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精练
展开(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9年,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系外行星——DS Tuc Ab,它有两个太阳,它只围绕着其中一颗恒星运行。该行星距离地球大约22.5光年,并且它的直径约为地球的六倍,周围有大气层环绕。据此完成第1~2 题。
拥有两个太阳的系外行星
1.该行星应属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DS Tuc Ab行星上存在大气的原因是它具有( )
A.适中的质量与体积
B.适中的昼夜更替周期
C.与恒星的距离适中
D.适中的自转周期
解析第1题,读材料可知,DS Tuc Ab行星位于太阳系之外,其距离地球大约22.5光年,因此属于银河系。第2题,读材料可知,DS Tuc Ab行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六倍,因此具有适中的质量与体积,能够吸附大量气体包围在该行星表面。
答案1.C 2.A
北京时间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升空,这个“快递小哥”给“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带去“能量包裹”,使其能继续按预定轨道绕地球飞行。读图,完成第3~5题。
3.“天宫二号”所绕转的天体的类别是( )
A.星云B.恒星
C.卫星D.行星
4.“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与图中字母所示的某天体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及其所在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
A.b 总星系B.c 银河系
C.c 地月系D.d 太阳系
5.图中所示信息反映了天体的运动特征是( )
A.公转方向都一致
B.自转方向都一致
C.公转轨道都为正圆形
D.公转轨道面完全重合
解析第3题,“天宫二号”绕地球运行,地球是行星。故选D。第4题,图示是太阳系的成员,“天宫二号”绕地球飞行;图中字母c表示地球,与地球组成地月系。故选C。第5题,太阳系八颗行星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转方向不完全一样;公转轨道面近似于在同一面上,有共面性,但不是完全重合;公转轨道近似于圆形,有近圆性,但不是正圆形。A正确,B、C、D均错误。故选A。
答案3.D 4.C 5.A
下图是太阳系局部图,黑点表示小行星。据此完成第6~7题。
6.人类深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
A.唯一逆向公转的行星
B.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C.有美丽的光环
D.是自然环境与地球最相近的行星
7.与②④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解析第6题,太阳系八颗行星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金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火星没有美丽的光环;火星自然环境与地球相近,这是探测火星的主要原因。第7题,根据图中地球公转方向及轨道形状,可判定图中②表示金星,④表示火星。地球与火星和金星相比,质量和体积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地球大气转化成以氮和氧为主,从而适合生物呼吸。
答案6.D 7.A
云量是以一日内云层遮蔽天空的百分比表示。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8~9题。
8.据图中信息判断( )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少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9.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解析第8题,根据题意可知,等值线数值越大,云量越大,阴雨天气多;等值线数值越小,云量越小,晴朗天气多。图中甲地等值线数值小于乙地,因此甲处晴朗天气多,气温日较差大。第9题,根据等值线“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特征可知,该地等值线向低值弯曲,表明云量比周围大。根据图中经纬度确定乙地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处,受地形影响,湿润的水汽自南向北深入,云量增大。
答案8.B 9.A
智利、阿根廷当地时间2019年7月2日,日全食如期而至。这个百年一遇的景象,不仅让众多天文爱好者体验到日全食带来的震撼,也给科学家探索日、地、月三星奥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主要是太阳的(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大气层
11.出现日全食是因为( )
A.太阳黑子增多
B.小行星位于日地之间
C.月球位于日地之间
D.大气层中云层厚度大
解析第10题,光球层的亮度最大,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主要是太阳的光球层,我们用肉眼看到的是色球层,故A正确。第11题,太阳黑子的多少与日全食无关,故A错误;当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时,会出现日全食现象,故C正确,B错误;云层的厚度与日全食无关,故D错误。
答案10.A 11.C
2019年11月5日,太阳活动剧烈,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太阳表面还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千米的速度向火星挺进。读图,完成第12~13题。
12.图中显示的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 )
A.太阳黑子和耀斑
B.太阳黑子和太阳风
C.耀斑和太阳风
D.耀斑和日珥
13.伴随着太阳的剧烈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A.造成气候的变化
B.造成地形的变化
C.改变卫星的轨道
D.干扰汽车的运行
解析第12题,太阳剧烈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应是耀斑;太阳表面还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千米的速度向火星挺进,应是太阳风。第13题,太阳的剧烈活动会干扰电离层,引起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会影响卫星的无线电通信,但不会改变卫星的轨道;高能带电粒子闯入地球磁场,引发磁暴现象,但不会影响汽车运行;可能会造成部分地区气候的变化;太阳活动不会对地球表面的地形产生影响。
答案12.C 13.A
14.下图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的等厚度线(单位:千米)分布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40”等厚度线大致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图中“52”等厚度线大致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交界处
