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年中考化学考点精炼 (含答案)
2021年中考化学考点精炼10《溶解度》(含答案) 试卷
展开2021年中考化学考点精炼
10《溶解度》
1.进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常出现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的是( )
2.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B.60 ℃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为11∶21
C.20 ℃时,10 g水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再加入5 g水,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硝酸钾溶液从60 ℃降温至20 ℃,没有晶体析出
3.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血液显酸性
B.用NaOH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C.洗涤剂比肥皂水的碱性强
D.肥皂水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4.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广口瓶内装有某种固体,向其中滴加某种液体后,U形管内液面a低于b,不符合上述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A.生石灰和水 B.铁粉和稀盐酸
C.硝酸铵和水 D.纯碱和稀盐酸
5.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 g
B.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 g
C.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20 ℃时,将36 g氯化钠溶解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6.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50 g,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7.医疗上常用硫酸钡作透视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一旦误将碳酸钡代替硫酸钡作“钡餐”,就会致人中毒,此时可服用硫酸镁溶液解毒。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实验模拟了碳酸钡在胃液中的变化,并验证了硫酸镁解毒的原理:
Ⅰ.取一定量碳酸钡固体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
Ⅱ.再向该烧杯中逐滴加入硫酸镁溶液,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溶液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K点和L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一种;图乙中M点和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两种
B.取少量步骤Ⅰ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步骤Ⅰ中加入的稀盐酸已过量
C.根据图乙数据分析,步骤Ⅱ最终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4.5 g
D.硫酸镁解毒的原理是MgSO4+BaCl2=== MgCl2+BaSO4↓。因此,本身无毒且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如纯碱也可解毒
8.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下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⑤
9.地球深处的水处于超临界状态,称为超临界水。下图为某压强下CaCl2和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该压强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超临界水中,NaCl的溶解度大于CaCl2的溶解度
B.在超临界水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450 ℃时,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为0.04 g
D.450 ℃时,可得到0.04%的CaCl2的超临界水溶液
10.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11.20 ℃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40 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20 ℃时,100 g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40 g该物质
B.20 ℃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2∶5
C.20 ℃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40%
D.将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将会有晶体析出
12.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 )
A.油污净(12~13) B.西瓜汁(5~6)
C.洁厕灵(1~2) D.橘子汁(3~4)
13.张老师在讲授溶液时,用固体M做了如下实验,图中甲、乙、丙、丁是充分搅拌后静置的现象,请回答相关问题(忽略水的挥发)。
(1)上述烧杯中,溶液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上述实验可以判断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是如图中对应的________(填序号)曲线。
(3)甲、乙、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填序号)。
(4)根据上图,若要使丁烧杯中的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加入________g的M固体。
14.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将t3 ℃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只有甲的溶液中有固体析出。
(1)乙的溶解度曲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X”或“Y”)。
(2)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________。
(3)t3 ℃时,将30 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
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15.根据图中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t1 ℃时,A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
(3)将t2 ℃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不会析出晶体的是________。
16.根据下表中氯化钠和硝酸钾部分溶解度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g。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与硝酸钾相比较,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 (填“较大”或“较小”)。
(3)20 ℃时,在100 g水中加入40 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将溶液温度升高到30 ℃(不考虑水分蒸发),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4)在20 ℃~30 ℃的某温度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x)相同,x的取值范围是 。
17.把200 g蔗糖溶液完全蒸干后,得到固体50 g,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____,溶剂的质量是________,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18.下列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的流程图。
(1)应称量________g NaCl,需加水________mL。
(2)若称量NaCl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3)取上述溶液10 g加水稀释到________g,可得到5%的NaCl溶液。
实验与探究题
19.某同学配制50 g 6%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
(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需称取氯化钠________g。
(3)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填序号),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__________保持水平。
A.10 mL B.25 mL C.50 mL D.100 mL
(4)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20.某同学用自制电解器电解水,为了加快电解速率,可向水中加少许硫酸钠增强其导电性,当他用93.6g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上产生3.2g氧气。请计算:
(1)负极上产生氢气的质量。
