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1.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B. 太阳能热水器是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C. 室温时,稀硫酸与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是57.3kJ
D. 反应2Mg(s)+CO2(g)=C(s)+2MgO(s)能自发,则该反应的△H0,T1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为
t/s
0
500
1 000
1 500
c(N2O5)mol/L
5.00
3.52
2.50
2.5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500 s内N2O5分解速率为2.96×10-3 mol/(L·s)
B. 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125,1 000 s时转化率为50%
C. 其他条件不变时,T2温度下反应到1 000 s时测得N2O5(g)浓度为2.98 mol/L,则T1T2,则K1>K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500s内N2O5的浓度变化量为5mol/L-3.52mol/L=1.48mol/L,故N2O5分解速率为=2.96×10-3mol/(L•s),故A正确;B.1000s、1500s时,N2O5的浓度都是2.5mol/L,说明1000s时反应到达平衡,则:
2N2O5(g)4NO2(g)+O2(g)
开始(mol/L):5 0 0
变化(mol/L):2.5 5 1.25
平衡(mol/L):2.5 5 1.25
故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125,N2O5的转化率=×100%=50%,故B正确;C.其他条件不变时,T2温度下反应到1000s时测得N2O5(g)浓度为2.98 mol/L,浓度大于2.5mol/L,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应为降低温度,故T1>T2,故C错误;D.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2,若K1>K2,说明T2温度与T1温度相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应降低温度,则T1>T2,故D正确;故选C。
17.在①、②、③容积不等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均充入0.1molCO和0.2mol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测得三个容器中平衡混合物中CH3OH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 三个容器的容积:①>②>③
C. 在P点,CO的转化率为75%
D. 在P点,向容器②中再充入CO、H2及CH3OH各0.025mol,此时υ正(CO)<υ逆(CO)
【答案】C
【解析】
【分析】A.同一容器中,升高温度,甲醇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B.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缩小容器容积)平衡正向移动,则甲醇的体积分数增大;
C.P点,容器中甲醇的体积分数是50%,同一容器中气体的体积分数等于其物质的量分数,设此时CO的转化率为x,
该反应中 CO(g)+2H2(g)CH3OH(g)
开始(mol)0.1 0.2 0
反应(mol)0.1x 0.2x 0.1x
平衡(mol)0.1(1-x) 0.2(1-x) 0.1x
甲醇的体积分数=
x=0.75
D.设容器体积为VL,由P点化学平衡常数与浓度商大小判断。
【详解】A.同一容器中,升高温度,甲醇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缩小容器容积)平衡正向移动,甲醇的体积分数增大,由图知,甲醇的体积分数大小顺序是:①>②>③,压强大小顺序是:①>②>③,容器体积为:①<②<③,故B错误;
C.P点,容器中甲醇的体积分数是50%,同一容器中气体的体积分数等于其物质的量分数,
设此时CO的转化率为x,
该反应中 CO(g)+2H2(g)CH3OH(g)
开始(mol)0.1 0.2 0
反应(mol)0.1x 0.2x 0.1x
平衡(mol)0.1(1-x) 0.2(1-x) 0.1x
甲醇的体积分数=
x=0.75,则CO的转化率为75%,故C正确;
D.设容器体积为VL,P点化学平衡常数K= =1200V2,向容器②中再充入CO、H2 及 CH3OH 各 0.025mol,此时浓度商==355.6V2<K,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此时 υ正(CO)>υ逆(CO),故D错误;
故选:C。
18.下列选项中的原因或结论与现象不对应的是( )
选项
现象
原因或结论
A
在H2O2中加入MnO2,能加速H2O2的分解速率
MnO2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B
将盛有NO2气体的密闭容器浸泡在热水中,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
2NO2(g)N2O4(g)ΔH<0,平衡向生成NO2方向移动
C
在密闭容器中有反应:A+xB(g)2C(g)达到平衡时测得c(A)为0.5 mol·L-1,恒温条件下将容器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测得c(A)为0.4 mol·L-1
A为非气体、x=1
D
向5mL 0.005mol·L-1FeCl3溶液中加入5mL 0.015mol·L-1 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再滴加几滴1mol·L-1 KSCN溶液,溶液颜色加深
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MnO2为H2O2分解催化剂,能加速H2O2的分解速率,所以MnO2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故A正确;
B、NO2为红棕色,N2O4为无色,将盛有NO2气体的密闭容器浸泡在热水中,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说明NO2浓度增大,平衡向生成NO2方向移动,2NO2 N2O4反应△H<0,故B正确;
C、达到平衡时测得c(A)为0.5mol/L,将容器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测得c(A)为0.4mol/L,说明减压平衡向生成A的方向移动,向左的方向气体的系数增大,故C错误;
