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文)试题
1.“绿色发展”是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的治国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B. 提倡使用生态肥料
C. 推广清洁能源汽车 D. 合理开采稀土资源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电池所含的汞、酸或碱等在废弃后进入环境中将造成严重危害,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不符合“绿色发展”这一理念,故A选;
B. 提倡使用生态肥料,可减少化肥残留物随水流入江河,不会污染水,可以改善生态环境,符合主题,故D不选;
C. 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可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符合主题,故C不选;
D. 合理开采稀土资源,防止生态破坏,符合主题,故D不选;
故选A。
2.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 提出原子学说 B. 发现氧气
C. 提出分子学说 D. 发现元素周期律
【答案】D
【解析】
【详解】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预测出新元素的性质成为可能,答案选D。
3.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是( )
A. 水力发电 B. 风力发电
C. 电池放电 D. 太阳能发电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力发电是将水能转化为电能,故A不符合题意;
B.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故B不符合题意;
C.电池放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符合题意;
D.太阳能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4.烃是只含C、H两种元素的有机物。下列球棍模型中,可表示烃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球棍模型能代表烃类,即球棍模型中只能存在两种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 该球棍模型只有两种元素,可能为乙烷,可表示烃,故A符合题意;
B. 该球棍模型中含有三种元素,不能表示烃的球棍模型,故B不符合题意;
C. 该球棍模型中含有三种元素,不能表示烃的球棍模型,故C不符合题意;
D. 该球棍模型中含有三种元素,不能表示烃的球棍模型,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5.海水不仅是宝贵的水资源,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下列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
A. 溴 B. 钠 C. 烧碱 D. 食盐
【答案】D
【解析】
【详解】A.溴元素在海水中以离子形式存在,通过氯气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是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钠元素在海水中以离子形式存在,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通过电解熔融氯化钠得到钠和氯气,是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配制成饱和食盐水,然后电解既得烧碱、氢气和氯气,是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海水中含有氯化钠,将海水经过过滤、太阳暴晒蒸发等物理方法可制得食盐,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6.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的( )
A. 最外层电子数 B. 核电荷数
C. 电子层数 D. 核外电子数
【答案】A
【解析】
【详解】主族元素的划分是依据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即主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所以答案是A。
7.下列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Cu、Ag均不能与盐酸反应,无法形成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A不能形成原电池;
B.酒精为非电解质,无法形成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B不能形成原电池;
C.没有形成闭合回路,C不能形成原电池;
D.Zn可与硫酸发生氧还原反应,且为闭合回路,D能形成原电池;
答案为D。
8.下列各物质中,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A. 油脂 B. 酶 C. 纤维素 D. 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油脂在酸、碱等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A项错误;
B. 酶是蛋白质,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可最终水解生成氨基酸,B项错误;
C. 纤维素是多糖,在一定条件下水解最终生成为单糖,C项错误;
D. 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D项正确;
答案选D。
9.湿法冶金技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迅速发展起来。下列反应中,被称为湿法冶金先驱反应的是( )
A. 氢气还原氧化铜 B.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C 木炭还原氧化铜 D.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答案】B
【解析】
【详解】氢气还原氧化铜、木炭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均为热还原法冶炼金属,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为湿法炼铜,答案为B。
10.《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2019年7月1日正式实施。该条例将废旧橡胶制品归为可回收物中的一种,从化学角度看,橡胶的主要成分属于( )
A. 无机盐 B. 有机物 C. 金属 D. 氧化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碳氧化物、碳硫化物、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常见衍生物的总称,橡胶的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故B正确;
故选B。
1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稀的食盐水能杀死COVID-19病毒
B. 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
C. 外形似海绵、密度小、有磁性的碳与石墨不再互为同素异形体
D. “世间丝、麻、裘皆具素质....”,这里丝、麻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稀的食盐水为NaCl溶液,NaCl无强氧化性,则不能杀死COVID-19病毒,A说法错误;
B.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化工原料,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B说法正确;
C.外形似海绵、密度小、有磁性的碳为另一种固体碳单质,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C说法错误;
D.“世间丝、麻、裘皆具素质....”,这里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麻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D说法错误;
答案为B。