C.我国地壳厚度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由薄到厚的变化趋势
D.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的地壳平均厚度由厚到薄
解析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与“40”等厚度线不吻合;图中“52”等厚度线大致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交界处;我国地壳的厚度大致是自东向西由薄到厚;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的地壳平均厚度由厚到薄,故选D。
答案D
2017年9月6日凌晨,太阳M处爆发一次强太阳活动。读图,完成第15题。
15.该太阳活动峰年时( )
A.农业倾向于减产
B.地球上降水偏少
C.高纬度地区极光消失
D.短波通信信号增强
解析图示太阳活动是耀斑爆发,周期为11年,在太阳活动峰年,气候异常的概率明显增加,故全球农业歉收的概率更高一些。
答案A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第16~17题。
16.图中所示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B.鸟类
C.两栖类D.鱼类
17.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元古代
D.新生代
解析第1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鱼类出现在古生代早期。第17题,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在中生代。
答案16.D 17.B
读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CO2、O2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第18~19题。
18.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的是( )
A.蓝藻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19.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
A.O2的含量上升
B.CO2的含量不断上升
C.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
D.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解析第18题,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蓝藻出现在大约31亿年前,出现时间最早。第19题,地球上生物出现后,O2的含量上升,CO2的含量波动较大。
答案18.A 19.A
左图为“地球号”研究船钻探示意图,此船值得期待的科技成果是钻探到地幔。据此完成第20~21题。
20.右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
A.①岩石圈 ②地幔 ③地壳
B.①岩石圈 ②软流层 ③地核
C.①地球内部圈层 ②软流层 ③地核
D.①地球内部圈层 ②岩石圈 ③地壳
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钻探到地幔的过程中,钻头将经过岩石圈
B.钻探到地幔的过程中,可能接触到变质岩
C.钻头钻探过程中将经受高温高压的考验
D.图中的生物圈仅存在于水圈的上部
解析第20题,地壳与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均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图中①②③为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故选D。第21题,钻探到地幔过程中,钻头将穿过岩石圈,钻头可能接触到变质岩,钻头钻探过程中将经受高温高压的考验,故A、B、C说法正确。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下层、岩石圈上层与整个水圈,D说法错误。故选D。
答案20.D 21.D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第22~23题。
22.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23.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主要发源地的是( )
A.图中C层
B.图中G层
C.软流层
D.下地幔
解析第22题,读图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为地幔,G为地核。地球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D、E合称为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在F、G交界面即古登堡面上,纵波速度下降,横波完全消失。第23题,在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答案22.C 23.C
当地时间2020年1月3日,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一座火山爆发,喷发的灰烬直冲约6 096米的高空,甚至可能达7 315米,引发航飞警报。据此完成第24~25题。
24.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下列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25.火山灰满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解析第24题,岩石圈是由岩石构成的,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生物圈包含岩石圈的上层,因此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第25题,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存在于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岩石圈的关系也较密切。
答案24.C 25.B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科学家利用各种办法寻找“地外文明”,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还把各民族的经典音乐放在太空中不断播放,以引起其他天体上生物的共鸣;在地球上修建了大容量的电磁波接收装置,用来捕获来自“地外文明”的电磁波……
材料二 设想在距离地球50万亿千米(5.29光年)的地方有一颗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有一天,地球上某太空信息接收站收到了该行星发来的求救信号:“亲爱的外星朋友,你们好!我们是×星球上的居民,我们的星球将于10年后毁灭,因此我们打算移居外星球。贵星球可以接纳我们吗?”