D、再滴加几滴1mol·L-1KSCN溶液,增加了反应物浓度,溶液颜色加深,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19.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c三点溶液的pH:c<a<b
B. a、b、c三点CH3COOH的电离程度:c<a<b
C. 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a处溶液的pH,测量结果偏小
D. a、b、c三点溶液用1 mol·L-1NaOH溶液中和,消耗NaOH溶液体积:c<a<b
【答案】C
【解析】
【详解】A.导电能力越强,离子浓度越大,氢离子浓度越大,pH越小,则a、b、c三点溶液的pH为b<a<c,选项A错误;
B.随水的增多,醋酸的电离程度在增大,所以a、b、c三点醋酸的电离程度:a<b<c,选项B错误;
C.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a处溶液的pH,相当于对a点溶液稀释,氢离子浓度增大,pH偏小,选项C正确;
D.a、b、c三点溶液浓度不同,但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a、b、c三点溶液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a=b=c,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20.25 ℃时,有下列四种溶液:
①
②
③
④
0.1 mol·L-1氨水
pH=11氨水
0.1 mol·L-1盐酸
pH=3盐酸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①稀释到原来的100倍后,pH与②相同
B. 等体积①③混合、等体积②④混合所得的溶液都呈酸性
C. ①②中分别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c(NH3·H2O)/c(NH4+)的值都变小
D. ③④稀释到原来的100倍后,稀释后④溶液中的pH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 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电离,但一水合氨不会完全电离,所以pH小于②,故A错误;
B. 等体积①③混合,二者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铵,NH4+水解而使溶液呈酸性;等体积②④混合,因为氨水浓度远大于盐酸,所以氨水大量剩余使溶液呈碱性,故B错误;
C.向氨水中加入醋酸钠时,醋酸钠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抑制一水合氨电离,则①②中c(NH3·H2O)/c(NH4+)的值都变大,故C错误;
D. ③④稀释到原来的100倍后,③④的pH分别是3和5,故D正确。
故选D。
21.下列表格中的各种情况,可以用对应选项中的图像表示的是( )
选项
反应
甲
乙
A
外形、大小相近的金属和水反应
Na
K
B
4mL0.01mol·L-1 KMnO4溶液分别和不同浓度的2mLH2C2O4(草酸)溶液反应
0.1mol·L-1的H2C2O4溶液
0.2mol·L-1的H2C2O4溶液
C
5mL0.1mol·L-1Na2S2O3溶液和5mL0.1mol·L-1H2SO4溶液反应
热水
冷水
D
5mL4%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O2
无MnO2粉末
加MnO2粉末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A.K比Na活泼,反应速率快;
B.浓度大,反应速率快;
C.温度高,反应速率快;
D.加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
【详解】A.K比Na活泼,反应速率快,则图象中乙应在上方,故A错误;
B.浓度大,反应速率快,则图象中乙应在上方,故B错误;
C.温度高,反应速率快,随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甲的温度高,图中应在上方,与图象一致,故C正确;
D.加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则图中乙应在上方,故D错误;
故选:C。
22.将一定量的SO2(g)和O2(g)分别通入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得到如下表中的两组数据:已知2SO2(g)+ O2(g) 2SO3(g) △H<0
实验
编号
温度/℃
平衡常数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SO2
O2
SO2
O2
1
T1
K1
4
2
x
0.8
6
2
T2
K2
4
2
0.4
y
t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x=2.4
B. 实验1在前6 min的反应速率v(SO2)=0.2 mol·L-1·min-1
C. K1、K2的关系:K2>K1
D. T1、T2的关系:T1>T2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表格数据知,平衡时消耗的氧气物质的量为2mol-0.8mol=1.2mol,则消耗的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1.2mol×2=2.4mol,则x=4mol-2.4mol=1.6mol,故A错误;
B.实验1在前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υ(SO2)= ==0.2 mol•L-1•min-1,故B正确;
C.根据上述分析,实验1的反应限度小于实验2,则K2>K1,故C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平衡时实验1中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1.6mol,则相对于实验2,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T1>T2,故D正确;
故选A。
23.硼酸(H3BO3)溶液中存在:H3BO3(aq)+H2O(l)[B(OH)4]-(aq)+H+(a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化学式
电离常数(298K)
硼酸
K=5.7×10-10
碳酸
K1=4.4×10-7
K2=4.7×10-11
醋酸
K=1.75×10-5
A.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溶液和醋酸钠溶液比较,pH:前者>后者
B.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溶液和硼酸溶液比较,pH:前者>后者
