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湖南省邵阳市第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湖南省邵阳市第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
1.下列各组区域单元中,可以按照同一类指标归类的是( )
A. 黄河流域、东南丘陵、寒带
B. 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C. 热带、温带、江南丘陵
D. 广东省、广州市、云贵高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的基本划分。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属于干湿度的划分,应属于同一类指标进行的归类,B项正确;热带、温带和寒带都属于温度带的划分,低纬度属于纬度位置的划分;江南丘陵、东南丘陵属于地形区的划分,黄河流域属于河流流域的划分;广东省和广州市都属于行政区划分,由此判断ACD错误。故答案选B项。
2.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总体发展趋势为( )
A. 不平衡-平衡-不平衡 B. 平衡-不平衡-平衡
C. 不平衡-平衡 D. 不平衡-不平衡
【答案】B
【解析】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B正确。
3.制约我国西部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 矿产资源贫乏 B. 水能资源贫乏
C. 土地资源短缺 D. 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答案】D
【解析】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煤炭资源、风能和太阳能等能源资源丰富,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A、B、C错误;西部地区经济较落后,人才、技术、资金不足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D正确。
下图为中国政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 乙地向甲地转移的主要产业是( )
①技术密集型产业 ②资金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劳动密集型产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 产业转移对甲地的有利影响有( )
①提升产业结构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提高城市化水平 ④改善生态环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4. C 5. B
【解析】
【4题详解】
据图可知,乙地位于台湾省,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较高,甲地位于山西,经济落后,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故乙地向甲地转移的主要产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故C项正确。
【5题详解】
考查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转移对甲来说,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吸引到城市,从而可以提高城市化水平,故B项正确;转移的产业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为主,提升产业结构的作用较小,故①错误;无法改善生态环境,故④错误。
图中甲、乙表示两个不同的区域,据此完成下题。
6.若甲表示我国的东部地带,乙表示中西部地带,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①水源 ②资金
③能源 ④技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联系。甲、乙表示两个不同的区域,我国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发达,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资金和技术。
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7. 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
A. 积温的多少 B. 年降水量的多少
C. 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D. 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8. 有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B. 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
C. 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D. 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答案】7. C 8. A
【解析】本题组以甘肃省的区域自然差异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区域划分指标、区域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考查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7题详解】
图中①、②、③区域分别表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明显表明这四大区域是根据干湿状况划分的,一个区域的干湿状况主要取决于该区域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
【8题详解】
由于降水量和蒸发量在区域分布上具有过渡性质,因此图中干湿区的界线不是明确的,因此选项A叙述错误,但符合题意。区域内部在干湿状况角度具有相似性,整体性突出;区域之间,干湿状况不同,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四大区域之间热量、水分存在相互交换、相互联系的关系,因此选项B、C、D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夜晚,我漫步在银行、公司、商店、事务所密聚的街头。高楼耸立夜空,像陡峻的山峰,墙壁是透明的玻璃,好像水晶宫。五颜六色的街灯闪闪烁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时隐时现,走在路上,就像浮游在布满繁星的天空。汽车如风如龙,飞驰而过,车上的尾灯,似无数条红色丝带不断地向远方引伸(丁玲《曼哈顿街头夜景》)。思考并完成下面小题。
9. 丁玲描述的区域处于区域发展的________阶段( )
A.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 B. 工业化
C.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 D. 高水平的开发
10. 该区域( )
A. 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B. 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特征
C. 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大规模转移
D. 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答案】9. C 10. D
【解析】
【9题详解】
材料中无法体现以传统农业为主体;“银行、公司、商店、事务所密集”说明这里的金融、贸易、信息等第三产业高度发达,说明工业化已经完成,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高水平的开发”是区域开发的一种方式,不是“区域发展的阶段”;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A、B选项属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发展阶段的特征,不符合材料所描述的现象;选项C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属于工业化阶段的特征。根据上题结论,该区域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加工制造业逐渐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D正确。故选D。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情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1. 按照区域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该区域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Ⅰ-Ⅱ-Ⅲ-Ⅳ B. Ⅲ-Ⅳ-Ⅱ-Ⅰ
C. Ⅳ-Ⅲ-Ⅰ-Ⅱ D. Ⅱ-Ⅰ-Ⅳ-Ⅲ
12. 该区域工业化水平最低的阶段是( )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13. 该区域三大产业就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动力最可能是( )