12.核磁共振()技术广泛用于分子结构测定与医疗诊断。已知部分质量数为奇数的原子可产生信号,下列原子可能产生信号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核素符号中,左上角数字表示质量数,由题干信息知质量数为奇数的原子可产生信号,则可以产生信号,故A正确;
故选A。
13. 下列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
A. Na+ B. Mg2+ C. O2- D. F-
【答案】C
【解析】
【详解】Na+、Mg2+、O2- 和F-离子核外电子排布都是2、8的电子层结构。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来说,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所以离子半径最大的是O2-,选C。
14.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一组物质是( )
A. CH4与CH3Br B. CH3CH2CH2CH3与
C. CH3CH2OH与CH3COOH D. CH3CH2CH3与CH3CH2CH2CH3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CH4与CH3Br的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A不符合题意;
B.CH3CH2CH2CH3与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是同分异构体,故B符合题意;
C.CH3CH2OH与CH3COOH分子式不同,结构也不相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C不符合题意;
D.CH3CH2CH3与CH3CH2CH2CH3分子式不同,结构相似,不是同分异构体,二者互为同系物,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5.正确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B. O2-的结构示意图:
C. 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D. 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四氯化碳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A正确;
B.O2-的结构示意图:,B错误;
C.乙醇的结构简式:CH3CH2OH,C错误;
D.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其分子的形成过程:,D错误;
答案为A。
16.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
①CaCl2和Na2S ②Na2O和Na2O2 ③CO2和CS2 ④HCl和NaOH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据此判断。
【详解】①CaCl2和Na2S中都只有离子键,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②Na2O中只有离子键,Na2O2中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
③CO2和CS2中都只有极性共价键,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④HCl中只有共价键,NaOH中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
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①③,答案选B。
17.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Br2+HBr
B. CH2=CH2+Br2→CH2Br-CH2Br
C. 2CH3CHO+O22CH3COOH
D 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Br2+HBr属于取代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CH2=CH2+Br2→CH2Br-CH2Br属于加成反应,故B符合题意;
C.2CH3CHO+O22CH3COOH为氧化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为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中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
B.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新键的形成
C. 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大,化学反应的限度越大
D.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反应依然在进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过程中有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断键和形成键存在能力的变化,则任何的化学反应中一定存在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故A正确;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中旧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新键的形成,故B正确;
C.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限度之间不存在必然关系,不能根据反应速率大小判断反应限度,故C错误;
D.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仍然继续进行,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浓度不再变化,故D正确;
答案选C。
19.从金属利用的历史来看,先是青铜器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是近百年的事。这个先后顺序跟下列有关的是:( )
①地壳中的金属元素的含量;②金属活动性;③金属的导电性;④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⑤金属的延展性;
A. ①③ B. ②⑤ C. ③⑤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对比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与人类利用金属的先后,可以发现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其活动性较弱;结合学习中对金属铁、铝的冶炼的认识,可知:金属活动性越强,金属的冶炼难易程度越难,这也影响了人类对金属的使用,其它因素均与使用的前后顺序无关;
答案选D。
20.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可逆反应2X(g)Y(g)+Z(g),达到反应限度的标志是( )
A. 反应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 B. 反应容器中密度不再变化
C. X、Y、Z的浓度之比为2:1:1 D. 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Y的同时生成2molX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反应是反应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所以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体系的压强始终不变,故A不合题意;
B.该反应均为气体,总质量不变,由题意知,体积不变,所以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B不合题意;
C.X、Y与Z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1:1,而不是量不变,不能作为反应平衡的判据,故C不合题意;
D.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Y为正速率,生成2molX为逆速率,而且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是平衡状态,故D符合题意;
答案为D。
2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①
②
3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4
⑨