C. 将一滴碳酸钠溶液滴入硼酸溶液中一定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D. 将一滴醋酸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一定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酸的电离常数越大,其酸性越强,根据电离常数知,酸性强弱顺序是:醋酸>碳酸的一级电离>硼酸>碳酸的二级电离
【详解】A、醋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碳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醋酸根离子,所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溶液pH大于醋酸钠溶液,故A正确;
B、碳酸的电离常数大于硼酸,则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溶液和硼酸溶液比较,pH:前者<后者,故B错误;
C、因为碳酸的一级电离>硼酸>碳酸的二级电离,则碳酸钠和硼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而不是二氧化碳,所以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故C错误;
D、醋酸和碳酸钠反应先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再和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第一步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将一滴醋酸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不一定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D错误;
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4分)
24.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0.55mol·L-1NaOH溶液,并用同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
(1)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__(填字母)。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
(2)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L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则ΔH1、ΔH2、ΔH3的大小关系为___。
(3)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1
23.2
2
20.2
20.4
23.4
3
20.5
20.6
23.6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____(填“能”或“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理由是__。
【答案】(1). D (2). ΔH1=ΔH2<ΔH3 (3). -51.8kJ·mol-1 (4). 不能 (5). H2SO4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
【解析】
【分析】(1)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时,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
(2)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
(3)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计算公式Q=cm△t中涉及的未知数据进行判断;
(4)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生成沉淀的过程中会有热量变化,影响测定结果。
【详解】(1)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方法是: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
故选D;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属于强碱,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和1L 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热57.3kJ;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稀氨水和1L 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热小于57.3kJ,反应焓变是负值,所以△H1=△H2<△H3;
(3)第1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05℃,反应后温度为:23.2℃,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5℃;
第2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3℃,反应后温度为:23.4℃,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
第3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55℃,反应后温度为:23.6℃,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05℃;
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为m=100mL×1g·cm-3=100g,c=4.18J/(g·℃),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Q=4.18J/(g·℃)×100g×(3.15℃+3.1℃+3.05℃)÷3=1.2958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2958kJ×1mol÷0.025mol=51.8kJ,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1.8kJ·mol-1;
(4)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除了生成水外,还生成了BaSO4沉淀,该反应中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所以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NaOH溶液和盐酸测中和热。
