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化学】贵州省思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 试卷

    【化学】贵州省思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第1页
    【化学】贵州省思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第2页
    【化学】贵州省思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贵州省思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 试卷

    展开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选择题 :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   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 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 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 田间焚烧秸秆 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2.下列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H2SO4反应    BBa(OH)2·8H2ONH4Cl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3.科学家发现,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该反应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已知在25105 Pa时,C(石墨) + O2(g) = CO2(g)  ΔH = - 393. 5 kJ·mol-12CO(g) + O2(g) = 2CO2(g)   ΔH = - 283.0 kJ·mol-1     下列说法或方程式正确的是(  A.在相同条件下:2C(石墨) + O2(g) = 2CO(g)     ΔH = - 110.5 kJ·mol-1B1 mol石墨不完全燃烧,生成CO2CO混合气体时,放热504.0 kJC.在相同条件下:C(石墨) + CO2(g) = 2CO(g)  ΔH = - 172.5 kJ·mol-1D.已知金刚石燃烧热大于石墨的燃烧热,则石墨转变为金刚石需要吸热4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下列说法与低碳经济不符合的是( )A.大力研发新型有机溶剂替代水作为萃取剂B.加强对煤、石油、天然气等综合利用的研究,提高燃料的利用率C.利用CO2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实现的循环利用D.甲烷和乙醇的燃烧热分别是891.0 kJ·mol11366.8 kJ·mol1,利用甲烷更低碳5.已知2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能量242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能量463 kJ,则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能量为(    A434 kJ    B557 kJ    C920 kJ    D436kJ6.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A.加热                       B.滴加少量CuSO4溶液C.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7.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李宁点燃鸟巢主火炬时达到高潮。奥运火炬采用的是环保型燃料——丙烷,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3CO2+4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火炬燃烧时化学能只转化为热能B.所有的燃烧反应都会释放热量C1molC3H85mol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3molCO24molH2O所具有的总能量D.丙烷完全燃烧的产物对环境无污染,故丙烷为环保型燃料 8. 4 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 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气)B(气)2C(气),若经 2 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0.6 mol·L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3 mol·L1·s1B.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C2 s 时物质 A的转化率为70  D2 s 时物质 B的浓度为 0.7 mol·L19. 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A.活化分子能量明显增加              B.降低活化分子的能量C.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10.下列说法或表示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B.由单质A转化为单质BΔH+119 kJ/mol,可知单质B比单质A稳定C.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D.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则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1.已知下列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H2(g)+1/2 O2 (g)=H2O(l)         H1      C(s)+O2(g)=CO2(g)      H2CH3COOH(l)+2O2(g)=2CO2(g)+2H2O(l)     H32C(s)+2H2(g)+O2(g)=CH3COOH(l)         H4H4的正确表达式为    AH32H12H2               B2H12H2H3C2H12H2H3               D2H12H2H312右图为1 mol SO2Cl2(g1 mol SCl2(g反应生成SOCl2(g的能量变化的示意图,已知E1=xKJ/molE2=yKJ/mo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在反应体系中加人催化剂,E1不变B.若在反应体系中加人催化剂, ΔH减小C.该反应的活化能等于y kJ/molD1 mol SO2Cl2 (g)和1mol SCl2(g)反应生成SOCl2(g) 的ΔH=(x-y)kJ/mol13.相同条件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溶液中的反应均是在稀溶液中进行的)中,其中ΔH1ΔH2的是(  A.2H2(g)O2(g)=2H2O(l)   ΔH1   CaCO3(s)=CaO(s)CO2(g)  ΔH2B.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1 C2H5OH(g)3O2(g)=2CO2(g)3H2O(l) ΔH2C.HCl(aq)NaOH(s)=NaCl(aq)H2O(l)   ΔH1HNO3(aq)KOH(aq)=KNO3(aq)H2O(l)  ΔH2D.CO2(g)=CO(g)1/2O2(g)   ΔH12CO2(g)=2CO(g)O2(g)   ΔH214.已知甲、乙、丙、丁代表4种纯净物。甲(g)2(g) (g)+丁(g) ΔH=-a kJ·mol1 (a>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g)的能量一定大于丙(g)的能量B.该反应不需要加热C1 mol(g)2 mol(g)的总能量高于1 mol(g)1 mol(g)的总能量D.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g)2 mol (g),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放出的热量为a kJ15100 mL 3 mol·L1的硫酸溶液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ANa2CO3固体   B3 mol·L1的硫酸   CCH3COOK溶液    DKNO3溶液16.