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展开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6题)
1.《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 ”文中未涉及下列操作原理的是
A. 溶解 B. 萃取 C. 蒸馏 D. 过滤
【答案】C
【解析】
【详解】投茶、出浴涉及茶的溶解,淋壶、烫杯、酾茶过程涉及萃取以及过滤等操作,而蒸馏涉及到物质由液态变为气体后再变为液体,泡茶过程没有涉及到此蒸馏。A. 溶解符合题意;B. 萃取溶解符合题;C. 蒸馏不溶解符合题;D. 过滤溶解符合题;故选C。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1.12L酒精含有分子数为0.05NA
B. 0.1molFe与足量的Cl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C. 10gKHCO3和CaCO3的混合固体中,氧原子数为0.3NA
D. 常温常压下,2.24LN2所含原子数为0.2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酒精不是气体,不能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故A错误;
B.铁与氯气反应生成+3价铁,故转移电子数为0.3NA,故B错误;
C. KHCO3和CaCO3的摩尔质量均为100g/mol,则10g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为0.1mol,且每1molKHCO3或CaCO3均含有3molO原子,则氧原子数为0.3NA,故C正确;
D.不是标准状况,无法按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N2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注意标准状态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L/mol,但并非只有在标准状态下,1mol气体体积才为22.4L。
3.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 2mol/L的盐酸的烧杯中,立即加水均稀释到50mL,此时X溶液和盐酸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 10mL 4mol/L的X溶液 B. 30mL 2mol/L的X溶液
C. 3mL 10mol/L的X溶液 D. 15mL 3mol/L的X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均加水稀释到50mL:
A.n(X)=0.01L×4moL/L=0.04mol;
B.n(X)=0.03Lx2mol/L=0.06mol;
C.n(X)=0.003L×10mol/L=0.03mol;
D.n(X)=0.015L×3mol/L=0.045mol;
物质的量最大的是B,则B浓度最大,反应速率最大。
所以B选项正确。
4.LiH是一种氢气发生剂,用于军事或其他需氢气的场合。反应为:LiH+H2O=LiOH+H2↑,在这个反应中( )
A. 水是氧化剂,LiH是还原剂
B. LiH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
C. LiH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 该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不存在氧化剂和还原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反应中LiH中H元素化合价为-1价,Li化合价为+1价,反应过程中H元素由-1价升为0价,发生氧化反应,故LiH为还原剂,H2O中H为+1价,反应过程有一部分H由+1价降为0价,发生还原反应,故H2O为氧化剂。
【详解】A.由分析可知水是氧化剂,LiH为还原剂,故A项正确;
B.由分析可知水是氧化剂,LiH为还原剂,故B项错误;
C.由分析可知水是氧化剂,LiH为还原剂,故C项错误;
D.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氢元素在与一些活泼金属如锂、钠、钾等,组成化合物时显负价态。
5.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陶瓷、玻璃、水泥都是硅酸盐产品
B. 硅晶体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C. 二氧化硅在电子工业中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D.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和氢氧化钠均能反应,属于两性氧化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灰石、石英,水泥的主要原料是黏土、石灰石,陶瓷主要原料是黏土,都属于硅酸盐产品,故A正确;
B、二氧化硅晶体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故B错误;
C、晶体硅是半导体的材料,不是二氧化硅,故C错误;
D、二氧化硅既能与氢氟酸反应,又能与烧碱反应,但二氧化硅和HF反应生成的四氟化硅不是盐,所以它是酸性氧化物而不是两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解题关键: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掌握。易错点BC,二氧化硅和硅的用途容易混淆。
6.对可逆反应2A(s)+3B(g)C(g)+2D(g)ΔHv逆⑤加入催化剂,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A. ①② B. ④ C. ③ D. ④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对可逆反应2A(s)+3B(g)C(g)+2D(g)ΔH<0,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平衡.