25.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着如下反应:CO2(g)+H2(g)CO(g) +H2O(g)其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
t℃
700
800
850
1000
1200
K
2.6
1.7
1.0
0.9
0.6
(1)K的表达式为:___;
(2)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反应(“吸热”或“放热”);
(3)当温度为850℃,某时刻测得该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见表:
CO
H2O
CO2
H2
0.5mol
8.5mol
2.0mol
2.0mol
此时上述的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式是__(填代号)。
A.υ(正)>υ(逆) B.υ(正)<υ(逆) C.υ(正)=υ(逆) D.无法判断
(4)在700℃通过压缩体积增大气体压强,则该反应中H2(g)的转化率___(“增大”、“减小”或“不变”);工业生产中,通过此方法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增大以加快反应,却意外发现H2(g)的转化率也显著提高,请你从平衡原理解释其原因___。
【答案】(1). (2). 放热 (3). B (4). 不变 (5). 压强增大使水蒸气液化,降低了水蒸气的浓度,平衡向右移动
【解析】
【分析】(1)依据化学方程式和平衡常数概念书写表达式;
(2)图表数据分析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减小,平衡逆向进行;
(3)依据图表中的数据计算浓度商,和平衡常数比较分析判断反应进行方向;
(4)CO2(g)+H2(g)CO(g) +H2O(g),水是气态,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
水是液态时,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
【详解】(1)CO2(g)+H2(g)CO(g)+H2O(g),依据平衡常数概念书写K=;
(2)图表数据分析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减小,平衡逆向进行,逆向是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3)当温度为850℃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1.0,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可以用物质的量代替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某时刻浓度商,Qc= =1.0625>K=1,反应逆向进行,υ(正)<υ(逆);故选B;
(4)CO2(g)+H2(g)CO(g) +H2O(g),水是气态,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在700℃通过压缩体积增大气体压强,平衡不移动,则该反应中H2(g)的转化率不变;
水是液态时,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压强增大使水蒸气液化,降低了水蒸气的浓度,平衡向右移动,H2的转化率增大。
26.大气中的部分碘源于O3对海水中I-的氧化。某科学小组进行O3与含I-溶液反应相关研究。
(1)O3将I-氧化生成I2的过程由3步反应组成:
①I-(aq)+O3(g)IO-(aq)+O2(g) ΔH1
②IO-(aq)+H+(aq)HIO(aq) ΔH2
③HIO(aq)+I-(aq)+H+(aq)I2(aq)+H2O(l) ΔH3
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O3氧化I-生成I2的反应___。
(2)O3在水中易分解,在一定条件下,O3的浓度减少一半时所需的时间(t)如下表所示。已知:O3的起始浓度为0.0216mol·L-1。
pH
t/min
T/℃
30
4.0
5.0
6.0
20
301
231
169
58
30
158
108
48
15
50
31
35
15
7
①在30℃、pH=4.0条件下,O3的分解速率为___mol·L-1·min-1。
②pH增大能加速O3分解,表明对O3分解起催化作用的是____。
③根据表中数据,推测O3在下列条件下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___(填字母)。
a.40℃、pH=3.0 b.10℃、pH=4.0 c.30℃、pH=7.0
【答案】(1). O3(g)+2I-(aq)+2H+(aq)=I2(aq)+H2O(l)+O2(g) △H=△H1+△H2+△H3 (2). 1.00×10-4 (3). OH- (4). bac
【解析】
【分析】(1)反应为O3氧化I-生成I2,根据盖斯定律①+②+③可得总反应以及△H;
(2)①根据υ=△c÷△t计算;
②pH增大,则OH-浓度增大;
③根据表中数据判断pH和温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详解】(1)将所给的三个反应:①+②+③可得总反应:2I-(aq)+O3(g)+2H+(aq)=I2(aq)+O2(g)+H2O(l),△H=△H1+△H2+△H3 ;
(2)①υ=△c÷△t=0.0108mol·L-1÷108min=1.00×10-4mol/(L·min);
②pH增大,则OH-浓度增大,pH增大能加速O3分解,表明对O3分解起催化作用的是OH-;
③由表中数据可知,40°C、pH=3.0时,所需时间在31min~158min之间;
10°C、pH=4.0时,所需时间>231min;
30°C、pH=7.0时,所需时间<15min,则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b、a、c。
27.氮的氧化物既是空气的重要污染物,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在373K时,向体积为2L的恒容真空容器中通入0.40molNO2,发生反应:2NO2(g)N2O4(g) ΔH=−57.0kJ·mol−1。测得NO2的物质的量分数[φ(NO2)]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t/min
0
20
40
60
80
φ(NO2)
1.0
0.75
0.52
0.40
0.40
①0~20 min内,υ(N2O4)=___mol·L−1·min−1。
②上述反应中,υ正(NO2)=k1·c2(NO2),υ逆(N2O4)=k2·c(N2O4),其中k1、k2为速率常数,则373K时,k1、k2的数学关系式为___。改变温度至T1时k1=k2,则T1__373K(填“>”“”“”“”“ (4). < (5). >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