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8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8月月考试题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毒胶囊和老酸奶事件说明化学试剂对食品的危害,我们应该拒绝一切化学试剂的使用
B. 兴建更多的钢铁、水泥企业,提高钢铁、水泥的产量
C. 日本核泄漏造成的核辐射事故暴露出核能应用潜在的巨大危险,应立即停建核电站
D. 开发新能源,减小含碳化合物的使用,降低碳的排放
【答案】D
【解析】考查化学与生活、生产及环境保护等。答案选D。
2.下列物质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
A. 乙烯 B. 甲烷 C. 乙醇 D. 乙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能发生加成反应主要含有碳碳双键/三键、醛基、苯环等。
【详解】A.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A项正确;
B.甲烷为饱和烃,不能发生加成反应,B项错误;
C.乙醇中所有化学键均为单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C项错误;
D.乙酸,羧基中的碳氧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乙酸不能发生加成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A。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变化必然会引起能量变化,所以能量变化也一定会引起化学变化
B. 所有化学变化的能量都可以通过原电池转化为电能
C. 所有化学变化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D. 化学变化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有化学键断裂或生成的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学变化一定会引起能量变化,但是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变也存在热量的变化,如固态的水变为气态时吸收热量,但属于物理变化,A项错误;
B.原电池中进行的反应为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不能通过原电池转化为电能,B项错误;
C.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遵守质量守恒也要遵守能量守恒也守恒,C项正确;
D.化学变化中既有有化学键断裂,又有新化学键的生成,二者缺一不可,例如电离只有化学键的断裂,没有形成,所以不是化学变化,D项错误;
答案选C。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的( )
A. 电子层数 B. 核电荷数
C. 核外电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
【详解】因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核电荷数不同,核外电子数不同,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答案选A。
5.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及限度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B.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
C. 有气体参加的反应,通过压缩体积增大压强,可以使反应速率增大
D. 当化学反应达到其最大限度时,反应就停止了
【答案】D
【解析】“有气体参加的反应,通过压缩体积增大压强”,则可以增大气体反应物的浓度,故能使反应速率增大,C正确;“当化学反应达到其最大限度时”,达化学平衡状态,υ正=υ逆≠0,即为一种动态平衡,反应并没有停止,故D错误;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42-+Ba2+ =BaSO4↓
B. 金属钠与水反应:Na+2H+=Na++H2↑
C. 大理石与盐酸反应:CaCO3+2H+ =H2O+CO2↑+ Ca2+
D. 氯气通入冷水中:Cl2+ H2O=ClO-+Cl-+2H+
【答案】C
【解析】
【详解】A.没有写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的中和反应,正确方程式为:2H++2OH-+SO42-+Ba2+ =BaSO4↓+2H2O,A项错误;
B.等式两边电荷没有配平,正确的离子方程式:2Na+2H+=2Na++H2,B项错误;
C.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钙,离子方程式正确,C项正确;
D.次氯酸属于弱酸,不能拆,正确离子方程式为:Cl2+ H2O= HClO +Cl-+H+,D项错误;
答案选C。
7.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将海水中含有的钾元素转化得到钾单质 B. 海水蒸发制海盐
C. 从海水所得粗盐中制取精盐 D. 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海水中含有的钾元素是以K+的形式存在,要转化为钾单质,钾元素必然降价,要发生还原反应,即只经过物理变化不能从海水中得到钾单质,A项错误;
B.海水中含有氯化钠,经过海水蒸发制得氯化钠,只发生了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B项正确;
C. 粗盐提纯涉及到很多化学反应,例如将某些离子沉淀下来进行提纯,所以粗盐制取精盐涉及化学变化,C项错误;
D. 海带中的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获得单质碘,D项错误;
答案选B。
8.某学生进行蔗糖的水解实验,并检验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他的操作如下:取少量纯蔗糖加适量水配成溶液;在蔗糖溶液中加入 3~5 滴稀硫酸;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新制备的 Cu(OH)2,加热 3~5min。实验结果没有红色沉淀产生。其原因是( )
A. 蔗糖尚未水解 B. 蔗糖水解的产物中没有葡萄糖
C. 加热时间不够 D. 煮沸后的溶液中没有加碱,以中和作催化剂的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检验蔗糖水解的产物是否为还原性糖的操作步骤为取少量纯蔗糖加适量水配成溶液;在蔗糖溶液中加入 3~5 滴稀硫酸;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先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再加入少量新制备的 Cu(OH)2,加热 3~5min,观察是否有现象。
【详解】A.蔗糖在酸性条件下就能发生水解,所以A选项蔗糖尚未水解错误,A项错误;
B.蔗糖水解生成果糖和葡萄糖,B项错误;
C.加热时间的长短只会影响蔗糖的水解程度,不影响产物的检验,C项错误;
D.检验过程中没有加碱,中和稀硫酸,导致稀硫酸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导致无法检验是否有还原性糖,D项正确;
答案选D。
9. 下列现象或事实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A. 乙烯能使Br2水和KMnO4溶液褪色
B. 二氧化硫、氯气都会使品红溶液褪色
C. 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D. 常温下,铁片和铝片放入浓硫酸中都能出现钝化现象
【答案】D
【解析】A中前者是加成反应,后者是氧化反应。B中前者是和有色物质的化合,后者是氧化。C中前者是吸水性,后者是挥发性。D中都是钝化,答案选D。
10.氢气跟氧气反应时,断开1molH2中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A,断开1mol O2中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B,形成1mol水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C。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A + B > C B. A + B < C
C. 2A + B < 2C D. 2A + B > 2C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断开旧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新的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