A. 计划生育政策 B. 科学技术进步
C. 对外开放程度 D. 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11. B 12. C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一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按照区域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第一产业的比重会逐渐降低,第二产业现增加后稳定在一定水平,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因此,由图可知,该区域的差异结构的变化顺序依次应该是Ⅲ-Ⅳ-Ⅱ-Ⅰ,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一般地区域工业化水平越低,第一产业的比重越大,工业化水平越高,第一产业比重越小。由图可知,在Ⅲ阶段第一产业的比重最大,说明该阶段工业化水平最低。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从而导致产业结构的发生变化,所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而计划生育政策、科技进步、对外开放程度可能对某一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对三大产业的变化影响不大。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个经济地带。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4. 划分西、中、东和东北四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依据是( )
A. 经济发展速度 B. 经济结构
C. 经济发展水平 D. 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
15. 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一致的是( )
A. 广西、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带 B. 宁夏、陕西、黑龙江——西部经济带
C. 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带 D. 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16. 导致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 )
①产业结构的差异 ②资源分布的差异
③距海远近的差异 ④开放程度的差异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4. C 15. D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
【15题详解】
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个省、市、自治区。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西部地带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9个省、自治区。所以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是正确的。
【16题详解】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而资源分布和距海远近为自然因素;产业结构差异和对外开放程度为社会经济因素。
近年来,我国山西、内蒙古等能源输出地逐步用电力输出代替煤炭输出。沿海输入地鼓励用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完成下列各题。
17. 用电力代替煤炭输出会( )
①减轻输入地环境压力 ②促进输出地经济增长
③增加我国交通运输压力 ④减少我国温室气体排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18. 输入地鼓励居民用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主要目的是( )
A. 缓解交通拥堵 B. 减轻噪声污染
C. 改善大气环境 D. 减少交通事故
【答案】17. A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用电力代替煤炭,意味着能源输出地将煤炭资源在本地转换为电力,输出地的环境压力加大,但输出电力较输出煤炭的附加值高,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因而可带动输出地的经济增长。输出电力可以减少煤炭运输,缓解我国交通运输压力,但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并没有减少,只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地发生了变化。据此本题选A。
【18题详解】
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后,汽车排放的污染气体会大幅度减少,可改善大气环境。输入地只是鼓励居民用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并没有控制私家车拥有量和发展公共交通等,因而并不能缓解交通拥堵。噪声污染和交通事故与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没有相关关系。据此分析选C。
19.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和能源跨地区调配工程。关于西电东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青海输出的主要是火电,主要输送到上海
②内蒙古输出的是火电,主要输送到北京、天津
③四川输送的主要是水电,主要输送到珠江三角洲地区
④云南输出的主要是水电,主要输送到广东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青海输出的主要是水电、内蒙古输出的是火电,主要输送到北京、天津;四川输送的主要是水电,主要输送到华东地区;云南输出的主要是水电,主要输送到广东,B正确。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和面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下列区域中主要按人文要素指标划分的是( )
A. 东北平原 B. 东部季风区
C. 湿润区 D. 客家方言区
21. 下列区域具有明确界线的是( )
A. 上海市 B. 渭河平原
C. 湿润区 D.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答案】20. D 21. A
【解析】
【20题详解】
东北平原是按地形要素划分的,东部季风区是按照气候要素划分的,湿润区也是按照降水条件划分的,故ABC错误;语言属于人文要素范畴,客家方言区是按人文要素指标划分的,故D正确。故选D。
【21题详解】
上海市属于行政区域,有明确的界限,A正确;渭河平原属于地形区,无明确界线,B错误;湿润区属于气候区域,无明确界线,故C错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属于自然带,无明确界线,D错误。故选A。
读图,回答问题。
22. 图中所示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 )
A. 内蒙古高原 B. 东北平原
C. 华北平原 D. 东南丘陵
23. 缓解这种情况的有效途径不包括 ( )
A. 种植人工草场 B. 退耕还草
C. 加大当地矿物能源开发 D. 划区轮牧
【答案】22. A 23. C
【解析】本题组以一幅漫画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环境问题的治理途径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22题详解】
漫画中羊在抢草吃,描述的是过度放牧的情境,选项中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东南丘陵均为我国种植业区,不符合题意,而内蒙古高原为我国牧区,符合漫画中描述的情境。故选A。
【23题详解】
漫画中描述的是过度放牧的情境,要缓解这种情况,主要通过保护草原、增加产草量和加强管理来实现。通过种植人工草场可以增加产草量,退耕还草可以减少对草原的破坏和占用,划区轮牧可以加强对草原利用的管理。加大当地煤炭等矿物能源开发会破坏草原,C符合题意。故选C。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4. 区域具有的特征有( )
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②都有明确的边界
③一定的区位特征 ④一定的政治地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5. 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各自具有的特征是( )
A.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B. 绝对一致性和相对一致性
C. 差异性和整体性 D. 相对一致性和差异性
【答案】24. C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区域具有的特征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①对;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②错;明确的区域特征,便于因地制宜开发,③对;区域有自然区域,没有政治地位,④错。故本题选择C。
【25题详解】
