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应用与盐类的水解无关的是 ( )
A. 明矾净水 B. 配制CuCl2溶液时加入适量盐酸
C. NaCl可用作防腐剂和调味剂 D. 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
【答案】C
【解析】A. 明矾净水是因为其电离出的铝离子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A不符合题意;
B. 配制CuCl2溶液时加入适量盐酸,可以抑制铜离子的水解,B不符合题意;
C. NaCl可用作防腐剂和调味剂与水解无关,C符合题意;
D.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是铝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2.下列各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A. HCO3-+H2OH3O++CO32- B. NH4++H2ONH3·H2O+H+
C. S2-+2H2OH2S+2OH- D. H2O+H2OH3O++OH-
【答案】B
【解析】A. 表示的是碳酸氢根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并水合形成水合氢离子的过程,A错误;
B. 表示的是铵根离子的水解反应,B正确;
C. 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水解应分步水解,C错误;
D. 表示的是水的自耦电离,D错误;
故答案选B。
3.在2A(g)+B(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A)=0.5mol/(L·min) B. v(D)=1mol/(L·min)
C. v(C)=0.8mol/(L·min) D. v(B)=0.3mol/(L·min)
【答案】D
【解析】
【分析】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详解】A. v(A)=0.5mol/(L·min)转化为v(B)=0.25mol/(L·min);
B. v(D)=1mol/(L·min)转化为v(B)=0.25mol/(L·min);
C. v(C)=0.8mol/(L·min)转化为v(B)=0.27mol/(L·min);
D. v(B)=0.3mol/(L·min)
对比数值,0.3mol/(L·min)反应最快,答案为D。
4.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CH3—CH3和CH3—CH2—CH3
B. 12C和14C
C. CH3—CH2—CH2—CH3和(CH3)2CHCH3
D. 和
【答案】C
【解析】
【分析】具有相同的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据此解答。
【详解】A. 两者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A项错误;
B. 12C和14C,两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属于同位素,B项错误;
C. CH3—CH2—CH2—CH3和(CH3)2CHCH3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C项正确;
D. 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其二氯取代物无同分异构体,故二者属于同种物质,D项错误;答案选C。
5.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B. 合成氨反应,为提高氨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
C. 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D. 对于2HI(g)H2(g)+I2(g),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
【答案】D
【解析】A项,啤酒瓶中存在平衡H2O+CO2H2CO3,打开啤酒瓶时,泛起大量泡沫,是因为压强降低,平衡向生成二氧化碳方向移动,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正确;B项,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氨的产率,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正确;C项,工业上生产硫酸存在平衡2SO2+O22SO3,使用过量的空气,增大氧气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可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正确;D项,因为反应2HI(g)H2(g)+I2(g)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缩小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颜色变深是由体积变小使I2浓度增大引起的,不能用勒夏特利原理解释,故D错误。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增大压强,单位体积内气体的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B. 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C. 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D. 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答案】B
【解析】A、增大压强,单位体积内气体的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A说法正确;B、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只能增大活化分子数,不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故B说法错误;C、升温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C说法正确;D、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D说法正确。
7.反应C(s)+CO2(g)=2CO(g)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可以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①增加少量C(s) ②升高温度 ③体积不变,再通入CO2
④缩小体积增大压强 ⑤体积不变,再通入He ⑥压强不变,再通入He.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进行分析;
【详解】①C为固体,浓度视为常数,因此该反应中加入C,反应速率无变化,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②符合题意;
③体积不变,再通入CO2,反应物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③符合题意;
④缩小容器的体积,压强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④符合题意;
⑤体积不变,说明容器为恒容状态,再通入He,组分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故⑤不符合题意;
⑥压强不变,再通入He,体积增大,组分浓度降低,化学反应速率降低,故⑥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示,选项D符合题意。
8.在任何温度下,下列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
A. 2O3(g) =3O2(g) ΔH<0 B. 2CO(g) =2C(s)+O2(g) ΔH>0
C N2(g)+3H2(g) =2NH3(g) ΔH<0 D. CaCO3(s) =CaO(s)+CO2(g) ΔH>0
【答案】B
【解析】
【分析】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G=△H-T•△S,当△G=△H-T•△S<0时,反应可自发进行,否则不能,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2O3(g) =3O2(g) △H<0,△S>0,根据△G=△H-T•△S可知,任何温度下都能满足△H-T•△S<0,反应可自发进行,故A不选;B.2CO(g) =2C(s)+O2(g) △H>0,△S<0,任何温度下都满足△G=△H-T•△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故B选;C.N2(g)+3H2(g) =2NH3(g) △H<0,△S<0,在较低温度下,可满足△H-T•△S<0,反应可自发进行,故C不选;D.CaCO3(s) =CaO(s)+CO2(g) △H>0,△S>0,在较高温度下,可满足△H-T•△S<0,反应可自发进行,故D不选;故选B。
9.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并达到平衡:X(g)+Y(g) 2Z(g) Δ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