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展开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请将第I卷用2B铅笔填涂,第II卷答案用黑笔写在试卷答题卡上。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P31 Cu64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计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计48分)1.下列过程属自发的是( )A.气体从低密度处向高密度处扩散 B.水由低处向高处流C.煤气的燃烧 D.室温下水结成冰2.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吸热反应的图是( )3.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断裂H-O键放出热量 B.形成H-O键吸收能量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D.该反应是吸热反应4.下列有关金属铁的腐蚀与防护,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雨后易发生析氢腐蚀、炒锅存留盐液时易发生吸氧腐蚀B.当镀锡铁镀层破损时,铁不易被腐蚀C.铁与电源负极连接可实现电化学保护D.将钢管与锌管一起堆放时可保护钢管少受腐蚀5.有关右图所示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流沿导线由Cu片流向Ag片B.正极的电极反应是Ag++e-=AgC.Cu片上发生还原反应,Ag片上发生氧化反应D.反应时盐桥中的阳离子移向Cu(NO3)2溶液6.P4(白磷,s)4P(红磷,s) △H=-17 kJ· mol-1,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正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B.白磷比红磷稳定C.当1 mol白磷完全转变成红磷时放出17 kJ热量D.当4g红磷转变成白磷时吸收17 kJ热量7.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电解液pH减小的是( )A.KCl B.KOH C.Cu(NO3)2 D.Na2SO48.在298K、100kPa时,已知:①C(s,石墨)+O2(g)=CO2(g) △H1=-393 kJ· mol-1②2H2(g)+O2(g)=2H2O(l) △H2=-571.6 kJ· mol-1③2C2H2(g)+5O2(g)=4CO2(g)+2H2O(l) △H3=-2599 kJ· mol-1则反应2C(s,石墨)+H2(g)=C2H2(g)的反应热△H为( )A.-237.46 kJ· mol-1 B.+226.7 kJ· mol-1C.-226.7 kJ· mol-1 D.+237.46 kJ· mol-19.如图所示,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板处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b极板质量增加。符合这一情况的是下表中的( )10.如图所示,a、b是石墨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b极附近溶液显红色。下列说法错误的( )A.X极是电源正极,Y极是电源负极 B.Cu电极上增重6.4g时,b极产生2.24 L气体C.电解过程中CuSO4溶液的pH逐渐减小 D.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11.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如图所示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C.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减小 D.溶液中Cl-向石墨电极移动12.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能标志某可逆反应2A(g)+2B(g)C(g)+3D(g)己达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B.气体A的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C.2v正(A)=3v逆(D) D.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13.如图为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B.a极是铜、b极是铁时,可实现铁上镀铜C.a极是含锌、铁的粗铜,b极是纯铜,a极溶解铜的质量与b极析出铜的质量相等D.a、b两极均是石墨时,在相同条件下,a极产生的气体与电池中消耗的H2体积不相等14.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40%,则( )A.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 B.a<b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大 D.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5.对于反应C(s)+H2O(g)CO(g)+H2(g) △H>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C的物质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升高体系温度,平衡常数K减小 D.增大体系压强,平衡常数K不发生变化16.用石墨电极电解200 mL H2SO4与CuSO4的混合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L气体(标准状况),则原混合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2 mol·L-1 B.0.3 mol·L-1 C.0.4 mol·L-1 D.0.5 mol·L-1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17.(11分)(1)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化学计量数相同)分别为△H1、△H2,△H1 △H2(填“>”“<”或“=”,下同)。(2)相同条件下,1 mol P4所具有的能量 4 mol P原子所具有的能量。(3)己知P4(白磷,s)4P(红磷,s) △H=-17 kJ· mol-1,比较下列反应中△H的大小:△H1 △H2。①P4(白磷,s)+5O2(g)=P4O10(s) △H1,②4P(红磷,s)+5O2(g)=P4O10(s) △H2。(4)己知:稀溶液中,H+(aq)+OH-(aq)=H2O(l) △H=-57.3 kJ· mol-1,则浓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2 mol水,放出的热量 114.6kJ。(5)己知:28gFe(s)与CO2(g)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FeO(s)和CO(g),吸收了a 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18.(13分) 某学生利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盐桥式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按照实验步骤依次回答下列问题:(1)铜为 极,导线中电流方向为 (用a、b表示)。(2)若装置中铜电极的质量增加3.2g,则导线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3)装置中盐桥中除添加琼脂外,还要添加KCl的饱和溶液。电池工作时,对盐桥中的K+、Cl-的移动方向的表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A.盐桥中的K+向右侧烧杯移动、Cl-向左侧烧杯移动B.盐桥中的K+向左侧烧杯移动、Cl-向右侧烧杯移动C.盐桥中的K+、Cl-几乎都不移动(4)若将反应2Fe3++Cu=Cu2++2Fe2+设计成原电池,其正极反应 。(5)设计一个电化学装置,实现这个反应:Cu+H2SO4=CuSO4+H2↑,请在下面的方框内画出这个电化学装置图,19.(13分)在一定温度下,将2 mol CO和3 mol H2O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2)已知在7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2,则该温度下反应CO2(g)+H2(g)CO(g)+H2O(g)的平衡常数K2= ,反应2CO(g)+2H2O(g)2CO2(g)+2H2(g)的平衡常数K3= 。(3)己知在10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1.0,则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H 0(填“>”或“<”)。(4)在1000℃下,某时刻CO2的物质的量为1 mol,则此时v(正) v(逆)(填“>”“=”或“<”)。20.(15分)I.铅蓄电池是典型的可充电电池,电池总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1)放电时,负极材料是 ,电解液中H2SO4的浓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II.如图是一个化学过程的示意图。(1)请回答图中甲池是 装置(选填“原电池”或“电解池”),其中K+移向 极(选填“正”或“负”)。(2)乙池中石墨电极A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3)若丙池内为足量的NaCl溶液,当甲池内通入11.2 L O2(标准状况下),则丙池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为 L(标准状况下)。 【参考答案】第Ι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计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计48分)题号12345678答案CACBBCCB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CBBBCADD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第(5)题3分,其它每空2分,共11分)(1) = (2) < (3) < (4) > (5) Fe(s) + CO2(g) = FeO(s) + CO(g) △H = 2a kJ·mol-118. (第(5)题3分,其它每空2分,共13分) (1) 正 , b→a 。 (2)0.1 NA (用“NA”表示)。 (3) A (4) Fe3+ + e- Fe2+ (5) 19.(第(4)题3分,其它每空2分,共13分)(1).(2) 1/2 , 4(3) 放热 , <(4) > 20.(第 ІІ (3)题3分,其它每空2分,共15分)Ⅰ、(1) Pb, 变小 (2) PbSO4 + 2H2O - 2e- = PbO2 + 4H+ + SO42-Ⅱ、(1)原电池, 正 (2) 4OH--4e-=2H2O+O2↑或2H2O-4e-=O2↑+4H+(3) 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