⑩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②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⑥________。
(2)写出元素①的氢化物的分子式____________。
(3)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_,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4)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___________。
(5)在这些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6)写出③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⑦的氢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7)写出能证明元素⑧比元素⑩活泼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F (2). Mg (3). Si (4). NH3 (5). K (6). F (7). HClO4 (8). KOH (9). Al(OH)3 (10). K (11). (或) (12). Cl2+2Br-=Br2+2Cl-
【解析】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①为N元素,②为F元素,③为Na元素,④为Mg元素,⑤为Al元素,⑥为Si元素,⑦为S元素,⑧为Cl元素,⑨为K元素,⑩为Br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根据分析,②为F元素,④为Mg元素,⑥为Si元素;
(2)①为N元素,其氢化物的分子式为NH3;
(3)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稀有气体元素的性质稳定,则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K,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F;
(4)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碱性最强的是KOH,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Al(OH)3;
(5)同周期元素随核电荷数增大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随核电荷数增大半径逐渐增大,在这些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K;
(6)③为N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⑦为S元素,氢化物为H2S,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
(7)⑧为Cl元素,⑩为Br元素,氯气能将溴离子从其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溴单质,能证明元素⑧比元素⑩活泼,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
22.某温度下,在一个2L密闭容器中,N2、H2、NH3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分析有关数据:
(1)曲线_________(填“X"、“Y”或“Z”)表示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若降低温度,则v(正)________,v(逆)_______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X (2). 减慢 (3). 减慢 (4). N2+3H22NH3
【解析】
【分析】根据图像可知,X、Y为反应物,且其减少的量为1:3,则X为氮气,Y为氢气,Z为生成物,为氨气。
【详解】(1)分析可知,曲线X表示氮气的变化曲线;
(2)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减慢;
(3)根据图像可知,反应在2min时达到平衡状态,氮气减少0.1mol,氢气减少0.3mol,氨气增大0.2mol,则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2,方程式为N2+3H22NH3。
23.A、B、C、D四种有机物的有关信息如下:
A: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②比例模型为;③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
B:①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②球棍模型;
C: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②能与Na反应,但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③能与D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88的酯。
D: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②球棍模型为。
(1)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B所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无色无味液体;②有毒;③不溶于水;④密度比水大;⑤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反应褪色;⑥任何条件下不与氢气反应。
写出在浓硫酸作用下,B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所含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C与D反应能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88的酯,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 C2H4 (2). CH2=CH2+Br2→CH2BrCH2Br (3). ②③ (4). +HO-NO2+H2O (5). 羟基 (6).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7).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解析】
【分析】A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含有不饱和键,结合比例模型可以知道A为CH2=CH2;B由C、H两种元素组成,由球棍模型可知B为苯();由D的球棍模型可知,D为CH3COOH;C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能与Na反应,但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能与D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88的酯,则C为CH3CH2OH,据此解答问题。
【详解】(1)根据分析,A为乙烯,分子式为C2H4,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
(2) B是苯,B是苯(),苯是无色、有特殊气味、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液体,①④错误,②③正确;苯不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无法使其褪色;苯不与溴水反应,但可萃取溴使水层褪色,⑤错误;苯与H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加成反应,⑥错误;因此②③正确;在浓硫酸作用下,苯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O-NO2+H2O;
(3)C为CH3CH2OH,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D为CH3COOH,含有的官能团为羧基,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24.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其单位通常用kJ/mol“表示。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反应是___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I-I、1mol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151kJ、299kJ,则由1mol氢气和1mol碘反应生成HI会______(填“放出”或“吸收”)_____kJ的热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将_____能转化为____能。