【详解】氢气跟氧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因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断开旧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新的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即2A+BD-,故D错误。
23.以乙烯为主要原料合成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路线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烯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空间构型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物质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乙烯为原料可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物质中,可以通过乙烯加成反应得到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CH3CH3 b. CH3CHCl2 c. CH3CH2Br
【答案】(1). CH 2 =CH 2 (2). 平面型分子 (3). 羟基 (4). 加成反应 (5). 2CH3CH 2OH+O22CH3CHO+2H2O (6). (7). ac
【解析】
【分析】乙烯可以和水加成生成乙醇,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醛,乙醛易被氧化为乙酸;乙烯可以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
【详解】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O CH3CH2OH 生成 A,则 A 是乙醇,乙醇和氧气在铜或银作催化剂作用下催化反应生成 B,2CH3CH 2OH+O 22CH3CHO+2H2O,则 B 是乙醛,乙醛被氧气氧化 2CH3CHO+O22CH 3COOH,乙烯分子含有碳碳双键,发生加聚反应,反应为: ,生成聚乙烯, D 为聚乙烯;
( 1 )由上述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 CH 2 =CH 2,乙烯的空间构型为平面型分子;
( 2 )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A,CH2=CH2+H2O CH3CH2OH,则 A 是乙醇,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
( 3 )反应②为在一定条件下,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 4 )在铜或银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乙醇被氧气氧化生成乙醛,反应方程式为:2CH3CH 2OH+O 22CH3CHO+2H2O;
( 5 )乙烯分子含有碳碳双键,发生加聚反应,反应①为: ,生成聚乙烯;
( 6 )乙烯和氢气加成生成乙烷,和溴化氢发生加成生成溴乙烷, CH3CHCl2无法通过加成反应制得,故答案为:ac。
24.如图是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⑤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⑧的元素符号______。
(2)元素①~⑩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元素②的单质的电子式___________,元素②的简单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的化学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①、②、③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非金属性比较:
a.装置1可用于比较元素①、②、⑤的非金属性强弱,则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b.打开装置2中玻璃塞F和活塞K1,使液体滴入烧瓶中,待E中溶液颜色不再变化后,打开活塞K2,将E中溶液滴入小试管中,关闭活塞K2,取下小试管振荡,静置,下层液体呈现紫红色。上述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非金属性⑥>⑨>⑩
【答案】(1). 第三周期第IVA族 (2). Fe (3). KOH (4). (5). 离子键和极性键 (6). H2O>NH3>CH4 (7). H++HCO3-=H2O+CO2 (8). 不能
【解析】
【分析】(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出各序号代表的元素;
(4)根据元素①、②、⑤分别为C,N,Si,利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比较非金属性,利用强酸制弱酸比较酸性强弱;高锰酸钾置换出氯气,氯气再置换出NaBr溶液中的Br2,Br2再置换出KI中的碘单质,从而比较其元素的非金属性。
【详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推出元素⑤是Si,位置在第三周期的IVA族,元素⑧在第四周期第Ⅷ族,是Fe;
(2)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从左往右金属性减弱,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序号代表的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⑦,元素K;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为KOH;
(3)元素②是N,它单质是N2,N最外层有5个电子,为达到稳定结构N原子间需要共用3对共用电子对,其电子式为 ;元素②的简单氢化物NH3,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NO3,反应产物是NH4NO3,包含化学键是离子键和极性键;元素①是C,元素是②N,元素③是O,其简单氢化物分别为CH4、NH3、H2O,均为共价分子,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越高。首先,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越高,其次NH3和H2O存在氢键,沸点会升高,水分子的间氢键比氨气分子间的多而且强,CH4分子间无氢键,所以沸点从高到低H2O>NH3>CH4;
(4)根据元素①、②、⑤分别为C,N,Si,利用强酸制弱酸的道理设计实验,所以A装置发生的是硝酸和碳酸钠的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B,B是洗气装置,吸收A中挥发出来的硝酸,防止对后续的实验带来干扰,CO2进入C装置与硅酸钠反应,观察现象,以判断三者的非金属性强弱,所以B中的化学方程式为HNO3+NaHCO3=NaNO3+H2O+CO2,离子方程式为H++HCO3-=H2O+CO2;氯气通入E中,直到溶液颜色不再发生改变,溶液中溶解了氯气,打开活塞K2,将E中溶液滴入小试管中,除了溴能置换出碘外,溶液中溶解的氯气以及氯气溶于溶液生成的次氯酸也能使KI变成碘单质,所以不能证明非金属性⑥>⑨>⑩。
25.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5 molN2和8 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当反应进行到2 min时,测得容器内有4 molNH3。则:
(1)求2 min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
(2)求2min时N2的转化率。______
(3)2 min时,求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反应前气体压强的比值。(不用写计算过程)___
【答案】(1). 0.6mol·L-1·min-1 (2). 40% (3). 9:13
【解析】
【详解】根据化学方程式
N2+3H22NH3
起始量(mol) 5 8 0
转化量(mol) 2 6 4
2min后(mol) 3 2 4
(1)H2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是6mol,反应速率v(H2)=△c/△t== 0.6mol·L-1·min-1,故答案为:0.6mol·L-1·min-1。
(2)转化率=,故N2的转化率是×100%=40%,故答案为:40%。
(3)密闭容器的压强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前气体的物质的量是5+8=13mol,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是3+2+4=9mol,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反应前气体压强的比值是9:13,故答案为: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