(1)如果宇宙探测器上要播放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你认为该如何说?
(2)有人看到材料二中的信息后悲观地说:“我们不用给×星球上的居民发信号了。”他为什么这样说?(提示:信号用电磁波传递,速度为光速,即3×108米/秒)
(3)若×星球上真有地外文明,那么该星球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案(1)地球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三颗行星。
(2)因为×星球距离地球约5.29光年,信息从该星球传到地球已用了5年多的时间,当地球上的信息传到该星球时,时间已是10年以后了,那时该星球已经毁灭。
(3)该星球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当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光照和温度范围、安全的宇宙环境等。
27.(8分)甲、乙两图分别为西藏自治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甲
乙
据图说出西藏自治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变化的总体特点,并分析主要原因。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西北部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于8 000百万焦耳/米2,东南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 500百万焦耳/米2左右,年太阳辐射总量总体上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原因是年降水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增,晴天日数由西北向东南减少,云量由西北向东南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答案特点:年太阳辐射总量总体上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原因:由西北向东南,年降水量递增,晴天日数减少,云量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2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据外媒报道,NASA发布消息称,在美国东部时间2013年4月11日3时16分,他们观察到了等级为M6.5级的太阳耀斑。与此同时,它还伴随着对地球产生了日冕物质抛射。
材料二 美国宇航局“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已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踏上远征木星之旅。2016年8月,“朱诺号”木星探测器进入木星极轨并随即开展为期14个月的探测工作。
材料三 木星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体积和质量最大,比其他七颗行星总和的2倍还多,大约是地球的318倍,而体积则是地球的1 321倍。此外,木星还是太阳系中自转速度最快的行星。木星并不是正球形,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木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
(1)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层,它的形成原因是 。
(2)与耀斑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 ,因此 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3)除材料一中提到的以外,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还有哪些?
(4)“朱诺号”木星探测器使用太阳辐射能作为能源,但木星上太阳辐射能相对较弱。为了保证“朱诺号”木星探测器上的能源供应,应采取何种措施?
(5)木星有哪些条件有利于生物生存?有哪些条件不利于生物生存?
解析第(1)题,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是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第(2)题,耀斑往往与太阳黑子同步发生,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第(3)题,太阳活动除能引起地球上通信系统中断外,还能够形成磁暴现象、极光现象,引起水旱灾害等。第(4)题,从加大太阳能电池帆板面积及调整帆板朝向等方面回答。第(5)题,注意从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两方面分析。
答案(1)色球 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
(2)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3)形成磁暴现象、极光现象,引起水旱灾害等。
(4)加大太阳能电池帆板面积;采取措施使太阳能电池帆板始终对着太阳。
(5)有利条件:有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太阳光照稳定。不利条件:距离太阳远,温度较低;缺少液态水;缺少供生物呼吸的氧气。
29.(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据报道,我国最大的深水钻井船“大连开拓者号”已于2015年夏在大连某船务公司建设完工。它也是世界最大的深水钻井船,还是我国建造的首艘深水钻井船,其钻井深度可达12 000米,建成后可以在任何需要深水钻井船的工况下使用。
材料二 下图为岩石圈部分构造图。
(1)图中显示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哪些?
(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其与③划分的重要依据是 ,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相比较, 地壳较厚。
(3)写出④界面的名称及其地下平均深度(指大陆部分)。
(4)写出“大连开拓者”号钻探到最深时的圈层名称、图示序号及其状态。
解析第(1)题,图中涉及的外部圈层有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第(2)题,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重要依据。图示地壳厚度分布不均,海洋地壳较薄,大陆地壳较厚。第(3)题,④界面位于地壳以下,为莫霍面,其在大陆部分的平均深度为30~40千米。第(4)题,“大连开拓者”号钻探到最深时,钻井深度达12 000米,根据材料中的深度标注,该钻井能钻探到地幔。地幔能传播横波,具有固态特征。
答案(1)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2)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 陆地
(3)莫霍面。30~40千米。
(4)圈层名称:地幔。图示序号:③。状态:固态。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后测评,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时练习,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欧盟的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时作业,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