(3)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
①物质燃烧;②炸药爆炸;③稀释浓硫酸;④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碳⑤食物因氧化而腐败;⑥Ba(OH)2·8H2O与NHCl反应;⑦铁粉与稀盐酸反应
【答案】(1). 放热 (2). 放出 (3). 11 (4). 化学 (5). 热 (6). ①②⑤⑦ (7). ④⑥
【解析】
【分析】(1) 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2) 断键吸热、成键放热;
(3) 根据常见的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回答。
【详解】(1) 依据图象分析反应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反应放热;
(2) 在反应H2+I2⇌2HI中,断裂1molH-H键,1molI-I键共吸收的能量为:1×436kJ+151kJ=587kJ,生成2molHI,共形成2molH-I键,放出的能量为:2×299kJ=598kJ,吸收的能量少,放出的能量多,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为:598kJ-587kJ=11kJ,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3)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
①物质燃烧属于放热反应;
②炸药爆炸属于放热反应;
③稀释浓硫酸放热,但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反应;
④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碳是吸热反应;
⑤食物因氧化而腐败,属于缓慢氧化是放热反应;
⑥Ba(OH)2·8H2O与NHCl反应是吸热反应;
⑦铁粉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所以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①②⑤⑦,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④⑥。
25.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1)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_______(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的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 B.坩埚 C.表面皿 D.泥三角E.酒精灯 F.干燥器
(2)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BDE (2). 过滤 (3). 蒸馏 (4). 2I-+MnO2+4 H+====Mn2++I2+2H2O (5). 苯与水互不相溶;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解析】
【分析】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碘:海带灼烧成灰①,浸泡溶解得到海带灰悬浊液②,通过过滤③,得到不溶的残渣,滤液为含碘离子的溶液,加入酸和氧化剂MnO2④,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利用有机溶剂苯萃取出碘单质⑤,再通过蒸馏提取出碘单质⑥。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流程可知海带灼烧成灰,浸泡溶解得到海带灰悬浊液,通过过滤,得到不溶的残渣,滤液为含碘离子的溶液,加入氧化剂,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利用有机溶剂萃取出碘单质,再通过蒸馏提取出碘单质。则
(1)灼烧固体物质一般使用(瓷)坩埚,而坩埚加热需要用泥三脚支撑然后放在三脚架上,三脚架下面放酒精灯,故答案为BDE;
(2)步骤③是分离固体和液体,则实验操作为过滤,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是利用互溶的两种液体的沸点不同来分离,则实验操作为蒸馏;
(3)步骤④是碘离子在酸性条件下被MnO2氧化生成单质碘,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MnO2+4H+=Mn2++I2+2H2O;
(4)根据萃取的基本原则两种溶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另一种大的多,因此步骤⑤中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苯与水互不相溶,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26.广西是我国甘蔗主产区之一,甘蔗深加工可生产出乙醇及其他有机物。下面是某糖厂设计了甘蔗渣利用方案(如图所示,其中:A能催熟水果,B是高分子化合物)。回答相关问题。
(1)葡萄糖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写出A→B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在实验室里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下列实验装置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含有C2H4和SO2。回答下列问题。
①I、II、IV装置应盛放的试剂是I_______;II_______;IV_________(将下列应用到的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A.酸性KMnO4溶液 B.品红溶液 C.浓硫酸 D.NaOH溶液
②能说明SO2气体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③确定含有乙烯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 C6H12O6 (2). nCH2=CH2 (3). B (4). D (5). B (6). Ⅰ中品红溶液褪色 (7). Ⅲ中品红溶液不褪色,Ⅳ中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褪去
【解析】
【分析】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可以转化为乙醇,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至170℃可生成A,A能催熟水果,故A为乙烯,A可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B,B是聚乙烯;乙烯不与NaOH溶液反应,但SO2能与碱反应(SO2+2NaOH=Na2SO3+H2O),SO2是否存在可用品红溶液检验.乙烯的检验应放在排除SO2的干扰后进行,选通过品红溶液褪色检验SO2的存在;再通过NaOH溶液除去SO2,再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确认SO2已除干净.最后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实验检验乙烯,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
(2)乙烯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nCH2=CH2;
(3)①乙烯不与NaOH溶液反应,但SO2能与碱反应(SO2+2NaOH=Na2SO3+H2O),SO2是否存在可用品红溶液检验。乙烯检验应放在排除SO2的干扰后进行,选通过品红溶液褪色检验SO2的存在;再通过NaOH溶液除去SO2,再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确认SO2已除干净。最后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实验检验乙烯,故答案为:B D B;
②SO2是否存在可用品红溶液检验,能说明SO2气体存在的现象是装置Ⅰ中品红溶液褪色;
③通过NaOH溶液除去SO2,再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确认SO2已除干净,最后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实验检验乙烯,装置Ⅳ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含有乙烯。