(2)通电后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3)该同学认为电解速率较慢,又继续向通电后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钠,若要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10%,则需要加入硫酸钠固体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1.答案为:D;
2.答案为:C;
解析: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20 ℃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4%<28%,所以溶液从60 ℃降温至20 ℃,会有晶体析出。
3.答案为:C;
解析:人体血液的pH为7.35~7.45,显弱碱性,故A错误;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故B错误;洗涤剂的pH比肥皂水的pH大,两者均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故C正确;肥皂水显碱性,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D错误。
4.答案为:C;
解析: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瓶内空气受热膨胀;铁粉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纯碱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均能使广口瓶内压强增大,使液面a低于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U形管内液面a高于b。
5.答案为:B
6.答案为:D;
解析:取用氯化钠时瓶塞要倒放,以免污染试剂;称取氯化钠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使用量筒量取水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速物质溶解。
7.答案为:A;
解析: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K点碳酸钡过量,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钡一种,L点时碳酸钡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也只有氯化钡一种;M点还没有加入硫酸镁溶液,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钡和HCl(过量)两种,随着硫酸镁溶液的加入,硫酸镁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根据图乙可知,N点之前,溶液中的溶质为没有参加反应的HCl、过量的氯化钡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镁三种,到达N点时,硫酸镁与氯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HCl、氯化镁两种,故A正确;取少量步骤Ⅰ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的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不能说明稀盐酸过量,因为稀盐酸与碳酸钡反应生成的氯化钡也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故B错误;由图乙可知,加入9.5g硫酸镁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4g+9.5g-18.5g=5.0g,故C错误;用纯碱作解毒剂,生成的碳酸钡仍能溶于胃酸,所以纯碱不能用于解毒,故D错误。
8.答案为:C;
解析:稀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使气压增大;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气压增大;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使气压增大;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气体冷缩,压强减小。
9.答案为:C;
解析: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不指明温度则无法比较;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超临界水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450 ℃时,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为0.04 g;450 ℃时,CaCl2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0.04 g,
则该温度下CaCl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100%。
10.答案为:C;
解析:充分溶解后,乙、丙瓶内还有未溶解的樟脑晶体,所以乙、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的饱和溶液。
11.答案为:B;
解析:20℃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40 g,表示在20℃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该物质40 g,此时溶液的质量是14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40%;由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不知道,所以不能判断温度降低时,是否有晶体析出。
12.答案为:A;
解析:常温下,pH>7的物质呈碱性,pH<7的物质呈酸性。B、C、D项物质的pH均小于7,呈酸性;只有A项油污净的pH>7,呈碱性,符合题意。
一 、填空题
13.答案为:(1)丁 (2)A (3)乙 (4)8;
[解析] (1)由图可知,从盛水的烧杯到最后一个烧杯丁,不停地往烧杯中加M,所以丁烧杯所盛溶液的质量最大。(2)乙烧杯中已经有固体析出,说明乙烧杯中的溶液已经达到了饱和,但加热到30 ℃时,丙烧杯中没有固体,说明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再加入5 g M,丁烧杯中依然没有固体,所以M的溶解度在加热到30 ℃后会有一个明显增加的趋势,曲线A符合题意。(3)由图可知,四个烧杯中只有乙烧杯中有剩余固体,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4)由A曲线可知,30 ℃时,M的溶解度是46 g,实验中溶剂(水)的质量为50 g,达到饱和状态共需溶质23 g,还需要加入M固体的质量为23 g-5 g-5 g-5 g=8 g。
14.答案为:
(1)Y (2)t2 ℃ (3)70
[解析]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随着温度的降低,X的溶解度减小,饱和溶液中会有晶体析出,所以X曲线代表甲物质,Y随温度的降低溶解度增大,溶液由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没有晶体析出,Y曲线代表的是乙物质。(3)t3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 g,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则30 g××100%=x×10%,x=100 g,
则需加水的质量为100 g-30 g=70 g。
15.答案为:
(1)降温(或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等)
(2)A>B>C (3)C
[解析] (1)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降温、加入溶质A、蒸发溶剂都可以使A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2)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3)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2 ℃的A、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会析出晶体,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2 ℃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会变成C的不饱和溶液,不会析出晶体。
16.答案为:(1)35.8 (2)增大 较小
(3)不饱和溶液 (4)36.0~36.3 g
17.答案为:50 g 150 g 25%
18.答案为:
(1)7.5 42.5
(2)往左盘中继续添加氯化钠固体
(3)30
[解析] (1)配制50 g 1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溶质氯化钠质量为50 g×15%=7.5 g;需要水的质量为50 g-7.5 g=42.5 g,水的密度为1 g/mL,则需水的体积为42.5 mL。(2)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左盘放氯化钠,右盘放砝码。若指针向右偏转,说明氯化钠质量不足,需要往左盘中继续添加氯化钠固体。(3)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m g,则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列式得10 g×15%=m×5%,m=30 g。
二 、实验与探究题
19.答案为:
(1)②①⑤③④ ①;
(2)广口瓶 3
(3)C 凹液面最低处 (4)AD
三 、计算题
20.解:(1)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反应的水的质量为y。
2H2O2H2↑+O2↑
36 4 32
y x 3.2 g
= x=0.4 g
= y=3.6 g
(2)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为93.6 g×5%=4.68 g,
电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3.6 g-3.6 g=90 g,
电解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5.2%。
(3)设需要加入硫酸钠的质量为z。
z+4.68 g=(z+90 g)×10%
z=4.8 g
答:(1)负极上产生氢气的质量是0.4 g;
(2)通电后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2%;
(3)需要加入硫酸钠固体的质量是4.8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