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4 烛之武退秦师当堂检测题
展开
【课内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每对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烛火/翠竹 郑伯/柏林 缒城/堕落
B.散佚/游弋 戍守/别墅 盟誓/萌动
C.陪伴/蓓蕾 与会/玉成 肆虐/肄业
D.薄弱/泊位 城阙/乐阕 游说/叙说
【答案】B
【解析】A项,依次读zhú/zhú,bó/bó,zhuì/duò;B项,依次读yì/yì,shù/shù,ménɡ/ménɡ;C项,依次读péi/bèi,yù/yù,sì/yì;D项,依次读bó/bó,què/què,shuì/shuō。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相同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答案】C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以其无礼于晋 以乱易整,不武
C.失其所与 吾其还也
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答案】A
【解析】A项,均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连词,因为/介词,用;C项,代词,自己的/语气副词,表商量;D项,动词,做/动词,给。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越国以鄙远
A.秦伯说,与郑人盟 B.既东封郑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共其乏困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失其所与,不知
【答案】B
【解析】A项,“共”通“供”;C项,“说”通“悦”;D项,“知”通“智”。
6.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既东封郑 ②又欲肆其西封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A. 两个“封”不同,两个“微”相同 B. 两个“封”不同,两个“微”不同
C. 两个“封”相同,两个“微”相同 D. 两个“封”相同,两个“微”不同
【答案】A
【解析】“既东封郑”中“封”意为“把……当作边境”,“又欲肆其西封”中“封”意为“疆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斯人,吾谁与归”两句中“微”均意为(如果)没有。
7.下列各句中,与“忌不自信”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夫晋,何厌之有 D.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答案】C
【解析】例句与C项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为判断句,B、D均为状语后置句。
8.请根据以下示例,概括烛之武的事迹并简要点评。(60字左右)
[示例]
事迹:邹忌三问三思由小悟大,用宫闱私事现身说法委婉规劝齐王除去蒙蔽。
点评:邹忌身在自家,心在国家,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忠心一片实在难得。
事迹:
点评:
【答案】事迹:烛之武不计前嫌冒死出城,凭三寸不烂之舌为郑国智退秦晋联军。
点评:烛之武虽有被埋没的幽怨,但一旦被召,便不顾老迈之躯毅然赴难,其爱国之心实在可赞。
【解析】要能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迹,语言简练;点评部分要能揭示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德。
9.烛之武的说辞充分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请参考示例,从给出的三句话中任选两句进行点评。
示例: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点评:站在秦国的立场说话,引起秦伯好感,为进一步打动秦伯提供可能。
(1)邻之厚,君之薄也。
(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第 句。点评:
第 句。点评:
第 句。点评: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军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C.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D.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
【答案】B
【解析】济:渡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越国以鄙远 焉用亡郑以陪邻
B.郑既知亡矣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且贰于楚也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无能为也已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答案】D
【解析】D项,动词,做/动词,给予;A项均为连词,表目的;B项均为副词,已经;C项均为副词,并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答案】C
【解析】“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不对,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C.阙秦以利晋 阙:削减
D.夫晋,何厌之有 厌:厌烦
【答案】D
【解析】厌:满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C.
【答案】B
【解析】B项均为连词,表目的;A项,介词,对/介词,在;C项,代词,那/语气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D项,疑问代词,哪里/语气词,可不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他在郑国官微人轻,在秦晋大兵压境、郑伯自责道歉的情况下,慨然答应出使,表现出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
B. 烛之武勇敢无畏,从容对敌。他不顾年迈之躯,夜缒出城。从容去见秦伯,坦言郑国将亡,满足强敌的骄横心理,创造说服秦伯的契机。
C. 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晓之利害。他先说亡郑对秦无益有害,再说存郑对秦对晋都有益,最后说晋屡背秦德,不可共事,使秦伯不得不听。
D. 烛之武机智善辩,成功使敌退兵。他援古例今,使秦穆公跟郑国订立了盟约,并留下驻兵帮郑国防守,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保全了郑国。
【答案】C
【解析】“存郑对秦对晋都有益”错,应是“存郑对秦有益无害”。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文言段落,回答1~4题。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选自《左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亟请于武公 亟:屡次
B.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都:大概
C.蔓,难图也 图:对付
D.国不堪贰 贰:从属二主
【答案】B
【解析】都:城邑。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焉辟害 焉用亡郑以陪邻
B.国之害也 是寡人之过也
C.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以乱易整
D.段入于鄢 以其无礼于晋
【答案】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公寤生”使姜氏受惊,由此姜氏厌之,偏爱共叔段,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悲剧。
B.郑庄公即位后,姜氏要求把制邑分给共叔段。制邑形势险要,对于姜氏的居心,庄公十分清楚,因此没有答应。
C.共叔段在母亲的纵容之下,违反国家制度,肆意扩张,庄公之所以没有采取行动,是出于他对兄弟的宽容,不忍下手。
D.当共叔段与姜氏密谋袭郑,完全暴露了其叛乱行径时,庄公才下令讨伐,并一举击败共叔段,足见其老谋深算。
【答案】C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蔓延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
(2)如果您想把国家交给太叔,就请允许我去侍奉他;如果不给,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
【参考译文】
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叫武姜。生下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难产,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取名叫“寤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武姜疼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
等到庄公当上了郑国国君,武姜为共叔段请求把制这个地方作为他的封地。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如果要别的地方,我都答应。”武姜又为共叔段请求京这个地方,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祭仲说:“都城城墙长超过了三百丈,高超过了一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按先王的规定,大的城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的京邑,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这会使您控制不了。”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害呢?”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的呢!不如趁早给他另外安排个容易控制的地方,不让他的势力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于对付了;蔓延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庄公说:“不仁义的事情干多了,必定会自取灭亡,您姑且看着吧!”
不久之后,太叔命令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同时归他管辖。公子吕说:“一个国家不能容纳两个君王,您打算怎么办?如果您想把国家交给太叔,就请允许我去侍奉他;如果不给,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庄公说:“用不着,他会祸及自己。”
随后,太叔又把双方共管的边邑收归自己,一直把邑地扩张到了廪延。子封说:“可以动手了,他占多了地方就会得到百姓拥护。”庄公说:“不行仁义就不会有人亲近,地方再大也会崩溃。”
太叔修建城郭,聚集百姓,修整铠甲,制造武器,训练步兵,修造战车,要偷袭郑国国都。武姜打算为他打开城门做内应。庄公得知了太叔偷袭的日期,说:“可以动手了!”他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邑。京邑百姓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了鄢地。庄公又到鄢地攻打他。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奔去了共国。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6 鸿门宴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6 鸿门宴当堂检测题,共5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6 鸿门宴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6 鸿门宴课时训练,共10页。
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5 荆轲刺秦王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5 荆轲刺秦王课后作业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