1.“绿色发展”是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的治国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B. 提倡使用生态肥料
C. 推广清洁能源汽车 D. 合理开采稀土资源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电池所含的汞、酸或碱等在废弃后进入环境中将造成严重危害,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不符合“绿色发展”这一理念,故A选;
B. 提倡使用生态肥料,可减少化肥残留物随水流入江河,不会污染水,可以改善生态环境,符合主题,故D不选;
C. 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可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符合主题,故C不选;
D. 合理开采稀土资源,防止生态破坏,符合主题,故D不选;
故选A。
2.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 提出原子学说 B. 发现氧气
C. 提出分子学说 D. 发现元素周期律
【答案】D
【解析】
【详解】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预测出新元素的性质成为可能,答案选D。
3.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是( )
A. 水力发电 B. 风力发电
C. 电池放电 D. 太阳能发电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力发电是将水能转化为电能,故A不符合题意;
B.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故B不符合题意;
C.电池放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符合题意;
D.太阳能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4.烃是只含C、H两种元素的有机物。下列球棍模型中,可表示烃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球棍模型能代表烃类,即球棍模型中只能存在两种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 该球棍模型只有两种元素,可能为乙烷,可表示烃,故A符合题意;
B. 该球棍模型中含有三种元素,不能表示烃的球棍模型,故B不符合题意;
C. 该球棍模型中含有三种元素,不能表示烃的球棍模型,故C不符合题意;
D. 该球棍模型中含有三种元素,不能表示烃的球棍模型,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5.海水不仅是宝贵的水资源,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下列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
A. 溴 B. 钠 C. 烧碱 D. 食盐
【答案】D
【解析】
【详解】A.溴元素在海水中以离子形式存在,通过氯气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是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钠元素在海水中以离子形式存在,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通过电解熔融氯化钠得到钠和氯气,是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配制成饱和食盐水,然后电解既得烧碱、氢气和氯气,是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海水中含有氯化钠,将海水经过过滤、太阳暴晒蒸发等物理方法可制得食盐,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6.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的( )
A. 最外层电子数 B. 核电荷数
C. 电子层数 D. 核外电子数
【答案】A
【解析】
【详解】主族元素的划分是依据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即主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所以答案是A。
7.下列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Cu、Ag均不能与盐酸反应,无法形成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A不能形成原电池;
B.酒精为非电解质,无法形成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B不能形成原电池;
C.没有形成闭合回路,C不能形成原电池;
D.Zn可与硫酸发生氧还原反应,且为闭合回路,D能形成原电池;
答案为D。
8.下列各物质中,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A. 油脂 B. 酶 C. 纤维素 D. 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油脂在酸、碱等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A项错误;
B. 酶是蛋白质,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可最终水解生成氨基酸,B项错误;
C. 纤维素是多糖,在一定条件下水解最终生成为单糖,C项错误;
D. 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D项正确;
答案选D。
9.湿法冶金技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迅速发展起来。下列反应中,被称为湿法冶金先驱反应的是( )
A. 氢气还原氧化铜 B.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C 木炭还原氧化铜 D.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答案】B
【解析】
【详解】氢气还原氧化铜、木炭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均为热还原法冶炼金属,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为湿法炼铜,答案为B。
10.《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2019年7月1日正式实施。该条例将废旧橡胶制品归为可回收物中的一种,从化学角度看,橡胶的主要成分属于( )
A. 无机盐 B. 有机物 C. 金属 D. 氧化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碳氧化物、碳硫化物、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常见衍生物的总称,橡胶的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故B正确;
故选B。
1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稀的食盐水能杀死COVID-19病毒
B. 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
C. 外形似海绵、密度小、有磁性的碳与石墨不再互为同素异形体
D. “世间丝、麻、裘皆具素质....”,这里丝、麻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稀的食盐水为NaCl溶液,NaCl无强氧化性,则不能杀死COVID-19病毒,A说法错误;
B.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化工原料,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B说法正确;
C.外形似海绵、密度小、有磁性的碳为另一种固体碳单质,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C说法错误;
D.“世间丝、麻、裘皆具素质....”,这里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麻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D说法错误;
答案为B。
12.核磁共振()技术广泛用于分子结构测定与医疗诊断。已知部分质量数为奇数的原子可产生信号,下列原子可能产生信号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核素符号中,左上角数字表示质量数,由题干信息知质量数为奇数的原子可产生信号,则可以产生信号,故A正确;
