寝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这反映了    A.儒学与察举制的结合推动儒学的发展    B.儒学的发展对百姓生活影响逐渐增大C.儒学研究的繁琐倾向使儒学发展受限    D.儒学研究的功利化推动了儒学的发展5.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观点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6.《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7.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8.隆兴元年,(1163),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灭人欲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学者须先立志9.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风催幡动!”乙徒:“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  )A万物皆只有一个一理                    B确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10.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治世,佛教大无为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11. 博学于文,行已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些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12.《宋史》中出现了一批下列人物名字——王克己、张先忍、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从中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    A.佛学      B.法学        C.道学        D.理学13.南宋学者金履祥说:国,天下之国;家,天下之家也。君之者,长之而已,固非其所得私也,况可以专其利以自私哉?以下持相似观点的思想家是(  )A.朱熹         B.李贽                C.王夫之               D.黄宗羲14.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这句话反映出(    A.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文明 B.在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C.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D.三项发明蕴含资本主义发展因素15.我们要透过《诗经》了解西周时期民间的生活,最主要的应该来自(    A.大雅     B.小雅     C.颂     D.国风16. 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诗句,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 雄奇壮观、英武豪放           B.张扬个性、蓬勃向上  C.凝重沉郁、忧国忧民           D.柔美清婉、愁苦悲凉17.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四种文字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 ①②③④ D.①④③②18.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19.明清时期,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下图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A.个人的情感            B.真实的景象C.多彩的生活           D.繁盛的社会 20.请阅读下列精美的文句,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A.①②④③      B.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21.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 思想控制的加强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22.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准确的理解是:(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B.提出三纲五常C.建立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3.闽浙总督伍拉纳之子伍子舒在《随园诗话》上的批语说:“适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这则材料    A.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         B.说明朝野对越剧的喜爱C.体现传统剧种种类繁多         D.是京剧的形成佐证之一24.南宋外族入侵,河山破碎,政府苟且偷安,偏安江南,能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绘画作品特色是      A.吴带当风    B.以形写神    C.残山剩水    D.造型奇特25.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26. 《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中国(    A.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B.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C.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         D.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27. 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市坊融为一体   活字印刷首创   儒家信仰重建   世俗文学兴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8. 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  )A.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        B.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C.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            D.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29.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在实学思潮的荡涤下,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理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材料中的这种转变说明了(   A.社会环境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          B.明清儒学发展受挫C.明清儒学全面否定了思辨哲学          D.清代经学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30.传统科技伦理思想植根于古代农业文明,具有农业文明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它随着传统科技实践的发展,在与传统伦理道德的水乳交融过程中,在真善美战胜假丑恶的矛盾斗争中,内容不断丰富,品质不断提升。这一结论提示了中国古代科技(   A.重探求科学之真                      B.是生产实践的产物C.理论和实践的并重                    D.重道德而轻实践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其中31题23分;32题17分)31.(2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18世纪,中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王夫之、黄宗羲等人是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黄宗羲等人及思想推崇备至。 材料一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工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矣。——摘自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材料二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定仍与现代不谋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赵绎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纬度》请回答:(1)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10分)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请你运用这一方法,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黄宗羲的思想。(13分)       32.(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入世是指步入社会和投身社会。著名教授樊和平先生认为,人生的安身立命,需要一种良好的人文素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血缘、情理、入世三大基本要素,构成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中国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数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兼济天下独善其身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则是他们共同的心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成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学。 ——摘编自刘恒山《儒家入世精神及现代价值》等 解读材料,围绕儒家文化的人世精神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的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并加以论证,观点要合理、明确,论证要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60分1-5:DCDDA      6-10:DDACA     11-15:DDDDD  16-20:BDDAA    21-25:CADCA    26-30:BDBAB二、材料解析题(40分)31.(25分)(1)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以民为本,天下主,君为客;保留君主制。(4分)新见:反对君主专制(实行君臣分治);宣称皇帝是天下厉害;君臣平等;限制君权;法治取代人治等思想。(回答其中的3点即得6分)(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2分)。评价:黄宗羲以民为本的思想,超越传统尊君重民式的民本思想,具有民主启蒙的性质,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开端(3分);黄宗羲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具有显明的早期民主色彩和思想解放的作用,影响了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也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时代要求。(6分)但并未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未能从根本上冲击儒学主流地位,未能推动中国社会转型。(4分)32.(15分)观点: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精神;或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体现出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或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反映了儒家学者关心现实,关心民生,爱国忧民的政治情怀(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示例一:观点: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体现了强烈的杜会责任感和改革精神(3分)论述: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克己复礼,实行仁政,恢复周礼,重建社会等级制度;在人际关系上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主张宽恕与和谐。体现出了儒家思想直面社会变革、积极入世、力图改造社会的政治主张,后世的孟子,董仲舒和朱熹的思想都继承了这一传统(9分)结论:儒家文化的这种入世精神反映出士人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政治诉求(3分)。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