已知某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A(g)2B(g)3C(g)D(s) ΔH<0,如图中曲线b代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的进程。若使曲线b变为曲线a,可采取的措施是(  )增大A的浓度 缩小容器的容积 增大B的浓度  升高温度 加入合适的催化剂A     B②④     C     D②③17.肼(N2H4)是火箭发动机的燃料,它与N2O4反应时,N2O4为氧化剂,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已知:N2(g)2O2(g)===N2O4(g)  ΔH=+8.7kJ/molN2H4(g)O2(g)===N2(g)2H2O(g)  ΔH=-534.0kJ/mol下列表示肼跟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N2H4(g)N2O4(g)===3N2(g)4H2O(g)  ΔH=-542.7 kJ/molB2N2H4(g)N2O4(g)===3N2(g)4H2O(g)  ΔH=-1 076.7 kJ/molC2N2H4(g)N2O4(g)===3N2(g)4H2O(g)  ΔH=-1 059.3 kJ/molDN2H4(g)N2O4(g)===N2(g)2H2O(g)  ΔH=-1 076.7 kJ/mol18.分析下图所示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可确定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A(g)B(g)===2C(g) ΔHa(a>0)B2A(g)B(g)===2C(g) ΔHa(a<0)C2AB===2C ΔHa(a<0)D2C===2AB ΔHa(a>0)19. V1 mL 1.00 mol·L1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B.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0 mol·L1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20P4S3是黄色或淡黄色结晶或粉末,无臭、无味、易燃、有毒,遇潮气发生分解,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已知其燃烧热ΔH=3 677 kJ/mol(P被氧化为P4O10),下列有关P4S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磷元素显+3B.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C.热化学方程式为P4S3(s)+8O2(g)P4O10(s)+3SO2(g)   ΔH=3 677 kJ/molD.分子中存在极性键与非极性键二、非选择题:包括第21~244个大题,共40分。2110分)实验室用50 mL 0.50 mol·L1盐酸、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和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得表中的数据:实验次数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盐酸NaOH溶液120.220.323.7220.320.523.8321.521.624.9 试完成下列问题:(1)      实验时用环形玻璃棒搅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棒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经数据处理,t2t13.4。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________。(盐酸和NaOH液的密度按1 g·cm3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计算)。(3)若将NaOH溶液改为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氨水,测得中和热为ΔH1,则ΔH1ΔH关系为:ΔH1________ΔH(”),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10分)一定温度下,在1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从反应开始到10 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______________Y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0 s后的某一时刻(t1)改变了外界条件,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上图所示。则下列说法符合该图像的是________At1时刻,增大了X的浓度     Bt1时刻,缩小了容器体积 Ct1时刻,升高了体系温度      Dt1时刻,使用了催化剂23.8分)亚硝酸钠(NaNO2)外观酷似食盐,但它是一种有毒的物质。误食亚硝酸钠会使人体血液中的Fe2+转化为Fe3+而引起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使Fe3+转化为Fe2+,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转化过程可表示为:Fe2+Fe3+  ,转化1中,氧化剂是      ,转化2中,维生素C表现       性。(2) 盐酸、硝酸、氨水、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五种物质中,可用于除去Al表面的铜镀层的是         (填序号);实验室常用硫酸铝溶液和           (填序号)反应制取氢氧化铝,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3)把一定量铜粉投入氯化铁、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u2+Fe2+Fe3+三种离子的浓度恰好相等。则原溶液中的Fe3+Cu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4.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的反应探究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序号实验温度/K有关物质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s酸性KMnO4溶液H2C2O4溶液H2OV/mLc/ mol·L1V mLc/ mol·L1V/mLA29320.0240.10t1BT120.0230.1V18C31320.02V20.11t2 1)通过实验AB,可探究出________(填外部因素)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V1________T1________;通过实验________(填实验序号)可探究出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V2________2)若t18,则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利用实验B中数据计算,08 s内,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KMnO4)______________3)该小组的一位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上述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并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反应体系中的某种粒子对KMnO4与草酸之间的反应有某种特殊作用,则该作用是__________,相应的粒子最可能是________(填粒子符号)
    【参考答案】1234578910BBDADADCC 11121314151617181920BDBCCCBBAA 21、(1)上下轻轻搅动;铜丝传热快,防止热量散失2-56.8 KJ/mol;3)>; 氨水为弱电解质,电离要吸热22、(10.079mol/L.s ;0.395mol/L ;79%2Xg+Yg=2Zg3CD23、(1  NaNO2(或亚硝酸钠)   还原       2            Al3+  + 3 NH3·H2O  =  Al(OH)3 ↓ +  3 NH4+   34:1      24、(1)浓度;1293KBC2)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8.3*10-4mol/L·s;(3)作催化剂;Mn2+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