故选A。
13. 下列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
A. Na+ B. Mg2+ C. O2- D. F-
【答案】C
【解析】
【详解】Na+、Mg2+、O2- 和F-离子核外电子排布都是2、8的电子层结构。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来说,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所以离子半径最大的是O2-,选C。
14.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一组物质是( )
A. CH4与CH3Br B. CH3CH2CH2CH3与
C. CH3CH2OH与CH3COOH D. CH3CH2CH3与CH3CH2CH2CH3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CH4与CH3Br的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A不符合题意;
B.CH3CH2CH2CH3与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是同分异构体,故B符合题意;
C.CH3CH2OH与CH3COOH分子式不同,结构也不相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C不符合题意;
D.CH3CH2CH3与CH3CH2CH2CH3分子式不同,结构相似,不是同分异构体,二者互为同系物,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5.正确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B. O2-的结构示意图:
C. 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D. 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四氯化碳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A正确;
B.O2-的结构示意图:,B错误;
C.乙醇的结构简式:CH3CH2OH,C错误;
D.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其分子的形成过程:,D错误;
答案为A。
16.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
①CaCl2和Na2S ②Na2O和Na2O2 ③CO2和CS2 ④HCl和NaOH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据此判断。
【详解】①CaCl2和Na2S中都只有离子键,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②Na2O中只有离子键,Na2O2中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
③CO2和CS2中都只有极性共价键,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④HCl中只有共价键,NaOH中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
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①③,答案选B。
17.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Br2+HBr
B. CH2=CH2+Br2→CH2Br-CH2Br
C. 2CH3CHO+O22CH3COOH
D 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Br2+HBr属于取代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CH2=CH2+Br2→CH2Br-CH2Br属于加成反应,故B符合题意;
C.2CH3CHO+O22CH3COOH为氧化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为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中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
B.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新键的形成
C. 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大,化学反应的限度越大
D.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反应依然在进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过程中有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断键和形成键存在能力的变化,则任何的化学反应中一定存在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故A正确;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中旧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新键的形成,故B正确;
C.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限度之间不存在必然关系,不能根据反应速率大小判断反应限度,故C错误;
D.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仍然继续进行,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浓度不再变化,故D正确;
答案选C。
19.从金属利用的历史来看,先是青铜器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是近百年的事。这个先后顺序跟下列有关的是:( )
①地壳中的金属元素的含量;②金属活动性;③金属的导电性;④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⑤金属的延展性;
A. ①③ B. ②⑤ C. ③⑤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对比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与人类利用金属的先后,可以发现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其活动性较弱;结合学习中对金属铁、铝的冶炼的认识,可知:金属活动性越强,金属的冶炼难易程度越难,这也影响了人类对金属的使用,其它因素均与使用的前后顺序无关;
答案选D。
20.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可逆反应2X(g)Y(g)+Z(g),达到反应限度的标志是( )
A. 反应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 B. 反应容器中密度不再变化
C. X、Y、Z的浓度之比为2:1:1 D. 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Y的同时生成2molX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反应是反应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所以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体系的压强始终不变,故A不合题意;
B.该反应均为气体,总质量不变,由题意知,体积不变,所以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B不合题意;
C.X、Y与Z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1:1,而不是量不变,不能作为反应平衡的判据,故C不合题意;
D.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Y为正速率,生成2molX为逆速率,而且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是平衡状态,故D符合题意;
答案为D。
2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①
②
3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4
⑨
⑩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②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⑥________。