区域内部的特征和区域之间的特征分别是相对一致性和差异性,D对。非地带性是小范围内特征,A错;区域内部特征,没有绝对一致性,B错。区域之间表现为差异性,C错。故本题选择D。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6. 图中能正确表达区域内涵的是( )
A. 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B. 不同区域之间具有明显相似性
C. 区域之间绝对独立 D. 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7. 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设立了南北分界线标志物,该标志物应位于图中(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8. 位于③界线以南地区的区域特征有( )
①土壤肥沃 ②河流众多
③落叶阔叶林为主 ④水热丰富,盛产甜菜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②
【答案】26. A 27. C 28. D
【解析】
【26题详解】
图中反映了不同的干湿地区,其多年平均降水量的范围不同,这体现了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故A正确。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故B错误。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故C错误。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区域界线十分明确,如国家、行政区等;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界线模糊,如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等,故D错误。
【27题详解】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我国南北自然分界线,实际上首先是气候分界线。就热量带来说是北方暖温带和南方亚热带的分界;在水分区划中则是北方半湿润气候和南方湿润气候的分界。故C正确。
【28题详解】
③界线以南地区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当地降水丰沛,河湖众多;土壤以较贫瘠的红壤为主;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甜菜性喜温凉,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等北方省区。②正确,①③④错误。故D正确。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9. 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 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的科技的创新
D. 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30. 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 A—B—C B. B—C—A
C. C—A—B D. B—A—C
【答案】29. B 30. C
【解析】试题考查区域发展
【29题详解】
从图中看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B正确;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开始上升,第三产业比重较小;工业化起步是资源型产业,科技含量不高;环境问题及人地矛盾不突出。故选B。
【30题详解】
从图中看随着区域的发展,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增后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其正确顺序为C—A—B,C正确。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这个地区荒漠化快的原因是 。(至少2点)
(2)A沙漠的名称是 。
(3)华北地区经常出现的 天气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
(4)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至少2点)
【答案】(1)过度垦殖、放牧和采伐林木及水资源利用不当。
(2)塔克拉玛干沙漠
(3)沙尘天气
(4)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和退耕还牧、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止风沙危害
【解析】试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1)图示地区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快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为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河流上中游过度用水。
(2)图中A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是塔克拉玛干沙漠
(3)华北地区冬、春季经常出现沙尘天气,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
(4)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是荒漠化,我国采取的措施主要有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和退耕还牧、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止风沙危害。
32.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2)B、D两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有哪些地理分界线大致经过该线,请你归纳2点:①__________②________。
(3)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位于季风区的是______和______;气候高寒,人口稀少的是__________;受海洋影响最大,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的地区是_____。(填字母)
【答案】 (1)干旱
(2)秦岭—淮河一线 1月0℃等温线 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3)B—北方地区 D—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南方地区
【解析】试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差异
(1)图中A地区为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自然特征是干旱。
(2)图中B是我国北方地区、D是南方地区,B、D两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秦岭—淮河一线也是我国1月0℃等温线、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B北方地区、D南方地区位于季风区;图中C青藏地区气候高寒,人口稀少;我国“鱼米之乡”是我国的D南方地区。
33.读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三大工程线路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对东部地区有哪些积极影响?(至少2点)
(2)在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地区的主要优势(至少2点)和劣势(至少2点)分别是什么?
【答案】(1)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东部地区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的比例,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工业原料。
(2)优势:能源、矿产资源丰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土地广阔。劣势:生态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资金、人才、技术不足。
【解析】试题考查我国西气东输
(1)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的积极影响为缓解东部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促进东部经济发展;改善东部地区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的比例,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工业原料。
(2)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优势明显,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廉价、土地面积大是优势条件;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资金、人才、技术不足为不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