【详解】①增加A的量,其浓度不发生变化,故平衡不移动,①不正确;
②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故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是v正增大,②不正确;
③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正、v逆增大,③不正确;
④在平衡状态下,增大B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加快,故v正>v逆,④正确;
⑤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但是化学平衡不移动,⑤不正确。
综上所述,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④,故选B。
7.反应4A(s)+3B(g)2C(g)+D(g),经2 min,B的浓度减少0.6 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A. 用A表示反应速率是0.4 mol·(L·min) -1
B. 分别用B、C、D表示反应速率,其比值是3∶2∶1
C. 在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min) -1
D. 在2 min内的反应速率,用C表示是0.3 mol·(L·min) -1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固体A不具有浓度概念,该物质的反应不能用mol·L-1·min-1的单位来表示,A不正确;
B. 用B、C、D表示反应速率,速率之比等于其方程式中的系数比,其比值是3∶2∶1,B正确;
因题干未提供体积,不能计算物质的反应速率,故C、D均不正确;
答案选B。
8.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0.1mol·L-1 NaHCO3溶液:
B. 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溶液:
C. 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
D. 由水电离产生的=1×10-12mol·L-1的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HCO3-、Al3+相互之间发生剧烈的双水解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溶液呈酸性,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能够大量共存,B正确;
C.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溶液中存在铁离子,铁离子能够氧化I-,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2mol/L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NH4+与氢氧根离子反应,AlO2-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故选B。
9.在一定温度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如图,其中a表示不使用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b表示使用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状态M和N均表示2molN(g)+6mol H(g)
B.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 △H=-92kJ·mol-l
C. 使用催化剂,降低了反应进行所需的最低能量,增大了反应放出的能量
D. 使用催化剂,并不能改变反应的△H
【答案】D
【解析】
A、状态M和N的能量不同,因此它们不可能表示等量的同种物质,故错误;B、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标明物质的状态,故错误;C、 催化剂降低活化能,焓变与始态和终态有关,始态和终态不变,反应热不变,故错误;D、根据选项C的分析,故正确。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2H+=CO2↑+H2O
B.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H++OH-=H2O↓
C. 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
D. 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钾溶液混合:Ag++Cl-=AgCl↓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碳酸钙是沉淀,不能拆,正确的离子方程式是:CaCO3+2H+=CO2↑+H2O+Ca2+,A错误;
B.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OH-+Ba2++SO42-=2H2O↓+BaSO4,B错误;
C.稀硫酸与铜片不反应,C错误;
D.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钾溶液混合生成氯化银沉淀,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D正确;
故选D。
1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将温室气体CO2转化为燃料气体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装置工作时,H+从b极区向a极区移动
B. 电极a表面发生还原反应
C. 该过程至少涉及到3种能量的转化
D. 该装置中每生成1molCO,同时生成1mol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装置工作时,电子由a极流出,经导线流入b极,所以a是负极、b是正极。
【详解】A. 该装置工作时,阳离子由负极流向正极,所以H+从a极区向b极区移动,故A错误;
B. 电极a表面水失电子生成氧气和氢离子,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
C. 该过程涉及太阳能、电能、化学能、热能等能量的转化,故C正确;
D. 根据电子守恒,该装置中每生成1molCO,同时生成0.5molO2,故D错误;
选C。
12.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这种有机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 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 能发生酯化反应
C. 能跟NaOH溶液反应
D. 能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有机物有双建,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有羧基可以和NaOH溶液反应和酯化反应,而且有羟基,也可以发生酯化反应,但是不能发生发生水解反应,故答案为D。
13.分别进行下表所示实验,实验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测量熔融状态下NaHSO4的导电性
能导电
熔融状态下NaHSO4能电离出Na+、H+、SO42-
B
向某溶液中先加入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红色
溶液中含有Fe2+
C
向浓度均为0.1mol/L的MgSO4、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先看到蓝色沉淀生成
Ksp[Cu(OH)2]c(OH-),从数据中可以看出,c(CH3COOH) >c(H+),所以 c(CH3COO-)>c(CH3COOH)>c(H+)>c(OH-),A正确;
B. W点所表示溶液中,按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OH-),因为在W点,c(CH3COOH)= c(CH3COO-),所以c(Na+)+c(H+)=c(CH3COOH)+c(OH-),B正确;
C. pH=3.5的溶液中,c(Na+)+c(H+)-c(OH-)=c(CH3COO-)=0.1 mol·L-1- c(CH3COOH),所以c(Na+)+c(H+)-c(OH-)+c(CH3COOH)=0.1 mol·L-1,C正确;
D. 向W点所表示的1.0L溶液中通入0.05molHCl气体,刚好与CH3COO-完全反应生成CH3COOH,此时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H2OH++OH-,c(H+)=c(CH3COO-)+c(OH-),而此时c(CH3COOH)> c(CH3COO-),所以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