(2)写出元素①的氢化物的分子式____________。
(3)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_,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4)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___________。
(5)在这些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6)写出③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⑦的氢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7)写出能证明元素⑧比元素⑩活泼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F (2). Mg (3). Si (4). NH3 (5). K (6). F (7). HClO4 (8). KOH (9). Al(OH)3 (10). K (11). (或) (12). Cl2+2Br-=Br2+2Cl-
【解析】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①为N元素,②为F元素,③为Na元素,④为Mg元素,⑤为Al元素,⑥为Si元素,⑦为S元素,⑧为Cl元素,⑨为K元素,⑩为Br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根据分析,②为F元素,④为Mg元素,⑥为Si元素;
(2)①为N元素,其氢化物的分子式为NH3;
(3)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稀有气体元素的性质稳定,则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K,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F;
(4)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碱性最强的是KOH,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Al(OH)3;
(5)同周期元素随核电荷数增大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随核电荷数增大半径逐渐增大,在这些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K;
(6)③为N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⑦为S元素,氢化物为H2S,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
(7)⑧为Cl元素,⑩为Br元素,氯气能将溴离子从其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溴单质,能证明元素⑧比元素⑩活泼,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
22.某温度下,在一个2L密闭容器中,N2、H2、NH3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分析有关数据:
(1)曲线_________(填“X"、“Y”或“Z”)表示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若降低温度,则v(正)________,v(逆)_______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X (2). 减慢 (3). 减慢 (4). N2+3H22NH3
【解析】
【分析】根据图像可知,X、Y为反应物,且其减少的量为1:3,则X为氮气,Y为氢气,Z为生成物,为氨气。
【详解】(1)分析可知,曲线X表示氮气的变化曲线;
(2)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减慢;
(3)根据图像可知,反应在2min时达到平衡状态,氮气减少0.1mol,氢气减少0.3mol,氨气增大0.2mol,则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2,方程式为N2+3H22NH3。
23.A、B、C、D四种有机物的有关信息如下:
A: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②比例模型为;③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
B:①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②球棍模型;
C: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②能与Na反应,但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③能与D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88的酯。
D: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②球棍模型为。
(1)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B所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无色无味液体;②有毒;③不溶于水;④密度比水大;⑤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反应褪色;⑥任何条件下不与氢气反应。
写出在浓硫酸作用下,B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所含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C与D反应能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88的酯,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 C2H4 (2). CH2=CH2+Br2→CH2BrCH2Br (3). ②③ (4). +HO-NO2+H2O (5). 羟基 (6).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7).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解析】
【分析】A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含有不饱和键,结合比例模型可以知道A为CH2=CH2;B由C、H两种元素组成,由球棍模型可知B为苯();由D的球棍模型可知,D为CH3COOH;C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能与Na反应,但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能与D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88的酯,则C为CH3CH2OH,据此解答问题。
【详解】(1)根据分析,A为乙烯,分子式为C2H4,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
(2) B是苯,B是苯(),苯是无色、有特殊气味、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液体,①④错误,②③正确;苯不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无法使其褪色;苯不与溴水反应,但可萃取溴使水层褪色,⑤错误;苯与H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加成反应,⑥错误;因此②③正确;在浓硫酸作用下,苯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O-NO2+H2O;
(3)C为CH3CH2OH,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D为CH3COOH,含有的官能团为羧基,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24.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其单位通常用kJ/mol“表示。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反应是___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I-I、1mol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151kJ、299kJ,则由1mol氢气和1mol碘反应生成HI会______(填“放出”或“吸收”)_____kJ的热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将_____能转化为____能。
(3)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
①物质燃烧;②炸药爆炸;③稀释浓硫酸;④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碳⑤食物因氧化而腐败;⑥Ba(OH)2·8H2O与NHCl反应;⑦铁粉与稀盐酸反应
【答案】(1). 放热 (2). 放出 (3). 11 (4). 化学 (5). 热 (6). ①②⑤⑦ (7). ④⑥
【解析】
【分析】(1) 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2) 断键吸热、成键放热;
(3) 根据常见的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回答。
【详解】(1) 依据图象分析反应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反应放热;
(2) 在反应H2+I2⇌2HI中,断裂1molH-H键,1molI-I键共吸收的能量为:1×436kJ+151kJ=587kJ,生成2molHI,共形成2molH-I键,放出的能量为:2×299kJ=598kJ,吸收的能量少,放出的能量多,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为:598kJ-587kJ=11kJ,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3)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
①物质燃烧属于放热反应;
②炸药爆炸属于放热反应;
③稀释浓硫酸放热,但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反应;
④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碳是吸热反应;
⑤食物因氧化而腐败,属于缓慢氧化是放热反应;
⑥Ba(OH)2·8H2O与NHCl反应是吸热反应;
⑦铁粉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所以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①②⑤⑦,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④⑥。
25.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1)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_______(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的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 B.坩埚 C.表面皿 D.泥三角E.酒精灯 F.干燥器
(2)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BDE (2). 过滤 (3). 蒸馏 (4). 2I-+MnO2+4 H+====Mn2++I2+2H2O (5). 苯与水互不相溶;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解析】
【分析】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碘:海带灼烧成灰①,浸泡溶解得到海带灰悬浊液②,通过过滤③,得到不溶的残渣,滤液为含碘离子的溶液,加入酸和氧化剂MnO2④,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利用有机溶剂苯萃取出碘单质⑤,再通过蒸馏提取出碘单质⑥。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流程可知海带灼烧成灰,浸泡溶解得到海带灰悬浊液,通过过滤,得到不溶的残渣,滤液为含碘离子的溶液,加入氧化剂,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利用有机溶剂萃取出碘单质,再通过蒸馏提取出碘单质。则
(1)灼烧固体物质一般使用(瓷)坩埚,而坩埚加热需要用泥三脚支撑然后放在三脚架上,三脚架下面放酒精灯,故答案为BDE;
(2)步骤③是分离固体和液体,则实验操作为过滤,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是利用互溶的两种液体的沸点不同来分离,则实验操作为蒸馏;
(3)步骤④是碘离子在酸性条件下被MnO2氧化生成单质碘,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MnO2+4H+=Mn2++I2+2H2O;
(4)根据萃取的基本原则两种溶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另一种大的多,因此步骤⑤中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苯与水互不相溶,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26.广西是我国甘蔗主产区之一,甘蔗深加工可生产出乙醇及其他有机物。下面是某糖厂设计了甘蔗渣利用方案(如图所示,其中:A能催熟水果,B是高分子化合物)。回答相关问题。
(1)葡萄糖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写出A→B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在实验室里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下列实验装置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含有C2H4和SO2。回答下列问题。
①I、II、IV装置应盛放的试剂是I_______;II_______;IV_________(将下列应用到的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A.酸性KMnO4溶液 B.品红溶液 C.浓硫酸 D.NaOH溶液
②能说明SO2气体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③确定含有乙烯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 C6H12O6 (2). nCH2=CH2 (3). B (4). D (5). B (6). Ⅰ中品红溶液褪色 (7). Ⅲ中品红溶液不褪色,Ⅳ中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褪去
【解析】
【分析】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可以转化为乙醇,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至170℃可生成A,A能催熟水果,故A为乙烯,A可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B,B是聚乙烯;乙烯不与NaOH溶液反应,但SO2能与碱反应(SO2+2NaOH=Na2SO3+H2O),SO2是否存在可用品红溶液检验.乙烯的检验应放在排除SO2的干扰后进行,选通过品红溶液褪色检验SO2的存在;再通过NaOH溶液除去SO2,再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确认SO2已除干净.最后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实验检验乙烯,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
(2)乙烯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nCH2=CH2;
(3)①乙烯不与NaOH溶液反应,但SO2能与碱反应(SO2+2NaOH=Na2SO3+H2O),SO2是否存在可用品红溶液检验。乙烯检验应放在排除SO2的干扰后进行,选通过品红溶液褪色检验SO2的存在;再通过NaOH溶液除去SO2,再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确认SO2已除干净。最后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实验检验乙烯,故答案为:B D B;
②SO2是否存在可用品红溶液检验,能说明SO2气体存在的现象是装置Ⅰ中品红溶液褪色;
③通过NaOH溶液除去SO2,再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确认SO2已除干净,最后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实验检验乙烯,装置Ⅳ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含有乙烯。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